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媛
(大連市金州區(qū)大魏家街道中心小學 遼寧大連 116110)
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孫淑媛
(大連市金州區(qū)大魏家街道中心小學遼寧大連116110)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睕]有問題的數學是枯燥的數學,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而有趣的數學學習是基于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之上的。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睂W生有了問題,就不得不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梢妴栴}意識是一種探索意識,是一種求知的狀態(tài),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起點。教師要主動地為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條件,以促進學生養(yǎng)成善于質疑的習慣,并提高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也就是說,問題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它能使學生潛在的求知欲轉入活躍狀態(tài)。喜歡質疑問難的學生會更愿意思考、愿意發(fā)現問題,他們的知識視野也會更廣闊。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于感興趣的事物總想問個“為什么”、“是什么”。因此,學生內心強烈的問題意識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將取決于是否有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和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币虼?,教學中要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關系。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讓他們感覺到老師是最可靠的。當學生提出問題時,以贊許的目光和專注的神情,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所提出的問題對老師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對培養(yǎng)和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即使有些同學的問題東拉西扯,甚至離題千里,筆者也以鼓勵為主,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耐心的提示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再想想。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幫助,多一些等待,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大膽的主動提問。如在教學《3的倍數特征》時,讓學生大膽去猜、去發(fā)現“3的倍數都有什么特征呢?”鼓勵他們有問題直接提出來,有想法就大膽說出來,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尤其是學困生只要有需要更要給予提問的機會,當一位學生說:“一個數是3的倍數與個位有關?!薄罢娴呐c個位有關嗎?”“與個位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會大膽質疑,并通過舉例很快就否定了剛才的說法?!澳堑降子惺裁刺卣髂兀俊睂W生進入一種“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狀態(tài)中。一石激起千層浪,心里想提的問題就多了。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潛能得以激活,問題才得以發(fā)現。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學生提出問題,這是“問題解決”的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所以,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出對學習者來講充滿疑問和問題,能充分調動學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情緒氛圍,即創(chuàng)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在教學《倒數的認識》一課時,白板出示一組得數是“1”的口算題,口算后讓學生觀察特點,得出這一組口算題得數都是1,而后教師引入新課并板書“倒數的認識”,同時讓學生看課題并結合口算題提出問題:“什么是倒數?怎樣求出倒數?”等問題。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提出了問題。但作為一個老師應該注意的是,在學生的問題面前,應有選擇性、靈活性:對于比較簡單的或是與本節(jié)課的內容無關的老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問自答或相互問答,一點即過;對于突出本節(jié)課重點、要點、難點的新問題,要把它板書出來,需要在自學教材時解決。這樣處理層次清楚,有輕有重,有緩有急,而且既解決了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又培養(yǎng)了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同時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尊重,使學生心理上獲得滿足。也使學生意識到怎樣的問題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
新課標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客觀實際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學習、理解和發(fā)展數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看待和處理日常生活、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適當變更例題的呈現形式,圍繞學生身邊有趣的,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事情,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作為學習材料,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提問意識。如在教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一課時,我聯系本班同學各項表現積分評比活動,讓學生根據每位同學的得分情況來發(fā)現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如:“姜云龍同學得的積分是單志新的幾倍?”、“王吉明得的積分是張靜文的幾分之幾?”……學生所提出問題,是這節(jié)課重點,我們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解決方法;對于用已有知識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就口頭解答,對于本節(jié)課不能解決的,讓學生課下研究,使學生感到“問題”就存在我們的身邊,每時每刻都會產生,而解決問題又是必須的,拉近了數學問題與學生情感的距離。課堂上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他們完全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在活動中,學生親歷了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過程,作為解決問題的主體投入到學習之中,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索精神,而且強化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敢想、敢說、敢問的精神。怎樣引導學生提問,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而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利用自學機會,鼓勵學生提問,并指導提問方法,培養(yǎng)學生會問。1.模仿法,對于提問能力差的學生,先指導他們模仿教師或同學的提問方法,如模仿課堂上教師的提問,同學的提問。學會模仿后,再指導他們自主提出問題。2.比較法,即讓學生習慣于比較兩種事物的異同點,從而提出問題。3.觀察法,即讓學生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從觀察中提出問題,提高思維靈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4.聯想法,即訓練學生從一事物聯想到另一事物的能力。教師要通過各種方法,指導學生會問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問題是思維的向導,課堂提問是教學活動的催化劑。合適的、有實效的課堂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興趣,啟發(fā)思維,主動去學習。設計較好的課堂提問,有時能把學生帶入一個奇妙的問題世界,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提問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