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東晉歲時詩研究

      2016-03-03 13:54:51劉青山
      學(xué)語文 2016年2期

      □劉青山

      ?

      東晉歲時詩研究

      □劉青山

      摘要:東晉歲時詩是東晉時期詩歌家族的一份子,這一類型的詩歌在風(fēng)貌上體現(xiàn)出東晉時期詩歌的主要特點,即重在抒寫山水之游興,玄味悠長。這類詩歌鮮明地反映出東晉士人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

      關(guān)鍵詞:東晉;歲時詩;寄情山水;體悟玄理

      歲時詩萌芽于《詩經(jīng)》時期,代表性的作品有《豳風(fēng)·七月》和《鄭風(fēng)·溱洧》。歲時詩發(fā)展、成熟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其中東晉時期的歲時詩深受魏晉玄學(xué)的影響,體現(xiàn)出東晉時期詩歌玄味悠長的特點。

      一、歲時詩及東晉歲時詩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論和文集中還沒有出現(xiàn)“歲時詩”這一概念,《文心雕龍》論述的各種文體中沒有歲時詩,《文選》選錄的詩歌雖有24門類,也沒有歲時這一門類。這一現(xiàn)狀給“歲時詩”的界定提出了難題。

      好在北宋時期的宋綬編過《歲時雜詠》一書,此書按一年四季的時令順序收錄漢魏至唐朝吟詠歲時的詩,共二十卷,南宋著名的藏書家晁公武在《郡齋讀書志》中提到此書,此書后來失傳。南宋的蒲積中在《歲時雜詠》的基礎(chǔ)上加以擴展編成《古今歲時雜詠》[1]一書,收錄了包括北宋時期吟詠歲時的詩,共四十六卷,此書被收錄于《四庫全書》。《古今歲時雜詠》一書為“歲時詩”的界定提供了依據(jù)。

      依據(jù)《古今歲時雜詠》,“歲時詩”包括描述歲時風(fēng)俗之作、歲時即景抒懷之作,也包括歲時宴飲游賞之際創(chuàng)作的應(yīng)制之作和遣興娛情之作。因此,“歲時詩”就是因歲時風(fēng)俗事象引發(fā)的描述歲時風(fēng)俗之作和歲時即景抒懷之作以及歲時宴飲游賞之際創(chuàng)作的應(yīng)制詩和遣興娛情詩。

      依據(jù)上文對歲時詩的界定,立足逯欽立輯校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2],統(tǒng)計出東晉歲時詩有48首,其中包括37首《蘭亭詩》,把《蘭亭詩》納入歲時詩是因為《蘭亭詩》的創(chuàng)作契機是“修禊事也”[3]1609,而且許多詩中再現(xiàn)了曲水流觴的上巳習(xí)俗。此外還有:辛蕭的《元正詩》,張望的《正月七日登高作詩》和《蠟除詩》,庾闡的《三月三日臨曲水詩》、《三月三日詩》、孫綽的《三月三日詩》,李充的《七月七日詩》、蘇彥的《七月七日詠織女詩》,陶淵明的《九日閑居》、《己酉歲九月九日詩》,李氏的《冬至詩》(以上排序是按照一年四季中歲時節(jié)令的先后順序排列)。從數(shù)量上考量,東晉歲時詩或許微不足道,但從詩歌風(fēng)貌的角度來看,東晉歲時詩特點鮮明。

      二、寄情山水,體悟玄理

      在48首東晉歲時詩中,有41首詩屬于寄懷山水,體玄悟道之作,如眾人的《蘭亭詩》、庾闡的《三月三日詩》、張望的《正月七日登高作詩》、陶淵明的《九日閑居》、《己酉歲九月九日詩》。從數(shù)量上看,東晉談玄說理的歲時詩有44首,占東晉歲時詩總量的91%。值得注意的是,詩中所闡發(fā)的玄理基本上是緣于山、水等自然之景的觸發(fā)而被詩人體悟的,自然的山水在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梢哉f東晉歲時詩重在抒寫山水之游興,玄味悠長。

