•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語謙卑語的語義解釋

      2016-02-21 08:29:56朱志方
      新聞與傳播評論 2016年4期

      朱志方

      ?

      漢語謙卑語的語義解釋

      朱志方

      摘要:漢語謙卑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自稱式的謙卑語具有描述內(nèi)容,但并不是對說話者本人的真實(shí)描述。我們發(fā)現(xiàn),謙卑語并不指稱說話者自己,因而謙卑語句通常是假的。因此,漢語謙卑語需要得到語義學(xué)的說明,但這種現(xiàn)象在西方語言哲學(xué)中并無討論,用法理論并不合適,因?yàn)樗涣信e事實(shí)而不提供理論。吸收奧斯汀的施事話語理論、戴維森和馬丁尼奇的隱喻理論中一些成分,可以建立一種語言哲學(xué)理論:話語的意義是它的本義,說話就是在做事,而說話時做了什么事,可以通過實(shí)踐推理來把握。真值條件語義學(xué)提供話語的意義,而語言行動理論則說明說話行動,屬于一般的行動理論。這樣一種語言理論適合于所有的說話行動,當(dāng)然也適合于漢語謙卑語的解釋。關(guān)鍵詞: 漢語謙卑語; 真值條件語義學(xué); 施事話語; 隱喻理論

      語言哲學(xué)經(jīng)過100多年的發(fā)展,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總體上說,語言哲學(xu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門西方哲學(xué)學(xué)科,不只是因?yàn)樵瓌?chuàng)性文獻(xiàn)多數(shù)是用西方語言寫成的,更主要的是因?yàn)樗牟牧虾皖}材都是西方語言,尤其是英語。但是,每一種語言都與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相聯(lián)系,具有其獨(dú)特的詞匯系統(tǒng)、句法規(guī)則系統(tǒng)和表達(dá)系統(tǒng)。西方語言哲學(xué)理論是否適用于漢語語言,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漢語語言的許多方面具有不同于英語的特點(diǎn),本文擇取一種特殊的漢語語言現(xiàn)象,即大量的謙卑語,做語義學(xué)和語用學(xué)的解釋。

      一、 漢語中的謙卑語

      漢語含有大量的謙卑語或自貶語。說話者往往自稱“鄙人”,官員對上級會自稱“卑職”,一般說話者會自稱“小人”“不才”,年長男性有時自稱“小老兒”,女性常自稱“賤妾”“奴家”。說話者談到自己的財(cái)物、作品時會說“寒舍”“拙著”“拙文”。這種自貶式的稱謂也會擴(kuò)展到自己的近親上,如“賤內(nèi)”“犬子”“劣徒”。漢語說話者在進(jìn)行自我描述時會說“鄙人無德無能”“鄙人才疏學(xué)淺”;在招待客人時說自己“聊備薄酒”,飲食是“粗茶淡飯”;給人送禮時說“一份薄禮, 不成敬意”。在受到表揚(yáng)、表彰或贊揚(yáng)時,說話者往往說自己努力不夠、貢獻(xiàn)不多,成績歸于組織、領(lǐng)導(dǎo)、同事或家人。例如,何珅慣于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痹谶@里,諸葛亮說自己的身份地位是“卑鄙”,把自己的才能比做跑不動的馬、沒有鋒的刀。在愛情網(wǎng)絡(luò)小說《給我一支煙》(電視劇《夜雨》)中,女主角葉玲瓏花季年華,出入高檔歌舞廳,遇到兩個男人,一個是新加坡船王,年逾60,一個是IT精英李海濤。船王老頭可提供物質(zhì)上的滿足,IT精英有真摯的愛情。面對李海濤,這位風(fēng)塵女子深深考問自己:“陋質(zhì)何堪受殷勤?!”

      我們應(yīng)該如何解釋這些漢語謙卑語的意義呢? 按照真值條件語義學(xué),詞語的意義主要是它的指稱,語句的意義主要是它的真值條件。這種語義學(xué)理論叫做描畫主義*Representationism,學(xué)界多譯做“表征”主義。筆者認(rèn)為“表征”一詞比較生硬,似乎出于拼湊,意思也不清晰,故改譯。?!耙粋€符號的意義的核心是它描畫某物這個屬性。如果該符號是一個語句,這個屬性就是具有某個真值條件;如果該符號是一個詞語,這個屬性就是具有某種指稱。”*M.Devitt & Kim Sterelny.LanguageandReality:AnIntroductiontothePhilosophyofLanguage.2nd edition.Cmbridge,Mass.:The MIT Press,1999,p.202.

