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敏(浙江省溫州第二高級中學)
語圖視野關照下的語文教學淺探
張麗敏
(浙江省溫州第二高級中學)
語文的核心是有關語言文字的學習,但是語言和圖像,在人類的認知過程中是兩種最基本的表意符號。因此,語文教學可以也應該在語圖視野的關照下。遵循語言和圖像互補的關系,并且融合運用,將會為語文教學帶來新境界。語文教學中又如何關照和運用語圖關系?
“語圖”視野;語文教學;圖文并茂
語言和圖像,在人類的認知過程中是兩種最基本的表意符號。魯?shù)婪颉ぐ⒍骱D氛J為,通過語言媒介傳遞的思想,并不是人類唯一的思維模式,在它之外,還存在以形狀(圖像符號)為概念(范疇)的“視覺思維”,即視知覺的理解力。因此,有必要綜合考慮這兩者,即語言式思維和視覺思維之間的關系,而它們之間應該是一種平行、互補的共生關系。而且研究視覺文化的學者認識到,“視覺化并不能替代語言性的話語,但卻可以使之更容易理解、更便捷,也更為有效”。
因此,在對語言文字的解讀中,我們是否也可以借助圖像的力量提升理解,增加效率?
鄙人將梳理自己多年的一線教學實踐,談談語圖關系視野下的語文教學優(yōu)化。
教授豐子愷先生的《云霓》時,鄙人即是就地取材,直接取用豐子愷先生的墨寶《云霓》漫畫(未出現(xiàn)在教材上)作為整堂課的導入,得到了資深評委的絕高評價:耳目一新,貼切之極!豐子愷先生的漫畫寥寥幾筆,清新疏朗卻又意蘊深厚,為課堂的開端注入一股清新和神韻,既別開生面,又耐人尋味。而領略了豐先生的高超漫畫,自然會為閱讀豐先生的散文大增裨益,且《云霓》之畫恰恰是豐先生為散文《云霓》所作,可謂是天衣無縫,相得益彰。
而教授《金岳霖先生》時,則與大多數(shù)同仁一樣選用了教材上那副漫畫《金岳霖先生(丁聰作)》。但與絕大多數(shù)同仁不同的是,鄙人還繼續(xù)選用了金岳霖先生的真實照片,首先是先生上了年紀的一張,接著是他年輕時的一張,學生的興致逐步高漲。待出示第三幅時,整個課堂都被一片嘖嘖之聲所籠罩,之后再加上一段高端大氣的介紹詞,金先生就徹底地征服了全班學生,由表及里、由外而內(nèi)全方位激起了學生的崇拜之心。寥寥幾分鐘,就讓人物深入生心,圖片、照片功不可沒。而之所以有此設想,是因為當今中學生對我國杰出的邏輯學家金岳霖先生幾乎完全陌生,而在一切帷幕還未真正開啟之時,圖片、照片之類則比規(guī)矩呆板的介紹文字來得鮮活許多,可以更好地抓住學生的雙眼,進而注入學生的心田。
當然,“以圖導入”絕不是為了獨樹一幟、吸引眼球,乃至嘩眾取寵,也不僅僅為了“別開生面”,激發(fā)學生興趣,而應該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漫畫《云霓》輕而易舉地集中了所有學生的目光,也輕而易舉地組織了課堂,進而拋出一個問題:請仔細觀察漫畫,猜猜踩水車上的兩個人會聊些什么想些什么?邀請三五學生自由談談,順勢帶入散文《云霓》中相應的描述段落,進而挖掘豐先生對人民大眾的擔憂和對時局的憂慮,領悟先生那深沉的悲憫情懷。
漫畫《金岳霖先生》則是另一番風采,直觀搶眼的圖片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后,順勢帶出一個問題:你覺得金先生是一位怎樣的人?而這是一個圍繞全文和全課堂的核心問題,它的問出是如此自然,全無雕琢之痕跡,有賴于圖片之功。而且,面對圖片學生更是踴躍而發(fā)自內(nèi)心地回答“有點怪”“嚴厲”“不容易接近”等。接著展示的是金先生上了年紀時的照片,請學生比對有何不同,此時學生的興趣已完全被激起,于是更加熱烈,其中十分真誠的回答是“好像沒有那么嚴厲”“很慈祥”等。再者出示的是金先生年輕時的照片,此時課堂一片嘖嘖,全班同學為金先生的英氣和書卷氣深深折服。最后的生平介紹詞更是錦上添花,金先生高深的才學和無人企及的成就讓同學們點贊不已。至此,金先生的偉岸形象已深入人心,課堂此后進行的有關金先生在汪曾祺先生筆下的“有趣”的討論與交流,即為水到渠成,也為鄙人帶領學生再次深入解讀金先生的性格形象———“真性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文并茂,相得益彰”有兩種結合方式:一是在授課過程中解讀文本時的“圖文并茂”;二是板書的圖片般美化,讓語文教學更優(yōu)化。
(一)解讀文本時
在教授《江南的冬景》時,鄙人有幸目睹了某藝術學校學生的手稿,真是拍手稱絕,一幅幅鉛筆畫不著一絲色彩,卻把江南冬景的淡雅、疏朗和悠閑展露得淋漓盡致,讓人傾心不已。而且在這些習作的感召下,鄙人的學生也描繪出了一幅幅雖非美作,卻也是極富意境的鉛筆畫,讓人心喜!
(二)板書美化時
在指導實習生教授《前方》時,隨著文本解讀的逐步深入,遂將最關鍵的板書囊括在一輛簡筆畫的“車”里,這樣一來,就與文本上的照片《前方》相契合,又有著板書簡潔而自成一體的美感,而且能將文本的解讀不僅體現(xiàn)在文字上,更展現(xiàn)在直觀明了的圖像上,還能由整個板書“車”不言而喻地體現(xiàn)“在路上”的深刻命題。
在教授《金岳霖先生》一課時,隨著文本解讀的逐步深入,似是隨意、實則有預設地在黑板上散落著寫下金岳霖先生的形象特征、性格特征等,待解讀達到第二層的深度——金先生的“真性情”時,將四散的板書勾畫出花瓣形狀,將中間的“有趣”“真性情”畫出花心,至此一朵花冠就呈現(xiàn)而出,再順勢畫出莖葉,引導學生指出本文在人物描寫方面的突出特點——細節(jié)描寫、以小見大,分別將它們嵌入兩片葉子。最后,帶著同學們解讀文本的最后兩段,在花朵旁垂直寫下“一花一世界”,將教材板塊的“一花一世界”融合得嚴絲合縫,又深得其中奧妙。此節(jié)公開課在板書上所做的功夫,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一師稱此精致的設計堪為典范,而且能與課文解讀相融合,與教材板塊相契合,真可謂圖文并茂,相得益彰!
因此,鄙人于實踐中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既失亦得得出:但凡與教材相關的圖片之類,均得細細思量,量文而取。若運用恰到好處,自是錦上添花,與教材文字相融相生,自是有一片天地!也因此有理由相信:在語圖關系視野下,語文教學將會獲得高效提升,遵循語言和圖像互補的關系,并且互補地運用,將會為語文教學帶來新境界。
李莉.閱讀時代下語文教育教學對策的淺探[D].陜西師范大學,2012.
·編輯任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