      請看庾闡的《三月三日詩》:“心結(jié)湘川渚,目散沖霄外。清泉吐翠流,淥醽漂素瀨。悠想盻長川,輕瀾渺如帶。”[2]873詩歌的標(biāo)題交代了時間是三月三日的上巳節(jié),詩中的“淥醽漂素瀨”即曲水流觴,暗示了這是一次文人雅集,文人們借上巳水濱祛禊之契機集會“湘川渚”來暢敘幽情?!靶慕Y(jié)湘川渚,目散沖霄外”二句起筆不凡,“結(jié)”、“散”二字寫出了詩人佇立川渚,心逐流水,漂流至水天之外,既而精騖八級,心游萬仞的意識狀態(tài),不知何者為物,何者為我,一片化境。我化為物,得益于川流的澄懷靜慮,川流和無窮的宇宙使詩人迷失了自己。不知何故,詩人從迷失狀態(tài)下清醒過來,審視了眼前清泉的生機和美麗,泉水上涌,汩汩不絕,故曰“吐”,綠樹映水,一片翠綠。在這清泉上舉行曲水流觴的游戲,真是一件樂事。詩人沒有沉迷于眼前的美景和游戲的嬉戲中,這次流觴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坝葡氡_長川,輕瀾渺如帶?!庇钪鏌o窮,以立體的、辯證的角度來俯視湘流,其渺小猶如一束衣帶。由物及人,那人又如何?莊子有言:“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盵4]80物我齊一,湘川渺小,人也渺小。人生苦短,那么人怎樣才能克服生命苦短所帶來的痛苦或遺憾呢?老子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5]62換言之,人應(yīng)該順應(yīng)自然,委運任化。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句句寫景,且語言清新、雅潔。從內(nèi)容上看,寫景不是此詩的目的,是手段。詩人托物起興,詩歌側(cè)重表現(xiàn)的是心與物游時所體悟到的玄學(xué)理思。明為寫景,實為寫意。詩中的景是“言”、是“筌”,詩中的玄理是“意”、是“魚”。

      東晉時期歲時詩描寫的景物不僅僅是自然山水之景,還包括其它自然之景。如陶淵明的《己酉歲九月九日詩》:

      靡靡秋已夕,凄凄風(fēng)露交。蔓草不復(fù)榮,園木空自凋。清氣澄馀滓,杳然天界高。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2]995

      這是一首歲時即景抒懷之作。詩歌前半部分寫景,后半部分抒寫感悟。首四句描寫了一幅深秋時節(jié)草木凋零的蕭瑟之景,蔓草枯黃,園木上殘留的枯葉在凄風(fēng)中徒自凋零,近景給人凄涼之感,讓人不勝感嘆秋風(fēng)的肅殺之氣。而高遠處,“清氣澄馀滓,杳然天界高。”天朗氣清,澄澈、高遠的天空給人神清氣爽之感,詩人游心其中,萬籟寂靜。不知什么時候空中偶爾傳來了南飛雁的鳴叫聲,這一叫聲顯得格外清晰、凄厲。這一鳴叫聲驚醒了神與物游的詩人,詩人意識到雁叫聲傳遞著節(jié)序變遷的信息。自然時序的更迭觸發(fā)了詩人對人事物理的思考?!叭f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世間萬物都處于不斷地變化之中,人亦如此。且人生無常,“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無常、苦短的生命歷來引起人們的焦慮和痛苦。無常的生命規(guī)律是不可逆轉(zhuǎn)的,為此,有人求仙問藥,以祈求延長生命長度,有人追逐世俗的耳目口腹之欲,以祈求提高生命密度。在詩人看來,這些都是虛無、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那么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又如何呢?“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詩人并非借酒消愁,酒在這里是催化劑,催生了作者在自然物境中對人生的理性認識。“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表明了詩人的積極真誠人生態(tài)度,以豁達的心態(tài)來順應(yīng)自然,委運任化而不消沉,以把握今朝的方式來提高生命密度。這首詩由景入理,過渡自然,情景事理渾融一體,寫景是為了說理服務(wù)。

