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菲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廣東廣州 510631)
當今社會的教師角色叢問題與處理
劉 菲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廣東廣州 510631)
隨著知識時代對人才越來越高的要求,教師的地位愈發(fā)受到社會的重視,逐漸被視為社會楷模。作為人們心中的社會楷模,教師承擔著培養(yǎng)人才以延續(xù)和發(fā)展人類社會的責任,對學生個體和社會整體發(fā)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同時,教師任務的加重、角色的增多以及教師面對的沖突加劇也隨之而來,要求教師提高自己的教育綜合素質以迎接挑戰(zhàn)。
在傳統(tǒng)觀念中,教師是一個負責傳授各門學科知識和技能的角色,而在當下,教師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產生的影響變大,學校的組織愈發(fā)完善規(guī)范,致使教師的角色朝多方向延伸,最明顯的有以下幾個。
1.傳道授業(yè)解惑者
傳道、授業(yè)、解惑,即是傳授道德教育,教授知識技能,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這是從古至今教師被賦予的最主要的、亙古不變的角色。因為于教師這個職業(yè)而言,最主要的工作是以經過篩選、整理的人類文化為工具,對學生進行教學活動以使其獲得一定的知識或技能。而對于學生來說,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學習活動,獲得一定知識或品德、身體素質提高,在進行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傳授解惑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從本質上說,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通過自身的行為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身心發(fā)展,啟發(fā)他們的智慧,培養(yǎng)他們向上的積極的三觀。
2.成長陪伴者
學生,尤其是兒童、青少年,在中小學求學時正處于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對其身心發(fā)展具有導向作用。學生從離開家庭踏進校園的那一刻起,教師便成了他們的“家長代理人”或是親密的朋友、知己,分擔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幸福與憂愁。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他們最忠實、最真誠的陪伴者,與他們共度成長的旅途。
3.管理者
一個班集體是學校進行管理和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每個班集體的日常運行都牽涉到上至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實行、下至每個學生個體發(fā)展情況。而在班集體中,教師通過制定和貫徹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維持班集體紀律和調節(jié)規(guī)范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有效地管理整個班集體,帶動整個班集體在一定規(guī)章制度內朝著共同的班級目標奮斗,在此教師擔當的正是管理者的角色。
4.活動組織者
一個班集體,除了最基本的課堂教學活動,還有許多由學校組織指導或由校外教育機關組織指導的,用以補充課堂教學,實現(xiàn)教育方針要求的教育活動,是根據受教育者的需要和教學活動需要而進行的。例如語文教學除了課堂上的知識講解,有時或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外出觀摩優(yōu)秀課堂;地理老師或許需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地形或地質觀察活動;而綜合實踐課程更是要求教師帶領學生多走出校園,進行實地考察活動,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諸如此類,每個學校教學活動都缺少不了教師或直接或間接的組織行為,缺少不了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生行為作及時的指導或修正,和在活動結束后對整個活動進行總結。在此,教師擔當的是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評價總結者,是一個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必不可少的一分子。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師在扮演多角色過程中會分身無術,由此產生大大小小不同的沖突,這些沖突是來自于各方面的,要求教師正確識別、妥善處理并懂得反思總結。
1.社會楷模與普通工作者沖突
從社會運作層面上說,教師說到底是一個以勞動換取報酬的社會工作者,用勞動幫助自己生存會有個人因素可能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情況,有個人勞動特色、專業(yè)水平影響工作效果,這些都是教師作為普通工作者具有的特點。與此同時,教育教學又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教師面對的是具有獨立人格與個體差異性的活生生的自然人,無論是工作對象抑或是工作過程都具有特殊性,這在根本上決定了教師這個職業(yè)具有區(qū)別于一般社會工作的特殊性質。因為這種特殊性,教師被譽為了社會楷模,因為再沒有哪一份工種是把自己的知識技如此傾囊相待于一批又一批生產對象。這教師職業(yè)的普通性與特殊性是具有沖突性的,教師勞動對象的特殊使教師勞動成果并不一定能按照其預想形成,區(qū)別于一般工作者;而教師作為普通工作者,其個人的工作狀態(tài)又影響著其作為社會楷模對學生的教育情況,左右著學生能否往積極向上的方向發(fā)展。
2.教師角色與家庭角色沖突
