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華
(黑龍江省肇東市肇東鎮(zhèn)中心小學 黑龍江肇東 151100)
小學語文探究閱讀教學模式初探
楊鳳華
(黑龍江省肇東市肇東鎮(zhèn)中心小學 黑龍江肇東 151100)
近年來,新課程體制不斷革新,對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本,加強學生探究、創(chuàng)造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筆者將對小學語文探究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并對其具體應用方法進行分析,旨在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提高貢獻綿薄之力。
探究閱讀 教學模式
1.探究式閱讀教學模式的含義
所謂“探究”,即指探尋、追究,是人們對未知事物的進一步了解。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是新課改以后積極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開放的閱讀環(huán)境,學生自己來確定自己的閱讀目標,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人翁意識,促使他們自主開展閱讀,對閱讀內容進行探究、感悟、釋疑、理解,并積極地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和創(chuàng)新,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2.探究式閱讀教學的特點
探究式閱讀教學模式改變了學生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狀況,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求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探究式閱讀教學模式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思考、探索得到答案,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這種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提升學生文章品鑒能力及寫作能力,有效挖掘和開發(fā)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閱讀。對比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性閱讀值得積極實踐,從而加快素質教育的步伐。
1.營造氛圍,引向探究
在閱讀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體驗熱情,培養(yǎng)他們主動探究的意識,激起探究的欲望。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使學生身心處于最佳活躍狀態(tài),心情舒暢地投入課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需要,重視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為學生的探究、發(fā)現(xiàn)做好準備。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币惶谜n的開始如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能將學生帶人一種和諧、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更要重視對學生的激勵評價,使學生保持探究熱情,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設置懸念,激起探究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老師應充分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課文內容科學的設置故事懸念,往往能使學生產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極為關注的感情。例如在教學《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時,開篇就布疑陣:“現(xiàn)在,空中飛來一群大雁,大家想想,用什么辦法能把它們打下來呢? ”學生會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至此,教師首先肯定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但話鋒一轉說:“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拉弓,不用箭,壇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么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由于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和探究。
3.激趣導課,自學探究
激趣導課是指教師的課堂導入,自學探究是指學生的活動。教學伊始,先繪聲繪色地描述:“同學們,春天來了,在春雨的灌溉下,小草冒出了新芽……”然后播放兒歌《春雨》,聽完歌曲之后應當設置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想不想學習這篇關于春雨的優(yōu)美小散文?”作為導入,學生此時顯然會產生興趣。這時教師就應當趁熱打鐵,要求學生自學課文。同時列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學生為解答問題必然會仔細閱讀,認真思考。
4.引導質疑,深入探究
問題是科學探究的發(fā)端。學生掌握新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在問題情境中實現(xiàn)思維的過程,因而探究性閱讀教學的要旨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當?shù)膯栴}情境,讓學生進行質疑問難,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學科的內容很豐富,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yǎng)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提出問題的能力。例如,講解《白鷺》一文時,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提前下載的白鷺圖片,同時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安靜欣賞音樂和圖片,融入生動的教學情境之中。接著詢問學生觀察圖片后內心的感受如何,有的學生說:“白鷺的身段非常精巧?!庇械膶W生說:“白鷺很美?!倍虝r間內許多學生都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接著教師引入問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描述了作者對白鷺的感受,是否會和你們的感受相同呢?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進行了解?!蓖ㄟ^這種方式特別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在積極情感的驅動下自主地、能動地閱讀,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其積極探究和解決問題,實現(xiàn)語文再創(chuàng)造。
5.課外拓展,延續(xù)探究
要把學習的時空由課堂延伸到課外,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查找課外相關資料,讓學生進行課后閱讀,并將自己讀到的文章分享給同學們,通過探究性閱讀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學習了《太陽》一文后,可以讓學生課外再搜集有關太陽的資料進行交流;學習了《倔強的小紅軍》一文后,讓學生課外找找有關長征的故事讀一讀;學習了老舍先生的《貓》后,讓學生留心觀察一種小動物,寫一篇觀察日記。同時,可以將閱讀教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精心策劃一些語文綜合活動,采用多側面拓展、多渠道貫通,使活動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6、激勵學生,勇于探究
探究式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應以學習成績作為主要的評價指標,而應對學生的學習認知、感悟以及參與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對于學生多層次性、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應給與充分的肯定。不僅如此,還可以結合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學生自身的評價以及家長的評價來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定,而不應局限于教師單方面的評斷。在對學生的評價中,應以激勵為主,對學生的努力進行充分的肯定,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果實,促使學生勇于探究、樂于探究。
小學語文探究閱讀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結合課文內容巧妙設計故事懸念,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科學探究,并對其表現(xiàn)予以充分的肯定。小學語文探究閱讀教學的開展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還有助于開拓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以及閱讀視野,值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力推廣、應用。
[1]孫唯,探究式閱讀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應用現(xiàn)狀的研究—以哈爾濱市香坊區(q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G].延邊大學,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