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本欄目論點選自我國人文社科期刊及高等院校名刊

      2016-02-27 19:55:01
      學術界 2016年8期
      關鍵詞:民主

      ?

      〔論點摘編〕

      本欄目論點選自我國人文社科期刊及高等院校名刊

      刑事司法實踐應堅守能力德性和品質德性并舉

      胡銘撰文《超越現實主義刑事司法:從理性選擇到德性認同》指出,現實主義刑事司法的研究立基于理性選擇的分析框架,卻面臨著認識論和倫理上的德性主義的詰難。自媒體時代,公眾意見對司法裁判的影響顯著提升,呈現出民意左右刑事審判的現象。作為審判活動的個體認知者,審判獨立意愿的缺乏,導致裁判者在裁判過程中能力德性不能被高效地激發(fā),而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現往往要依賴于能力德性的有效運作。此外,審判獨立意愿缺乏往往是避免責任追究的表現,在德性認知論看來就是對認知不負責任即品質德性的低下。如果法院能擔負起在司法認知活動中的德性責任,媒體所爆出的關于司法裁判的新聞,甚至是那些直指裁判不公正的報道,其實恰恰能夠轉化為法院塑造司法公信、提升審判獨立的絕佳機遇,而遠不應該是一種障礙。只有法官能夠在司法認知中堅守能力德性和品質德性并舉,既要調動認知能力的高效運轉又要堅持負責任地對待裁判認知過程,法院的判決才能有骨氣地面對媒體的責難。

      摘自《浙江社會科學》2016年第7期

      新寫實小說的“蟲性人格”凸顯了創(chuàng)作者的悲憫立場

      聶茂撰文《新寫實小說的“蟲性人格”與悲憫立場》指出,與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敘事中夾雜著大量的敘事話語不同,新寫實小說進入“零度狀態(tài)”的敘事,創(chuàng)作者自覺且有意采取的敘事策略:情節(jié)的發(fā)展充滿隨機性和偶然性,故事大多以平面化、零碎化和日常庸俗化的狀態(tài)呈現。在遵循底層視角和審丑沖動的創(chuàng)作美學之間,新寫實小說語境方向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文本書寫的反禁忌、粗痞化,丑話、臟話、俗話、毒話大行其道。新寫實小說在文本內容和敘事手法上大面積出現粗痞化、世俗化的精神態(tài)勢,究其因,創(chuàng)作者除了要發(fā)泄心中的壓抑和不滿外,還有一個強烈的“現實原則”在時刻不停地沖動。這種現實原則總是與快樂原則纏在一起,置“人之所以為人”的道德原則于不顧,這其實是一種異化的生活。人看上去還是人,但其實早已異化成“蟲性人格”的人。這種人格的人不僅把曾經的信仰、理想踩在腳下進行諷刺和嘲笑,而且通過這種行為獲得一種自虐式的快感,以此成為推動庸常生活前進的動力。新寫實小說的粗鄙風格和反禁忌的創(chuàng)作向度是作家在長期扭曲和極度壓抑下作出的本能反應,文本中大面積蟲性人格的出現恰恰見證了主創(chuàng)者們內心深處的悲憫立場。

      摘自《求索》2016年第6期

      重塑中國經濟地理的主要途徑

      孫久文撰文《重塑中國經濟地理的方向與途徑研究》指出,中國區(qū)域空間格局正面臨重大變化,重塑中國經濟地理時不我待。1.落實“一帶一路”戰(zhàn)略,加快貿易自由化和國內一體化。2.突破胡煥庸線,平衡區(qū)域空間的人口與經濟總量疏密度。3.依托“三大支撐帶”助推板塊重組,實現區(qū)域空間均衡協調發(fā)展?!叭笾螏А钡陌l(fā)展具有與過去所不同的發(fā)展動力,這就是不同發(fā)展水平區(qū)域合作產生的發(fā)展勢能。通過區(qū)域發(fā)展的動力轉換,實現板塊重組和空間均衡,優(yōu)化中國區(qū)域空間格局。第一,雙向拉動,空間均衡;第二,東部重組;第三,中西部和東北分化;第四,陸海統籌,加快發(fā)展海洋經濟。總之,“三大支撐帶”與“四大板塊”統籌發(fā)展,通過四通八達的陸路、鐵路交通連接起來,構建全面的區(qū)域發(fā)展的新格局,拓展區(qū)域發(fā)展的新空間,將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支撐起我國區(qū)域發(fā)展的未來。

