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懸泉置壁書看新莽羲和、納言的職掌及相關(guān)問題

      2018-01-20 16:53代國璽
      敦煌研究 2017年6期
      關(guān)鍵詞:納言漢書

      代國璽

      內(nèi)容摘要:始建國元年(9),新莽變革官制,置有九卿,其中六卿,據(jù)《漢書》所載,是以《尚書·堯典》為底本,更換前漢官稱而來,即所謂“更名大司農(nóng)曰羲和,后更為納言;大理曰作士;太常曰秩宗;大鴻臚曰典樂;少府曰共工;水衡都尉曰予虞”。從出土漢簡來看,《漢書》就此事的記載是不全面的。新莽羲和其實是由西漢大司農(nóng)和漢末所置羲和合并而來,它既掌錢谷,也負責(zé)頒下詔令。而新莽秩宗本由西漢太常與宗正組成,新莽典樂與西漢大鴻臚的職掌亦頗有不同。整體來看,這次調(diào)整實際上不僅涉及到名號,而且涉及到職掌與僚屬,其變動是整體性的。相比西漢大司農(nóng)、秩宗等六官,新莽六卿基本屬于新事物。

      關(guān)鍵詞:新莽;《漢書》;羲和;納言

      中圖分類號:K87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7)06-0147-06

      On the Duties of Xihe and Nayan in the Xin Dynasty of Wang Mang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Encountered in the Xuanquan Documents

      DAI Guoxi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Abstract:In the first year of the Xin dynasty, Wang Mang established nine official posts, six of which were inherited from the Han Dynasty and given new titles, according to the Book of Han: the Dasinong position was changed to Xihe, Dali to Shi, Taichang to Zhi, Dahonglu to Dianyue, Shaofu to Gonggong, and Shuihengduwei to Yuyu. In light of information found in wooden slips from the Han dynasty, it appears that the records about this event in the Book of Han are incomplete. For example, in the Xin dynasty, the official title Xihe was a combination of Dasinong from the early Western Han and the office of Xihe established at the end of the Western Han, which was not only in charge of managing money and food, but also in charge of issuing imperial edicts. The case was the same with the other five official posts; the adjustments made in the Xin dynasty not only changed the name of the six official posts but also the duties each was responsible for, thus creating six entirely new institutions.

      Keywords:Wang Mangs Xin dynasty; the Book of Han; Xihe; Nayan

      始建國元年(9),王莽全面實施其復(fù)古改制的計劃,變革官制,大更名號。中央官制,除建四輔、三公、四將等所謂十一公外,還置有九卿、六監(jiān)。其九卿之中,有六卿。據(jù)《漢書·王莽傳》載,是以《尚書·堯典》為底本,更換前漢官稱:

      更名大司農(nóng)曰羲和,后更為納言;大理曰作士;太常曰秩宗;大鴻臚曰典樂;少府曰共工;水衡都尉曰予虞,與三公司卿凡九卿,分屬三公。[1]

      《百官公卿表》亦敘及這一改稱,內(nèi)容基本相同。故從《漢書》的記載來看,王莽對這六卿的調(diào)整,似乎僅為名號的變更而已,并未涉及職掌的變化。對于這一問題,歷來確實也是這樣理解的[2][3][4][5][6][7][8],不過,史實并沒有那么簡單。

      如果稍作考究,即可發(fā)覺《漢書》所載頗需深思,這主是“更名大司農(nóng)曰羲和,后更為納言”有兩個疑點:

      其一,漢平帝元始元年(1)二月,已置有羲和一官,秩二千石。此官一直由劉歆充任。居攝三年(8)九月,莽母功顯君死,元后詔議其服,劉歆猶以少阿、羲和的身份主持其事[1]4090。更為甚者,約略與“更名大司農(nóng)曰羲和。同時,劉歆由少阿、羲和、京兆尹升任為四輔之一的國師[1]4101。漢所置羲和官一直存續(xù)至新莽變革官制時。那么,新莽改制,大司農(nóng)既得羲和之名,原羲和官具體是如何處置的呢,是撤是并還是改,《漢書》對此未作交代。

