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陳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
當代都市情感電視劇中女性形象的變與不變
劉陳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摘 要:本文通過對美國和中國的6部具有15年跨度的代表性都市情感電視劇中女性形象進行對比分析,從文化價值觀層面尋找其中女性形象的異同,并探索劇中女性形象隨時間推進而發(fā)生的變化。從而用發(fā)展眼光看待女性形象在大眾文化作品中的演進,并對女性樹立理性自主的婚姻觀、友誼觀、職業(yè)觀產(chǎn)生一定的啟發(fā)作用。
關鍵詞:女性形象;都市;電視?。粌r值觀
繼《甄嬛傳》《武媚娘傳奇》之后,縱觀2015年最新電視劇收視率排行,《花千骨》《瑯琊榜》《羋月傳》《女醫(yī)明妃傳》等名列前茅,大陸電視劇再次呈現(xiàn)出古裝劇扎堆現(xiàn)象。相比之下,最近兩年TVB(中國香港廣播電視臺)仍然以推出輕松寫實的都市情感劇為主,頗有看點。熱播港劇《女人俱樂部》,因為其中描述了六個女人從少女到不惑之年之間的恩恩怨怨以及TVB昔日女神陣容的出現(xiàn)而獲得了不錯評價。其實,這部電視連續(xù)劇改編自韓國的同題材電影《陽光姐妹》,電影的內(nèi)容脈絡與《女人俱樂部》相近,只不過故事主人公為四位而非六位女性。
以探討女性為主題的都市情感類電視劇不勝枚舉。如筆者為撰寫此文特地收看的就有《欲望都市》《絕望主婦》《珠光寶氣》《女人俱樂部》《好想好想談戀愛》《新閨蜜時代》等。這些電視劇在地域上集中于美國和中國,跨越了約15年時間。
通過對比、比較與分析,筆者想從以下三個側面探究女性形象在這些具有代表性的都市情感類電視劇中的異同,探討當代都市情感電視劇中女性形象的變與不變。根據(jù)霍夫施泰德(Geet Hofstede)[1]的“洋蔥皮理論”[2],文化的層次由內(nèi)到外依次是價值觀、禮儀、英雄、符號,即電視劇作為文化表層向我們展現(xiàn)了具體的人物、風俗、英雄等不同文化層面的東西,但對于一個文化作品來說,其核心需要和意圖體現(xiàn)的必然是價值觀(value)層面。
之所以將其定義為“婚姻態(tài)度”而非“兩性態(tài)度”,是因為實際上來說兩性態(tài)度更為復雜和個人化。而婚姻態(tài)度則因為婚姻契約關系原因而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容易比較和分析。
在婚姻態(tài)度上,我們不妨用以上研究樣本中的三部為例進行分析?!队际小纷鳛槊绖碇v,其婚姻觀更看中婚姻契約對個人所造成的意義和價值。例如,電影版中有一個鏡頭,女主角凱莉與男主人公“Mr.Big”一起在紐約高檔社區(qū)看公寓。由于兩個人看起來十分和諧加上年齡已到中年,因此,房產(chǎn)經(jīng)紀人一看到他們便以“先生、太太”來稱呼。而當時,凱莉馬上不慌不忙地解釋道:“這是我的男朋友,不是先生?!痹谖覈鴩鴥?nèi),即使現(xiàn)在,很多女性在這種情況下可能不會予以如此解釋,不少女性會以年過三十而仍待字閨中或沒有“名正言順”出嫁為恥,這是因為我國女性更看重婚姻契約的社會意義以及經(jīng)由“保障”而獲得的安全感。
而《欲望都市》電視劇中同樣很明確地給出了其中女性的婚姻態(tài)度,電視劇曾借女主人凱莉之口說出:“我認為婚姻就是兩個成年人所作出的一個成熟的決定。”顯而易見,這句話的兩個關鍵詞鎖定在“成年人”和“成熟決定”上面,而契約的男女雙方執(zhí)行并對這個“成熟決定”負責自不言待。
