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長征詩詞歌的敘事話語與形式建構(gòu)

      2016-02-27 22:25:05
      學習與探索 2016年10期
      關鍵詞:長征紅軍詩詞

      劉 廣 遠

      (渤海大學 文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

      ·當代文藝理論與思潮新探索·

      長征詩詞歌的敘事話語與形式建構(gòu)

      劉廣遠

      (渤海大學 文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長征詩詞歌是長征文學中重要的文學樣式,具有強烈的政治屬性、文化屬性、社會屬性。其敘事話語中有人性敘事、情感敘事、歷史敘事、民族敘事、宗教敘事的功能和指向,其形式中既有古典文學樣式,也有現(xiàn)代文學形式,多種多樣,表意豐富。長征詩詞歌的史實性、情感性、宗教性、民族性特征明顯,其被遮蔽的大眾性、民間性更需要探究。

      長征文學;長征詩詞歌;延安文藝;文學形式

      長征詩詞歌是長征文學中重要的文學樣式,無論是宏大的宣傳、傳播的政治屬性,還是具體的抒情、記敘的藝術屬性,都符合其特定的敘事模式和時代特征。長征詩詞歌的史實性、情感性、宗教性、民族性特征明顯,其被遮蔽的大眾性、民間性更需要深入探究。

      長征文學的大眾屬性無疑受到了五四文學尤其是左翼文學的影響,符合左翼文學對“文藝大眾化”的要求。1930年3月出版的第二卷第三期的《大眾文藝》“新興文學專號”曾提出:“文藝大眾化的目的,是以文藝為武器,組織大眾、鼓勵大眾進行革命?!盵1]23長征文學是真正把文藝和大眾結(jié)合到一起的文學形式,歷史磨難使其從理論到實踐都被賦予一個新的形式,看似簡單的、政治的文藝,卻表現(xiàn)出了豐滿的革命浪漫主義情懷。它一方面回答了文藝的政治屬性和階級屬性問題,一方面以實踐的方式形成了文藝促動革命的現(xiàn)實力量,甚至可以將之視為延安文藝的序曲與鋪墊。從這一視角出發(fā),長征文學的文學史價值完全可以與五四文學、左翼文學、延安文學甚至“十七年文學”相關聯(lián)。

      長征文學的民間性則可以追溯到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倡導白話文學,例如,周作人在《平民文學》中就提出文學要面向民眾,要“以普通的文體,記普遍的思想與事情”。長征文學的民間屬性使其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民間話語方式,這種隱蔽的民間話語與知識分子話語、國家政治話語的交換、融合、妥協(xié)、沖突,構(gòu)成了一種特定的文化空間,“它不是一個固定的結(jié)構(gòu),一個邊緣明晰的版圖,這個文化空間無寧說是一系列文化因素運作的歷史產(chǎn)物”[1]107。這種民間屬性的人性化、情感性、故事性豐滿著文學的想象,其特定的指向內(nèi)涵、文藝特征與五四的民間、抗戰(zhàn)的民間、“十七年”的民間、“文革”的民間以及新時期后的民間,形成了一幅連綿不斷的歷史圖譜。同時,其文學樣式的民間屬性也彰顯無遺。各種曲牌、調(diào)牌,甚至一些新的文學體裁,如墻頭詩、街頭詩、廣場劇都紛紛出現(xiàn)。其文學風格也從單一的政治性、宣傳性、鼓動性走向抒情性、娛樂性、生活性。

      美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遜在談到“藝術作品和政治意識”的關系時說:“藝術作品的精神功能必須以這樣一種方式來描述:這兩種不協(xié)調(diào)甚至不相容的審美喜悅的特性——一方面是它的愿望實現(xiàn)的功能,但另一方面是其象征的結(jié)構(gòu)保護精神的必然性,使精神避免強有力的古老欲望和物質(zhì)需求可怕的、具有潛在破壞力的爆發(fā)——應該以某種方式協(xié)調(diào)起來,像單一結(jié)構(gòu)的孿生動機那樣確定它們的地位?!盵2]長征詩詞歌從藝術性上看是大眾的、通俗的,然而作為藝術作品,其精神功能和歷史價值都不同程度得以呈現(xiàn)。

