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玉 申晶晶(安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xué)校)
小議“物色”
王冠玉申晶晶
(安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xué)校)
“物色”一詞的意義從古到今產(chǎn)生了一定的變化。由“物”和“色”的語素義入手,分析“物色”的各項意義及語素之間的意義組合關(guān)系。
“物色”;語素義;意義組合
“物色”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只有一個義項:尋找(需要的人才或東西)。這是“物色”的現(xiàn)代常用義,也是我們看到該詞首先會想到的意義。筆者查了使用“物色”一詞的上百個例句,其現(xiàn)代的基本用法都是作動詞。不過,“物色”一詞源遠流長,從古到今有多個義項。
1.“物”的意義
在《辭?!分械囊饬x有九項并分別列有書證:(1)事物?!读凶印S帝》:“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薄盾髯印ふ罚骸拔镆舱撸蠊裁??!标憴C《漏刻賦》:“妙萬物而為基?!币矊V竿馕?,環(huán)境。(2)內(nèi)容;實質(zhì)。如:言之有物;空洞無物。(3)雜色牛?!对娊?jīng)·小雅·無羊》:“三十維物?!泵珎鳎骸爱惷呷??!保?)也指雜色旗。《周禮·春官·司?!罚骸巴ú癁閿觯s帛為物。”鄭玄注:“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無飾。雜帛者,以帛素飾其側(cè)?!保?)泛指顏色?!吨芏Y·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兇。”鄭玄注:“物,色也?!保?)相;察看?!蹲髠鳌ふ压辍罚骸拔锓酵痢!倍蓬A(yù)注:“物,相也;相取土之方面?!保?)在法學(xué)上指依法能成為民事法律關(guān)系客體并能為人所支配的一切物質(zhì)資料。如:埋藏物;漂流物;沉沒物等。(8)與“心”相對。物質(zhì)的簡稱。如:唯物主義。(9)中國古代哲學(xué)概念。西周初期的“物”已具有較完整的存在物的意義。戰(zhàn)國時,老子以“物”與“道”相對,提出“道者萬物之奧?!保ā独献印ち隆罚?;孟子以“物”與“我”相對,提出“萬物皆備于我矣?!保ā睹献印けM心》),都認為精神凌駕于物之上(P1748)。在《古代漢語詞典》中的意義有十四項,包括:(1)雜色的牛。(2)形狀;顏色。(3)雜色的帛。(4)客觀存在的各種物質(zhì)、物體。(5)指社會、客觀環(huán)境。(6)物產(chǎn)。(7)人;眾人。(8)類;類別。(9)標記。(10)指說話或文章的實際內(nèi)容。(11)觀察;選擇。(12)量詞;件。(13)通“歾”。死。(14)姓(P1660)。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意義有四項,包括:(1)東西,事物。(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huán)境。(3)內(nèi)容;實質(zhì)。(4)姓(P1447)。
2.“色”的意義
在《辭?!分械囊饬x有七項并分別列有書證:(1)即“顏色”。人視覺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同波長的可見光引起人目不同的顏色感覺。(2)臉上的神色。如:氣色;和顏悅色;勃然變色。《論語·學(xué)而》:“巧言令色,鮮矣仁?!币蔡刂缸魃?。(3)女色?!墩撜Z·季氏》:“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4)品類;種類。如:一色一樣;各色人等。(5)景象;光景。如:喜色;夜色?!肚f子·盜跖》:“車馬有行色。”(6)品質(zhì);質(zhì)量。如:音色;成色;足色。(7)佛教指一切能使人感觸到的東西。相當于“物質(zhì)”的概念,但并非全指物質(zhì)現(xiàn)象。與“心”相對(P2299)。在《古代漢語詞典》中的意義有六項,包括:(1)顏色。(2)神態(tài);氣色。(3)作色;變色。(4)美色;女色。(5)景色;樣子。(6)品類;種類(P1354)。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意義有八項,包括:(1)顏色。(2)臉上表現(xiàn)的神情;神色。(3)種類。(4)情景;景象。(5)物品的質(zhì)量。(6)指婦女美貌。(7)指情欲。(8)姓(P1178)。