      所謂指稱,就是一個詞語所指的對象,這是弗雷格所表達(dá)的觀點(diǎn):“這里我把‘符號’或‘名字’理解為任何具有專名功能的表達(dá)式,因此它的指稱是一個確定的對象。……一個單一對象的指稱方式可以由幾個詞或不同符號構(gòu)成。為簡便起見,任何這樣的指稱式都可以看作專名?!?G.Frege.“On Sense and Nominatum (1892)”,trans.H.Feigl,in P.A.Martinich (ed).ThePhilosophyofLanguage.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p.200.所謂真值條件,按描畫論語義學(xué)的說法,一個陳述句“描畫那個使它為真(make it true)的情況;它描畫那個真值條件?!绻澜缰心硞€情況出現(xiàn)則那個語句是真的,如果該情況不出現(xiàn)則它不是真的”*M.Devitt & Kim Sterelny.LanguageandReality:AnIntroductiontothePhilosophyofLanguage,p.21.。弗雷格把詞語的指稱推廣到語句上,主張語句的指稱就是它的真值:“我們覺得有理由接受一個語句的真值為它的指稱。我所說的語句的真值是指它為真或?yàn)榧龠@種情況。”*G.Frege.“On Sense and Nominatum (1892)”,p.203.當(dāng)代真值條件語義學(xué)的代表人是戴維森。他用真理來說明意義,說“S意指P”等于說“S是真的當(dāng)且僅當(dāng)P”,這樣就可以用真理來定義意義?!斑@種定義通過提供每個語句為真的充分必要條件而起作用,而提供真值條件就是提供語句意義的一種方式”*D.Davidson.InquiriesintoTruthandInterpret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p.24.。

      真值條件語義學(xué)是當(dāng)代主流意義理論,但如果我們簡單地運(yùn)用這種理論來解釋漢語謙卑語,則會遇到很多困難。漢語說話者自指時使用的謙卑語或自貶語在多數(shù)情況下指稱說話者本人,但這些謙卑語詞并不是歐洲語言中常見的描述詞(descriptions)*學(xué)界多譯為“摹狀詞”,這個譯法比較典雅,意思也準(zhǔn)確,但對于普通讀者有些生疏,而且它與動詞“描述”不好配合,故改譯為“描述詞”,限定描述詞就是一個描述對象的獨(dú)有性質(zhì)的詞組?;蛑复~(demonstratives)。當(dāng)某人自稱“小人”“鄙人”“賤妾”時,這些詞并不對說話者做任何描述;同樣,說話者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時,也不對自己的兒子做任何描述,因此這類謙卑語詞并不是描述詞。另一方面,它們不是代詞,如“這”“那”“我”,因此它們也不是指代詞。謙卑詞也不同于名字,一個名字的指稱是一個單一的對象,其涵義則是所指對象的呈現(xiàn)方式(弗雷格)或?qū)ο蟮奶赜袑傩缘某尸F(xiàn)。但一個謙卑詞并不呈現(xiàn)對象的任何性質(zhì),或者對對象性質(zhì)的呈現(xiàn)是假的。例如,在《水滸傳》第一回和第十六回中,曹正和王進(jìn)都自稱為“小人”,但實(shí)際上他們都不是“小人”。如果“小人”是描述語,那么“小人”在這里并不指稱說話者,這兩人所說的話肯定是假的。但是,我們知道,這些含有謙卑詞的語句可以是真的。因此,在解釋漢語謙卑語詞時,我們僅僅應(yīng)用或直接應(yīng)用真值條件語義學(xué),則會遺漏一些重要的語言信息。

      再看謙卑語句?!氨扇撕蔚潞文堋薄氨扇瞬攀鑼W(xué)淺”“不才聊備薄酒”“粗茶淡飯,不成敬意”“我做得很少,成績歸于……”,這些語句顯然是假的,說話者和聽話者都知道它們是假的。但說話者說出這樣的語句,并不是說出一個隱喻,也不是在說謊。

      賴天球也大步上前,握手歡迎:“蔣處長大駕光臨,不勝榮幸之至。賴某已聊備薄酒,為蔣處長接風(fēng)洗塵。請——”(胡辛《生命的舞蹈:蔣經(jīng)國與章亞若之戀》)

      “賴某已聊備薄酒”是一個陳述句,但顯然是假的。可以想象,宴請蔣大公子,賴某所備之酒絕不會是薄酒。中國人宴請客人時都會這么說。真值條件提供這種語句的字面意義,但沒有提供全部意義,而且所遺漏的是非常關(guān)鍵的意義成分。

      二、 用法與言語行動

      除了真值條件語義學(xué)外,在當(dāng)代語言哲學(xué)中還有可以運(yùn)用的豐富資源。如維特根斯坦的用法和生活形式理論、奧斯汀的施事話語(performative utterances)和施效行動(perlocutionay acts)理論、格萊斯的交談準(zhǔn)則(conversational maxim)、戴維森和馬丁尼奇的隱喻理論。下文將對這些理論進(jìn)行逐一考察,以便建立一種適合于解釋漢語謙卑語的意義理論。