      長征詩詞歌的主要功能是宣傳,但也或直接或間接地記敘了生活和歷史。馬克思在寫作《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時曾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人類創(chuàng)造著自己的歷史,但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創(chuàng)造的;并且也不是在由他們自己所選擇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的[3]。顯然,“革命”的大前提裹挾著長征者的命運,而只有在這種“玉汝于成”的環(huán)境下,長征者的行為和結(jié)果才被后人所“記憶”和追索,這種歷史精神和挑戰(zhàn)思想才得以被無限地放大和擴展。美國新聞記者索爾茲伯里對長征曾經(jīng)就做過這樣的比喻,他說:“長征有如猶太人走出埃及,漢尼拔翻越過阿爾卑斯山?!庇终f:“長征是不可比擬的,長征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奇跡,是人類信念的豐碑?!盵4]《南北紅軍大會合》(1935)中唱道:“紅軍戰(zhàn)士斗志昂,猶如猛虎與蛟龍。服從命令守紀律,整齊清潔講衛(wèi)生。”經(jīng)過長期艱苦征戰(zhàn),紅軍初到北方時,從衣褲到臉上,都是難堪的。用陜北群眾的話來說,即“凄惶得很!”可見當時條件之艱難困苦。由中央機關填詞的《緊跟中央最光榮》(1936年秋)中寫道:“任你草地無邊大,任你雪山萬千重?!迸砑觽?、梁必業(yè)填詞的《中央紅軍長征歌》(1936年元旦)也寫道:“十二個月長征,歷盡險山惡水……行程兩萬五千里,大小五百余仗?!苯M歌《山歌唱長征》(二十五)唱道:“牛皮鞋底六寸長,長征路上好干糧。開水煮來別有味,野火燒后分外香。兩寸拿來煮野菜,兩寸拿來做清湯。一菜一湯好花樣,留下兩寸戰(zhàn)友嘗。”*本文引用詩詞歌,如非特殊說明,皆引自《長征大事典》“長征詩詞歌”部分,恕不一一注明。這些敘述很簡單、直接,但細細品味卻撼人心魂。我們無法想象紅軍當年是如何走出雪山草地、沖破萬重難關的,尤其吃“牛皮鞋底”的細節(jié),聽起來是歡樂,品起來卻令人心酸。此外,也有一些詩詞歌描述了長征中的普通生活場景,這些詩歌詞隱含在高亢的聲音中,隱約有另一種意味。例如,《巴山來了徐向前》(1935)中唱道:“犁頭下面開金花,鋤頭下面長糧棉。倉里谷,缸里面,芝麻油鹽裝滿罐。男的干活哼小調(diào),女的走路像風旋?!彪m然是夸贊紅軍,但也間接表達了當時民眾的基本生活訴求和精神希望。山歌《一身碧翠真可愛》唱道:“長征路上‘灰灰菜’,稈青葉藍白粉蓋。花籽累結(jié)綠悠悠,好像專為紅軍開。一身碧翠真可愛。”楊再吉的《江城子·離湘入黔》(1936)寫道:“溫泉沐浴待來年,莫等閑,齊向前。”詞歌中,青草、蔬菜、溫泉等,都可以隱約地感受到戰(zhàn)士短暫的休整、精神的放松以及蘊含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點點向往。唯美的景物、恬靜的生活,豐富著戰(zhàn)士的想象和內(nèi)心的渴望。