一個人的精力與時間是有限的,但作為教師來自于社會、學校與學生的責任感是無窮盡的,教師在課堂后的工作是沒有工作時間與私人時間的明確界限的,在當今教師行業(yè)中普遍存在學校工作占用私人休息時間現(xiàn)象。這種教師角色與家庭角色沖突在女教師身上尤其明顯,因為在中國傳統(tǒng)倫理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內,女性通常被貼上相夫教子、打點家庭細瑣事務的標簽。如此一來,女教師便常常陷入老師與女主人的角色兩難中,無論哪邊輕哪邊重,都會受到內心的譴責甚至他人的不滿。
3.人文理想與觀眾期望沖突
質高等教育是每個家長、學生的追求,而對于絕大部分人而言,通往高等學校的途徑便是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由此,教育相對于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養(yǎng)等功能,對于許多家長而言更重要的是其使學生在考試中理想甚至超水平發(fā)揮的作用。這便是教師所面對的觀眾期望,而它與教師施展教學工作的目標、期望并不總是一致的。若教師完全遵從觀眾期望而教,往往會使教育指向刻板應試,有悖于教育的人文性。若教師完全順從教育的人文理想、學生的天性而教,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內涵,卻在考試上不如其他考生,那么教師的教學成果將難以客觀評價,甚至遭到校方、家長的質問。
1.提高個人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
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其教育專業(yè)對一個好教師具有幾個基本條件要求。首先,教師必須有淵博的知識和才能,在應對所教學科知識時能融會貫通,深入淺出,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師還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能力和研究素養(yǎng),能運用教育理論知識從事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解決實際教學中各種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并在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革中學會反思,以指導自己往后的工作。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才有可能勝任教育中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傳播科學的正確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在處理人文理想與觀眾期望沖突中根據自己的思考和衡量調整實際教學。
2.培養(yǎng)強大的、健康的心理素質
由上述教師角色叢和各種沖突可知,教師這個職業(yè)時刻面臨著兩難甚至多難的局面,需要教師做恰當的選擇,學會取舍,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擁有強大的健康的心理素質??偟膩碚f,教師要有輕松愉快的心境使自己發(fā)自內心地熱愛這份職業(yè)和性格不一的學生;有昂揚振奮的精神,使自己面臨教學失誤時、在沖突中無法順利處理時,能不氣餒、不放棄,繼續(xù)往前進;有堅忍不拔的毅力,使自己不畏懼教學困難,面對差生時不放棄他們,面對教學難關時勇敢挑戰(zhàn)翻越,與學生一起奮斗。
3.樹立教師特有的職業(yè)服務意識
教育工作的性質和特點,需要教師愛崗敬業(yè)。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忠于人民教育事業(yè)、甘于在教育崗位上無私奉獻、服務于學生的精神,必定不能安于教師崗位,也不可能做出成績和貢獻。教師是因學生而存在的,為學生服務的。沒有學生,教師也沒有存在的必要,真正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服務。者并不要求教師放棄自己的尊嚴、報酬,不一定要做出感動全天下的豐功偉績,教師職業(yè)的服務性應該是在教育教學中保持一種對學生的服務意識,在師生關系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學生作為學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個性差異,愛護學生,關愛學生,一切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研究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4.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保持時代意識
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是分不開的,教育培養(yǎng)目標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社會變化而變化的。時代在進步,教師也應該時刻警惕自己,不要死抱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學宗旨,而要關注社會的動向,留意大環(huán)境對人才的要求變化,結合新課程標準改革與實際情況,以此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否則學生將難以適應外界需求。
總之,教師的教育素質直接關系到教育工作的好壞,是建立教師形象的基礎。教師的教育素質還是造成教師勞動價值巨大差異的重要原因。廣大教師要根據社會需要、教育特點和自身水平,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1] 王玉秋.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師[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
[2]黃甫全.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與教師培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徐莉.論教師發(fā)展文化場及其構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4]陳桂生.也談“教師角色”[J].江西教育科研,2005(6)
[5]李中國.教師角色轉換中內涵性特征的缺失與補救[J].教育研究,2008(6)
[6] 吳康寧等.課堂教學中的角色科類別[J].南京師大學報,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