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秋俠
(陜西省寶雞眉縣常興鎮(zhèn)初級中學)
激揚青春,詮釋信仰
——《致青年教師》讀后感
馬秋俠
(陜西省寶雞眉縣常興鎮(zhèn)初級中學)
青春,是一條夢想的長河。在人生必經(jīng)的歲月里,青春的印記彌足珍貴。燦若繁星的時光中,流逝的是青春的光陰,記錄的是思想的沉淀,而正是信仰支撐著青春的腳步。信仰是呼吸的空氣,信仰是沙漠中旅人的飲水,信仰是我們心中的太陽。堅定的人,為了自己的信仰無怨無悔地工作,盡心盡力地奮斗,甚至甘愿灑盡最后一滴鮮血。
記得歌德說過,信念是儲蓄在自己家里的私人資本。泰戈爾則認為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人們對青春和信仰的詮釋各有千秋。吳非在書中說:“我不知道上天給我多長時間。像我父親,上天給了他91年,他在這91年里,他可以去奔向他的理想,實現(xiàn)他的信仰,我今年已經(jīng)60多歲了,我不知道我什么時候走。這該怎么辦呢?我絕對不能夠讓自己混吃蒙睡,稀里糊涂地活著,這段時間里頭,我總得做點事兒?!薄翱偟米鳇c事”,這就是吳非先生的人生信仰,人活著,就得有信仰。
人生路上要面對很多問題,但是歸納起來基本上就是一個責任和愛的問題。在哲學思想的背后其實也很簡單,年輕同志在樹立自己信仰的時候,實際上就是解決一個為誰來承擔這一生責任的問題。人的一生,總應該做點什么,用責任和愛去塑造信仰,演繹人生。
是啊,人的一生,總應該做點什么,用責任和愛去塑造信仰,演繹人生。從事著這天底下最光輝最神圣的職業(yè),難道我們會說我們沒有信仰嗎?從小過家家時我就喜歡扮演老師,也許這就是我孩時的信仰。上了中學我毅然選擇了師范專業(yè),我朝自己的信仰又邁進了一步。在師范的三年生活中我飽讀詩書,用知識武裝自己,我滿懷激情地為自己的信仰而努力著。終于畢業(yè)了,面對自己仰慕已久的職業(yè),我滿懷激情充滿希望。我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為了自己的信仰無怨無悔地工作,盡心盡力地奮斗,甚至甘愿灑盡最后一滴鮮血。
剛開始工作,我對一切都充滿希望,很認真地備課、上課。在教室和學生像朋友一樣打成一片,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很開心,上課對我來說就是一種享受。但是這種日子持續(xù)的時間太短了,許多現(xiàn)實性的問題讓我明白一名好教師不是你是否課上得多么好,是否愛學生,而是成績好不好。這種以成績論英雄的評價標準使我一度很迷茫,很困惑,很煩躁。但是因為心中有信仰,為了信仰,我不斷地在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很現(xiàn)實的生活。因為心中有信仰,我不再煩躁,在我比較困惑,碰到困難很迷茫的時候,它一直在給我一種生活的動力來解決這些煩惱,解決這些糾結的事。
你是否有信仰,如果你有信仰的話,你就不再迷茫,不再煩躁。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