同時,《欲望都市》還體現(xiàn)出了對于現(xiàn)代婚姻觀的包容。其電影版第二部中,有一個情節(jié)是四位女主人公均受邀參加她們“gay蜜”(指代女性的男性同性戀密友)的同志婚禮,該同志婚禮儀式圣潔宏大又不乏詼諧,這對同性戀夫婦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和祝福,這本身就是一種婚姻觀念的體現(xiàn)。換句話說,在這個層面上,《欲望都市》所承認的并不拘泥于異性戀婚姻。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價值觀的外化,2015年6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同性戀婚姻在全美合法,這體現(xiàn)了價值觀最終的統(tǒng)一取向。但也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基督教教義,該劇中并不推崇和演繹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是唯一的婚姻取向。
與《欲望都市》對比較鮮明的是2005年上映的內(nèi)地電視劇《好想好想談戀愛》。其中的四位女主人公都屬于30+“大齡”未嫁類型。但四個人可以說均苦苦追求愛情或婚姻。其中,最明顯的是主人公陶春。幾乎把婚姻作為人生的第一要義,認為婚姻才能代表美好的愛情,甚至在喝醉酒時都在念叨“我今年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恨嫁心切可見一斑。即使是其中的浪漫主義愛情追求者艾琳在面對男友提出不想結婚時,也是不知所措,大呼“一個女人愛上一個男人,他們彼此相愛,最圓滿的結局一定是她嫁給他、他娶了她。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最好的承諾和贊美便是求婚?!痹谶@里,婚姻變成了兩性關系合法、合理化的唯一存在。而更具戲劇性的是,電視劇中最“放蕩不羈、隨心所欲”的女主人公毛納的最終結局竟然是在云南邊陲小鎮(zhèn)與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飯館廚師安安靜靜地結婚,并享受平靜、淡薄和無欲無求的婚姻生活。這在一定程度上暗合了中國女性往往視婚姻為最終“歸宿”而認為遲遲不婚嫁為“瞎折騰”甚至“不正經(jīng)”的觀念。
而在《新閨蜜時代》中,婚姻有了更為包容的存在方式。三位女主人公中有兩位都經(jīng)歷過結婚、離婚然后覓得真愛,其中一位起初的婚姻甚至是為未婚先孕做幌子的“假結婚”。而另一位在開始時的愛慕對象也是一個已婚男人,有婦之夫。這與《好想好想談戀愛》中女主角們紛紛表明的“我一定不會去碰已婚男人”的態(tài)度大相徑庭。雖然劇中這段感情最終無果而終,但并未因為婚姻的界限對這種感情做出過分和極端的貶斥。從一定程度上說,《新閨蜜時代》中女性的婚姻觀念轉(zhuǎn)而變得更為輕松。同時,也推崇了以“真愛”為基礎的婚姻結局。
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有句流行語叫做“防火防盜防閨蜜”,說得是女性之間友情的不堅定性。而“最毒婦人心”“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這些古語或俗語也一定程度上給女性的“心胸狹窄”下了定義。當然,這種說法有失偏頗,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兩性關系上,女性更為心思細小縝密。
但是,女性之間的友情關系是真的如此脆弱還是說這是社會或傳媒給女性賦予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3]?我們主要結合《女人俱樂部》來看。在《女人俱樂部》中,故事圍繞地中心就是中學時候六個女性自發(fā)形成地小團體組織“MCLUB”,而之所以取名為“M”則是“同步月經(jīng)”之含義,極富女性意味。六個人地成長過程中,可以看到其友情中出現(xiàn)的很多波折。例如,忙碌的社會中有人要侍奉家庭、有人要忙于工作,幾乎很難做到“同步”。但是,到了自己的姐妹真正有難的緊要關頭,大家又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一起,共同抵抗困難,重溫兒時純潔的友誼。
