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社交網絡時代的“群體性孤獨”

      2016-02-28 09:12:29
      新聞研究導刊 2016年10期
      關鍵詞:社交網絡孤獨群體

      李 爽

      (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 400715)

      ?

      社交網絡時代的“群體性孤獨”

      李爽

      (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重慶400715)

      摘要:社交媒體自出現以來,以即時、便捷、互動等特點迅速橫掃全球,其構建的社交網絡更是給人類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通過社交網絡建立起與世界和周圍的聯(lián)系,使我們不再感到孤單。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在眾聲喧嘩的社交網絡背后,一些隱憂正逐漸暴露出來。本文將通過對社交網絡中“群體性孤獨”現象的分析,給人一些警示。

      關鍵詞:社交網絡;虛擬與現實;孤獨;個體;群體

      一、社交網絡時代

      1964年,麥克盧漢在他的著作《理解媒介:論人體的延伸》中提出媒介即訊息、媒介是人體的延伸的觀點,我們不批判其技術決定論的錯誤思想,他用驚世駭俗的表達擴展了我們認識媒介的全新角度,總結并預言了媒介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變革,強調了媒介技術對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作用。我們正在經歷的社交網絡時代,改變了我們以往與人、與世界交流溝通的方式,我們通過社交網絡建立起與世界和周圍的聯(lián)系,不再感到孤單,可這并不是社交網絡的全部。

      二、社交網絡中的個體

      從個體來說,在社交網絡的世界中,虛擬與現實相互重疊、相互交錯。在網絡生活中,我們同時處于雪莉·特克爾在《群體性孤獨》中談到的三種狀態(tài):一是逃離現實世界,我們通過使用社交網絡工具將自己標定為不在場的人;二是虛擬與現實的雙重體驗,當我們使用社交網絡工具時,可以隨時從現實世界「切換」到網絡,就像是按下「暫停」鍵一樣;三是多任務處理,社交網絡工具使多任務處理成為可能,人們可以同時處理多項社交進程。[1]

      社交網絡的虛擬社交逐漸完善、日趨現實,但是虛擬生活仍然無法取代現實的真實性。我們通過社交網絡得以構建虛擬的自我,各種朋友圈自拍、轉發(fā)、點贊,都是構建自我的方式,然而這樣的自我可能只是我們想在別人眼中保持的形象。[2]當我們沉溺于構建出的虛擬的完美的自我,我們就不想從這一幻象中脫離出來,不敢面對真實的、現實中的自我。因此,我們對社交網絡產生依賴,然后衍生出焦慮感、強迫癥和自我表現的欲望,與此同時不由自主地進入了孤立自身的境地,一旦脫離虛擬便無處安身。

      社交網絡降低了我們的溝通成本,但同時由于情感與肢體參與成本的降低,我們能體會到的對方的情緒會減弱,沖突強度也會減弱,從而降低了面對面溝通所帶來的壓力。當我們習慣以這樣一種方式進行交流之后,我們的表達能力就會減弱,抗壓能力也會減弱,面對面的溝通就會帶給我們更大的壓力,從而弱化我們現實交往的能力,進一步產生逃避的行為,甚至自我封閉。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第三層才是社交需要,生理需要牽涉人的各種感官。在社交網絡中,社交需要得以滿足,我們隨時能找到我們想要聯(lián)系的人,這給我們帶來安全感,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想保持這種安全感,就不能與好友失去聯(lián)系,對安全感的要求使得我們產生焦慮。與此同時,在虛擬世界中,人的社交需要得到滿足,交流變得即時快捷,生理的需要卻無法在虛擬的世界中得到滿足,因為情感的需要不能脫離肉體而存在,這是虛擬永遠無法替代現實的真正原因。因此我們依賴虛擬,一旦脫離虛擬,孤獨感就隨之而來。

      三、社交網絡中的群體

      社交網絡促進了個體的自我覺醒,追求個性,“個性化”越來越明顯,社交網絡以貼標簽的方式將個性化細分,為志同道合的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便捷的交流平臺,他們在社交網絡中可以屏蔽不感興趣的事物,只參與自身感興趣的話題、事件等,從而形成若干個“閉目塞聽”的小群體。因此,在社交網絡的語境中,群體亦是孤獨的。