      其二,漢大司農(nóng)掌谷貨,將之改稱為羲和,雖算勉強,卻也不是毫無道理,但后又改稱納言,就顯得頗為不倫不類了?!秷虻洹份d:“帝曰:‘龍,朕堲饞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盵9]可知虞舜納言純屬喉舌之官,負責(zé)傳達王命,與錢谷之事沒有多大關(guān)系。既是如此,改大司農(nóng)最終為納言,不僅是張冠李戴,而且有悖于經(jīng)典。尊崇六經(jīng)如王莽者,豈會這樣做?

      既有這兩個疑點,對于“更名大司農(nóng)曰羲和,后更為納言”一語的準確性,無疑應(yīng)該有所保留。而在西北先后發(fā)現(xiàn)的居延漢簡和懸泉泥墻壁書,為我們解決問題提供了新的證據(jù)。endprint

      居延簡中共有三枚簡提到“納言”:

      制詔納言:其□官伐材木,取竹簡。 始建國天鳳□年二月戊寅下[10]

      制詔納言:其令百遼屢省所典,修厥職,務(wù)順時氣。 ●始建國天鳳三年十一月戊寅下{1}

      制詔納言:農(nóng)事有不收藏積聚,牛馬畜獸有之者,取之不誅。 ●始建國天鳳三年十一月戊寅下

      《新簡》EPT59·62、63

      三者都屬于新莽的詔書,且起首語皆為“制詔納言”。這三份詔書讓我們對新莽納言的職掌有了新的認識。

      第一份詔書和第三份詔書都用了《禮記·月令》之文[11]。第二份詔書,其文字雖不能從《月令》中找到底本,但從內(nèi)容來看,無疑也屬于承順陰陽時氣的月令類詔令。勞榦先生曾就此指出:“蓋王莽宗經(jīng),每月必下月令文而期其施行?!盵11]其言有理。由此可以推知,新莽頒下月令文的詔令,大約都是以“制詔納言(羲和)”起首的。此類詔令為何要以此起首呢?只能從納言的職掌上找原因。問題是,第一份詔書言“伐材木”云云,第三份詔書言“農(nóng)事”云云,兩者勉強還能與錢谷之事找到點聯(lián)系,但第二份詔書就不是這一職掌所能解釋的。詔書說“其令百遼”云云,“百遼”應(yīng)為“百僚”,可知這是王莽下達給眾官的詔令,遠遠超出了納言屬官的范圍。這也就說明,新莽月令類詔令以納言起首,似與納言負責(zé)錢谷之事無關(guān)。納言應(yīng)該還有別的職掌。

      王莽遵照《月令》來頒行詔令,不僅是因為他宗經(jīng)慕古,同時也是受西漢政治的影響。西漢之時本就已確立以月令指導(dǎo)行政的政治傳統(tǒng)[12][13]。西漢“順時氣”的詔令,一般是以“制詔御史”起首的。居延出土的一枚漢簡載:

      制詔御史:秋,收斂之時也,其令郡、諸侯

      地節(jié)三年八月辛卯下

      《新簡》EPT53·70A

      又如《漢舊儀》載:“日食,即日下赦曰:‘制詔御史:其赦天下自殊死以下?!盵14]兩者都可視為承順陰陽的詔令。“制詔御史”作為西漢重要詔令的起首語,反映出御史大夫有頒下詔令的職能[15]。這種職能,簡單說來,可用“傳達王命”四字來概括。注意到“制詔御史”與“制詔納言”兩者所引領(lǐng)詔令的類似性,同時考慮到“納言”在經(jīng)典中的職掌,可以推知新莽納言應(yīng)該還負有傳達王命(也即頒下詔令)之責(zé)。

      新莽納言(羲和)的這一職掌所承襲的正是西漢末所置羲和官的職守。上世紀90年代在敦煌懸泉置遺址里發(fā)現(xiàn)的《使者和中所督察詔書四時月令五十條》{1},恰好表明了這層關(guān)系。