      摘自《南京社會科學》2016年第6期

      當代中國政治的路徑選擇是秩序和效率的結合

      程美東撰文《應然與實然:當代中國政治的路徑選擇》指出,確保秩序是政治的基本功能,秩序的原則是判斷政治制度好壞第一位的原則。爭取效率是政治的第二位的意義和目標。一種政治制度、社會制度無論能夠如何保證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但如果不能使生活在其內的民眾獲得必要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民眾的衣食住行長期處于該社會生產力許可的最低限度的水平,則這個社會制度一定不是好的制度。實現幸福是政治的最高境界。政治的最高境界就是讓社會成員普遍產生幸福感,不斷地增強幸福感。中國近四十年的以改革開放為手段的政治發(fā)展史,就是自覺和不自覺地按照政治的應然性基本功能——秩序、效率、幸福的追求為原則的發(fā)展過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路徑基本遵循自上而下的穩(wěn)健推進的發(fā)展方向,以道統促穩(wěn)定、以穩(wěn)定固秩序,以秩序升效率,以效率促幸福。當代中國所堅持和實施的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民族區(qū)域自治、基層民主自治制度,都是以秩序、效率作為最直接的訴求。這四十年中國政治實現了秩序和效率這個應然和實然的高程度的吻合,即使在幸福的應然和實然性的實踐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應然性和實然性的結合點,是秩序和效率。

      摘自《北京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

      《格致書院課藝》在晚清思想文化史上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熊月之撰文《新群體、新網絡與新話語體系的確立——以〈格致書院課藝〉為中心》指出,《格致書院課藝》是上海格致書院學生的課藝匯編?!陡裰聲赫n藝》內容以介紹西學、討論洋務、批評守舊、呼吁變法為主,包括對于教育制度、政治制度變革的討論,開設議院的呼聲,構成了中法戰(zhàn)爭以后、甲午戰(zhàn)爭以前變法思想的新話語,啟導了甲午以后的變法思潮。課藝西學知識、變法思考極為豐富,成為同光時期西學蓄水池,此前的西學知識、變法思考都匯集到這里,此后的西學知識、變法思考,又多從這里流出。甲午以后,以救亡圖存為號召的全國性變法運動洪波涌起,全社會對于西學知識的需求空前加大,《格致書院課藝》正好趕上了這一輪西學需求熱潮。課卷中蘊涵的那些西學知識、變法主張,成了維新運動的精神快餐。形形色色的經世文編、時務通考、新學大成里,隨處可見出自格致書院的新學知識、變法思想?!陡裰聲赫n藝》在晚清思想文化史上,充當了西學知識與變法思想的蓄水池,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摘自《學術月刊》2016年第7期

      19世紀英國孤立主義外交政策是一種明智手段

      劉成撰文《19世紀英國孤立主義外交政策辨析》指出,19世紀見證了“英國治下的和平”。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靠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海上霸權的支撐,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并成為國際外交秩序的主要規(guī)范者。保證本土安全和經濟利益是19世紀英國外交政策的核心,根本原則是英帝國是重中之重,保持強大的海軍力量,維護歐洲均勢。為了保證自身的既得利益,英國所有的首相和外交大臣都試圖在世界范圍內謀求和平;如果外界變化觸動了英國的核心利益,它也不會無動于衷。在19世紀結束的時候,英國已不再具備優(yōu)勢條件,它在所有方面都受到挑戰(zhàn),不僅失去對地中海的絕對控制,而且在遠東、中東都面對新的霸權爭奪,英國的國力已成明日黃花之勢,它不得不改變自己的外交路線。孤立主義就是在英國單獨強大時試圖控制歐洲局勢的一種明智手段,一旦英國失掉最強力量,結盟外交就是惟一選擇。