      在開放而自由的社交網絡中,每個個體都有機會獲得比以前更多的關注,個體傾向于接近與自己觀點意見相近的另一個個體,從而逐漸形成具有相似觀點或一致觀點的群體。人們?yōu)榱耸棺约旱挠^點得到注意,或是在群體中保持“意見領袖”的地位,往往傾向于使用更“極端”“偏激”“有煽動性”的話語來表達情緒或觀點,從而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與支持。當個性化的觀點得到強化,形成新的群體意見,當“群體意見占統(tǒng)治地位”,群體行為偏向無異議、情緒化時,這就推動了群體極化現象的發(fā)生,逐年上升的新媒體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據。社交網絡在新媒體事件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它承載了披露事件的功能,指數級增長的閱讀與轉發(fā)量形成臨時性群體,導致群體情緒的激憤、固執(zhí)己見,以及引發(fā)群體的非理性行為。

      四、社會的危機

      在“去中心化”的社交網絡世界中,眾聲喧嘩,個性化元素被激活,各種個性化群體并存,很難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而社會共識的缺乏又容易導致出現社會分化的傾向。社會觀念的分化必然會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威脅社會秩序。尤其在高速發(fā)展的中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丟失,改革開放后各種文化觀念的沖擊,使得我們要維持56個民族、13億人口的廣泛社會共識十分艱難。

      如今,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取決于我們之間的距離,而是取決于我們可以使用的交流技術?,F代數字網絡支撐下的社交媒體決定了現代人的溝通方式。它究竟帶來了什么,是更加快捷便利的生活還是我們越來越無所適從的狀態(tài)?毫不夸張地說,我們正在被工具控制過著機械化的生活,我們正在經歷孤獨,社會群體的細分、個性的表達、群體的極化、社會共識的缺乏,這一切的背后隱藏著一個對未來的巨大恐懼。麥克盧漢認為媒介是人體的延伸,但是我們是否應該擔憂,人操縱工具的時代正在轉變成人成為工具的一部分的時代。

      參考文獻:

      [1] 雪莉·特克爾.群體性孤獨[M].周逵,劉菁荊,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5.

      [2] 陳靜茜.表演的狂歡:網絡社會個體自我呈現與交往行為——以為博客使用者之日常生活實踐為例[D].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30.

      [3] 余霞.傳播心理學筆記[M].商務印書館,2013:110-138.

      [4] 馬丹晨,靖鳴.解讀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手機人”[J].新興媒體,2015(8):57-62.

      [5] 特雷西·瑞安,安德雷亞·切斯特,約翰·瑞斯,索菲亞·愛克森斯.Facebook的使用與過度使用:再談Facebook成癮[J].成癮行為,2014(8):133-148.

      [6] 張婧妍,周惠懋.群體性孤獨:針對掌媒使用依賴的中日比較[J].新聞界,2013(15):69-74.

      [7] 李鯉.社交網絡中的人際關系架構[J].新聞與寫作,2014 (5):94-97.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0-0083-01

      作者簡介:李爽(1991—),女,四川成都人,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2015級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實務。

      猜你喜歡
      社交網絡孤獨群體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科學大眾(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圈套里的個性化講述
      基于圖片分享為核心的社交網絡應用分析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44:28
      社交網絡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讀
      新聞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46:44
      從《山河故人》看賈樟柯的變化與堅守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2:46:30
      關愛特殊群體不畏難
      中國火炬(2012年8期)2012-07-25 09:29:50
      有點“孤獨”是中國崛起的正常境遇
      特殊群體要給予特殊的關愛
      中國火炬(2011年11期)2011-07-25 10:35:07
      伊春市| 潼南县| 会同县| 阳高县| 栾城县| 南城县| 深圳市| 镶黄旗| 兴化市| 招远市| 汕尾市| 忻城县| 汽车| 金平| 张家界市| 廊坊市| 阳高县| 安西县| 江华| 河北省| 上林县| 襄垣县| 阿尔山市| 盐津县| 湖北省| 射阳县| 涡阳县| 北京市| 特克斯县| 新田县| 周宁县| 那坡县| 平乡县| 山东省| 甘肃省| 高唐县| 琼结县| 广丰县| 尤溪县| 荣昌县| 临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