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微
(沈陽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shù)學教學方法分析
王茜微
(沈陽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項目不斷深化,教育事業(yè)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高中數(shù)學在我國高中階段一直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中生必修課程之一,它的教學方法一直被人們廣泛關注。在新課程開展的情況下,我國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方法也發(fā)生了變化。本文旨在研究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教學水平的方法,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繁榮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數(shù)學;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是以鄧小平的“教育要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及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以進行素質教育為目標。新課程改革是中國教育領域的一大創(chuàng)舉,對中國的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
1新課程的概念分析
新課程主要是以學生作為主體對象,以發(fā)展學生為根本前進方向,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所進行的改革。體現(xiàn)出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這樣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狀態(tài)是作為評價教師教育水平以及教學質量的標準。
新課程的三大基本理念:
1.1關注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掌握學生發(fā)展情況。在課程的教學上,要以學生為基礎,激發(fā)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保證教學課程質量得以提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1.2 強調教師在學生學習成長中的作用。教師是課堂上學生獲取知識的領導者,在教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教師要制定個人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知識的積累,增強課堂的上課效果;
1.3 重視以學定教思想。主要是從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注意狀態(tài)、參與狀態(tài)、交往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生成狀態(tài)六個方面去評價,進行綜合分析。通過這些方面對學生學生情況予以評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2高中新課程階段的設置分析
我國新課程高中階段的設置主要是以分科課程為主。每科課程的標準水平都有不同,可以保證學生在達到基本要求的同時實行自身的個性化。為學生開設豐富多樣的選修課程,并新設置了技術類的相關課程。實行學分管理制度。
小學至高中所設置的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兩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在實踐中的作用,增強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投身于社會建設中去。對基本的信息技術有大體上的掌握,形成初步的技術能力。
對于一些農村學校的課程,要深化“農科教相結合”和“三教統(tǒng)籌”等項目的改革,試行并通過“綠色證書”教育及其他技術培訓獲得“雙證”的做法,為學生開設技術課程。
3高中數(shù)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數(shù)學在教學方法上有了一定的變化,但也隨之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具體如下:
3.1學生學習缺乏技巧,只會死記硬背。
我國是應試教育,學生往往只是被動的在課堂上聽從老師給自己傳達的知識內容,時間一長,學生就不會動腦去更多的思考,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就會從此減弱,阻礙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研究。學生對學習的技巧沒有很好地掌握,只會一個勁兒地背誦,這往往只會是短暫性的記憶,不適合學生長久的學習。
3.2老師的教學方法準備不足,總是進行重復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老師都需要進行適當?shù)馗淖?,才能與之相適應,也就是需要老師改變教學的方式,與新課程相互配合進行。但往往一些上了年紀的教師無法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他們的教學方法一直只有這一種,一時間不可能馬上改變。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不再能適應當今變化的時局,有可能會造成與時代的脫節(jié),而且落后的教育模式也無法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阻礙教育發(fā)展的進程。
3.3學校沒有很好地推行新課程改革,缺乏認識。
學校推行新課程時,過于忽視它的存在。學校內部的老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沒有參透,缺乏深入地理解,使老師對它整體還不是很明白,所以就無法有效地實施。學校管理部門沒有明白它的重要性,導致學校教育質量水平的下降。
4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方法
4.1將課堂教學巧妙地融入現(xiàn)代科學技術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我國的科學技術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F(xiàn)代社會的人民群眾對科學技術的接收能力普遍都很高,尤其是對青少年來說。如果將現(xiàn)代的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上,就會在課堂上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課程的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效果。
4.2建立起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
建立學生解題習慣,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有助于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知識儲備理解題意,解答問題,并與老師交流深化題目內涵。
4.3積極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學生面對問題時,不僅要對問題進行充分地解答,還要進行創(chuàng)新,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以便于學生在面對往后出現(xiàn)的問題時,可以通過之前的分析,更快更準確得進行解答。
5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我國未來的發(fā)展具有很大的作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方法應當隨著時代改變,不應止步不前,應當大膽開拓才是。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更有益于未來我國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九林.淺談初中物理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4,32(7):23-24.
[2]季娜娜.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有效運用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2-01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