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華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
積極心理學理念下提升心理輔導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呂玉華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
傳統(tǒng)的心理輔導更多的是問題傾向式的心理咨詢,是被動、補救式和治療性的,忽視了幫助學生挖掘潛能,培養(yǎng)積極品質。而積極心理學致力于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它強調(diào)運用直覺與想象、故事等來作媒介,溝通作業(yè)本、繪畫分析、沙盤游戲,在運用直覺與想象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上,有其突出作用,不失為提高心理輔導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積極心理學;繪畫分析;沙盤游戲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這股思潮的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作為一種新的研究取向,它倡導人類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問題作出新的解讀,強調(diào)注重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而不是消極的心理疾病的矯治。
傳統(tǒng)的心理輔導,只是把學生存在的問題、心理發(fā)展中的弱點和缺陷當作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心理問題的解決成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而忽視了應該幫助學生挖掘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使心理輔導工作陷入了被動和片面化傾向。以積極心理學為理念的心理輔導,不僅僅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更關注學生自我心理成長和心理素質的拓展,更致力于學生潛力的開發(fā)和人格的完善,更能促進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和人生幸福。
筆者在實際工作中,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嘗試運用了一些方法以提升心理輔導的有效性,結果表明,這些方法還是行之有效的。
積極心理治療的特殊之處在于治療過程中運用直覺與想象,運用故事作為治療者與患者之間的媒介,強調(diào)激發(fā)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最終成為環(huán)境的積極治療者。同樣,在心理輔導上,我們也可以運用直覺與想象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自我恢復和自我潛能的開發(fā)。
1.溝通作業(yè)本
運用“溝通作業(yè)本”,是出于兩個因素的考慮,一是個體心理咨詢,針對人群有限,學校僅有的幾位專職心理教師,與學生人數(shù)是無法匹配的,而且個體咨詢要求比較高,需要單獨的時間和空間;二是學校心理咨詢,不同于社會咨詢,學生的一般性心理問題比較多,很多時候只需要老師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基于此,筆者嘗試采用了溝通作業(yè)本的形式。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本作業(yè)本,每周如果有心理困惑,就寫在“溝通作業(yè)本”上,然后交由心理老師回答。
一個學期下來,效果是顯著的。一是輔導效率上升了,因為回答交流本不受時間限制,工作之余抽空就可以做到,比單獨的個體咨詢受眾面要大。二是利于追蹤輔導。學校個體咨詢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經(jīng)常做一到兩次就會結束,不能保證長時的追蹤,而作業(yè)本則可以保證長期的溝通,利于問題的解決,當然學生也會在某些問題上反復或是出現(xiàn)新的問題,心理教師可以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三是通過交流,利于心理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也提供了很多真實的案例,教師可以據(jù)此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全面的指導,大大提升了心理輔導的有效性。
2.繪畫分析
繪畫是把人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和人格傾向以圖像化的形式表達出來的一種方法,它是表達我們潛意識的直接工具。人們在畫畫時,會把自己的性格傾向、心理需要、心理問題投射到圖畫中。通過繪畫分析,我們可以確定一個人的情緒和人格特征、內(nèi)部心理現(xiàn)實,而且還能看出繪畫者的人生經(jīng)歷。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繪畫分析發(fā)展出很多形式,如:涂鴉畫、自由畫、動態(tài)房樹人測驗、家庭動態(tài)圖、學校動態(tài)圖、自畫像等。在這些繪畫治療形式中,學生得以借助繪畫把言語無法表達的情感或是潛藏的焦慮等表達出來,從而得到幫助。