      摘自《復旦學報》2016年第4期

      文藝有效承擔了國家形象建構者的角色

      周良書撰文《“新中國”觀念的生成和國家形象的初步建構》指出,在“新中國”形象的建構中,文藝被賦予特殊使命:1.小說詩歌的“集體化”寫作。在“集體化”寫作中,小說詩歌開掘出了一條重構國家記憶的有效途徑。因為它們完全是以“現身”說法的方式,在情感上爭取到人們的認同,從而使其逐漸把這種歷史記憶過渡到理性上的堅守。2.電影話劇的“情境式”表達。新中國成立后,電影話劇因其直觀化特征和便于廣泛傳播的優(yōu)勢,自然被賦予宣傳教化的重要功能。3.報告文學的紀實性“特寫”。報告文學以文藝形式、以形象化手法揭示歷史與現實。紀實性是它的立命之本。在國家形象建構中,報告文學能超越一般文藝作品,充當歷史教科書的角色??傊?,新中國成立后,文藝有效承擔了國家形象建構者的角色。它對“新中國”故事的形象化書寫,也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政治宣傳中簡單化的痕跡。

      摘自《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

      《資本論》仍然是21世紀的“政治經濟學批判”

      白剛撰文《回到〈資本論〉——21世紀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指出,《資本論》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解剖學”,在實質性意義上,《資本論》的命運不取決于自身,而取決于它的批判對象——資本主義。在今天進入21世紀的金融資本主義時代,資本和資本主義雖然上演了多種“變形記”,但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并沒有發(fā)生實質性的改變。作為資本主義的批判者,只要資本主義還存在,馬克思主義就不會消亡,《資本論》就更不會過時。作為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資本自產生以來雖經歷了多次變形,但其作為社會關系的本質和榨取勞動力而增殖自身的本性沒有變。21世紀金融資本大行其道的今天,仍然是“資本狂歡”的時代。《資本論》緊緊抓住資本的社會關系本質,把生產而不是分配作為其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并在其“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引入了“勞動力”概念,從而實現了從“物”到“人”的“哥白尼式”政治經濟學革命。《資本論》不是“資本的政治經濟學”,而是“雇傭勞動的政治經濟學”。在此基礎上,《資本論》揭示出剩余價值的生產和掠奪必然引發(fā)階級斗爭,為無產階級革命的合法性提供了最充分的政治經濟學論證。為此,《資本論》主張只有通過無產階級革命來徹底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方能實現對資本的“監(jiān)管”和“改造”,最終擺脫資本主義的危機而推動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顿Y本論》才真正是21世紀的“政治經濟學批判”。

      摘自《學習與探索》2016年第7期

      利用新出文獻推動中古文學史研究的多元化

      胡可先撰文《新出文獻與中古文學史的書寫和建構》指出,新出文獻的逐漸繁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中古文學史舊有的研究模式,開拓新的研究空間,有些方面甚或可以重新書寫和建構。新出文獻中最重要的兩類文獻是石刻文獻和寫本文獻,這兩類文獻為中古文學史研究的原典文獻。就寫本文獻而言,中古時期的寫本主要有敦煌寫本、吐魯番寫本和東瀛回傳寫本,這些文獻成為中古文學史書寫的重要載體。同時,中古時期石刻文獻的大量出土,也給這一時段的文學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內涵。石刻文獻的最大宗是墓志,墓志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體,是當時人撰寫并鐫刻于石上的人物傳記。相較于傳世文獻,新出土墓志更能突出文學背景的呈現,能夠以原始的實物形態(tài)和文字形態(tài)反映唐代家族文化的特點,墓志又是文學和書法的結合體,有時文學思想和書法思想的一致性也能表現文學發(fā)展的走向。新出文獻對中古文學史書寫和建構的意義在于:新出土的中古墓志呈現出更多的文學史內涵,新出土的寫本文獻是中古文學史研究的重要載體,利用新出文獻可以促進中古文學史書寫的多元化。