      記述性與史實性也是長征文學的一個重要特征。楊成武的《翻越夾金山》(1935年6月)寫道:“天空鳥飛絕,群山獸跡滅。紅軍英雄漢,飛步碎冰雪?!苯韫庞鹘?,鏗鏘有力。還有他的《突破天險臘子口》(1935年9月)、林伯渠的《初抵吳起鎮(zhèn)》(1935年10月),都表達了紅軍戰(zhàn)士無畏艱難、無畏死亡的革命意志。蕭克的《突破鎮(zhèn)石封鎖線》(1934年10月)、《聲東擊西》(1935年湘黔邊境行軍途中)、《大戰(zhàn)將軍山》(1936年2月下旬將軍山陣地)、《北渡金沙江》(1936年4月下旬金沙江北岸),分別從時間、地點、事件等給出全面的解答。蕭克自己注釋為:“1934年8月,六軍團奉命西征,十月進抵黔東鎮(zhèn)遠、石阡一帶,山路崎嶇,四面有湘、桂、黔省敵軍二十四個團截擊追堵,天上有飛機轟炸……經(jīng)一晝夜苦戰(zhàn)和急行軍,突破了敵包圍圈,我和全軍戰(zhàn)士方展笑顏?!笨此普勑︼L生,其實時時都在與敵人生死搏殺?!堵晼|擊西》中描述道:“聲東擊西行千里,戴月披星走夜郎。”表達了古今一瞬,而今紅軍更為英勇?!洞髴?zhàn)將軍山》中寫道:“將軍山下槌金鼓,處女門前敵自紛。驀地迅雷飛彈雨,將軍山下立將軍?!薄皩④娚健背霈F(xiàn)兩次,但絲毫不影響詩風,卻能夠感受到大氣磅礴之勢??傊捒擞米约旱墓P記錄下的紅軍英勇之形象,可謂如毛澤東所說:“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倍荒懿惶峒暗氖侵芩貓@,長征中年齡最大的紅軍戰(zhàn)士,“抗日救國軍”(貴州)司令。清朝貢生,民國元老,追隨孫中山革命,曾經(jīng)擔任北洋政府秘書長、貴州省軍政府總理。后因大革命失敗,對國民黨不滿,回鄉(xiāng)閉門不出。1936年,參加紅二、六軍團長征。他在《春日抒懷》(小極·1937年春)中寫道:“祖國山河甘斷送,吾曹兄弟苦顛連。前途展拓憑金革,大任擔當要鐵肩??捎羞€童真妙術,讓余騰步學高騫。”表達了他對敵人不顧國家安危、讓民眾受苦的斥責之意,抒發(fā)老當益壯、為國向前的心志。當然,還有諸多記述的詩歌、曲詞,如趙镕的《浪淘沙·過北盤江》(1935年4月)、張云龍的《草地行軍有感》(1934年6月)、王誠漢的《破陣子·血戰(zhàn)獨樹鎮(zhèn)》(1934年11月26日)、楊再吉的《江城子·活捉張振漢》(1936年)、賀滿姑長子熊瑾玎的《楚生長征》(1936年2月)等,分別記載了長征途中的事件、戰(zhàn)役、地點、人物等,這些珍稀的史詩和史料繪制成了鮮活的長征圖譜。

      長征詩歌詞中,在宏大敘事和群體行為的遮蔽下,內(nèi)在情感的抒發(fā)與生活的萬象融于其中。情感生活在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但在千難萬險的長征途中,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甚至親情,都處于潛隱期,不得不讓位于炮火硝煙的人民戰(zhàn)爭和玉汝于成的民族大義。然而,這種情緒卻彌漫在詩歌詞中。例如,《十送紅軍》(佚名)中唱道:“四送紅軍大路旁,心隨親人長征把路上。葛麻草鞋送一雙,粗糙結(jié)實禮輕物薄情意長?!咚图t軍過大灣,一步一步離開親人遠。此去何時重相見,風餐露宿難以把心安?!薄案鹇椴菪笔俏镔|(zhì)的寄托,“難以把心安”是精神的惦念,兩種情緒如泣如訴地表達了難以割舍、又不得不離別的深情厚誼?!恶R桑樹兒搭燈臺》中寫道:“馬桑樹兒搭燈臺,寫封書信與姐帶,郎去當兵姐在家,我三五兩年不得來,你個兒移花別處栽。馬桑樹兒搭燈臺,寫封書信與郎帶,你一年不來我一年等,兩年不來我兩年捱,鑰匙不到鎖不開……”這首歌的背后是一個凄婉而堅貞的愛情故事。賀龍元帥的堂弟、“上馬將軍下馬詩”的工農(nóng)革命軍第四軍第一師師長賀錦齋在石門縣泥沙鎮(zhèn)戰(zhàn)斗中犧牲,當時他與妻子戴桂香剛剛結(jié)婚,由于二人相聚的日子短,沒有子女,許多人曾勸戴桂香改嫁,她卻一直拒絕。新中國成立后,漸漸老去的戴桂香住進了當?shù)氐墓鈽s院,光榮院離賀錦齋的墳墓只有幾十米[5]。此外,還有藏族情歌《喜依拉姆的傾吐》(佚名)、《心愿——一個藏族戰(zhàn)士的戀歌》(佚名)等。在長征詩歌詞中,敘述友情的詩歌詞數(shù)量較少,但描寫革命友誼的詩歌卻比比皆是。被世人熟知的毛澤東的《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可以說就是兩人革命友誼的見證。再如,《黔北拾句》(1935)中也有這樣的對句:“(徐特立)打鼓新場喜聞新捷音,(李維漢)鴨溪老窖恭敬老先生。”這是兩人的飲酒和詩,也是戰(zhàn)斗友誼的象征。謝覺哉的《讓糧》(1936)更能讓人感受到戰(zhàn)爭中的友誼:“漠漠沮洳地,峨峨暴凍崗。是誰皆束腹,贈我竟傾囊。攀石如猿上,趨蓬似雀藏。衣冠自縫綴,莫怪太郎當。”詩中篇首有云:“要不是徐老讓給我的那些糧食,也許我已經(jīng)永久地躺在草地上了!”謝老1952年回顧在陜北保安完成這首詩時,曾感慨地說:“比我大六歲的徐老,見我又病又餓,硬是把他的全部干糧給了我,我感動得流下了淚。”這樣的革命情誼在長征小說《七根火柴》(王愿堅)、《長征》(王樹增)里都有所描述,只是詩歌表現(xiàn)得不多或者留存較少而已。工農(nóng)紅軍與群眾的感情點點滴滴、水乳交融,其中細膩、真切的藝術敘述與人性的觸動交織融合。比較有特點的一首歌是《青紅交打(豫鄂陜蘇區(qū))》(1935),其中的第二段唱道:“唱一個青的是青鞋,唱一個紅的是繡鞋,高架起的是麻鞋,敲敲打打的是草鞋。奶奶燈下做布鞋,送給紅軍把路開?!备柙~中運用了“青豆”“滾豆”“黃豆”“小豆”“青鞋”“繡鞋”“麻鞋”“草鞋”“布鞋”“青桃”“櫻桃”“葡萄”“核桃”“青門”“樓門”“窗門”“衙門”“彩門”“青龍”“火龍”“蜂籠”“燈籠”等意象,分別從糧食、穿著、果蔬、住所、娛樂等幾個方面來比喻、抒情,充滿生活氣息,具有極強的民間藝術魅力和象征主義色彩。另一首《十送紅軍》(桑植、鶴峰),其中“八送紅軍過小河,眼淚如梭有話難訴說。祝親人旗開得勝,身心無恙人強馬壯震八岳?!图t軍千里遠,路途茫茫無奈日已偏。朝行夜宿多保重,殺盡白匪但愿親人早日還。”這兩段歌詞如歌如泣,既是祝愿紅軍,又是默默地傾訴;既表達了親人難舍難離、生離死別的無奈,又體現(xiàn)了炮火連天中的原初的親情和自然的感情,閃爍出革命“大我”中“小我”人性的熠熠光輝。

