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向紅
(西安外事學院 應用法學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77)
論傳媒與司法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
惠向紅
(西安外事學院 應用法學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77)
本文針對當前媒體對法院審判活動進行報道時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媒體在對司法機關的審判活動進行監(jiān)督時必須遵循罪行法定和無罪推定原則、平等和公正原則、尊重法律事實和客觀真實原則、維護法律權威的原則。在具體措施方面,應通過加強新聞立法,明確監(jiān)督的范圍,規(guī)范媒體的監(jiān)督行為,建立對不當監(jiān)督行為的處罰機制,努力提高媒體涉訴報道的水平,努力實現傳媒與司法之間的和諧相處。
傳媒;司法;和諧
傳媒與司法之間存在沖突,如何既充分發(fā)揮好傳媒對司法的監(jiān)督作用,又避免傳媒對司法活動的不當干預,實現兩者的和諧相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司法獨立概述
根據《法學大辭典》解釋,“司法獨立”是指司法權由司法機關獨立行使,不受其他任何機關或者個人干涉的原則。筆者認為,司法獨立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司法機關的組織獨立;二是司法機關的權力獨立;三是法官的個人獨立。但是我國講的“司法獨立”僅僅是指法院的相對獨立,并不包括法院的絕對獨立或者法官的個人獨立。因為我國實行人民大會制度,而不是西方的三權分立。各級人大是權力機關,各級法院的院長和各級檢察院的檢察長均由同級人大選舉產生或者罷免。另外,由于我國特殊的政治體制,決定我國的司法機關不能離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我國的司法機關不可能獨立于各級人大,也不可能脫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那么我國為什么還要確立司法獨立這一原則呢?這是因為確立司法獨立原則會給我們帶來諸多的好處:第一,堅持司法獨立有利于實現司法公正;第二,堅持司法獨立是強化司法官員責任的重要條件;第三,堅持司法獨立有助于我國依法治國的順利推進。
(二)媒體監(jiān)督的概述
媒體監(jiān)督,是指媒體通過報紙、刊物、廣播、電視、網絡等工具,在尊重法律事實和客觀真實的基礎上公正地對各種違法違紀行為特別是國家公職人員的違法犯罪、瀆職腐敗行為所進行的揭露、報道、評論和抨擊。
(一)司法機關的審判活動是否需要監(jiān)督
“有權力就有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會導致腐敗?!彼痉嘧鳛閲覚嗔Φ囊环N,在其運行過程中,自然也就有產生腐敗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對司法機關的司法權進行監(jiān)督。
(二)怎樣對司法機關的審判活動進行監(jiān)督
1.用國家權力去制約國家權力。在資本主義國家里,對司法機關的司法權力進行監(jiān)督通常是通過“三權分立”的方式來實現的,即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分別由國會、總統(tǒng)(內閣)、法院行使。三者在行使各自權力時相互制衡,從而防止權力的濫用。由于我國實行的是人民大會制度,而不是西方的三權分立。因此,對人民法院審判權的監(jiān)督,一方面是靠人大來實現,另一方面靠我國專門的法律監(jiān)督機關即人民檢察院來完成,即如果人民檢察院發(fā)現人民法院做出了不公正的裁判,其可以提出抗訴,從而引發(fā)司法機關對案件的再審。
2.用公民權利去制約國家權力?!瓣柟馐亲詈玫姆栏瘎?,媒體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對案件進行公開報道,使案件的整個審理過程都暴露在了公眾的視野之下,促使法官以更加認真的態(tài)度、嚴謹的作風和高度的責任心來審判案件,而不敢徇私枉法。這樣做既可以使公民的知情權得到滿足,同時也實現了公民權利對司法活動的有效監(jiān)督。
(一)媒體對案件報道的時機不當影響了司法程序
1.媒體對案件報道的時機不當會影響案件的偵破。在西安寶馬彩票案的審理過程中,有的媒體詳細報道原告劉亮的律師四度赴公證處取證受阻的消息,報道一經披露,致使一名重要當事人劉曉莉在法庭翻供,給法庭的審判工作帶來了干擾。
2.媒體對案件報道時機不當會影響案件的審理。媒體對法庭未審結案件的傾向性報道會對審判結果造成不利影響。
(二)媒體對案件報道方式的不當影響了司法程序
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理,我們必須確保法官在審理案件時保持思維的獨立和判斷力的獨立。而媒體在對案件進行報道時如果采用的方式不當,如鎂光燈刺眼的光芒、攝影師不停的走動,會對法官的思維和判斷力造成不利的影響,從而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
(三)媒體因業(yè)務水平欠缺導致所作報道影響了司法權威的確立
由于媒體傳播的范圍廣、受眾多,所以媒體任何不負責任有損司法權威的評說,都會造成人們對司法的誤解,繼而抱怨、攻擊司法機關,最終致使人們對司法機關喪失信心,從而降低法律的權威。