      我們首先考察維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說。維特根斯坦把說話看作一種生活形式,詞語總是在語言游戲中使用,因此,對語詞的解釋轉(zhuǎn)變?yōu)閷φZ言游戲的運(yùn)行方式的解釋。但是,在維特根斯坦看來,語言游戲并不是某種需要說明和解釋的東西:“要看不要想”(don’t think,but look)。維特根斯坦說:“存在著數(shù)不清的種類:我們叫做‘符號’、‘語詞’、‘語句’的東西,它們的用法有數(shù)不清的不同種類。這種多樣性不是固定的、一勞永逸的;但我們說,新的語言類型、新的語言游戲產(chǎn)生了,而另一些則過時了、忘卻了。這里‘語言游戲’一詞旨在突顯一個事實(shí):說一種語言是一種活動或一種生活形式的一部分?!?L.Wittgenstein.PhilosophicalInvestigations.Englewood Cliffs,NJ:Basil Blackwell & Mott,Ltd.1958.I:§23.對于這種生活形式,他之所以要求我們要看不要想,即把一切事情擺到面前,既不做說明也不做推理,是因?yàn)椤耙磺惺虑槎硷@露在視野里,沒有什么東西要說明。而對于隱密的東西,我們毫無興趣”*L.Wittgenstein.PhilosophicalInvestigations,I:§126.。

      但是,維特根斯坦意義即用法的說法受到塞爾的批判,塞爾論證,這種說法導(dǎo)致許多哲學(xué)謬誤和混亂。塞爾說,“作為一種分析工具,意義用法論只能為我們提供某些材料,即哲學(xué)分析可以使用的素材;……如何對這些材料做系統(tǒng)的分析、說明和解釋,取決于我們將另外一些語言觀點(diǎn)或理論運(yùn)用到這些材料上,因?yàn)橛梅ɡ碚摬]有為這種分析提供工具,而且其實(shí)還有可能產(chǎn)生混亂”*J.Searle.SpeechActs:AnEssayinthePhilosophyof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pp.148~149.。維特根斯坦拒絕對生活形式做任何澄清。但是,如果生活有形式,如語言游戲就是生活形式或生活形式的一部分,那么,只有說清楚這些形式是什么,是否存在著共有的形式,生活和語言才有可能得到理解。否則,生活形式就如同黑格爾的“絕對”、某些人口中的“文化”,成了無可奈何的最后退避所。

      生活和語言游戲的一些方面可以看到,但生活形式本身是無法“看”到的。維特根斯坦沒有告訴我們是哪種“看”,也沒有告訴我們?nèi)绾稳タ?。顯然,屬于知覺的看是無法使我們看到生活形式的;如果這種“看”具有理智的屬性,那也應(yīng)該告訴我們?nèi)绾斡美碇侨タ础R虼?,對于語言,我們既要看也要想。但問題是,當(dāng)說話都說出謙卑語時,其中顯示或隱含的生活形式是什么?

      正如塞爾所說,所謂的“看”,只是將語言材料呈現(xiàn)出來。且不論這樣的呈現(xiàn)是否隱含著理論預(yù)設(shè),這樣一些呈現(xiàn)只是向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語言素材,這些語言素材可以用作證據(jù),揭示這種或那種意義理論是不恰當(dāng)?shù)幕虿怀浞值?,卻不能提供任何意義理論,即無助于我們分析話語,從而使語言得到理解。

      接著我們看一看奧斯汀的施事話語(performative utterance)理論。同維特根斯坦一樣,奧斯汀看到,話語多種多樣,其中大量的話語并非陳述句。奧斯汀的聚焦點(diǎn)是施事話語。施事話語有以下特點(diǎn)。(1)它們不是無意義的空話;(2)它們沒有真假,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3)說出這樣一個語句就是做了一件事情,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說了什么;(4)施事話語中的動詞采取第一人稱單數(shù)現(xiàn)在時直陳主動式*奧斯汀談的是英語中的施事語句,在英語中,動詞形式有多種變化。;(5)施事話語是約定的。說這樣的語句沒有真假,是因?yàn)樗鼈儾⒉弧懊枋觥薄皥蟾妗被颉坝涗洝比魏问虑?J.L.Austin.HowtoDoThingswithWords:TheWilliamJamesLecturesDeliveredatHarvardUniversityin1955.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6~7.。奧斯汀舉了這樣幾個例子。(例a)在婚禮上說“我愿意[娶這個女人為合法的妻子]”;(例b)當(dāng)瓶子砸在船頭時說“我命名此船為伊麗莎白女王號”;(例c)在遺囑中寫道:“我把手表遺贈給我弟弟”;(例d)“我拿六便士同你賭明天下雨”*J.L.Austin.HowtoDoThingswithWords:TheWilliamJamesLecturesDeliveredatHarvardUniversityin1955,p.7.。說施事話語是約定的,是因?yàn)樗鼈冇写_定的形式,并且是語言共同體的公共約定,不同于個人以特有的方式使用語言,如各種比喻。

      奧斯汀區(qū)分了話語的意義與語力(force)。意義等同于涵義和指稱,語力是說話對聽話者產(chǎn)生的作用力。說話者說出一句話,它表達(dá)一個意義,產(chǎn)生一個效力,做了一件事情。這就是話語的表意(locution)、行事(illocution)、施效(perlocution)三個方面。“現(xiàn)在上課”,這句話對學(xué)生產(chǎn)生某種效果,同時發(fā)出了一條指令,即做了一件事情。有些話語的行事和施效行動并不直接,但不難理解。例如老師在上課時說“第123頁有一幅圖”。這是一個陳述句,因此它表達(dá)意義,“第123頁”指稱第123頁,“一幅圖”指稱一幅圖。但它也是一個行事行動,說這句話是做了一件事,即提出了一項(xiàng)要求。它還是一個施效行動,對學(xué)生產(chǎn)生一定的效果,它使學(xué)生將課本翻到第123頁。即使表面上的單純陳述也有這三個方面。說話者的陳述的表意方面在于“他說什么”,行事方面在于“他論證什么”,施效方面在于“他說服聽話者相信什么”。