      摘自《浙江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

      生命的“自由”和“豐富”是哲學批判最為根本的價值旨趣

      賀來撰文《何謂哲學意義的“批判”》指出,生命的“自由”和“豐富”是哲學批判最為根本性的價值旨趣,這里所說生命的自由和豐富包括既相互內在關聯,同時又相對區(qū)別的兩個維度,一是思想維度,二是人的生活維度。前者指思想的自由創(chuàng)造以及由此形成的思想的豐富個性,后者指人的生活方式的自由選擇和創(chuàng)造。哲學批判活動對思想自由及其豐富個性的辯護和捍衛(wèi),最集中地體現在它對形形色色的“絕對真理”,以及以“絕對真理”為根據的話語權力的揭示和解構,通過這種揭示和解構使被支配和壓制的思想向度和可能性從強制性的結構中獲得解放,并因此釋放出自我生發(fā)和成長的空間。哲學批判對人的生活方式的自由選擇和創(chuàng)造的辯護和捍衛(wèi),最集中地體現于它對統治現實生活的專斷力量的揭示和解構,通過這種揭示和解構,增進人們對自身生存狀態(tài)的自覺理解,推動人們努力改變這種不合理現實并為爭取自身的自由而不斷抗爭。思想的自由是與思想的豐富性不可分割地內在關聯在一起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自由選擇和創(chuàng)造則是人的現實生活豐富性的基本前提。

      摘自《探索與爭鳴》2016年第6期

      建設生態(tài)文明需超越物質主義

      盧風撰文《超越物質主義》指出,現代工業(yè)文明是不可持續(xù)的,生態(tài)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必由之路,形塑現代工業(yè)文明的意識形態(tài)是現代性思想。物質主義是現代性思想的要害,物質主義價值導向是現代性的致命錯誤,而獨斷理性主義的世界觀(或自然觀)和知識論(或科學觀)則是現代性思想的基石,是現代工業(yè)文明以征服自然的方式謀求發(fā)展和進步的精神支柱。恰是獨斷理性主義支持了物質主義價值觀,支持了“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排放”的生產—生活方式。物質主義顯然是十分粗鄙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幸福觀。失去了以獨斷理性主義為基石的現代性思想體系的支持,它就自然會失去魅力。生態(tài)文明建設所呼喚的人文精神必須是超越了物質主義的精神,而超越物質主義要求人們清晰地認識到人類幸福和進步不需要物質財富的無止境增長,大自然不容許幾十億人繼續(xù)“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排放”,物質簡樸(相對的)而精神豐富的生活才是大自然容許的正確選擇。

      摘自《清華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

      正視民主成本的正當性和合理性

      蔣德海撰文《我們應當如何對待民主的成本》指出,民主成本論研究的兩個方向是矛盾的,一種觀點因為民主有成本,主張不能貿然搞民主;而另一種觀點卻主張不管有多大成本,都必須堅持搞民主。民主確實有成本,但從成本來考慮要不要搞民主是不恰當的,甚至是不合理的。正義是民主政治的首要價值,民主的管理固然有一個成本的問題,但當民主價值和成本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正義必須居于首要地位。民主成本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成為退避或放棄民主的理由。而為了推動人類歷史的進步,有的時候不但不能講成本,甚至還要不惜一切代價。民主的成本與民主的效率也有一定的聯系,但民主是不是有效,民主能不能很好地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目標,首先是正義性問題,然后才是成本的問題。正義高于成本,成本要服務于正義的要求。民主的成本,強調的是民主付出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在民主和成本之間,民主具有決定意義,民主決定并引領成本,民主決定了成本的作用和性質。民主的成本大或效用不好,可以改變和完善,但如果沒民主,其效益和成本就需要打問號。因為一切成本的考量都必須以民主為標尺,要有利于民主。而不能顛倒民主和效率、成本之間的主次關系。

