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中華園小學 何 香
?
如何有效進行小學數學畢業(yè)總復習
□江蘇省昆山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中華園小學何香
【摘要】畢業(yè)總復習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能力,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水平;而且可以促進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關鍵詞】畢業(yè)總復習鉆研教材復習計劃查漏補缺
畢業(yè)總復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這一階段的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能力,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水平,增強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可以促進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體驗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那么我們該如何有效進行小學數學畢業(yè)總復習呢?下面結合本學期小學數學畢業(yè)班的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1.著力引導學生探尋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lián)系。教材在組織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方法有條理地進行回顧和整理的同時,著力引導學生探尋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lián)系,啟發(fā)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展開探索和交流。例如,復習“分數與百分數的認識”時,一方面,引導學生結合實例說說對分數、百分數的意義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面,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分數與除法的聯(lián)系,以及分數基本性質與小數性質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進一步溝通分數與整數、小數之間的聯(lián)系。
2.注意練習內容的層次性和啟發(fā)性。在安排每一部分內容的復習時,教材不僅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啟發(fā)學生開展“整理與反思”活動的討論題,還精心設計了與之相配的“練習與實踐”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富有層次性,而且形式多樣,既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不同層次的思考,形成不同深度的理解,又有利于吸引學生主動地進行練習。例如,書本96頁的“動手做”,要求學生從四種不同規(guī)格的長方形或正方形鐵皮中選擇合適的材料焊接成無蓋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水箱,看能找到多少種不同的方法。解決這樣的問題,既要求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又需要學生通過操作與想象、嘗試與調整,找出正確的焊接方案,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3.把基礎知識的復習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小學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學習總是與解決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的。為此教材在組織學生復習時,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如在復習“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方法”時,引導學生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合理選擇口算、筆算、估算、用計算器計算等不同方式,幫助學生體會不同運算方式的實際價值,提高計算能力。
4.總復習安排了兩次綜合與實踐活動。在總復習中安排的這些活動,既是為了落實數學課程標準中關于教學內容分類的要求,也是為了進一步突出數學應用的廣泛性,以及數學應用過程的綜合性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兩次活動中,“制訂旅游計劃”側重于不同數學內容的綜合運用;“繪制平面圖”側重于動手實踐。
小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遺忘率高,復習前教師必須再次鉆研教材,進一步了解教材的知識內容和編排特點,把握好教學要點,并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全面摸底,然后確定復習目標,制訂復習計劃。科學的復習計劃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和教材,合理制訂。我們知道,小學數學總復習內容歸納為:(1)數與代數;(2)圖形與幾何;(3)統(tǒng)計與可能性;(4)綜合應用。復習時,不能按部就班地照著書本編排重講知識或每課練,以免導致學生復習枯燥無味,消沉厭煩,費時費力,效果差;應根據學生情況去設計。基礎好、優(yōu)等生多的班級可以增加復習的難度和加快復習進度;基礎不好、后進生稍多的班級可放慢復習速度,以基礎知識為復習重點,從易到難。
數學總復習,知識容量多、跨度大、時間長;對學生來說則感到時間緊、內容多、比較枯燥,難免產生厭煩心理。為此,復習課不能上成新授課,也不是舊知識機械簡單的重復。教師不能從頭講到尾,包辦代替;應當有重點地啟發(fā)性講解,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比較歸納,把知識串聯(lián)起來,使之系統(tǒng)化,促使學生深化對原有知識認識與理解的程度,以達到“溫故知新”的復習效果。教師在課堂中要注意精心設計復習題,要注意以母題考察為主,不出偏題怪題,題量也應適中,選擇有代表性的例題,運用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的方法。如在復習分數應用題時,解答:“六(2)班有學生54人。女生占,女生有多少人?”教學中,老師往往會因學生很容易解答,而一晃而過,忽視發(fā)散思維的訓練。對于這樣的題型,老師要刻意求新,變換提出新的問題。同一道題,老師還可以從分析上多提問,從解法上多提問,從檢驗上多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性。
要體現(xiàn)“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基本理念,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關鍵要查漏補缺,使每個學生,特別是中下生都能達到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要求。我們要“育好一片林,而不是栽活一棵樹”。那么,學困生就好像森林中的弱樹一樣,需要更多的陽光、水分、營養(yǎng),需要更多的培育,才能茁壯成長。因此,在畢業(yè)復習中,我們要特別關注學困生,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促進其成長。
總之,復習課的形式要多樣化,運用多種方法和策略,查漏補缺,打好基礎;關注差生,面向全體;系統(tǒng)整理,構建網絡;突出應用,靈活解題;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復習氛圍。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在復習過程中盡量地做到難度小一點、密度大一點、視野寬一點。只有這樣,我們的復習才能讓學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