      施事行動與施效行動還有一項(xiàng)重要的區(qū)別:施事行動是約定的,而施效行動不是約定。由于施事行動是約定的,因此,說出某些話語必定等于實(shí)施某種行動,產(chǎn)生某種作用力;但施效行動則不同。施效行動的后果是事實(shí)性的,不取決于說話者的意圖。說話者有產(chǎn)生某種后果的意圖,但那種后果可能不會產(chǎn)生。說話者沒有產(chǎn)生某種后果的意圖或者有意讓那種后果不產(chǎn)生,但那種后果還是有可能產(chǎn)生。

      奧斯汀的施事行動理論是否適用于漢語謙卑語呢?其中有些觀念似乎值得考慮,例如話語不僅有意義,還有語力,它產(chǎn)生效果。但漢語謙卑語并非奧斯汀所說的施事話語。奧斯汀先是區(qū)分了施事話語與敘事話語,后來又分析了每一句話語都有表意、行事、施效三個方面。首先,漢語謙卑語并不屬于施事話語。照奧斯汀的說法,施事話語的形式是標(biāo)準(zhǔn)的陳述句,但并無真假。說出一句施事話語只是做了一件事情。但是,漢語謙卑語陳述有真假。例如,“粗茶淡飯”(這些茶是粗糙的并且這些飯菜是沒有味道的)、“聊備薄酒”(這些酒是低檔的)、“一份薄禮”(這份禮品是不值錢的)、“小人不才”(我沒有才能)、“賤妾已婚三年”等,這些語句都有真假,其真假可由真值條件判定。

      施事話語中的動詞采取第一人稱單數(shù)現(xiàn)在時直陳主動式。如“我愿意娶這個女人為妻”“我將此船命名為伊麗莎白女王號”。雖然漢語動詞與英語動詞在語法上差別很大,但還是可以看出,在這種施事話語的漢語對應(yīng)語句中,動詞采取主動式,且不與“將”(將來時)“過”(過去時)“了”(完成時)等詞連接。但漢語謙卑語句并不都是第一人稱直陳語句,如“大駕光臨、蓬蓽生輝”(你來訪問使我的茅草屋有了光輝)。

      奧斯汀并沒有擺脫用法說?!拔乙懻撘环N話語,它們看起來像是陳述,我想在語法上也會被劃入陳述一類,它不是空話,而又不是真的或假的?!?J.L.Austin.HowtoDoThingswithWords:TheWilliamJamesLecturesDeliveredatHarvardUniversityin1955,p.131.這種陳述就是施事話語。奧斯汀明確指出,施事話語就是一種語言用法,該論述在很大程度上只提供一些語言事實(shí),還算不上一個理論。針對剛才說話者所說的話,我們常說“他做了一個陳述”“他許下一個諾言”“他提出一個問題”“他下了一道命令”等,而這種說話方式概括起來就是“說話者說出一句話P就是做了一件事D”。同樣,“通過說P說話者產(chǎn)生后果E”也是一些經(jīng)驗(yàn)事實(shí)的概括。我們常說,聽了他的話,“我驚呆了”“我嚇壞了”“我信服了”“我樂了”“我停了下來”“我生氣了”。話語對聽話者產(chǎn)生效果也是一些基本的語言事實(shí)。某人說“天氣真好”,在適當(dāng)?shù)恼Z境下,他說服聽話者去散步;羅素說,“畢達(dá)哥拉斯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才智之士之一”,這句話可能激發(fā)某人去研讀希臘哲學(xué)。這些語言現(xiàn)象都是有待分析的材料,而本身還不是理論,不是對語言表達(dá)式的意義的有效說明。說話是一種物理行為,因此可以叫做“話語行動”,任何話語無疑會對聽話者產(chǎn)生一定的作用,引起一定的后果。由此引出的問題是,話語與后果之間是否存在規(guī)律性的聯(lián)系?如果有,哪些聯(lián)系是規(guī)律性的?這就引出有關(guān)心靈、意義、行動、因果性等一系列問題。作為一種語言理論,我們關(guān)注的是話語的意義,即關(guān)于話語的規(guī)范解釋,而不只是敘述一些偶然存在的聯(lián)系。