      摘自《同濟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

      歷史制度底色規(guī)制了土地改革

      徐勇撰文《歷史制度底色下世界土地改革進程與成效比較》指出,土地改革的核心無疑是土地,是土地與人的關系,但是,土地制度總是依托于一定的社會組織制度而存在的。社會組織制度將人們聚居在一起,形成基本的社會組織單位及其相應的制度。這種社會組織制度是長期歷史形成的,并會對歷史進程產生基礎性影響,因此是理解土地制度改革的關鍵性變量因素。在世界歷史上,家戶制、村社制以及莊園制是典型的農村社會組織制度,它們對土地改革進程及成效具有重要影響,構成土地改革的歷史制度底色。從世界看,土地改革是產權制度改革,核心是“分”,但不能簡單地“一分了之”,其重要原因就是長期傳承下來的歷史制度原型并不是一夜之間的改革能夠改變和改造的。歷史傳承下來的土地制度不僅是一種產權制度,同時也是一種經營制度,更是具有多種功能的社會組織制度。土地改革在改變不合理的土地產權制度時,必須高度重視傳統經營制度是否仍然具有合理性,而不可簡單地完全否定。在重新分配土地的同時,還得重視社會成員的重新組織和延續(xù)。

      摘自《社會科學研究》2016年第4期

      規(guī)范混合所有制推進中的國有資本管理

      林加奇撰文《混合所有制發(fā)展實踐的政策思考》指出,在混合所有制推進中的國有資本管理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在確立國資管理架構的前提下劃分職責權限。與混合所有制形態(tài)相適應,按權屬關系劃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事實上形成了三級架構:即授權管理國有資產的政府職能部門→國有控股公司或國有獨資集團公司→國有控股公司或國有獨資集團公司投資的企業(yè)及其權屬企業(yè)。在三級架構下,第一、第二層次對國有資本管理應定位為價值形態(tài)的管理,第三層次及以下應更多地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以管實體形態(tài)的產品生產經營為主,有的也要管價值形態(tài)的資本,具體細節(jié)上應區(qū)別母子公司的定位與所屬行業(yè),各有分工和側重。二是規(guī)范無形資產的評估和處置。三是合理設計估值調整協議,合理保障各方權益。四是健全“公開交易、透明交易”制度,防止權力尋租和國資流失。關鍵在于嚴格決策流程管理和風險預估防控,加強績效考核,細化動態(tài)監(jiān)管,重點把控好“交易前價值低估、交易中價值損失、交易后管理不嚴”等風險點,切斷利益輸送、疏于管理、權力尋租等國資流失渠道。

      摘自《江西社會科學》2016年第5期

      三大措施調節(jié)法官的人性

      趙小鎖撰文《論法官的人性調節(jié)》指出,國家在保障法官享有充裕物質保障待遇和充足休息時間的基礎上,根據法官的動物性與社會性是此消彼長的關系,采取以下措施調節(jié)法官的人性:首先,加強法官培訓,促使法官自愿將生存欲望限定在合理范圍之內。我國應該對法官進一步強化關于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培訓,促使法官注重追求精神快樂,自愿將生存欲望限定在授權性規(guī)范允許的范圍之內。自愿遵守義務性規(guī)范,在履行職責時能夠體現出善的特點,表現出司法公正。其次,凈化法官履行職責的環(huán)境,減少對法官的不合理生存欲望進行誘惑的因素。從減少對法官的不合理生存欲望進行誘惑的因素的角度考慮,我國應該修改刑法,將性行賄納入行賄罪的懲治范圍。這樣可以進一步凈化法官履行職責的環(huán)境,促使法官在履行職責時能夠遵守義務性規(guī)范,體現出善的特點,表現出司法公正。最后,增強刑法立法威懾,促使法官不得不抑制自己的不合理生存欲望。增強刑法立法威懾需要注意以下兩個事項:第一,應當針對法官錯誤履行職責行為。第二,重點應該放在對司法公正造成惡劣影響的犯罪上。具體來說,要從以下罪名著手:一是受賄罪;二是徇私枉法罪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