      在長征詩詞歌中,凸顯民族情緒與宗教文化的現(xiàn)象尤為值得關注。諸多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如湘西苗族區(qū)、貴北川南土家族區(qū)、涼山彝族區(qū)、西康藏族區(qū)、寧夏回族區(qū)等恰恰是長征經(jīng)過的地區(qū)。紅軍長征采用積極有效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在戰(zhàn)爭中結(jié)下了深厚友誼。同時,民族地區(qū)宗教力量也是巨大的群體力量,合理化、最大化地融合、團結(jié)宗教力量,是紅軍順利前行的有益保障。很多長征詩詞歌都歌頌了這種民族情感的交融。例如,民歌《留下吧,紅軍》(西康阿壩)中唱道:“從遠方來的親人和朋友,下場來吧同跳鍋莊舞。盡情跳吧,盡情唱,看著我啊,不要總看腳步。如果你要走的話,等山上的太陽出來再走!等草原上的露水干了再走!等橋索上的霜化了再走!”民歌充滿著濃烈的情感和豐富的感情,也盡情歌頌了硝煙炮火中少數(shù)民族頂住壓力、不畏艱難的樂觀的浪漫主義精神與革命主義精神?!锻┥较爰t軍》(西康巴安)以“格?;ā弊杂鳎浴凹t太陽”喻紅軍,表達出藏族民眾與紅軍的魚水之情;《納西兒女心》用“最貴重的金沙”“最奇美的青銅”喻“最深厚的情感”,簡約質(zhì)樸、曉暢自然;《鍋莊之歌》(云南中甸)、《懷念紅軍》(西康甘孜)等都表達了藏族民眾對紅軍北上的歡送和懷念。少數(shù)民族情歌濃烈、直白的表達,無疑為革命征程增添了一抹亮色。藏族情歌《喜依拉姆的傾吐》(佚名)中唱道:“天際云天里,降下一只金孔雀。巍巍雪山中,落下一只金鳳凰。少林哥哥是孔雀,拉姆妹妹是鳳凰。雪上草原傳情意啊,從此我們比翼翔。你問我:愿不愿永生結(jié)同伴?我回答:骨肉相連怎能分離!在這巫風狂雨的世道上,你我要像格登太子那樣勇敢,把唐古拉山徹底切開來,奔向大海!奔向汪洋!”喜依拉姆是格達活佛的胞妹。紅軍長征離開甘孜后,格達活佛為保護紅軍留下的傷病員,把自己的胞妹嫁給了紅軍戰(zhàn)士陳少林。這首情歌的情意表達熱烈而直白,寓意抒發(fā)直接而明澈,令讀者對長征詩歌詞感到別開生面,印象深刻?!痘罘鹚寄罴t軍》(格達,1936年冬)中唱道:“祥云出現(xiàn)在天空,紅旗布滿了大地。未見過如此輝煌,普降在山川人間。啊,紅軍,紅軍!今朝離去,何日再會?…… 愿佛祖和你們同行,盼望你們早日回歸!”格達原名呷益登,法名洛桑登真·扎巴他耶,出生于甘孜縣。七歲轉(zhuǎn)世為格達四世靈童,定為白日寺五世活佛。在長征歲月里,成為朱德的朋友。這些史實證明,為長征中的紅軍不斷轉(zhuǎn)危為安、戰(zhàn)勝強敵,宗教力量提供了強大的保障。例如,英國傳教士R.A.勃沙特在1934年被紅六軍團俘獲,1936年紅軍釋放勃沙特,宣傳隊把他送到昆明城北的一個村莊,他激動地哭了,戀戀不舍地告別紅軍。釋放后,他寫下《我灑下深情的淚珠》(1936年8月):“感謝‘被捕’,我的心得到了基督徒的愛。友誼及血的聯(lián)結(jié)。超過世間的一切。面對‘先賢’,我把熾熱的祈禱傾吐??謶?,希望,追求,我得到寬慰和鼓舞。我們患難與共,我們共勉負責。為那珍貴的互助,我灑下深情的淚珠!”真摯的情感、患難的友誼、珍貴的互助,長征中紅軍帶著勃沙特跋涉數(shù)萬里,然后把他安全送走,勃沙特所說“恐懼,希望,追求,我得到寬慰和鼓舞”,充分表明他的心路歷程。艾青在《我愛這土地》中說:“為什么我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兩者表達的感情不同,但淚水都是激動的,都是那樣的真摯、那樣的熾熱。無論是民族力量還是宗教力量,觀察長征詩詞歌,感受到文學記述是社會現(xiàn)實呈現(xiàn)的美和真,體察到敘事話語昭示出的融合的力量、成長的力量、群體的力量。