      懸泉《月令詔條》是孝元皇后以太皇太后的名義頒布的,時間在元始五年(5)五月丁丑。孝元皇后在詔令中說:

      往者陰陽不調(diào),風(fēng)雨不時,降農(nóng)自安,不勤作[勞],是以數(shù)被災(zāi)害,惻然傷之。惟□帝明王,靡不躬天之歷數(shù),信執(zhí)厥中,欽順陰陽,敬授民時,□勸耕種,以豐年□,蓋重百姓之命也。故建羲和,立四子……時以成歲,致憙……其宜□歲分行所部各郡。

      這依次表明了頒布《月令詔條》的背景、原因,還有就是專門負責(zé)頒下《月令詔條》的官守。負責(zé)其事的即為羲和與其屬官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四子。同時,《詔條》以四時分列,每季月令詔條之末皆有“羲和臣秀”等對曰“盡力奉行”云云,也指明了羲和及其屬官職在頒下月令并監(jiān)督詔條的執(zhí)行。最直接的反映見諸《詔條》的下行程序:

      五月辛巳,羲和丞通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守、諸侯相……

      漢末所置羲和一官的職掌,由此應(yīng)該可以確定。

      將懸泉簡中的漢末“羲和”與居延簡中的新莽“納言”兩相對照,可以看出兩者的職掌頗為相似。新莽納言既然本稱羲和,則其與西漢羲和顯系一脈相承。這也就說明,《漢書》所謂“更名大司農(nóng)曰羲和”的記載,其實是不準確、不全面的。這一改革不僅是名號的變更,同時也是職掌的調(diào)整和合并。新莽的羲和實際上是由西漢大司農(nóng)和漢末所置的羲和合并而來,既掌錢谷,也負責(zé)頒下詔令。故與其說是“更名大司農(nóng)曰羲和”,倒不如說是“并大司農(nóng)于羲和”,后者可能更為貼切。

      從出土材料來看,漢末羲和最終變?yōu)樾旅Ъ{言,是個比較復(fù)雜的歷史過程?!稘h書》語焉不詳,我們在這里試作梳理和分析。

      西漢受天人感應(yīng)思想的影響,政治上很重視人事行為對天時節(jié)序的順從。尤其是中后期,這個特征更為顯著。同時,為給這種政治方針提供經(jīng)典依據(jù),朝廷往往以唐堯“羲和”為言。宣帝之時,丞相魏相上奏曰:“明王謹于尊天,慎于養(yǎng)人,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時,節(jié)授民事?!盵1]3139到陽朔二年(前23),成帝下詔曰:“昔在帝堯,立羲和之官,命以四時,令不失其序。”[1]312這表明到西漢后期,人們已將羲和視為敬順時令的標志。正是在這種氛圍的推動下,王莽于平帝元始元年(1)秉政后,在官制上的第一個改革措施,就是置羲和官。

      《漢書·平帝紀》載:

      (元始元年)二月,置羲和官,秩二千石;外史、閭師,秩六百石。班教化,禁淫祀,放鄭聲。[1]351

      則元始元年初置羲和,屬官有外史、閭師,職掌在“班教化”等。所謂“班教化”,可能與頒下詔令有一定關(guān)系。

      到元始五年(5)初,羲和的屬官和職掌皆有所增加。懸泉《月令詔條》中王莽于元始五年五月的奏疏曰:

      今羲和中叔之官初置,監(jiān)御史、州牧、閭士……[大]農(nóng)、農(nóng)部丞修□□復(fù)重。臣謹

      羲和四子所部京師、郡國、州縣,至……歲竟行所不到者,文對……

      牒□。臣昧死請。

      這段材料盡管簡略,但它可以說明三個問題:

      第一,元始五年五月前不久,新置了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羲和四子。中國文物研究所與甘肅省文物考古所編《敦煌懸泉月令詔條》注釋“羲和中叔之官初置”一語,認為:“元始五年春正月祫祭明堂,羲和劉歆、平晏、孔永、孫遷四人以治明堂辟雍有功,則羲和四子之置當(dāng)在祫祭明堂之時。此《詔條》頒布在五月丁丑(十四日),故言‘初置?!盵16]其說有據(jù)。endprint

