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神兵
(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地區(qū)第二高級中學)
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策略與思考
曾神兵
(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地區(qū)第二高級中學)
新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不斷推進、不斷完善的動力源泉,作為在一線教學的高中化學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創(chuàng)新,努力鉆研課改要求,深入理解課改內容動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推進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課程內容;角色轉變;教師素養(yǎng)
當前,基礎教育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的新變革,新課程改革已經深入了萬千課堂,素質教育得到了不斷推進。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教育革新運動,它以歷史上鮮有的沖擊力震撼著每一位教師的心靈,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有條不紊地推進完善、開花、結出碩果,我國的教育理念、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法、評價標準等方面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正因為如此,新課程教學對一線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從事基礎學科教學的高中化學教師,在大力倡導新課改的今天,必須正視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努力轉變思想,放好心態(tài),不斷創(chuàng)新學習,在課改中成長、進步,搞好化學教學,適應新課改要求。
1.課程內容
傳統的高中化學課程立足于知識的傳授,課本給出了知識點,教師通過講解,學生去理解、背誦即可,教材編排較為學科本位化,缺乏學科知識的整體性、延伸性和交叉性。新課改課程內容設置更加優(yōu)化、更加合理,新課改在課程內容設置上以“三維目標”為基準,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課程內容豐富多彩,知識的引入生動活潑又富有生活、科技氣息,知識不再是單一的呈現,有通過演示實驗的觀察、分析、思考獲得,也有學生的自主探究,通過設計、記錄、分析、歸納總結得到等等。新課程內容在知識結構體系上按照由淺入深的螺旋式梯度遞進,不像原有課本一個知識點就羅列在一個單元或一節(jié)中講解。例如,高中化學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第三章介紹到金屬和金屬材料,在選修模塊“化學與生活”第三章第二節(jié)中又講到合金、金屬的腐蝕和防護,在選修模塊“化學與技術”第三單元課題二中又進一步介紹金屬材料,這種知識結構的編排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化學思維的培養(yǎng)。所以,對新課改教材內容的整體理解和把握是適應新課改要求的基礎和前提,作為一線教師應該首先深入課程內容的研究,堅持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在這一宗旨的指導下,要更多地注重設計、方法、課堂實效,從而實現“知識技能為基礎目標,過程方法為核心目標,思維和價值觀為最終目標”的三維整合。
2.教學方法
教學上有兩個角色的轉變,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體,學生學習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一個主動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審視自己、展示自己、張揚個性,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將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中學生除了掌握知識,還要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熏陶。教師以引導、啟發(fā)為主導,教學中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調控者和促進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所以,在教學安排中,要將課堂時間給學生留一部分,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這就要求我們要改變以往傳統、陳舊的教學觀念,摒棄“填鴨式”和“廣播接收式”教學模式,轉變自身角色,按照課標要求和課程內容積極開展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獲取新知、培養(yǎng)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改變學生的依賴心理,讓學生積極加入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學習方式。教師應多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于化學教學中,努力鉆研現代教學教法。
3.教師發(fā)展要求
在新課程改革中,高中化學教師的知識、人格、能力素養(yǎng)要不斷提高,每個化學教師都應以“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導,不斷學習,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要有愛心,有責任感,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高素養(yǎng)的教師教育就沒有發(fā)展?!边@就從一個新的高度對教師提出了要求,教師不應該是周而復始地把課本知識灌輸給學生的教書匠,永遠都不去改變。新課改課程內容是一個不斷變化和不斷發(fā)展的教學資源,教學方法也要求千變萬化,要能適應學生個性要求、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整個地區(qū)的教育特點。所以,現代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積極汲取養(yǎng)分、不斷積累、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要在自身素養(yǎng)、專業(yè)水平上下苦功夫、下狠功夫、不斷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
教育是社會進步人類發(fā)展的階梯,教育改變著人類社會,人類社會同時也在推進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新課程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社會進步的必然。新課改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是全面實施、推進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新課改著眼于培養(yǎng)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全面人才,是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實施新課程改革意義重大。我們要正確理解和面對,新課改又是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所以,我們要有發(fā)展的眼光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推進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李義平.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