      長征詩詞歌的形式豐富,類型多種多樣,語言通俗易懂。除卻眾所周知的毛澤東長征詩詞或者其他人的五言律詩、七言律詩與詞等,還有更具大眾化、普及化、通俗化的傳單詩、標語詩、墻頭詩、宣傳詩、鼓動詩、朗誦詩等。毛澤東、朱德、陳毅、林伯渠、謝覺哉、張愛萍、楊成武、蕭華、伍修權等人的五言律詩、七言律詩或詞對長征的記述,表現(xiàn)了他們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和極大的革命豪情。當然,更多大眾化、通俗化的詩詞歌形式也值得關注。我們注意到長征詩詞歌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其一,體現(xiàn)了古典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融合,其繼承了古典詩歌的音樂性,也表達了白話詩詞的時代性;其二,體現(xiàn)了藝術性與革命性的統(tǒng)一,其體現(xiàn)了革命浪漫主義和革命現(xiàn)實主義的結(jié)合,充滿著昂揚的斗志和堅強的力量。

      長征詩詞歌樣式豐富,古典與現(xiàn)代交融,高雅與通俗同在。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清平樂·會昌》《憶秦娥·婁山關》《念奴嬌·昆侖》,張愛萍的《西江月·遵義大捷》,趙镕的《浪淘沙·過北盤江》,李真的《漁家傲·過岷山》,王誠漢的《鵲踏枝·哭吳煥先》等詩詞,還有陸定一、蕭向榮等填詞的《渡金沙江》(《軍人爭氣歌》調(diào)),劉少文、李伯釗填詞的《二、四方面軍過草地歌》(《老黑奴》調(diào))。此外,還有紅六軍團政宣部編寫的《活捉蔣介石》(標語詩)、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編寫的《建立政府》(傳單詩)等。一方面,古典詩詞的形式,如律詩的格式、宋詞的曲牌被使用的最多,耳熟能詳;另一方面,“大眾化”的歌謠也較多被民眾熟悉,如紅十五軍團程坦等根據(jù)毛澤東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改編的歌詞更是婦孺皆知,傳唱至今。如此林林總總、形形色色,“窺一斑而知全豹”,長征詩詞歌可以明晰反映部隊整體的文化素養(yǎng)和文學底蘊以及戰(zhàn)爭途中匆忙的草創(chuàng)作品的現(xiàn)實狀況。然而,長征的宣傳氣勢與蕩氣回腸的向前力量卻閃爍著灼灼光芒,體現(xiàn)了長征途中強大的話語力量和堅強的精神力量存在的必要性、重要性。