(一)解決傳媒與司法之間沖突的基本原則
1.罪行法定和無罪推定原則。在法院的生效判決做出之前,任何媒體都不得隨意給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定罪量刑,對涉嫌犯罪或被提出指控的刑事案件中的當事人應以“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進行稱呼,而不得將其稱為“罪犯”或“人犯”;在將起訴書的內容作為案件“事實”進行新聞報道時,必須加上“被指控”、“涉嫌”等定語。一審判決后,在被告人提出上訴或檢察院提出抗訴期間,媒體應當慎重報道一審的判決結果,以免讓公眾誤以為這就是最終的判決結果。
2.平等和公正原則。媒體在對案件,特別是對負面現象進行揭露和批評報道時應當遵守平等和公正原則。對于任何人,違法犯罪行為一經發(fā)現就要予以揭露,而不能有失偏頗。在同一案件當中,對當事人有利的事實都應當給予同等的注意,公平的對待。對于帶有批評性的報道必須采訪矛盾或沖突的各方當事人,避免先入為主或偏聽偏信。
3.客觀真實和法律真實原則??陀^真實是對媒體報道的基本要求。因為如果媒體對案件事實做了不客觀、不真實的報道,不僅可能會誤導公眾輿論、煽動群眾情緒影響司法公正,而且可能產生損害當事人名譽權的后果。因此,媒體對案件進行報道時必須遵守客觀真實的原則,絕不能為了追求聳人聽聞的情節(jié),而歪曲法律事實。另外,媒體對案件進行報道時還必須遵守法律真實的原則。法律真實與客觀真實不同,前者強調“程序正義”真實,而后者強調“實質正義”真實。如,甲曾經向乙借了5000元,后來,甲把錢還給了乙。但甲在還款時,并未收回借條。后來,乙又以此借條為據向法院起訴,請求甲償還此款。甲辯稱此款已經償還,但甲證明不了這一點,根據舉證規(guī)則,法院只能判決甲敗訴。在該案中,法院的判決是完全正確的。但是由于媒體對法律的舉證規(guī)則不了解,簡單的以客觀真實取代法律真實,對法院的判決做出了不恰當的評判,則會影響司法在公眾心目中的權威。
4.維護法律權威原則。媒體在對法院的審判工作進行報道時必須堅持維護法律權威的基本原則,對正在審理中的案件不做評述性報道。
(二)解決傳媒與司法之間沖突的具體措施
在堅持上述原則的基礎上,媒體與司法部門應該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建立媒體對司法監(jiān)督的具體制度,使媒體對司法權的監(jiān)督有章可循:
1.加強新聞立法,明確監(jiān)督的范圍。明確監(jiān)督范圍是平衡傳媒與司法之間沖突的有效方法。媒體的司法監(jiān)督應該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司法機關內部機制和司法人員非職務違法行為的監(jiān)督,尤其是司法機關內部機制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第二,對司法機關及司法人員職務行為的監(jiān)督,尤其是對司法腐敗行為進行監(jiān)督;第三,對干預司法機關獨立辦案的外部勢力實施監(jiān)督,為實現司法公正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2.規(guī)范媒體的監(jiān)督行為,建立對不當監(jiān)督行為的處罰機制。(1)針對媒體對案件報道方式不當的問題,要求媒體在對庭審活動進行現場采訪報道時,必須自覺遵守法庭紀律,未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許可,不得錄音、錄像、攝影。(2)針對媒體對案件報道時機不當的問題,媒體在對庭審過程進行報道時應該遵守行業(yè)規(guī)則,不能超越司法程序對案件搶先進行報道,更不得利用媒介制造對司法機關施加壓力的輿論。(3)媒體在對庭審過程進行報道時必須做到客觀、公正、合法。所謂客觀,是指媒體對案件進行報道時應實事求是,堅持用事實說話,不能為了滿足讀者和觀眾的好奇心,而對案件事實進行夸大性報道。所謂公正,是指媒體在對案件進行報道時,應當以公正的心態(tài)去對待雙方當事人。所謂合法,就是要求媒體對案件進行報道時應自覺運用法律、法規(guī)來指導、約束、控制自己的行為,確保各項監(jiān)督活動都依法進行。(4)建立不當監(jiān)督的處罰機制。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因此,應設置一個機構對媒體進行監(jiān)管,發(fā)現媒體監(jiān)督不當,應給予相應的懲處。
3.努力提高媒體涉訴報道的水平。針對媒體因業(yè)務水平欠缺導致所作報道影響司法權威的問題,涉訴報道應由具有法律專業(yè)知識、熟悉司法運作過程的記者采寫報道。報道在刊播前,最好請法律專家把關,努力促進司法報道的專門化、專業(yè)化,以提高涉訴報道的水平。
[1] 陳穎.司法與傳媒的沖突與協(xié)調[J].福州黨校學報,2015(4):44-47.
[2] 華建濤.現代傳媒對司法活動的影響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9):319-320.
G206
A
1674-8883(2016)07-0036-02
本論文為陜西省社科界2013年度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項目名稱:“網絡反腐的法律保障與法律規(guī)制研究”,項目編號:2013C026
惠向紅(1978—),男,陜西鳳翔人,碩士,西安外事學院應用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新聞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