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玉
(太原學(xué)院 外語系,山西 太原 030032)
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英譯的對外傳播研究
——以戲劇《紅樓夢》為例
張紅玉
(太原學(xué)院 外語系,山西 太原 030032)
多媒體翻譯的逐漸興起,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關(guān)注戲曲翻譯。但是目前在我國,專注于戲曲翻譯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主要是以戲曲翻譯為研究主體,探討在跨越文化的背景下中國戲曲的英文表演,分析不同的戲曲翻譯轉(zhuǎn)化,了解媒體和學(xué)者對戲劇翻譯的回應(yīng)和接受情況。因為戲曲翻譯的戲曲表演的難度高,本文主要以《紅樓夢》為例,探討跨越戲曲英譯的對外傳播。
跨越文化;戲曲翻譯;交流;轉(zhuǎn)化;回應(yīng)
戲曲翻譯是一門綜合技能,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英語語法、表達(dá)能力、語言功底、理解能力、寫作能力、漢語理解水平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等。[1]戲曲翻譯活動是翻譯人員由理解與接受向表達(dá)與解釋進(jìn)行轉(zhuǎn)換的復(fù)雜過程,翻譯人員對于原始意義的理解與消化過程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進(jìn)而由其翻譯水平對接收人員的理解程度造成影響。戲曲翻譯是語言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原因是戲曲翻譯本身是一種跨語言、跨種族、跨社會的文化交流活動,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動態(tài)活動。
戲曲翻譯較難,特別是服務(wù)演出類型的戲曲翻譯。很多戲曲翻譯專家一般會選擇團(tuán)隊合作,而非個人單譯。[2]在戲曲翻譯方面,需要中國專家的語內(nèi)翻譯和熟悉古文中文母語者的協(xié)助。因為英文翻譯需要配合戲劇表演,需要不斷地調(diào)整和修正唱腔,因此在翻譯的時候,需要邊排練邊翻譯邊修改,需要考慮腔調(diào)、韻律、意境和修飾,以達(dá)到最佳的效果。[3]在排練的時候,需要邀請中國戲曲專家或者是戲曲專業(yè)演員協(xié)助幫忙,這個過程就是文化的具體實踐。但是不同的戲曲表演者對原文的理解不一樣,因此會出現(xiàn)不同的翻譯:
以《紅樓夢》為例,在演出時的名字就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翻譯的不同。目前最為廣用的紅樓夢翻譯有:A Dream in Red Mansions、The Story of the Stone、Stone Story以及Dream of the red chamber。在進(jìn)行《紅樓夢》的戲曲翻譯時,需要將其寫作背景、作者生平進(jìn)行介紹,通過介紹作者,減少文化的隔閡。
戲曲的唱腔是因為中文創(chuàng)設(shè),中文是一字一音節(jié),但是英語確實一字多音節(jié)。在進(jìn)行戲曲翻譯的時候,需要進(jìn)行音節(jié)拆開使用。例如:
中文原文:寶玉拿一本書,歪著看了半天,因要茶,抬頭只見兩個小丫頭在地下站著,一個大些的生得十分水秀。
寶玉便問:“你叫什么名字?”
那丫頭便說:“叫蕙香?!?/p>
寶玉便問:“是誰起的?”
蕙香道:“我原叫蕓香的,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
寶玉道:“正經(jīng)該叫‘晦氣’罷了,什么蕙香呢!”又問:“你姊妹幾個?”
蕙香道:“四個。”
寶玉道:“你第幾?”
蕙香道:“第四?!?/p>
寶玉道:“明兒就叫四兒,不必什么蕙香、蘭氣的。哪一個配比這些花,沒的玷辱了好名好姓?!?/p>
而戲曲翻譯成為了:Bao Yu took a book,looked for a long time,due to the rise of tea,I saw two little girl standing on the ground,a larger student very scenery.
Bao Yu asked:"what's your name?"
The girl said:"we called incense."
Bao Yu asked:"who is it?"
She said:"I called the fragrant rue,flower is big sister changed incense sticks."
He said:"this is called 'unlucky' serious,what sticks fragrant!"Ask again:"how many of your sisters?"
She said:"sweet four."
Bao Yu said,"how are you?"
Hui Xiang said:"fourth."
