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鵬
(吉林市一實驗小學)
在賞讀感悟中發(fā)現(xiàn)語文之美
初鵬
(吉林市一實驗小學)
語文課應成為學生思想成長的平臺,引導學生走向文學寶庫的窗口,一節(jié)生動的語文課首先帶給學生的是一種沉浸于心靈深處的情感觸動,源于心靈的思考才能帶來感動,獲得共鳴。
清少納言的《四時的情趣》語言清麗優(yōu)美,具有日本古典散文的韻味。作者對景色的描寫寥寥幾筆,筆筆傳神,一個“有意思”將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時光之美的贊嘆表露無遺,這樣的文章適合賞讀,傳統(tǒng)的分析將會使這樣優(yōu)美的文字變得枯燥乏味。而單獨一篇課文的教學并不能夠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表達風格,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沒有局限于一篇課文,而是按照學習課文,了解作者,大量閱讀本文作者的文章,感受作者的語言風格的方法設計教學,將課內(nèi)文章與課外閱讀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增加課堂教學容量。
學生集中學習了大量清少納言的寫景段落,教學到此為止似乎已經(jīng)很圓滿了,但日本散文并不都像清少納言的散文一樣是對生活片斷的、隨意的記錄,要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度的作品也同樣是各具特色百花齊放的。因此,在教學的最后十分鐘里,我安排學生閱讀日本現(xiàn)代作家德富蘆花的作品,通過對比閱讀,學生感受了日本散文的不同風格,在感受美、欣賞美的同時領悟到不同作家表達方式不同,但都抒發(fā)了作者對人生與自然的感悟與體會。
教學的過程中我安排了多次的朗讀和背誦,讓學生感受因為清少納言熱愛生活才能夠覺得平凡的生活處處有意思,因為有一顆懂得欣賞的心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她的文字流淌的是她對生活的獨特感悟,細微的觀察,讓學生在讀中與作者一次次對話,一次次透過文字欣賞美麗的圖畫。默讀,熟悉課文內(nèi)容;再讀,體會寫法,感受作者與眾不同的寫作視角和特點;結合具體語句談談對最有意思的景象的理解,激起學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將文字轉化成畫面或學生熟悉的生活,進一步體會文字之美;朗讀和背誦描寫春天的段落,感受破曉時絢麗的美,引導學生積累;勾畫批注拓展的語言材料,在理解中進一步感受清少納言的文章風格。在反復朗讀感悟基礎上的配樂朗讀,是對所有語言材料的再次感受體會。反復多次的朗讀是教學的主要手段,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時光之美,體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那種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與贊美。
不局限于一篇文章,把教材當作范本,引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觸動學生的心靈,讓語文教學更有語文味是我的不懈追求。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