      第二,新置羲和四子的職掌與監(jiān)御史、州牧、閭士、大農(nóng)、農(nóng)部丞等官的職掌互有重復(fù)。王莽奏疏所謂“復(fù)重”云云,蓋指此而言。

      元始五年初對羲和的這次調(diào)整,除了讓羲和與新增的羲和四子頒下月令外,還將全國各郡劃為東、西、南、北四部,由羲和四子分管,監(jiān)督詔條的執(zhí)行。懸泉置出土的《月令詔條》即是由分管西方的和仲頒下和督察的。《月令詔條》明確說:“元始五年五月甲子朔丁丑,和中普使下部郡太守,承書從事下當(dāng)用者,如詔書,書到言。”《詔條》末端更題有大字曰“使者和中所督察詔書四時月令五十條”。皆表明了這一點。而原來就有的監(jiān)御史掌監(jiān)郡,州牧則本為部刺史,武帝元封五年所置,掌奉詔條察州。兩者無疑與新置的羲和四子在職掌上有所重合。

      再者,月令詔條對百姓一年四季如何安排生產(chǎn)勞動有詳細的規(guī)定,與農(nóng)業(yè)、錢貨的關(guān)系頗為密切。如《詔條》言孟春“揚谷,咸趣南畝”、“禁止伐木”;季秋“毋采金石銀銅鐵”等,更是直接關(guān)乎谷貨。新置的羲和四子負責(zé)頒下詔條并督察其執(zhí)行,實質(zhì)上也就侵占了掌谷貨的大農(nóng)的部分職掌。

      第三,王莽既已察覺新置官的職掌與舊官有所復(fù)重,可能在奏疏中提出了補救辦法,惜乎文殘字闕,我們不得而知,但這顯然為后來新莽合并羲和與大司農(nóng)埋下了伏筆。

      時至始建國元年(9),新朝建立,王莽法古改制,置有九卿,且“每一卿置大夫三人,一大夫置元士三人,凡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主中都官諸職?!盵1]4103可知此次改制力度巨大,不僅合并了漢之羲和與大司農(nóng)兩官,總曰羲和,同時還對兩者的屬官進行了裁并調(diào)整。

      新莽羲和的重要屬官既然是所謂“大夫三人”,則漢元始五年初所置羲和四子,此時當(dāng)被裁撤。到了天鳳元年(14),新莽雖重設(shè)了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四官,但這四個官職與漢之羲和四子并沒有關(guān)系。據(jù)《漢書·王莽傳》載:“國將哀章頗不清,莽為選置和叔,敕曰:‘非但保國將閨門,當(dāng)保親屬在西州者?!盵1]4135所謂“選置”,顏師古注曰:“特為置此官?!碧禅P元年所設(shè)的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四官,分屬太師、太傅、國師、國將,為四輔屬官,且職掌為監(jiān)視四輔,與西漢末之羲和四子相去甚遠,顯然是名同實異的新事物。

      而新莽羲和的三個重要屬官,可以考見者有二?!睹鳌酚小凹{言掌貨大夫”[1]4135,則掌貨大夫為其一。又,《莽傳》有“尚書大夫趙并”[1]4123.4125,新莽官印有“尚書大夫章”[17],且《敦煌漢簡》2053載:“ 丁丑,尚書大夫武威男并下張掖、酒泉、文德□□,張掖屬國大尉下當(dāng)用者?!眥1}此“尚書”稱“大夫”,當(dāng)系九卿屬官。由于尚書大夫負責(zé)傳達王命,聯(lián)系新莽羲和(納言)有頒下月令的職掌,可以推知其亦應(yīng)為新莽羲和(納言)的三大夫之一。關(guān)于這個判斷,我們還可以提供兩條材料作為旁證。距新莽不遠的東漢明帝曾下詔說:“尚書蓋古之納言,出納朕命。機事不密則害成,可不慎歟!”[14]141這明確指出納言與尚書職能頗為相似。又《后漢書·耿純傳》:“純學(xué)于長安,因除為納言士?!盵18]章懷太子注曰:“王莽法古,置納言之官,即尚書也。每官皆置士,故曰納言士也?!贝藙t直言新莽納言就是尚書。這種說法雖然不準確,卻不一定是空穴來風(fēng)。其根據(jù)可能就是尚書大夫為新莽羲和(納言)的屬官,掌傳達王命。

