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佰菊
(甘肅省天??h西大灘鄉(xiāng)馬場小學)
淺析如何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崔佰菊
(甘肅省天??h西大灘鄉(xiāng)馬場小學)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工具性相融合的綜合學科,明確定位了語文課程性質和學科地位。因此,在語文教學方面,我們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實現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礎作用。
首先,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其次,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應是語文實踐。再次,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最后,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1.課堂理念要求新創(chuàng)變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創(chuàng)新是課程的靈魂。生活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中,孩子們每天都在各種因素的誘導下不斷改變,因此,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同時,更有效地指引我們的教學活動。(1)要改變過去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并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2)深刻認識改革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重視課程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3)加強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4)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問題設計要精準合理
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1)要避免問題過于簡單、空乏,不分主次輕重、過于繁瑣等誤區(qū)。(2)課堂提問要遵循問題的明確性、適度性、激發(fā)性、靈活性,問題設計要抓得準,摸得透,有的放矢,緊扣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以領會知識和運用知識為前提,設計的問題必須數量適度,嚴格控制數量,克服提問的隨意性;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內容的奇巧之處來提出疑問,以便讓學生質疑爭論;善于抓住課文中的重大線索提出問題,以引起學生思考,不可機械死板,類型應靈活多樣、新穎別致。
3.課堂構思要獨特新穎
語文課堂教學應成為一門藝術,教師應進行藝術構思,美學式設計,大膽創(chuàng)新,建立個性化的課堂模式,努力營造豐富多彩的課堂氛圍,讓語文課堂成為師生互動、心靈溝通的橋梁,思想碰撞交匯的舞臺,充分體現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和價值,充分展示學生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展示才華的天地。教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無處不在,讓學生敢做主角,老師甘為配角,但主導地位是不能替代的,應充分發(fā)揮收集者、組織者、引導者的主觀能動性。
1.培養(yǎng)興趣是“潤滑劑”
對于帶著童音、稚氣的孩子,興趣是指引,只有他們對語文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興致勃勃地參與,才能全身投入地思考。如何做到興致勃勃呢?要在這三個方面下功夫:(1)課堂的導入要點燃孩子們思維的火花。導入時教師可以通過一首詩、一個字、一片樹葉、一個故事、一幅圖片,但這些方法一定要適量,防止孩子們對這些導入內容浮想聯(lián)翩,同時,教師的語言要簡潔、親和,以免被老師的氣勢壓制,反而使孩子在整個課堂中都束手束腳。(2)課堂中教師的問題設計要由淺入深。語文課堂實際是一個解惑的過程,這個過程猶如攀高峰,在山腳時,如果荊棘遍地,相信還想去攀登的人已經不多了。在解決較簡單問題時,孩子們的思維已經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了,也建立了自信,只有自信了,孩子們才敢于去“巔峰”欣賞風景。(3)課文朗讀要還原自然美、生態(tài)美。新課程標準要求: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由此可見,語文朗讀應該先理解文本內容,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有感情地朗讀,以致學生都是一副“矯揉造作的腔調”。
2.課后鞏固是“助力器”
學習過的東西假如不及時鞏固,就容易遺忘。如何使所學知識入腦入心,這就要求在鞏固復習時要注意知識的重難點,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對比和聯(lián)系,盡量把當天學習的知識掌握和鞏固。因此,鞏固復習是克服遺忘的良師益友。其中運用是復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最能激發(fā)人的探索精神,語言的學習只有在運用中才能得以提高和鞏固。在復習某些詞語、句型時,我們不妨用詞語、句型造句,寫一段或幾小段有聯(lián)系的短文;或者分小組提出話題,進行回答;也可用易錯題,交換答題。
3.靈活運用是“牽引儀”
新課程標準提出:具有日常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由此可見,口語交際并不等同于聊天,不是簡單地說和聽??谡Z交際訓練是建立在每一單元的課文閱讀的基礎上的,是有口語交際目標的,要圍繞一定目標進行口語交際構思、梳理,并把思想轉換成語言有條理、有層次地表達出來。表達方式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直接以演講的方式,也可以用對話的形式,甚至是表演劇本的形式。
[1]沈元春.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全文版(教育科學),2015(1).
[2]邵榮華.淺析語文教學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J].文理導航旬刊,2014(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