從筆者實際的工作經(jīng)驗來看,繪畫分析是促進和改善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徑。一是繪畫分析可以補充言語會談的不足,有時候學生出于不夠信任或是語言表達能力的欠缺,言語交談對信息的收集有限,而繪畫使學生在受到充分尊重的氛圍中,暴露出存在問題,并挖掘自身的強項。二是繪畫分析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去完善自己,通過繪畫內(nèi)容的變化,學生的心理也在成長,這就是治療的結果。如有個學生,畫自畫像時,人非常小,比例與紙張明顯失調(diào),這是典型的對自我認識不清的自卑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慢慢增加自信,鍛煉能力,到學期結束時,自畫像上的自己明顯正常了許多,雖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但在自我認識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三是在建立咨詢關系時,繪畫可以幫助學生暴露自己的內(nèi)心,利于問題的解決。傳統(tǒng)的談話法咨詢的模型為:來訪者(個案)←→咨詢師,而繪畫分析的模式為:來訪者←→圖畫←→咨詢師。這樣就由原來的兩邊關系變成三邊關系,增加了咨詢的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和互動性,從而提高了心理咨詢的實效性。
3.沙盤游戲
沙盤游戲治療是一種以榮格心理學原理為基礎,由多拉·卡爾夫發(fā)展創(chuàng)立的心理治療方法。沙盤游戲呈現(xiàn)為一種心理治療的創(chuàng)造和象征形式,在所營造的“自由和保護的空間”氣氛里把沙子、水和沙具運用在富有創(chuàng)意的意象中,便是沙盤游戲之心理治療的創(chuàng)造和象征模式。系列的各種沙盤意象,反應了沙盤游戲者內(nèi)心深處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溝通與對話,以及由此而激發(fā)的治愈過程、身心健康發(fā)展以及人格的發(fā)展與完善。
沙盤游戲是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學生可以通過沙盤制作宣泄或補償某些情感。通過雙手觸動流沙、擺放沙具,學生心中紛繁復雜的情緒、情感得以表達,心理困擾也得到有效疏導。有個學生,因為父母經(jīng)常吵架,他的脾氣也變得很有攻擊性,和同學關系不好,他第一次擺放的沙盤是兩軍對壘的戰(zhàn)爭場面,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咨詢,他的沙盤內(nèi)容暴力因素明顯減少,人際關系也比以前有所改善。
團體沙盤游戲對于解決團體內(nèi)成員的問題或增進團體成員間的關系非常有效。團體成員間產(chǎn)生矛盾、誤解、不信任,很多時候是因為彼此站的立場不同,也跟人的個性有關系,在平時的團體輔導中,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欲望,卻不容易抓住問題的癥結,而通過團體沙盤,每個成員會更明白其他成員做法背后的原因,同時完成沙盤的過程,也是彼此合作、彼此包容的過程,這一點是普通的團體咨詢不能夠在短期內(nèi)達到的。
溝通作業(yè)本、繪畫分析、沙盤療法都是正向的、積極的并且充分尊重當事人感受的輔導方式,非常適于提升學校心理輔導的實效性,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些地方值得注意。
1.心海溝通作業(yè)本利于信息的及時掌握和長時的追蹤,但有時筆談沒有面談了解的信息確切。面談的時候我們除去語言,能了解更多非言語的信息,這在咨詢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溝通作業(yè)本能提高普通問題解決的效率,但當我們遇到嚴重的問題時,還是需要面詢,這也是對學生負責的應有態(tài)度。
2.繪畫分析利于真實信息的獲得,但在具體咨詢中,尤其是學校的咨詢,對學生應以積極鼓勵為主,對繪畫內(nèi)容的分析不能簡單地一針見血,畢竟學生是成長中的個體,應更多給予積極的解釋,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和提升自己,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潛能,這也符合積極心理學的理念。
3.沙盤療法意在治療而非診斷,所以在整個沙盤游戲過程中,教師應以保護者的角色出現(xiàn),持尊重態(tài)度,而不是一味的評價。我們更多的是自由、空間、保護以及共情,使學生在展現(xiàn)“心靈花園”的過程中,合理宣泄情緒,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從而使得身心健康發(fā)展。
總之,積極心理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它告訴我們心理教師不斷充當心理消防員的角色是不夠的,我們更應該轉變觀念、轉變工作方式,開展積極的心理咨詢和輔導,通過對心理輔導有效性策略的不斷探究,找到更多行之有效的輔導方式,更好、更有效地預防高危學生心理疾病的產(chǎn)生,提升學生自我發(fā)展與修復的能力,形成積極的心理,為將來能更加幸福地生活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1]申荷永,高嵐.沙盤游戲治療:理論與實踐[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洪偉,吳迪.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