      摘自《深圳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

      建立中國特色的適度普惠福利制度

      姚進忠撰文《超越福利國家:自由發(fā)展觀的考量與審思》指出,福利國家作為現代化的產物,在創(chuàng)造神奇的同時也充滿了各種危機與挑戰(zhàn)。20世紀70年代經濟危機的爆發(fā)致使福利國家陷入意識形態(tài)、政治、經濟、社會等多重困境,成為被批判的對象。阿瑪蒂亞·森的自由發(fā)展觀重新審視了人類的自由與平等問題,為福利國家的福利理念、福利內容和福利提供機制的反思提供了本質性的啟示與參考。結合中國當前的現實,中國社會福利體系建設應該做到:1.堅持國家福利作為,明確國家責任。中國政府應確立以權利為核心的社會福利理念,不斷完善各種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機制,緊緊圍繞民生需要促進社會公平正面保障公民享受基本社會福利的權利。2.深化福利內容創(chuàng)新,全面保障需要。要在傳統以收入保障為基本福利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各種配套制度幫助個體自助,著力關注公民個體潛能,協助公民自行擁有享受其所珍視生活的可行能力,逐步進行福利內容的擴展。3.積極培育福利主體,注重綜合治理。積極培育各類社會組織,處理好政府與社會組織的關系,激發(fā)組織活力,充分發(fā)揮社會的自立、自主、自律作用,形成政府、社會組織、家庭和個人合理均衡的責任結構,逐步將政府、市場、社區(qū)、家庭連接成為層次有別、功能互補、互相支持的社會福利體系。

      摘自《中州學刊》2016年第6期

      導致中國村干部腐敗的三大社會文化因素

      趙秀玲撰文《村干部腐敗的社會文化因素探析》指出,“小官大貪”成為當下中國日益突出的問題,而這些“小官”又以村干部居多,他們的腐敗程度和花樣翻新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中國村干部腐敗的社會文化因素主要表現在:一、務“虛”所致腐敗界限模糊。一是國家對于村干部腐敗缺乏明確規(guī)定,更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細則,于是導致村干部腐敗的難管難治;二是村干部在主觀意愿和能力上,往往搞不清腐敗的界限,這往往成為他們“戴著鐐銬跳舞”,難以擺脫腐敗的魔咒;三是農村社會的“情大于法”,極易造成村干部的守法誤區(qū)甚至陷入法盲怪圈,從而形成腐敗泛濫。二、以“家”治村的意識誤區(qū)。一是在村民自治選舉中,家族勢力“控選”造成嚴重腐??;二是在村治中,不少地方實行家族統治;三是在村治中,逐漸形成“家長式”作風。三、“經濟至上”治理的實用主義傾向。一是村干部選用的“惟經濟標準是從”容易忽略其他標準,為腐敗埋下了巨大隱患;二是“富人治村”容易導致鄉(xiāng)村治理異化,使政治行為商業(yè)化;三是“經濟至上”容易成為鄉(xiāng)村腐敗的擋箭牌,從而使監(jiān)督流于形式。

      摘自《東岳論叢》2016年第7期

      〔責任編輯:陶婷婷〕

      猜你喜歡
      民主
      人民民主好在哪
      公民與法治(2022年4期)2022-08-03 08:20:34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生態(tài)民主
      綠色中國(2019年13期)2019-11-26 07:11:00
      美國的民主與尊嚴
      以政協參與立法深化協商民主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學習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
      中國的民主無須別人說教
      協商民主與偏好轉變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包头市| 凌云县| 莲花县| 襄樊市| 遂川县| 班戈县| 绿春县| 中方县| 离岛区| 巴楚县| 竹溪县| 马尔康县| 蕉岭县| 永兴县| 镇巴县| 台山市| 莱阳市| 西丰县| 平顺县| 甘孜| 灵石县| 南皮县| 神池县| 灵石县| 英吉沙县| 衡水市| 通州区| 潮州市| 松滋市| 玛多县| 榕江县| 吉隆县| 定边县| 陕西省| 伊宁市| 嘉兴市| 天水市| 文昌市| 临桂县| 灵璧县| 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