      三大夫之下還有元士和命士。前引《后漢書·耿純傳》,耿純?yōu)椤凹{言士”,任職于長安,可能即屬羲和(納言)元士?!稘h書·食貨志》載:“羲和置命士,督五均六斡,郡有數(shù)人,皆用富賈。洛陽薛子仲、張長叔,臨淄姓偉等,乘傳求利,交錯天下。”[1]1183此事發(fā)生在始建國二年(10)。則羲和在地方上還置有命士。據(jù)新莽制度,“五百石曰命士,六百石曰元士”[1]4103,其班次如此。

      大約在始建國三年(11)至天鳳二年(15)期間,王莽對羲和又進行了一次調(diào)整。這次調(diào)整并未涉及到屬官和職掌,僅是將羲和的名號更換為納言而已。將羲和更名為納言的時間定在始建國三年之后,是因為始建國二年羲和魯匡曾設(shè)六筦之令,可知此時猶未改;定在天鳳三年以前,是因為居延簡中“制詔納言”起首的詔令發(fā)布于天鳳三年,可知此時已改。由于史料闕如,具體是哪一年暫不能探明。頗值得思考的是王莽為何要將羲和更名為納言,細繹經(jīng)典和王莽的心態(tài),可能有這樣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新莽羲和既掌頒下詔令,亦掌谷貨即國家財政,征諸唐虞羲和,兩種職掌雖與之稍有聯(lián)系,但畢竟頗為牽強。相比而言,以納言為名號要妥帖很多。虞舜納言本就掌傳達王命,用此名號來命名新莽頒下詔令之官,完全契合。

      其二,新莽六卿,作士、秩宗等五卿名號皆取諸舜所命官,惟羲和名號效自唐堯。此六號并置,稍顯不大相類。加之王莽時常倡言堯乃漢家祖先,自己則出乎虞舜。如他在代漢之際曾下書曰:“予以不德,讬于皇初祖考皇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盵1]4905始建國元年又言:“予之皇始祖考虞帝受嬗于唐,漢氏初祖唐帝,世有傳國之象,予復(fù)親受金策于漢高皇帝之靈?!盵1]4108其“宗舜”固然是為“代漢”,但無疑王莽是有堯舜之辨的,而且虞舜在他心中的地位甚重??赡苷虼?,為求倫類整齊,王莽遂以納言易羲和名號。

      可見,王莽更換官職名號并非隨意妄變,而是下過一番“講合《六經(jīng)》之說”的工夫。

      短短十余年間,僅羲和一官,王莽就三改其制,其迷信名號的心態(tài),勤于改制的行為可見一斑。可惜,名號數(shù)易并不能有益于實,王莽對于名號和制度的過度信奉,恰恰成了他的“致命傷”{1}。

      再回到始建國元年王莽改置六卿的問題上。事實上,不止“更名大司農(nóng)曰羲和”的記載不準確,其他所謂“(更名)大理曰作士;太常曰秩宗;大鴻臚曰典樂”之類的說法,皆于重要史實有所遺漏。

      西漢大鴻臚掌歸義蠻夷,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而新莽典樂的三個重要屬官,可考者有二;其一曰掌樂大夫[18]956,另一曰掌教大夫[19]。掌樂大夫的職掌雖不敢妄斷,但掌教大夫的職掌有出土材料可征。據(jù)《敦煌漢簡》220:“尉大君以秉傷辜半日死,元夫□等皆亡,大司空隆心公急發(fā)覺。臣謹案:五品不孫,典樂掌教大夫之□□”,則掌教大夫職司教化??芍旅У錁返穆氄婆c西漢大鴻臚的職掌頗有不同,倒更近乎虞舜典樂。始建國元年改置六卿之時,在名號變換之下,更有職掌的調(diào)整,由此益可證矣。endprint

