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權芳
基于主動學習的高效中職德育課教學策略研究
□王權芳
基于主動學習能改變中職德育課低效的現狀,遵循“三貼近”原則和生活邏輯理念,加強基于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并進行了推廣,取得一定效果。
主動學習;高效學習;教學策略
筆者從事中職德育課教學已經有19年了,期間一直進行基于主動學習的中職德育課教學策略研究,如今已經有了初步成果,并在中職德育課教師中進行了推廣,獲得了一致認可,特展示如下。
1.什么是主動學習
主動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的一種具體的學習方式,體現為學生的學習品質。學生自己就是學習的主體,有著強烈的學習心理需求,能自己制訂良好的學習規(guī)劃,有著強烈的學習愿望,能進行自我評價和糾偏。
學生的主動學習具備以下要素:有穩(wěn)定的學習欲望;能自我設定學習目標;能自我監(jiān)控學習過程;能隨時主動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能隨時隨地地與學習目標相結合并進行自我評價;能愉快并有針對性地反思自己,并樂于主動地繼續(xù)學習。
2.什么是高效學習
高效是指用盡可能短的時間做更多的事,簡而言之,即事半功倍。學習是指因為自己本身的不足而完善的過程。高效學習是指用最短的時間弄懂自己所不懂的東西,不斷自我完善。
3.什么是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為實現某一教學目標而制定的、付諸教學過程實施的整體方案,包括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師與學生所遵守的教學行為程序。
基于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改變,從而達成中職德育課教學的高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改被動教育為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是師生共同追求的教育目標。長期的被動教育,使得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難以生發(fā)出學習的快樂。而主動學習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翻身成了學習的主人,由內而外散發(fā)出因主動學習而洋溢的快樂。
2.改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
凱洛夫曾創(chuàng)立了“五步教學法”,即“組織教學→復習導入→講授新課→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并廣泛運用于教學界,但屬于先教后學,學生的主動學習因素只有在鞏固練習中有一點。而先學后教從課前課中課后都始終貫徹主動學習,使學生翻身成了主動學習的主人。
3.改被動學習為自主創(chuàng)新
長期的被動學習,壓抑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而一旦這種強烈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被喚醒,中職生的前途不可估量。德育課重在信和行,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亟須加強主動學習教學策略研究,從而使廣大中職生能走上自主創(chuàng)新的德育課學習之路。
4.改先學后做為做學合一
由于中職生對理論不感興趣,而長期的先學后做使中職生學不進而做不會,捆綁了他們的腦和手,影響了學習效率。而中職生喜歡動手,且動手能力很強。如果廣大德育課教師采取做學合一、在做中學的教學策略,中職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率會得到極大提高。
基于以上的概念界定和原因分析,筆者遵循“三貼近”原則和生活邏輯理念,加強基于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呈現以下教學對策。
1.學案導行,課前準備
對于中職生而言,學案不是該取消了,而是應設計適合中職生特色的學案,利用學案來導行,從而做好課前準備。中職生不喜歡做太多的筆頭紙質練習,因此沒必要設計紙質的習題做學案,更沒必要提前批學案。但他們喜歡提問,喜歡看新聞熱點視頻,收集和處理信息,制作PPT和下載視頻,上臺演講,喜歡思考討論熱點。因此,針對中職生普遍感興趣的新聞熱點,結合要上的德育課內容,設計開放的問題,請學生去準備時政演講,從而引發(fā)生生互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未雨綢繆的主導引領作用。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前準備的效果很好。每次課間提前去教室,學生已經早早將自己制作的時政演講PPT和視頻拷進班級的電腦里,想講的躍躍欲試,準備回答問題和點評的摩拳擦掌,氣氛很積極。
2.層層遞進,課中踐行
在課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并非減弱甚至喪失了,而是更加強了。教師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通過巧妙的了無痕跡的陪伴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教師繼續(xù)結合中職生實踐性強的特點,充分運用“知→信→行”的認知規(guī)律,使得實踐的深度方面層層深入,實踐的廣度方面步步拓展,在實踐的性質方面層層遞進,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力,將課堂引向深入。
