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暢游
(聊城大學,山東 聊城 252000)
歌劇《弄臣》中人物黎格萊托性格的多面性
于暢游
(聊城大學,山東 聊城 252000)
在世界歌劇的舞臺上,男中音聲部在威爾第歌劇作品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確立與發(fā)展,無論是從人物內心情感還是在演唱技巧上威爾第對于男中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名男中音學習者應該把研究與演唱威爾第的歌劇作為一門必修課,歌劇《弄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而男中音角色黎格萊托是劇中的主要人物,因此對黎格萊托的藝術形象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統(tǒng)治階級手下的工具
黎格萊托是整部歌劇里面的主要人物,他相貌非常丑陋而且彎腰駝背。黎格萊托作為宮廷里面一個身份卑微而又患殘疾的弄臣,他的心里非??释玫絼e人的認可與尊重,希望與宮廷里面的其他人一樣有一個平等自由的生活。但因為當時西方等級制度的制約加上腐朽封建專制的影響,黎格萊托連這一點點的心愿都得不到實現(xiàn),卻遭到的他人的辱罵、嘲笑和歧視。當他的人格和尊嚴受到嚴重打擊之下,他不得不以協(xié)助公爵作惡、欺瞞誘拐朝臣當中的妻女為樂,來滿足他內心平衡感。黎格萊托自認為是因為公爵自己風流成性、拈花惹草的本質才促使他助紂為虐,來破壞朝臣們的家庭,玷污他們的妻女,因此自己心理上才會有一絲的快慰。但是他的這種可惡的行為和變態(tài)般的心理使他在嘲弄別人的同時也為自己悲慘的人生埋下了伏筆。然而,當黎格萊托知道自己心愛的女兒被公爵欺辱的時候,他對曼圖亞公爵的憤怒和憎恨推向了極點。他唯一的親人被傷害了,他唯一的希望也被破滅了,最終他的尊嚴和人格被完全摧毀,迫使他將內心深處強烈復仇心理徹底的爆發(fā)出來。
在整部歌劇中,即使黎格萊托的身份、地位再怎么卑賤,他都可以奴顏媚態(tài)般的在官場權利之中掙扎著,始終帶有一種報復的心態(tài)來面對周圍一切人和事,或許正是因為他的報仇心理使其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統(tǒng)治階級手中的棋子,玩弄的工具。
2女兒心中的慈父
在女兒吉爾達的眼里,父親黎格萊托是一個正直高尚的人,這種對父親極度的崇拜和敬仰與黎格萊托原本詭計多端、陰險奸詐的嘴臉形成了強烈、鮮明的對比。在劇中,一方面,黎格萊托的丑惡嘴臉遭到宮廷大臣們的排斥和指責,另一方面,他慈父般的體貼以及捍衛(wèi)女兒名譽的決心令人感動不已。
當黎格萊托開門到家,吉爾達飛快的跑來迎接他,并撲向父親的懷抱,黎格萊托向女兒說到:“你在我身旁,抑郁的心靈才會變得歡欣……你是我的命根,沒有你,我何必在這世界上茍且偷生"在一連串帶有溫馨幸福的動作和父女二人的重唱場面中足以看出,他時刻擔心著自己女兒的安危,此時父愛的濃烈和深重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第二幕中,當?shù)弥约旱呐畠罕粨屪撸韪袢R托極度的憤怒起來:“你們這些狗強盜,得到了多少財寶,將我的女兒賣掉……女兒是我的無價寶,如果你們不把她交給我,我就要和你們拼個你死我活,為了保護女兒的名譽,強暴面前我決不示弱?!边@些肺腑之言表現(xiàn)出了黎格萊托作為一個父親愿捍衛(wèi)女兒的清白和名譽付出一切代價的決心。但因為身份卑微,黎格萊托不得不淚流滿面的向朝臣哀求,將女兒的下落告訴自己,并請他們原諒,可憐他只有這獨生的女兒,讓他們父女團圓。此時的黎格萊托在眾人眼里已沒有了先前那般囂張的氣勢,只有令人對其產(chǎn)生無限的同情和憐憫之心,也將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作為慈父最真實、最細膩、最感人的人性特征展露無遺。
3殘忍的復仇者
第三幕是歌劇的結局也是整部歌劇的高潮點。當黎格萊托聽完女兒吉爾達的哭訴之后,他的心里已經(jīng)完全冰冷了。他一邊安慰著自己的女兒同時也在心里默默的發(fā)誓,不管用盡所有手段,一定要為自己的女兒報仇。此時黎格萊托的心中已經(jīng)燃燒起了團團火焰,他憤怒到了極點,傷心欲絕。盡管女兒吉爾達天真善良的勸說父親放棄這個復仇的念頭,但是此時他們之間的微妙分歧為之后發(fā)生的戲劇性的結局營造了一個難以預料的懸念。一方面,黎格萊托為了給女兒報仇精心布置了暗殺公爵的周密計劃。另一方面,為了讓女兒吉爾達對公爵徹底死心,他特意帶女兒前往小旅館,親眼看到了公爵向其他女人求愛的場面。本以為女兒會就此死心,然而為愛癡迷的她依舊選擇了以身殉情。當殺手將裝有尸體的布袋交到黎格萊托的手中時,他以為已經(jīng)替女兒報仇了,正當他在暗自慶幸之時,忽然又聽到公爵那熟悉又充滿輕佻和玩世不恭的《女人善變》的歌聲,他大驚失色,匆忙打開布袋,發(fā)現(xiàn)躺著的竟然是自己的女兒時,黎格萊托悲痛的說道:“吉爾達,我的吉爾達,她死了,啊,這個老家伙的詛咒啊!”頓時,一種哀傷、悔恨、無奈的情感在整個場景中蔓延開來,“詛咒’’的主題在這一刻又一次發(fā)出強烈的轟鳴,將全劇的戲劇效果推向了最高潮,此時,黎格萊托的悲劇形象也才最終完成。
參考文獻:
[1]王藝蓓.善惡靈魂的交織——論歌劇<弄臣>中黎格萊托的音樂形象塑造[J].池州師專學報.2007(1).
[2]陳艷偉.威爾第三部歌劇中的男中音角色塑造——利哥萊托、亞戈和法爾斯塔夫的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7(5).
[3]劉波.歌劇<弄臣>藝術價值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2007(4).
[4]劉慶華.威爾第的歌劇思想[J].藝術教育,2007(7).
[5]陳瓊,高月霞.論威爾第男中音對<弄臣>中黎格萊托音樂形象的實現(xiàn)[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8(3).
作者簡介:于暢游(1992-),男,漢族,遼寧省盤錦市人,聊城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2-01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