      新莽秩宗也并非由西漢太常簡單更換而來。不過,關(guān)于這一點,《漢書》自身已用互見的筆法彌補了部分遺漏?!栋俟俟浔怼吩唬骸白谡降墼妓哪旮诓趺Р⑵涔儆谥茸凇!盵1]730足知新莽秩宗其實是由西漢太常與宗正合并而來的。

      整體來看,《漢書》所謂“更名”云云,僅僅揭示了新莽改置六卿之歷史的冰山一角而已。這次調(diào)整實際上不僅涉及到名號,而且涉及到職掌與僚屬,其變動是整體性的。相比西漢大司農(nóng)、秩宗等六官,新莽六卿基本屬于新置。

      參考文獻

      [1]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4103.

      [2]饒宗頤.饒宗頤史學(xué)論著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82-185.

      [3]饒宗頤,李均明.新莽簡輯證[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125-126.

      [4]安作璋,熊鐵基.秦漢官制史稿[M].濟南:齊魯書社,2007:167.

      [5]森鹿三.居延出土的王莽簡[J].簡牘研究譯叢,1983(1):1-20.

      [6]劉德增.王莽官制述論[J].山東師大學(xué)報,1985(4): 42-47.

      [7]陸建偉.漢代大司農(nóng)的淵源及其演變[J].首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1998(1):42-47.

      [8]黃人二.敦煌懸泉置《四時月令詔條》整理與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10:12-13.

      [9]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尚書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2009:227.

      [10]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照.居延漢簡釋文合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162.

      [11]勞榦.居延漢簡考證[M].“中研院”歷史語言所??氖?

      [12]邢義田.月令與西漢政治——從尹灣集簿中的以“春令成戶”說起[J].新史學(xué),1998(1):1-54.

      [13]楊振紅.月令與秦漢政治再探討——兼論月令源流[J].歷史研究,2004(3):17-38.

      [14]孫星衍,等.漢官六種[M].北京:中華書局,1990:72.

      [15]代國璽.說“制詔御史”[J].史學(xué)月刊,2017(7):32-46.

      [16]中國文物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所.敦煌懸泉月令詔條[M].北京:中華書局,2001:4-8.

      [17]羅福頤.秦漢南北朝官印征存[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97.

      [18]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761.

      [19]周曉陸.二十世紀出土璽印集成[M].北京:中華書局,2010:517.endprint

      猜你喜歡
      納言漢書
      古今字研究應(yīng)該重視出土文獻*——以顏師古《漢書注》古今字研究為例
      從《枕草子》看清少納言的瞬間之美與女性意識
      從班固的禮樂觀看漢代樂論思想的重建——以《漢書·禮樂志》為例
      “很有意思”的《四季之美》
      李學(xué)勤《〈漢書·李尋傳〉與緯學(xué)的興起》手稿
      成功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勇氣可嘉
      清少納言:山抹微云真意趣,少女情懷不敢忘
      清少納言:山抹微云真意趣,少女情懷不敢忘
      《漢書·藝文志》“輯而論篹”句釋說——“論語”二字話
      愛情開卷,我抄襲了那道本不屬于我的答案
      嘉荫县| 任丘市| 鹤岗市| 湄潭县| 威海市| 东乡| 逊克县| 华亭县| 石狮市| 喀什市| 德兴市| 金平| 克拉玛依市| 清河县| 普兰县| 静乐县| 安泽县| 禹城市| 科技| 门源| 忻城县| 武冈市| 瑞安市| 南陵县| 夏河县| 鄂尔多斯市| 平安县| 沭阳县| 新晃| 陕西省| 巴马| 三江| 镇平县| 乌审旗| 左权县| 洛阳市| 隆德县| 原平市| 峨眉山市| 临潭县| 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