(1)時政演講,熱點導課。上課鈴一響,國內外時政演講的兩位學生就迫不及待地輪流上臺演講。演講的內容緊扣同學們感興趣的熱點問題,演講生動有趣,并輔之以精彩的PPT,里面有精彩的圖片、簡約的文字、豐富的視頻,還不時拋出結合所上的德育課內容的學案以及新的生成性問題。學生討論互動熱烈、互評精彩,不斷有新的發(fā)現。德育課教師堅持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的原則,等學生評好后覺得沒話講了再進行點評,只代表自己的一家之言,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不斷有互動生成。十分鐘的熱點演講,就是一堂精彩的微課,猶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充分地滲透和運用,為中職生的及時糾偏、自我監(jiān)控、茁壯成長起到了很好的導航作用,德育課教師和學生的課堂幸福感在這里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現,起到了很好的導課作用。
(2)案例引入,走進生活。對于中職生而言,如果從傳統(tǒng)的復習舊知、新課講授上起,根本就提不起興趣,如能安靜地聽課已經很好了,時間一久,難免會出現走神、打瞌睡、亢奮等現象,因為他們明白自己作為課堂主體的主動參與課堂權正在被剝奪。筆者曾給自己所任教的中職生進行學習風格心理測試,發(fā)現視覺、聽覺和動覺學習型的都占相當比例。長期的講授式教學比較適合聽覺學習型的,而視覺和動覺學習型的就相對很吃虧了,他們更喜歡聽故事,喜歡欣賞多種感官綜合的視頻,喜歡聽歌曲去感受體驗內化升華。
因此,筆者在時政演講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貼近他們生活和實踐的案例故事。特別是本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成長故事,激發(fā)了大家的自信,他們發(fā)現只要自己以優(yōu)秀畢業(yè)生為榜樣,堅持努力也照樣能成才。這些故事有些是學生主動收集的優(yōu)秀職業(yè)人的成長故事。他們收集后,結合德育課堂的學習目標設計好問題,制作成精美的PPT或下載好視頻主動發(fā)到筆者的郵箱里。有些是響應學生的需求筆者收集的。對于學生主動收集的,筆者在備課中注出是哪個班的誰收集的,使他們很有成就感,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更加激發(fā)了他們主動收集教學資源的積極性。這些案例故事貼近學生、圖文并茂,有的是精美的視頻故事或勵志的視頻歌曲,有的是心理測試,發(fā)人深省,吸引著學生,甚至讓學生發(fā)現隱藏在自己內心的巨大潛能,引起心靈的強烈震撼,讓他們發(fā)現原來德育課并非枯燥、曲高和寡,而是那么貼近自己、生動有趣。通過如此精美的案例導入,一下子拉近了筆者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從而吸引學生深入地主動探究。
(3)案例解析,感悟生活。①案例初析,認知明理。傳統(tǒng)的中職德育課,在引入案例后就蜻蜓點水地進行問答,然后就急切地開始理論說教,進行認知明理了。而中職生對理論具有天生的抵制力。德育課教師不必抱怨曲高和寡,而是該反省自己的教學策略。筆者認為德育課教師應淡化理論,寓理論于案例解析中。對于用于導入的貼近學生的案例,不能蜻蜓點水后就棄之不用,又重新尋找新的案例,而應繼續(xù)用適合學生的方式初步解析它,從而起到重錘敲擊的作用。教師設計的用于案例解析的問題不能過于理論化,而應生活化、實踐化。讓學生在案例解析中自然而然地理解理論,并能自覺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中。筆者曾經在上德育課時請學生帶著問題看了一段最美司機吳斌的視頻,并展開熱烈的討論,結果給每位學生的印象都很深刻,都知道杭州有一位最美司機吳斌,認識到應學習他那種愛崗敬業(yè)的精神,還在清明節(jié)時主動去給吳斌掃墓。②案例變形,研討立信。傳統(tǒng)的中職德育課教學,在認知明理后就進行交流研討,研討脫離學生實際,學生并不喜歡,難以內化為學生心中堅不可摧的信念。但對于大家普遍感興趣的導入案例進行變形所引發(fā)出來的熱烈探討,學生會意猶未盡,從而主動地樹立正確的信念。因此,筆者并非作秀式地走過場,尋找很多案例請學生研討,而是針對剛才導入的解析得還意猶未盡的案例,趁熱打鐵地進行多種變形,設計出富有實踐性的問題進行層層深入地研討,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逆向思維等多種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甚至請學生設計出各種豐富變形的問題,進行充分研討。在充分地交流研討中推己及人,進行精彩辯論和同伴教育,自然而然地求真、求善、求美,樹立起堅不可摧的正確信念。
(4)實踐回歸,參與生活。傳統(tǒng)的中職德育課,到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才進入實踐踐行階段,但所踐行的只是將前面所認知明理和交流研討的理論運用于教材或教參、學導所涉及與學生聯系不夠密切的習題中,這其實只是進入課堂練習階段,還是被動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人云亦云,或是簡單的作秀。
而主動學習的中職德育課,無論是課前,還是課中,或是課后,都始終貫穿實踐,而且實踐所涉及的廣度不斷擴大,并層層深入?;貧w實踐階段,符合人類認知的規(guī)律,即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最終是為了更好地實踐,這也符合中職生實踐性強、喜歡實踐的特點。當然,在該階段所選擇的案例,在廣度方面應與前面的階段相比有所拓展,在深度方面應更加深入,實踐性應比前面更強,要結合學生的生活以及實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實踐,設計開放性、實踐性操作強的問題,而不是無梯度、無深度、無拓展性的習題操練。在該階段,通過拓展力行,培養(yǎng)中職生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學習、職業(yè)中的習慣。