Bao Yu said:"tomorrow is the four children,do not have what gas incense,LAN loh.Where a proportion of these flowers,not by good good name."
在翻譯的過程中,看似字對字翻譯,句對句翻譯,實則不然。如果中文語境轉(zhuǎn)化將英文的信息傳遞減弱,則是因為原文的束縛。[4]為了能夠更好地表現(xiàn)戲曲的意境,英文的翻譯有時候會背離原文。
而關(guān)于紅樓夢中,寶玉為襲人改名的橋段:
寶玉因知她本姓花,
It was Bao-yu who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curious name"Aroma".
又曾見舊人詩句上有“花氣襲人”之句,
Discovering that Pearl's surname was Hua,which means"Flowers",and having recently come across the line
遂回明賈母,
The flowers' aroma breathes of hotter days
更名襲人。
in a book of poems,he told his grandmother that he wanted to call his new maid “Aroma”.
這個版本并非直接翻譯,寶玉的名字雖然是直譯為“Baoyu”,但是對于襲人的本性“花”,并非直譯,而是翻譯成了“Flowers”,襲人為“Aroma”,而“花氣襲人”則翻譯成了The flowers' aroma breathes of hotter days,這是為了讓西方觀眾能夠更加了解戲曲衛(wèi)華,犧牲了中文的意境詞匯。紅樓夢以中國人特有的心理特征與豐富的情感世界為底蘊(yùn),想要翻譯好紅樓夢戲曲中的很多唱詞,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紅樓夢的很多詞匯與語言隱射性很強(qiáng),這又為翻譯帶來一定的難度。
紅樓夢中的詩歌翻譯難度就更上一層,一方面要傳達(dá)出原詩的韻味,又要讓西方讀者在心理上可以感受到,另一方面還要翻譯出詩歌的韻律,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左右為難的浩大工程。《紅樓夢》中詩歌的翻譯,以黛玉葬花詞為例:
花謝花飛飛滿天,
As blossoms fade and fly across the sky,
紅消香斷有誰憐。
Who pities the faded red,the scent that has been?
游絲軟細(xì)飄春榭,
Softly the gossamer floats over spring pavilions,
落絮輕粘撲繡窗。
Gently the willow fluff wafts to the embroidered screen.
……
在中文之中,原文雅麗芊綿、易懂,而譯文則十分簡潔、亦步亦趨,英文意境順暢明晰,突出了總體語意,從詞匯中理解黛玉葬花的心理和情感。從簡單的文字描述中,可以感受到紅樓夢所要描述的常畫面和場景。
在戲曲舞臺中,更加原汁原味的舞臺表演更受到大家的喜愛。中國媒體對忠于原文而創(chuàng)造的戲曲作品大為贊賞,認(rèn)為這是弘揚(yáng)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方式。而對于外國觀眾而言,越加原汁原味的戲曲翻譯,更容易受到認(rèn)可,認(rèn)為這是中國的原有味道。[5]
戲曲翻譯過程中,翻譯人員必須對本民族文化與英語文化有全面的認(rèn)識,由于各國文化差異較大,所以戲曲翻譯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加上戲曲翻譯的舞臺呈現(xiàn)是瞬時性的,需要在短時間內(nèi)吸引觀眾注意力,因此需要加強(qiáng)文化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下,加強(qiáng)文化之間的互動,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戲曲翻譯轉(zhuǎn)化。
[1] 徐翠.戲曲跨文化傳播研究:從“比較文化學(xué)”到“跨文化傳播學(xué)”[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xué)學(xué)報),2013,17(04):77-80.
[2] 董新穎.跨文化傳播中戲曲英譯的翻譯原則[J].戲曲藝術(shù),2013,09(02):109-111.
[3] 肖俊一.中國戲曲的文化闡釋與翻譯[J].齊魯藝苑,2014,31(05):89-91.
[4] 林一.中國戲曲跨文化傳播的創(chuàng)新模式[J].戲曲藝術(shù),2014,03(04):70-75.
[5] 曹廣濤.“譯者的歸譯者,導(dǎo)演的還給導(dǎo)演”——基于戲曲視角的可表演性翻譯原則限度分析[J].外國語文,2015,04(01):126-132.
H315.9
A
1674-8883(2016)24-0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