      三、 漢語謙卑語的解釋方法

      漢語謙卑語的解釋沒有現(xiàn)成的方案,雖然謙卑語并不是隱喻,但我們可以將戴維森和馬丁尼奇關(guān)于隱喻的理論加以改造,用于漢語謙卑語的解釋。

      戴維森主張,隱喻語句本義(literal meaning)就是它的意義,因此適用于真值條件語義學(xué)?!半[喻的意義就是那些詞語按其本來的解釋所意指的東西,此外并無其他意義”*D.Davidson.“What Metaphors Mean”,in D.Davidson.InquiriesintoTruthandInterpretation,p.245.?!拔覍⒁舻囊粋€主要錯誤是認(rèn)為隱喻在它的本來涵義或意義之外還有另外一種涵義或意義。這是許多撰述隱喻的人所共有的觀點(diǎn)”*D.Davidson.“What Metaphors Mean”,p.246.。這樣,真值條件論就可以應(yīng)用到隱喻上,依此,隱喻就是假的?!斑@一論證至此得出一個結(jié)論:隱喻同樣可以基于意義來說明,因此可以依據(jù)詞語的本來意義來說明,其實(shí)是必須這樣說明。由此得到一個推斷,含有隱喻的語句以正常的、本義的方式具有真假,這是因?yàn)?,如果其中的詞語不具有特定的意義,語句就沒有特定的真值。這并不是在否認(rèn)存在隱喻真理這樣的事情。隱喻確實(shí)引導(dǎo)我們注意到在其他情況下不會注意到的事情,我想,沒有理由說這些由隱喻激發(fā)的觀點(diǎn)、思想或感覺不具有真假?!?D.Davidson.“What Metaphors Mean”,pp.256~257.

      戴維森認(rèn)為,隱喻意義和隱喻真理的理論無助于我們理解隱喻。隱喻與其他直白式語句一樣發(fā)揮語言功能。把隱喻與其他話語區(qū)分開來的不是意義而是用法,例如用語言來斷定、提示、說謊、許諾、批評等。說隱喻時我們并不使用語言來說某種特別的東西,也無法說什么特別的東西。隱喻所說的就是它在表面上所說的,因此它所說的東西通常是假的。這是不需要另加解釋的,因?yàn)樗囊饬x就是由其中出現(xiàn)的詞語的本來意義提供的。

      戴維森指出,許多語言理論所追求的是錯誤的目標(biāo),那些學(xué)者們以為他們提供了一種破譯隱喻的密碼內(nèi)容的方法,其實(shí)他們所談的不過是隱喻對我們產(chǎn)生的影響或效果。一個常見的錯誤是,他們抓住隱喻激起的思想內(nèi)容并把這個內(nèi)容注入到隱喻本身之中,當(dāng)作隱喻的解釋。戴維森承認(rèn),隱喻常常使我們注意到我們以前沒有注意到的事情或事情的某些方面,隱喻使我們注意到某些類比和相似性。他也贊成布萊克(Max Black)說過的話,即隱喻提供了某種鏡片或格子,我們透過它來觀看相關(guān)的現(xiàn)象。但這里的關(guān)鍵不在于隱喻與我們通過隱喻看到的東西如何聯(lián)系起來。笑話、夢境、隱喻,如同一幅圖畫或敲打腦袋,可以使我們認(rèn)識某個事實(shí),但它們并不代表或表達(dá)那個事實(shí)。因此,用效果或隱喻內(nèi)容來詮釋隱喻,并沒有提供隱喻的意義,因?yàn)樗囊饬x就在它的詞語的直接意義上。意義與相應(yīng)語言表達(dá)式之間有著穩(wěn)定的、恒常的聯(lián)系,但是即使對于最簡單的隱喻,我們也很難確定它激起的思想內(nèi)容到底是什么。我們以為隱喻有一個可以把握的確切內(nèi)容,而實(shí)際上只不過是它激起我們注意到的東西。但是一個隱喻到底能夠使我們注意到什么,在范圍上并無限定,而且也不是命題性的內(nèi)容。

      戴維森隱喻理論的核心是主張隱喻語句的意義就是它的本來意義,這樣隱喻大多數(shù)是假的。雖然隱喻可以有許多喻義,但這些喻義并不屬于隱喻的語義內(nèi)容,因?yàn)殡[喻與喻義之間并不存在穩(wěn)定的聯(lián)系。這一核心論點(diǎn)適合于漢語謙卑語。漢語謙卑語的意義就是它們的本來意義。它們具有效力,產(chǎn)生效果,但這些屬于廣義的“用法”,并不屬于意義。用法的列舉并不產(chǎn)生一個意義理論,就如不論多少對物體的重量、速度的測量并不產(chǎn)生一個物理學(xué)理論一樣。重量、速度只是物理學(xué)理論需要說明的素材。

      雖然語言的用法并不提供一個意義理論,但畢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材料。謙卑語用于交流和談話,一個人自言自語時不需要也不會使用謙卑語。因此,討論人際語言交流的特點(diǎn),有助于我們尋求一個可行的謙卑語解釋理論。在這個方面,葛萊斯的交談合作原則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