(5)課堂小結,升華促行。傳統(tǒng)的中職德育課,在課堂小結階段只是單純地請學生從理論方面總結一下本課的邏輯結構,然后教師說兩句話總結提升一下,課堂基本是平面化的,片面強調理論邏輯,而缺乏升華思考。中職生本身具有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及時總結能力、自我升華能力、自覺促行能力,而課堂小結階段是培養(yǎng)這些能力的最好時機,如果把握得好,能將課堂進一步遞進,并推向高潮。
因此,筆者在這個階段一改傳統(tǒng)的從理論邏輯角度進行自我總結的方式,設計了富有新意的小結環(huán)節(jié)。如在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課時,筆者在小結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制作收納盒比賽,然后擇優(yōu)展示的環(huán)節(jié)。氣氛非常熱烈,效果很好。其實,會制作收納盒就標志著本課所學的內容已落實到實踐中去了。在此基礎上,播放學生收集的與本課有關的勵志的歌曲視頻,讓學生在體驗中升華。請學生代表帶領同學們宣誓,教師進行總結激勵,將課堂推向高潮。
3.余音繞梁,課后踐履
傳統(tǒng)的德育課上到這里就可以戛然而止,然后是布置筆頭的所謂理論的抄抄寫寫的作業(yè)了??梢惶煤玫牡掠n重在日常踐履,應起到“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作用,并不斷地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運用。
因此,課后作業(yè)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相當重要,否則就會功虧一簣。課后作業(yè)的設計應拒絕純理論的抄抄寫寫。純理論的抄寫如水流過沙,滲下去全無痕跡,什么都沒留下,盡做無用功。應著重養(yǎng)成日常踐履的習慣,在廣度方面應更廣,富有綜合性,在深度方面應更深,在實踐度方面應更有提升。如在“文化傳播”一課中,筆者設計了“實踐拓展,課后延伸”環(huán)節(jié),即布置課后作業(yè)“實踐拓展——請制作一份形式活潑的介紹杭州概況的10分鐘歡迎詞,并制作成課件,下堂課擇優(yōu)上臺展示”。該課后作業(y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加強杭州人文尋根、積極宣傳杭州文化的習慣,起到了加強踐履的作用。
通過以上教學策略的推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深入挖掘,培養(yǎng)了主動預習、信息處理、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能力,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德育課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不再打無準備之戰(zhàn),提升了德育課堂教學效果,幸福感得到了充分體現;中職學校獲得了主動高效地發(fā)展,家長、學生普遍因為快樂高效地主動學習而對學校很滿意,從而使得辦學蒸蒸日上。筆者的德育課受到了普遍歡迎,師生上德育課很快樂,師生的德育課堂幸福感顯著增強。學生預習積極主動,很喜歡看德育課的教材和學導;平時積極收集與德育課有關的教學資源,并督促教師采納他們所提供的資源,上課成了一種期待,上課的積極性高漲、勁道很足。特別是在上學期的校史研究選修課中,學生積極選課,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盛況。在本學期的全市公開課“喜迎G20,做文明有禮的杭州人”中,基于主動學習的高效中職德育課教學策略得到充分的運用和推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主動學習能力得到普遍提升,獲得聽課老師們的一致好評。這些,都激勵著筆者繼續(xù)加強基于主動學習的高效中職德育課教學策略研究。
當然,筆者認為,在促進中職生主動高效學習方面還存在一些需要加強的地方,如課前應更重視與學生的溝通與指導,從而及時地將對學案的準備貫徹執(zhí)行下去,并廣納善言,不斷改進課堂教學;課中應善于示弱,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后應更加注意延伸和拓展實踐,將德育課所教的內容更好地融入日常的生活實踐中,從而加強踐行??傊谥鲃訉W習的高效中職德育課教學策略研究,筆者依然在路上!讓我們繼續(xù)攜手努力,勇往直前!
[1]田正平,周志毅.黃炎培教育思想研究[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2]東子.快樂教育18法——輕松做老師教出好學生[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3](英)赫伯特·斯賓塞.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全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編輯:秦俊嫄)
G712
A
1671-0568(2016)29-0065-03
王權芳,碩士,杭州市開元商貿職業(yè)學校教師。研究方向:基于主動學習的中職德育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