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做楠++李洪海
摘要:情感化設計是產(chǎn)品創(chuàng)新設計的重要發(fā)展趨勢,其對提升產(chǎn)品帶給消費者的精神關懷起著關鍵作用。近年來,在關注用戶情感需求的基礎上,出現(xiàn)了很多著名的情感化設計相關的理論及實踐。本文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整理與分析,論述了情感化設計的概念,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主要對情感化設計中的感性工學理論、三層次理論和情感測量的方法和技術進行了重點分析。
關鍵詞:產(chǎn)品設計 情感化設計 感性工學 情感測量 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6)01-0074-02
引言
隨著設計和制造技術的不斷進步,產(chǎn)品種類日益繁多,賣方市場逐漸轉變?yōu)橐韵M者為導向的買方市場,情感化設計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在的研究熱點。在理論上,情感化相關理論的發(fā)展整合了生理學、人因學、心理學、工程學、管理學、設計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在實踐中,情感測量的方法與技術也在交叉學科背景下得以發(fā)展和完善。本文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并借鑒國內外文獻,對多學科影響下的情感化設計研究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梳理,對情感測量的傳統(tǒng)方法與現(xiàn)代方法與技術進行梳理分析,找尋現(xiàn)有相關研究可改進的地方,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1 情感化設計概念及產(chǎn)生背景
1.1 情感化設計概念
情感化設計在日本和韓國一般被稱為“感性工學”,歐洲學術界基本接受感性工學的提法,美國學者稱為情感化設計,我國工程學術界一般也接受日本感性工學的相關概念,稱之為“感性意象或感知意象”,也有的學者稱之為“感性設計”,而我國部分藝術設計學院的學者則與美國學者保持一致,稱為“情感化設計”。
情感化設計不以情感設計為基本目的,而是研究人對物質世界的認知反應和心理體驗并總結規(guī)律,應用于設計之中,它首先要滿足用戶對功能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表達設計師的情感。
1.2 情感化設計的產(chǎn)生背景
情感化設計研究建立的標志性事件是1 999年在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召開了第一屆設計與情感國際大會,并在會上成立了“國際設計與情感學會”。之后有許多起初并不涉及設計問題的研究成果推進了情感化設計研究的發(fā)展,例如“體驗經(jīng)濟”、“體驗營銷”、“情感計算”等概念的提出。直到2004年,諾曼的《情感化設計》問世,標志著情感化設計研究徹底從幕后走向臺前。
2 多學科背景下的情感化設計
情感化設計在發(fā)展過程中,整合了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為了更好地理解情感化設計的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部分,將各學科基礎之上的情感化設計理論做簡要概述,如表2.1所示:
在情感化設計領域,人因學在傳統(tǒng)人因學基礎上探討設計對人的情感因素的影響;認知心理學通過研究人對情緒信息的認知加工方式來探索情緒的產(chǎn)生;工程學用理性的方式來衡量感性的問題;管理學關注產(chǎn)品競爭力,研究設計在顧客滿意度方面的作用;設計學用各種情感化理論指導設計實踐;社會學探討了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情緒產(chǎn)生的影響。從上表所整理的基于多學科背景下的情感化設計研究可以得知多學科、跨學科的研究方式使得情感化設計的內容得以多角度的闡釋,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也會是基于交叉學科背景下進行相關研究。
3 情感化設計研究熱點
情感化設計的主要研究包括消費者情感因素的測量、分析、建模,情感因素到產(chǎn)品設計參數(shù)的轉換等,情感化設計研究相關的文獻繁多,所用理論和方法也很多,但縱覽情感化設計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能形成理論體系的、目前公認的僅有日本的感性工學理論和美國諾曼教授提出的三層次理論。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整理分析,主要對理論方面的感性工學理論、三層次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情感測量的方法和技術進行總結和分析。
3.1 感性工學理論
日本學者長町三生等人基于工程學的研究方法,創(chuàng)立了研究用戶感性問題的“感性工學”,它是一種運用工程技術手段來探討‘人的感性與“物”的設計特性間關系的理論及方法。利用感性工學,可將人們模糊不明的感性需求及意象轉化為細部設計的形態(tài)要素。
3.2 情感化設計三層次理論
諾曼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出發(fā),提出了“情感化設計層次模型”,將用戶的認知處理分為三個層次:本能層、行為層、反思層。本能層是指產(chǎn)品給人帶來的感官刺激,反應快,可迅速作出判斷;行為層設計側重產(chǎn)品的使用,操作過程中帶來的樂趣與效率;反思層設計強調產(chǎn)品的意義,在用戶內心產(chǎn)生更深度的情感。
3.3 情感測量的方法與技術
從設計師角度來說,因用戶一般通過語言、表情、行為等方式來表達情感,并且情感表達本身具有個性化、動態(tài)性和易變性,對于用戶情感需求的量化帶來了很大困難。設計師為了更好地結合理論指導后期設計實踐,需要通過一些方法來測量用戶的情感因素。目前一般通過心理學和生理學兩種手段測量。從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主觀與客觀兩個維度對情感測量方法進行整理及分析如表3.1所示:
從上表的測量方法及分析可知,研究的關注點從以往的定性到現(xiàn)在的定性定量結合,體現(xiàn)出了多學科交叉背景下的研究方法的發(fā)展趨勢。但是,情感測量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現(xiàn)代心理勝利測量技術仍存在上表中分析的問題。
4 情感化設計主要研究領域
當前,對于情感化設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領域。
1)造型與情感
產(chǎn)品的物理造型設計屬于本能層次的設計,快速傳遞給人相關信息,其在產(chǎn)品設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尹歡,高晨暉(2011)以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及設計的三層次理論為基礎,提出加強人性化考慮思路來指導家居用品情感化設計。
2)功能與情感
功能是指產(chǎn)品具有的某種特定功效和性能,屬于行為層次的設計。諾曼《設計心理學》中強調了消費者在使用產(chǎn)品時產(chǎn)生很多沮喪、挫折等消極情緒都是因為不恰當?shù)脑O計造成的。在《情感化設計》一書中則討論了行為層次的設計,作為功能與情感的研究案例。例如趙鵬睿(2010)從產(chǎn)品功能設計趨向多元化、趨向單一簡潔、產(chǎn)品功能設計要預測和挖掘消費者潛在的和精神文化需求三方面分析了產(chǎn)品功能設計的未來趨勢。
3)文化與情感
文化則代表著反思層面的設計,該層面是增強用戶滿意度與忠誠度的重要部分。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和選擇標準,產(chǎn)品設計也要結合特定地區(qū)和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才能很好的與消費者產(chǎn)生共鳴。例如張路得,李志春(2011)提出在產(chǎn)品設計中運用設計要素來表達文化的方法。使用者通過產(chǎn)品的文化符號等引起自身對相關經(jīng)驗或情感的聯(lián)想和共鳴,從而感知產(chǎn)品中的文化意象。
5 存在問題及研究趨勢總結
雖然情感化設計的相關研究已經(jīng)歷經(jīng)幾十年的時間,但仍有一些問題需要研究和探討。
情感化設計相關理論主要是用于分析消費者的情感訴求,并為設計師提供指導性的設計策略。對于產(chǎn)品造型與消費者情感關系的研究文獻很多,相關方法和技術也相對成熟;而研究產(chǎn)品功能和消費者情感之間關系的文獻較少,多處于理論階段,還沒有具體的研究方法。對于與文化有關的情感體驗研究的文獻也較少,多是停留在本能層次,未能升華到反思層次,文化對消費者情感的影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會顯得越來越重要,所以關于文化與情感這部分內容的研究將具有較大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