3.“物色”的意義
在《辭?!分械囊饬x有四項并分別列有書證:(1)古時祭祀用的牲體的毛色?!抖Y記·月令》:“[孟秋之月]乃命宰祝,循行犧牲,視全具,案芻豢,膽肥脊,察物色?!保?)指形貌。《后漢書·嚴光傳》:“乃令以物色訪之?!崩钯t注:“以其形貌求之?!币隇榘凑找欢藴嗜ピL求。如:物色人才。(3)謂諸色物品?!杜f五代史·周太祖記一》:“舊來所進羨余物色,今后一切停罷?!保?)猶風(fēng)物、景色?!段骶╇s記》卷二:“高帝既作新豐,并牧舊社,衢巷棟宇,物色惟舊。”顏延之《秋胡》詩:“日暮行采歸,物色桑榆時?!保≒1748)在《古代漢語詞典》中的意義有五項,包括:(1)牲畜的毛色。(2)形狀、容貌。(3)景色。(4)物品。(5)搜尋(P1660)。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意義有一項:尋找(需要的人才或東西)(P1449)。
“物色”在《辭?!贰豆糯鷿h語詞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意義共有五項。下面我們就逐一分析各個義項與語素意義之間的關(guān)系,并列出書證。
1.古時祭祀用的牲體的毛色
在“物”的義項中有“顏色”這個意義,如:《周禮·春官·保障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兇。”(“物”即顏色。)在“色”的義項中也有“顏色”的意義,如,《老子·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保ā吧奔搭伾?。)這樣“物”和“色”都有“顏色”的意義,二者組合在一起就產(chǎn)生了“古時祭祀用的牲體的毛色”這一義項。
2.指形貌
如,《后漢書·寒朗傳》:“朗心傷其冤,試以建等物色獨問忠平,而二人錯愕不能對?!保ā拔锷奔葱蚊病#吧庇小吧駪B(tài)、氣色”的義項,如,《論衡·變虛》:“人病且死,色見于面。”(“色”即氣色。)“物色”這一義項應(yīng)是由“物”的“顏色”義和“色”的“神態(tài)、氣色”義組合而成。
3.謂諸色物品
如,《舊五代史·周太祖記一》:“舊來所進羨余物色,今后一切停罷?!保ā拔锷奔次锲贰#┰凇拔铩钡牧x項中有“事物”之意,如:《史記·樂書》:“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物”即事物。)在“色”的義項中有“品類、種類”的意義,如,梅堯臣《呂晉叔著作遺新茶》詩:“其贈幾何多,六色十五餅。”(“色”即種類。)“事物”與“種類”的意義組合在一起便構(gòu)成了“物色”的“諸色物品”這一義項。
4.風(fēng)物,景色
如,杜甫《秋日夔州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登臨多物色,陶冶賴詩篇。”(“物色”即景色。)“4色”有“景色”的義項,如,蘇軾《飲湖上初晴雨后》詩:“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保ā吧奔淳吧?。)所以,“物色”的此義項應(yīng)是由“物”的“事物”之意和“色”的“景色”之意組合而成。
5.搜尋,尋找(需要的人才或東西)
如,文天祥《指南錄后序》:“經(jīng)北艦十馀里,為巡船所物色,幾從魚腹死。”(“物色”即搜尋,尋找。)“物”有“觀察,選擇”之意,如:《左傳·成公二年》:“物土之宜,而布其制?!保ā拔铩奔从^察,選擇。)由此可見,“物色”的這一義項應(yīng)是由“物”的“觀察選擇”的意義和“色”的“顏色”“神色”“女色”“景色”之意組合而成。
邢福義.現(xiàn)代漢語輔導(dǎo)[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