      同時,各種通俗性、群眾性的歌謠體的形式“層林盡染”,撲面而來,引人思考。如《紅軍勝利歌》(佚名《反四次“圍剿”勝利調(diào)》,1935年春),劉鵬編詞的《婁山賞風景》(京劇《空城計》調(diào)),李伯釗、易世鈞等填詞的《歌唱安登榜》(《奮斗曲》調(diào),1936年7月),陸定一、李伯釗、陳靖等填詞的《打騎兵歌》(傳單詩,1935—1936年),部隊填詞的《陜甘支隊歌》(《打倒列強》調(diào),1935年9月),紅一方面軍編詞《會師歌》(《上前線》調(diào),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編詞《歡慶大會合》(《渡金沙江勝利歌》調(diào),1936年10月),張聞天、陸定一、危拱之填詞的《團結(jié)地久天長》(蘇格蘭民歌調(diào),1936年秋),陳靖填詞的《長征紅軍又到啦》(兒歌,1936年秋),佚名的《蕭克軍》(苗族歌謠,1934年9月)等。除此之外,還有朗誦詩、打油詩、傳單詩、標語詩、墻頭詩、宣傳詩、漁鼓詞等,曲詞豐富、樣式繁多,四六句亦可,五八句亦可,凡能入詩,皆可入詩,這種全方面、多角度、大力度的宣傳、鼓動,起到知民意、入民心、鼓士氣、增氣勢的作用。如朗誦詩《“八一”獻禮》(朗誦詩,1936):“今天是‘八一’,快快來獻禮。禮物是什么?……打到西北去。身健心歡喜,歡喜真歡喜,去見毛主席!”充分表達了群體的情感和群體的情緒。朱自清在《論朗誦詩》中說:“朗誦詩是群眾的詩,是集體的詩。寫作者雖然是個人,可是他的出發(fā)點是群眾,他只是群眾的代言人。他的作品得到群眾當中朗誦出來,得在群眾的緊張的氛圍里成長。”[6]朗誦增加了群眾的力量,使得作品在“群眾的緊張的氛圍”中逐步傳播、成長。

      1935年,蒲風所作的長篇敘事詩《六月流火》,對長征進行了描述。詩人豪放地大膽放歌:

      鐵流喲,到頭人們壓迫你滾滾西吐,

      鐵流喲,如今,翻過高山,流過大地的胸脯,

      鐵流的旋風卷起了塞北沙土!

      鐵流喲,逆暑披風,

      無限的艱難,無限的險阻!

      咽下更多數(shù)量的苦楚里的憤怒,

      鐵流的到處喲,建造起鐵的基礎!

      郭沫若于1936年春與蒲風談話時曾說:“至于《六月流火》,雖無主角,但也有革命情調(diào)作焦點。其詠鐵流一節(jié)可以把全篇振作統(tǒng)率起來。結(jié)尾輕輕地用對照法作結(jié),是相當成功的?!蔽覀兛梢钥吹剑闹杏帽葦M手法,來描摹長征,大概是敘述長征的最早詩篇之一。而這種詩歌大眾性已經(jīng)融入藝術性、音樂性[7]。許多歌謠體都呈現(xiàn)激昂、鏗鏘的音調(diào),以配合朗誦、歌詠、合唱。如劉光明的《奪三關》(鼓動詩,1934年9月):“‘誰要坐江山,必先奪三關?!娼熳屄罚瑲g迎六軍團?!标惥刚淼摹哆^金沙江》(鼓動詩,1936年4月)寫道:“金沙江,不可怕。北來冬去波濤大……算個啥!”徐特立、陸定一寫的《紅軍到,干人笑》(墻頭詩,1935年5月):“紅軍到,干人笑,紳糧叫;白軍到,紳糧笑,干人叫。要是干人天天笑,白軍不到紅軍到。”這三首歌謠體分別壓“an”“a”“ao”韻,響亮迸發(fā)、聲波遙遠,既有利于傳唱,又合乎樂音。字數(shù)上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甚至變體等,易記易背易傳誦。如鄭位三的《紅軍所向,抗日北上》(宣傳詩):“老鄉(xiāng)老鄉(xiāng),不要驚慌。紅軍所向,抗日北上。借路通過,不進村莊。奉勸鄉(xiāng)親,不要阻擋?!标惥刚淼摹哆^烏江》(標語詩,1936年2月):“遠看像根索,近看鴨池河。敵人拼命堵,老子硬要過?!边@些歌謠語言通俗易懂、道理明白曉暢,采用類似《詩經(jīng)》中詩的節(jié)奏、韻律,達到廣泛傳誦、人人皆知的效果。這一類歌謠體還有集體編寫的《紅軍崖壁詩》(打油詩,1934年),金如柏的《湘鄂川黔馳縱橫》(鼓動詩,1935年),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編寫的《建立政府》(傳單詩,1935年)、《擴大紅軍》(傳單詩,1935年)等。