      葛萊斯提出的總體交談合作原則是:“在交談發(fā)生時,基于你所參與的話語交談的各方接受的目的和指針,做出這個目的或指針要求你做出的貢獻(xiàn)?!?P.Grice.“Logic and Conversation”,in A.P.Martinich(ed.).ThePhilosophyofLanguage.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p.167.交談是因?yàn)閮蓚€或多個說話者出于交換信息、征求意見、傳達(dá)指令等目的而進(jìn)行的活動,因此交談各方有著共同接受的目的或方向。為了實(shí)現(xiàn)這個目的,交談各方有義務(wù)進(jìn)行合作。合作原則規(guī)定交談各方為達(dá)到交談目的做出適當(dāng)?shù)呢暙I(xiàn)。葛萊斯進(jìn)而清理出這個一般原則下屬的幾個分則或條款,從而使合作原則更加明確和具體。他列舉出數(shù)量、質(zhì)量、關(guān)系、風(fēng)格4個條款。數(shù)量(quantity)條款即信息量條款,說話者貢獻(xiàn)的信息要符合要求,即符合當(dāng)前交流目的的要求,既不要過少,也不要過多。質(zhì)量(quality)條款要求說話者說真話,說話者要相信他所說的話是真的,而且不要說自己沒有充分依據(jù)的話。關(guān)系條款(relation)要求說話者所說的話與交談目的相關(guān)?!白詈笫秋L(fēng)格(manner)條款,按我的理解,這一條并不關(guān)涉說了什么(如前三條),而是關(guān)涉如何說出所說的,它包括一個上級條款——“要清晰明白”——和以下幾個分支條款:(1)避免晦澀不明;(2)避免模糊不清;(3)要簡明[避免不必要的累贅冗長];(4)要有條理。”*P.Grice.“Logic and Conversation”,p.168.

      在葛萊斯交談合作原則的基礎(chǔ)上,馬丁尼奇提出了關(guān)于隱喻的推理理論。與戴維森語義學(xué)相同,他贊成隱喻語句的意義就是它的本來意義;與戴維森不同的是,馬丁尼奇認(rèn)為,隱喻與隱喻引起聽話者關(guān)注的事情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是任意的,每一個隱喻都有一個要旨,可以通過實(shí)踐推理來把握。

      “每一個隱喻命題都是假的。每一個隱喻都違反了第一個質(zhì)量條款。這并不是說或者不意味著隱喻的要旨(說話者有意交流的東西)是假的。相反,隱喻的要旨一般是真的?!?A.P.Martinich(ed.).ThePhilosophyofLanguage,p.450.更重要的是,這個要旨是可以通過推理獲得的。例如“我的愛人是一朵紅玫瑰”(出自一首詩)。聽話者可以做如下推理:

      這句話在本義上是假的。

      詩人并無意圖說出一句明顯的假話。

      詩人在此遵守了交談原則。

      所以,詩人并不是在說他的愛人是一朵紅玫瑰,而是假裝說(is making-as-if-to-say)她是[一朵紅玫瑰]。

      這是第一段推理,然后,我們考察玫瑰具有什么突出的性質(zhì)。雖然玫瑰的性質(zhì)和關(guān)系可以無限多,例如它的生物性質(zhì)、物理性質(zhì)、構(gòu)成性質(zhì)、食用性質(zhì)、藥用性質(zhì)等,但這個隱喻把愛人與玫瑰聯(lián)系起來,在適當(dāng)?shù)纳鐣幕Z境下,我們可以把握玫瑰的突出性質(zhì),如美麗、芳香、珍貴等。于是,結(jié)合詩人的語句和關(guān)于突出性質(zhì)的陳述并做一個明顯的推理,我們就可以構(gòu)造出以下論證:

      我的愛人是一朵紅玫瑰。/一朵紅玫瑰是美麗的、芳香的、珍貴的……/所以,我的愛人是美麗的、芳香的、珍貴的……”*A.P.Martinich(ed.).ThePhilosophyofLanguage,p.451.

      我們看到,“我的愛人是一朵紅玫瑰”是一個隱喻,像多數(shù)隱喻一樣,它是假的。但它的要旨是“我的愛人是美麗的、芳香的、珍貴的”,這個要旨是可以通過推理把握的。

      戴維森和馬丁尼奇的理論是關(guān)于隱喻的,而不是關(guān)于謙卑語的。但是,他們的解釋思路可以加以調(diào)整,從而提供關(guān)于漢語謙卑語的恰當(dāng)解釋。戴維森和馬丁尼奇的隱喻理論有三條有價值的線索。第一,隱喻的意義就是隱喻命題的本來意義;第二,隱喻引導(dǎo)聽話者注意到某些事情,這是其他說話方式做不到的;第三,隱喻的隱喻意義是可以通過推理把握的(在這一點(diǎn)上二人的觀點(diǎn)有所不同)。這三條有價值的線索都可以應(yīng)用到漢語謙卑語上。

      (1)謙卑語的意義首先是相應(yīng)的謙卑語的本來意義,故一個謙卑語句有真假。如果謙卑語的首要意義和基本意義不是它的本義,那么我們的解釋工作就失去了起點(diǎn)。因此,一個謙卑語句,包括含有自指謙卑詞的語句,是一個假語句。它的確做了陳述,但是一個假陳述。謙卑語句違背了數(shù)量和質(zhì)量條款。

