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欣
(福建師范大學,福建 福州 350000)
?
形象的標本
——淺析現(xiàn)當代女性肖像畫家
李凌欣
(福建師范大學,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在現(xiàn)當代藝術的潮流中,時常顯示出藝術家們對內容選擇的極端,肖像畫不再被視為一個值得尊崇的繪畫領域。而女性藝術家在這個領域中又有著怎樣的動向?本文將結合幾位現(xiàn)當代女性肖像畫家對此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女性畫家,肖像畫
縱觀19世紀以前的西方架上繪畫,其主體大多都是描繪人物,肖像畫的全盛時期則是在15世紀之后。15世紀開始,肖像畫被確立為一個獨立的專業(yè)繪畫領域,最初的肖像畫是為了體現(xiàn)君主的顯赫地位,后來在平民中普及開來。從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提香、卡拉瓦喬,德國的丟勒,再到洛可可時期的倫勃朗、哈爾斯、委拉斯貴茲,等等,這些偉大的畫家,他們把自己最好的精力全部獻給了肖像畫這個繪畫領域,這是現(xiàn)代畫家所不能及的。
到了19世紀,即便上流社會非常愿意付出高額的費用,但那些偉大的畫家例如安格爾——自詡為偉大繪畫傳統(tǒng)的監(jiān)督——似乎不屑于將精力放在肖像畫上,而寧愿把寶貴的時間投入于歷史題材的繪畫中。
但在之后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畫家中,顯露出對當代社會視覺面貌的高度敏感,他們一方面以自己的交友圈和日常生活作為繪畫題材,另一方面,對于人物肖像題材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反應,例如凡·高的《加舍醫(yī)生的畫像》、塞尚的《穿紅衣的塞尚夫人》等,在這些肖像畫中,我們可以看得出畫家想要表達的,或許是某種矛盾對立。
在現(xiàn)當代藝術的潮流中,時常顯示出藝術家們對內容選擇的極端,肖像畫不再被視為一個值得尊崇的繪畫領域。
從以上這些,我們可以看出,肖像畫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yè)繪畫領域,始終在藝術的邊緣地帶徘徊。
那么,女性藝術家在肖像畫這個領域里又有些什么樣的動態(tài)?
在過去這一個多世紀里,以肖像畫或自畫像為主要創(chuàng)作重點的西方女性藝術家不在少數(shù),她們中間也涌現(xiàn)出一些十分出色的,例如,卡薩特、保拉·莫德爾松—貝克爾(Paula Modersohn-Becker)、布魯克斯、珂勒惠支、斯蒂海默、艾里斯·尼爾。以上提到的這幾位女性藝術家,她們的肖像畫呈現(xiàn)豐富的變化,數(shù)量也相當之多。
瑪麗·史蒂文森·卡薩特(Mary Stevenson Cassatt,1844-1926),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杰出的女畫家。這位美國藝術家不滿足于陳舊的學院式教學,前往當時的藝術之都巴黎,并參與了法國印象派的各類藝術活動,但她的作品與其他的印象派畫家有所不同,她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保持了自己的獨特之處,她的作品給人一種穩(wěn)定、樸實的感受。
《戴白色無邊女帽的西蒙娜》(1903年),卡薩特曾大量畫小女孩習作,她似乎偏愛這種靜靜坐著的小女孩,我們能看出她似乎不喜歡吵吵鬧鬧的孩子,她畫中的小女孩總是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著、把雙手放在膝上。她非常注重刻畫女孩的面部表情,粉嫩的臉蛋被再現(xiàn)得極富生機,而身上的部分只是粗略地擦出一個大色塊??ㄋ_特的精湛技藝讓人一目了然。
1884年,藝術家弗里茨·馬肯森(Fritz Mackensen)發(fā)現(xiàn)沃爾普斯韋德(Worpswede)具有極佳的色彩效果,是個利于作畫的地方,這個位于德國北部、原本與世隔絕的小鄉(xiāng)村很快形成了藝術家的聚居地并形成一個畫派。
19世紀末期,保拉·莫德爾松—貝克爾夫婦也加入其中,而保拉就是他們之中最杰出的一位。最初,保拉所作的風景畫與團體其他成員的主題并無太多差異,但這并不是發(fā)自她內心的真實感受。她所使用的那種忽略景深和透視法則一邊集中于畫平面的繪畫方法在沃爾普斯韋德被簡單地看成是一種錯誤。當她第一次去巴黎并認識塞尚之后,她從塞尚的作品中為自己畫面上的塊和面結合為一個充滿張力的整體的嘗試找到了認可和肯定。
顯然她只用了幾年時間就找到了通往目標的道路:偉大乃源于將最密切的觀察運用在尋求最大限度的簡單性的過程之中。保拉·貝克爾不描繪個人的直接情感,也不涉及故事性,她在自己短暫的藝術生涯中創(chuàng)作了許多自畫像,從這些作品,足以看出她個人的藝術發(fā)展歷程。
艾里斯·尼爾(Alice Neel),這是一位將精力全部投入到肖像畫中,并且所有的作品都呈現(xiàn)出豐富變化和新意的女畫家。從尼爾早期的作品中所畫的黑暗、嚴峻的肖像畫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凡·高的影響。讓我們來看尼爾著名的一副畫,《安迪·沃霍爾》,這看似是一幅不同尋常的肖像畫,她把另一位人人皆知的藝術家畫成了——青灰色的面容,兩手交握,身上纏著繃帶,面露疲憊,神色不安——這么一個形象,讓我們聯(lián)想到了凡·高的《加歇醫(yī)生》,據(jù)說尼爾的用意是為了記錄這個“我們這個時代心碎的表情”。不得不說,她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其引申之義,畫中人物大多呈現(xiàn)出一種警覺,這就是紐約人特有的一種“焦慮”,尼爾的畫也讓我們看到自己真正存在的樣子。
在肖像畫中還有一個亞類尤為突出,這就是裸體肖像畫,對于許多藝術家而言,裸體肖像畫似乎特別吸引人,或許是因為身所隱含的本質引申出的一種矛盾。說到裸體模特兒,不免又讓人聯(lián)想到性別問題。
我們把目光轉向國內當代女藝術家。申玲,國內當代一位表現(xiàn)性極強的女藝術家,她的創(chuàng)作常常以男女性愛作為題材,但這是女性畫家眼中的性,和男性畫家是不一樣的。她畫的東西可能沒有太多哲學方面的思考,但總是隱隱透露出一絲女權主義,她所強調的是,女人是脫離男人而存在的獨立的個體。她用強烈的色彩看,直截了當?shù)乇磉_了自己的情感。
像卡薩特、保拉·莫德爾松—貝克爾、艾里斯·尼爾、西爾維婭·斯萊、申玲等許多女性藝術家,她們的作品和創(chuàng)作思想,或許能把我們的意識形態(tài)提升到另一個層次,而那些陳舊的美學問題和觀念,我們似乎應該對他們重新加以審視了。
參考文獻:
[1]琳達·諾克林著.幾位女性現(xiàn)實主義者,1974.
[2][德]沃爾夫—迪特爾·杜貝著.表現(xiàn)主義藝術家.三聯(lián)書店,2005.01.
[3]劉欣欣.中國當代女畫家油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表現(xiàn)研究,2013.
[4]李黎陽.生命,是什么顏色?——保拉·莫德爾松—貝克爾的藝術與人生.美術觀察,2005年第06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4-02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