      在長征詩歌詞中,有半數(shù)以上是集體創(chuàng)作或佚名創(chuàng)作的。佚名創(chuàng)作的作品如《炮火連天響》《紅軍勝利歌》(反四次“圍剿”勝利調(diào))、《戰(zhàn)旗歌》(川滇黔蘇區(qū))、《初聽到的陜北歌》《青紅交打》(豫鄂陜蘇區(qū))、《蕭克軍》《心愿——一個藏族戰(zhàn)士的戀歌》《鍋莊之歌》《喜依拉姆的傾吐(藏族情歌)》等,這一類詩詞歌多屬于流傳甚廣、傳播甚遠,文學樣式本身屬于耳聞樂見,便于傳唱或者傳播,無法考究其作者;同時,有的詩詞歌本身符合個人創(chuàng)作,但屬于集體改編,經(jīng)過不斷修正、改編,已經(jīng)變成“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最后改編為大眾性、通俗性的類型。第二類是部隊填詞或者編排。如部隊填詞的《為開創(chuàng)黔北蘇區(qū)而奮斗》《陜甘支隊歌》(《打倒列強》調(diào)),中央機關填詞的《緊跟中央最光榮》;部隊編詞的《行軍鼓動詞》《南北紅軍大會合》,紅一方面軍編詞的《會師歌》(《上前線去》調(diào)),紅二方面軍編詞的《歡慶大會合》(《渡金沙江勝利歌》調(diào)),紅四方面軍編詞的《會師萬歲》。部隊這種集體行為應該屬于職業(yè)行為,調(diào)動戰(zhàn)士積極性、能動性,促動革命的精神和意志。第三類就是個體或單位整理或編排的。如魏文建整理的《華陽建起蘇維?!?、陳靖整理的《山歌唱長征》等;部隊編寫的《紅軍巖壁詩》(打油詩),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編寫的《建立政府》(傳單詩)、《擴大紅軍》(傳單詩)等。

      首先,佚名現(xiàn)象是長征文學具有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屬性。它集中體現(xiàn)了長征中個體行為的不確定性、流動性和逃亡性。個體是不確定的,隨寫可能就隨時失去,而流動和逃亡使被記錄和傳播的可能性更加渺茫,能夠在逃亡、轉(zhuǎn)移、搏殺、戰(zhàn)斗的過程中記載或者記錄,并且被傳播、印刷的可能性實在是微乎其微,但是因為革命需要詩詞歌,所以有合適的、革命的、激昂的詩詞,“唱者無意、聽者有心”,傳唱甚廣;更因為傳播者都是以民眾、以士兵為接受對象,所以潛在的或者明顯的受眾群體是“工農(nóng)兵”,正如郭沫若(1948年)說的:“今天的詩歌必然要以人民為本位,用人民的語言,寫人民的意識,人民的情感,人民的要求,人民的行動。更具體地說,便要適應當前的局勢,人民翻身,土地革命,反美帝,挖蔣根而促其實現(xiàn)?!盵8]雖然言說時期不同,但對詩詞歌特定對象來說的確如此,長征詩詞歌的群眾性、人民性、集體性使其佚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佚名”就是其最大的現(xiàn)實特征和特定屬性。

      其次,值得注意的還有集體填詞或者整理、編排作品的現(xiàn)象。部隊填詞、整理、編排作品現(xiàn)象屬于群體行為,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談道:“正是群體,而不是孤立的個人,會不顧一切地慷慨赴難,為一種教義或觀念的凱旋提供了保證;會懷著贏得榮譽的熱情赴湯蹈火……這種英雄主義毫無疑問有著無意識的成分,然而正是這種英雄主義創(chuàng)造了歷史。如果人民只會以冷酷無情的方式干大事,世界史上便不會留下他們多少記錄了?!盵9]這種群體的力量放置在文學世界的范圍內(nèi),則是巨大的創(chuàng)作力量和不可壓抑的情緒,革命的環(huán)境、戰(zhàn)斗的氛圍、無窮的斗志等都促動詩詞歌的批量產(chǎn)生。各個部隊之間還有著互相競爭、比賽的暗含狀態(tài),多數(shù)部隊形成了自己的詩詞歌,如《陜甘支隊歌》(《打倒列強》調(diào))、紅一方面軍編詞的《會師歌》(《上前線去》調(diào))、紅二方面軍編詞的《歡慶大會合》(《渡金沙江勝利歌》調(diào)),各具特色、各有曲調(diào)。另外,個體整理、編排的詩詞歌也是基于群體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也是集體的力量、群眾的智慧。蔣光慈在《關于革命文學》里提出:“革命文學應當是反個人主義的文學,它的主人翁應當是群眾,而不是個人;它的傾向應當是集體主義,而不是個人主義。……革命文學的任務,是要在此斗爭生活中,表現(xiàn)出群眾的力量,暗示人們以集體主義的傾向?!盵10]這種簡單、質(zhì)樸、通俗的詩詞歌能夠轟轟烈烈、婦孺皆知,的確是特殊時代、特殊時期的特定藝術產(chǎn)品。