其中有兩個細節(jié)值得注意。一個是俱樂部中有一位好勝心極強的女性對其他女性總是懷有一較高低、不甘人后的心態(tài),在嫉妒心的驅(qū)使下做出很多失當行為。另外一個是受到丈夫蠱惑,為保住丈夫?qū)ψ约旱膶檺鄄幌П撑呀忝?,而事后又追悔莫及。其實,這從兩個層面上反映了女性嫉妒心理這一刻板印象的原因所在。一是女性心思細密,同樣具有極強的好勝心,見不得別人(同性)比自己好;另外一個是在男女關系與同性關系取舍中,不少女性往往會舍棄同性關系以保住男女關系。
這種情況在一定的政治經(jīng)濟條件下是確實存在的。但隨著女性越來越多地接受高等教育、獨立工作甚至開創(chuàng)事業(yè),隨著對男人依附心理減少和越來越多的自信,很多女性已經(jīng)成為胸懷博大、理性思考的突出代表。
職業(yè)態(tài)度的問題,這幾部電視劇均有涉獵,主要集中在兩點。首先,是對職業(yè)女性的刻板印象。例如,《欲望都市》中的米蘭達和《好想好想談戀愛》中的林明朗,兩人從外貌到行事風格都是一幅“女漢子”作派,非常欠缺女人味。但實際上,雖然說目前的社會現(xiàn)實是男權社會,女人要想進入這個主流社會中需要一定程度地拋棄女性所特有的語言而啟用男性的符號體系,但不代表職業(yè)女性就完全喪失了女性與生俱來的生理和思維特點。當然,這兩部劇集中最終也都展現(xiàn)了職業(yè)女性背后脆弱和女人的一面,而這確實是現(xiàn)實存在的。如果說因為職業(yè)需要而剝奪了一名女性享受其性別特征的權利,這有違人性本意。
第二點是對于女性職業(yè)觀的積極反映。例如《絕望主婦》《珠光寶氣》甚至《女人俱樂部》中均有對本身已經(jīng)拋棄事業(yè)、專注于家庭的女性再度燃起事業(yè)熱情并開創(chuàng)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描寫。雖然在這些情節(jié)中不乏重重困難、自身不足甚至受到歧視和阻礙,可是,劇中描寫的女性最終都熬過了漫長的黑夜,取得了個人突破。而這對于現(xiàn)代社會中強調(diào)兩性平等的職業(yè)觀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以上三個側面的探究類似于將所有樣本放在一條橫軸上結合地域進行平行的橫向比較與分析。而同樣的,如果注意到這些作品跨越的十年時間,進行縱向?qū)Ρ扰c分析,就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婚姻觀、友情觀還是職業(yè)觀,實則都產(chǎn)生了更為開放、寬容的積極進步。但對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如附屬于男人、難成事業(yè)或心胸狹小等仍舊是這些作品中還沒有實質(zhì)性突破的。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兩性關系的協(xié)調(diào),社會正呼喚更多將女性從“他者”[4]轉(zhuǎn)換到“主人”位置上的電視作品出現(xiàn)。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霍夫斯泰德[EB/ OL].(2015-12-18)[2016-03-09].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6kVV9Vs 4zr22OdumMUCkjU65R71h2xTVqw9 qT-gmsSaKj3UAxvB6EHQ29acS7nDGS_ k0KwtthPl2E2Rx_09na.
[2]百度文庫.洋蔥皮理論[A].文化層次的相關理論[EB/OL].(2013-08-08) [2016-02-10].http://wenku.baidu.com/li nk?url=9H1lbgCUHGRDP5DWn5VoaoQ RwRz2qLLxRbfPyrX40Tf98HSydk06qqflK muxNnVxYaQ4-e0mg-vbcbLdrmcfsGu3G Idcp6bg5OTlRk6R11S.
[3](美)沃爾特·李普曼.公共輿論[M].閻克文,江紅,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