      (2)謙卑語說話者是有意圖的,但是他并不意圖做一個假陳述,或者把自己看作一個低賤的人。因此,謙卑語的解釋必須說明說話者為什么說出顯然為假的話語。

      (3)謙卑語具有雙重的約定性。首先出現(xiàn)在謙卑語中的詞語具有約定的意義,而支配謙卑語的使用的規(guī)則也是約定的。這與隱喻不同。隱喻常常含有個人特有的意義,即說話者意義。說話者使用謙卑語指稱自己時通常是對長者和上級說話,或者對方至少是與自己地位相當(dāng)?shù)娜?。顧客一般被置于?yōu)于店員的地位;長者或上級獎賞少者或下級時通常不使用謙卑語。

      (4)謙卑語的使用通常有明確的規(guī)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核心成分是禮?!暗赖氯柿x,非禮不成,教訓(xùn)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聦W(xué)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yán)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枪适ト俗?,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fù)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禮記·曲禮) 雖然禮的內(nèi)容極其豐富,但核心是“自卑而尊人”,即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而升高對方的地位,自貶是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

      當(dāng)說話者以貶損的方式描述他為親友準(zhǔn)備的禮品或餐飲時,他其實(shí)是在勸說親友或客人愉快地享受餐飲或接受禮品。這幾乎是一種固定的生活形式:說P就是在做D。這里P和D及其相互聯(lián)系都是明確的:由于P有意降低實(shí)際數(shù)量和性質(zhì),因此是假的,違背了關(guān)于交談信息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原則。但是,說話者說出P其實(shí)是實(shí)施了說服行動,因此說出P就是做了事情D,雖然這種說服行動并不是直接的,卻是約定的說服方式。 當(dāng)說話者贈送禮物時,通常會說“這是一份薄禮”;當(dāng)宴請客人時,主人通常會說他所準(zhǔn)備的是“粗茶淡飯”“談酒”“薄酒”;當(dāng)受到贊揚(yáng)和表彰時,人們通常會對自己的能力、付出和貢獻(xiàn)做出貶低的評價。

      至此,我們可采用馬丁尼奇的實(shí)踐推理概念構(gòu)造出一個關(guān)于漢語謙卑語的總體解釋模式。馬丁尼奇主張,一個隱喻的喻義是可以通過“演算”得出的,這種演算或推理有三個約束條件。第一,突出特征:隱喻對象的特征是說話者和聽話者都知道的,如玫瑰是美麗的;第二,相關(guān)性:所說話語與語境相關(guān),例如詩人把他的愛人比做玫瑰;第三,增益(contribution):使用挑選出來的特征可以使聽話者推導(dǎo)出一個真結(jié)論,例如從“我的愛人是一朵玫瑰”推導(dǎo)出她是美麗的。

      這種推理是實(shí)踐推理,這種推理的特點(diǎn)是省略某些前提,因此這種推理在形式上是不完整的。例如:

      斯大林不是神。

      所以,斯大林會犯錯誤。

      其完整的推理形式如下:

      每一個有思想的存在要么是人要么是神;

      斯大林是一個有思想的存在并且不是神;

      所以,斯大林是人。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

      斯大林是人;

      所以,斯大林會犯錯誤。

      實(shí)踐推理與嚴(yán)格的形式推理的區(qū)別在于,在生活和社會實(shí)踐中人們進(jìn)行推理時,公共知識和社會公認(rèn)的規(guī)則、原則、約定等可以省略。

      盡管中國禮儀繁復(fù)得無以復(fù)加,但其核心思想是“自卑以尊人”。自卑以尊人的場合是各方禮貌客氣的場合,而說話各方處于敵對態(tài)勢時不適用自卑語,反而是抬高自己而貶低對方。什么場合是友好的,什么場合是敵對的,這是靠說話者的常識可以分辨的,無須求助于專門的語境理論。自卑語的解釋可由語義學(xué)和實(shí)踐推理結(jié)合起來提供一個完整的方案。

      例如在請人吃飯時,主人說“貴客光臨,鄙人聊備薄酒,不成敬意”。首先,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它的本義的意思,“貴客”的意思就是貴客,“薄酒”的意思就是薄酒或低廉的酒,“不成敬意”的意思就是不成敬意。這就是說,指稱語義學(xué)或真值條件語義學(xué)適用于謙卑語,正如奧斯汀所說,意義就是涵義和指稱。這種語義學(xué)的優(yōu)點(diǎn)是,語言表達(dá)式有確定的意義,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出現(xiàn)都表達(dá)同樣的意義。畢竟,語言是約定的,公共的,否則意義就是不可捉摸的。同時,說話是人類行動的一部分,說話是在做事,或者是實(shí)施某種行動的一部分。正如所有的人類行動都是有解釋的,說話也是一樣,對于交談行動的解釋與其他行動解釋一樣,需要通過說話者的意圖、信念和行動后果或行動產(chǎn)生的影響來說明。