      長征詩詞歌的絢爛與豐富、簡單與復雜都是歷史的印痕和記憶的縮影。長征的波瀾壯闊、浩瀚蒼茫筑造成民族的一道雄渾、粗糲的崖壁風景,而其或記錄或描摹或頌唱或曲筆,文學或類文學留下的是長征的側(cè)影。1820年,波蘭愛國詩人密茨凱維奇從維爾諾大學畢業(yè),對祖國被奴役感到痛苦,在《青春頌》中寫道:

      你這古老的地球!去吧!離開你的地盤!

      我們要推著你走向新的路程,

      一直到你脫下霉爛的皮殼,

      記起了你的鮮綠的時辰!……

      聯(lián)合起來,朋友們!聯(lián)合起來!

      不管這路的崎嶇和滑溜,

      不管暴力和軟弱阻擋著前進:

      我們要以暴力抵抗暴力,

      軟弱呢,幼小時就要知道怎么戰(zhàn)勝[11]。

      時代不同,國別不同,但其對待革命的追求和昂揚的斗志都是一樣的,長征詩詞歌與其一起,以振奮、沖擊、奮勇、不屈的情緒孕育著神奇的、爆發(fā)的力量。

      [1]南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評99個詞[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3.

      [2]詹姆遜文集:第3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71.

      [3]米爾斯 賴.社會學的想象力[M].陳強,張永強,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5:197.

      [4]李琴.論毛澤東長征詩詞的史詩地位和經(jīng)典意義[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3).

      [5]袁汝婷.桑植民歌里的長征片段[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25/c_1119455276.htm.

      [6]王元忠.艱難的時代——中國現(xiàn)代詩歌特征性個案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213.

      [7]周曉風.新詩的歷程:現(xiàn)代新詩文體流變(1919—1949)[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1:271.

      [8]謝冕.回望百年——論中國新詩的歷史經(jīng)驗[J].詩探索,2005,(3):13.

      [9]勒龐 古.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馮克利,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19.

      [10]蔣光慈.關于革命文學[J].太陽月刊,1928,(2).

      [11]許自強.歐洲名詩人抒情詩選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593.

      [責任編輯:修磊]

      2016-05-25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世界性與本土性交匯:莫言文學道路與中國文學變革研究”(13&ZD122);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時期以來遼寧網(wǎng)絡小說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L14BZW004);遼寧省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立項項目“地域文化與東北文學研究”(2016lsltziwx-04)

      劉廣遠(1973—),男,教授,文學博士,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文學理論研究。

      I206.6

      A

      1002-462X(2016)10-0123-06

      猜你喜歡
      長征紅軍詩詞
      我們?yōu)閰⒓印捌叽蟆弊吡艘淮巍靶¢L征”
      關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關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關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少寨紅軍橋
      十送紅軍
      老友(2017年12期)2018-01-23 06:40:32
      再唱十送紅軍
      倔強的小紅軍
      長征五號首飛成功
      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 11:13:43
      “翱翔之星”搭長征七號順利入軌
      太空探索(2016年7期)2016-07-10 12:10:15
      永顺县| 惠州市| 镇安县| 莆田市| 青铜峡市| 无锡市| 靖安县| 石柱| 九台市| 大竹县| 本溪市| 同江市| 榆社县| 个旧市| 安多县| 云龙县| 新蔡县| 桦川县| 永福县| 公安县| 化隆| 和平县| 永年县| 汝城县| 额尔古纳市| 喀喇| 龙门县| 贡山| 榆树市| 宜兰市| 聂荣县| 高淳县| 沾益县| 自贡市| 保山市| 扎赉特旗| 莫力| 容城县| 基隆市| 石阡县|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