      餐會主人說“貴客光臨,鄙人聊備薄酒,不成敬意”,這句話的語義學(xué)很明顯,但如何解釋說話行動呢?這句話的初級形態(tài)是:“客人來了,我準(zhǔn)備了酒飯,以表達(dá)我對客人敬意”。按自卑以尊人的原則,對自己要往下貶,對客人的地位要提升。禮儀原則在這里是一個省略的前提。此后的推理原則是等位詞替換原則,即用“貴客”替換“客人”,用“鄙人”替換“我”或“本人”,用“薄酒”替換“酒”,用“不成敬意”(不足以表達(dá)我的敬意)替換“以表敬意”。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個謙卑語的生成樣式。顯然,主人話語的意圖是表達(dá)對客人的友好或尊敬??腿艘怖斫膺@一點(diǎn),不認(rèn)為主人在說假話,而是通過夸獎主人的酒菜來回答。他的話語不是對主人話語的反駁,而是對主人好客行動的肯定或贊賞。從這個方面看,我們對謙卑語的解釋,并不是對它們的意義的解釋,而是對謙卑語說話行動的說明,謙卑語說話行動屬于奧斯汀所說的施效行動。與隱喻一樣,謙卑語P是假裝說P,P的意義仍然是P,重點(diǎn)在于他之說乃是“假裝說”。

      一些西方人不了解中國文化中的一些公共知識,因此也不理解中國的謙卑語說話行動。對于“粗茶淡飯,敬請享用”,他們會說,“飯菜不好,客人吃起來怎么會快樂呢?”對于謙虛的說法“我做得不夠,離人民的要求還差得很遠(yuǎn)”或“哪里哪里,拙妻形貌粗陋”,他們也許會疑惑:“我這樣贊揚(yáng),是我沒有眼光嗎?”這是由于,西方人的實(shí)踐推理缺少中國文化中的一些公共知識,如自卑以尊人,而這種禮儀是以自卑語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

      由于自卑語是一種尊重對方、提升對方地位的施效行動,因此自卑語中自貶自指是提升聽話者地位的話語行動;對于說話者對自己的能力、地位、品行、才干和附屬物的貶抑也同樣是在抬升聽話者的地位。由于高低具有相對性,因此,在實(shí)踐推理中,說話者是通過隱含的對比來表達(dá)對聽話者的尊重的。如果我是卑微的,那么你是高貴的;如果我是渺小的,那么你是偉大的。如果別人說“你的妻子很美麗”,你說“過獎過獎”或“哪里哪里”,你并不是在表達(dá)不同意見,而是在取悅別人。在男尊女卑的時代,中國男人把妻子看作自己的附屬,他這么說是在表現(xiàn)自己的謙虛。

      自指謙卑語一般指稱說話者自己,這也是漢語的語言約定,如同描述詞的指稱用法一樣。謙卑語句具有真值條件語義學(xué)意義上的真假,它們的意義也就是它們的真值條件。謙卑語說話行動則要通過實(shí)踐推理來說明,通過引入說話者所屬社會的公共知識,我們可以由推理對謙卑語說話行動的意圖和效果做出說明。這種說明與一般行動理論相一致。因此,漢語謙卑語的意義的完整說明要從兩個方面進(jìn)行,一方面是真值條件語義學(xué),它提供謙卑語的第一層約定意義,即通常所說的字面意義或本義;另一方面是話語行為的語用學(xué),它提供謙卑語的第二層約定意義。第二層約定意義的解釋要參照相關(guān)社會的文化和歷史,它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規(guī)范的。

      ●作者地址:朱志方,武漢大學(xué)哲學(xué)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2。E-mail:zfzhu61@whu.edu.cn。

      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Humble Utterances in Chinese Language

      ZhuZhifang(Wuhan University)

      Abstract:Humble utterances are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speech.A self-referential humble utterance has a descriptive content,but it does not give a true description of the speaker.If a term in the form of humble utterance refers to what is described,it would not refer to the speaker-which is intended,and humble utterance in the form of a sentence is usually false.Above facts suggest that an explanation of meaning is to be given for Chinese humbles.Philosophy of language past and present does not provide with a ready-made explanation.Use theory does not work for it describes but does not explain.Accommodating Austin’s theory of performative utterances,Davison’s and Martinich’s theory of metaphor,an explanation of the meaning of humbles can be framed:the meaning of humbles are their literal meaning,and further what the speaker has done in uttering a humble expression is to be explained by means of practical reasoning.Truth-conditional semantics helps to give the meaning,and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 helps to explain the act of speaking which is a part of theory of action in general.The modified theory of speech act applies to all sorts of speech acts as well as Chinese humbles.

      Key words:Chinese humble utterance; truth-conditional semantics; performative utterance; theory of metaphor

      DOI:10.14086/j.cnki.wujhs.2016.04.007

      基金項(xiàng)目:●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重點(diǎn)項(xiàng)目(14AZX011)
      ●責(zé)任編輯:涂文遷◆

      儋州市| 胶州市| 通州区| 普洱| 芒康县| 长丰县| 青铜峡市| 巴林右旗| 酒泉市| 霍城县| 安远县| 灵宝市| 神农架林区| 华亭县| 阿拉善右旗| 乌拉特后旗| 龙州县| 富民县| 庆城县| 旅游| 杭锦旗| 津南区| 疏勒县| 石台县| 松原市| 云梦县| 阳朔县| 渑池县| 深圳市| 竹溪县| 正阳县| 江城| 稻城县| 班玛县| 安宁市| 鄂托克旗| 民权县| 登封市| 无棣县| 克东县| 门头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