      上面兩首詩在藝術(shù)手法上借景抒情說理,景物是觸發(fā)詩人體悟玄理的緣由,可以說景語也是理語,這一時期的大多歲時詩在藝術(shù)手法上都具有這樣的特點,如37首《蘭亭詩》便是如此。孫綽的兩首《蘭亭詩》是“蘭亭雅集”上的同題之作,一為四言,一為五言,兩種詩歌體式是為了滿足這次文人雅集、競技時對體式的特別要求。兩首詩詳細描寫了蘭亭秀麗的自然美景,第二首的后四句“攜筆落云藻,微言剖纖毫。時珍豈不甘,忘味在聞韶”[2]901寫出了詩人對玄理的體認。兩首詩在整體上還是寫景、說理的結(jié)構(gòu)模式,只不過在藝術(shù)上遠遠沒有達到上文列舉的庾闡詩和陶淵明詩的渾融的境界,景與理始終隔著一層。撇開藝術(shù)水平這一層面,大多數(shù)東晉歲時詩都寫景說理,借景來體悟玄理。所以說寄懷山水,談玄說理是這一時期歲時詩的基本風(fēng)貌特征。

      描繪山水等自然之景成為東晉歲時詩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就寫景特點而言,東晉歲時詩在寫法上一方面延續(xù)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手法,即以移步換形的散點透視方法來鋪陳場景,一部分《蘭亭詩》便采用這種方法,描繪了會稽山蘭亭一帶秀麗靈動的自然之景和曲水流觴的場面。此外,李充的《七月七日詩》和蘇彥的《七月七日詠織女詩》在時令上屬于七夕歲時之作,在寫景技法上同樣采用移步換形的鋪陳手法。請看蘇彥的《七月七日詠織女詩》:

      火流涼風(fēng)至,少昊協(xié)素藏??椗急睕b,牽牛嘆南陽。時來嘉慶集,整駕巾玉箱。瓊佩垂藻蕤,霧裾結(jié)云裳。金翠耀華輜,軿轅散流芳。釋轡紫微庭,解衿碧琳堂。歡燕未及究,晨暉照扶桑。仙童唱清道,盤螭起騰驤。悵悵一宵促,遲遲別日長。[2]924

      從內(nèi)容這一角度來看,這是一首游離于東晉歲時詩整體風(fēng)貌特征之外的一首代言之作,詩歌吟詠了織女與牛郎一夕相聚旋即相離帶來了深深痛苦和幽怨。詩歌極力鋪寫相會前織女的裝飾之盛和車駕之香艷,宛如一個女子出嫁時的場景,以此來傳達織女相會時的歡娛之情,反襯旋即離別時的痛苦。另一方面,東晉歲時詩在寫景方法上又有創(chuàng)新,即詩歌以玄理或一般的人生哲理為統(tǒng)攝,選擇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來創(chuàng)造意境,借助意境來抒情說理,如庾闡的《三月三日詩》和陶淵明的《己酉歲九月九日詩》便是如此,藝術(shù)水平更甚一籌。

      簡而言之,寄懷山水,談玄說理是東晉歲時詩的基本風(fēng)貌特征。東晉歲時詩一方面以鋪陳場景的方式來抒情或談玄說理,另一方面以創(chuàng)造意境的方式來抒情說理。相比較而言,以散點透視的方式來鋪陳場景起到摹像以寫實的作用;以創(chuàng)造意境的方式來寫景起到寫意以啟示的作用,理性思辨色彩更濃。

      三、山水情懷的演變

      山水自然之景之所以是東晉歲時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緣于東晉士人的山水情懷。37首《蘭亭詩》是一次文人雅集的結(jié)晶,此次集會的地點是“會稽山陰之蘭亭”,[3]1609王羲之、孫綽等人在上巳節(jié)選擇此地聚會,不僅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流觴曲水?!薄白阋詴硵⒂那??!盵3]1609而且在此地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盵3]1609所謂“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正是寄情山水,得山水之趣。庾闡的《三月三日詩》也是一次文人雅集的結(jié)晶,其聚集地是“湘川渚”,“湘川渚”的自然風(fēng)物帶給詩人的是“目散沖霄外”、“悠想盻長川”的神游之趣。陶淵明的《九日閑居》、《己酉歲九月九日詩》寫出了自然風(fēng)物帶來的理趣。在48首東晉歲時詩中,有41首折射出了時人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

      縱觀魏晉南北朝歲時詩,可以看出魏晉至宋齊梁陳時期的貴族對于山水的態(tài)度是不盡相同的。魏晉時期,貴族與山水的關(guān)系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guān)系,貴族占有山水進而享受山姿水色帶來的感官刺激,缺乏進一步的意會和融入。如魏晉歲時詩通常是全景式地概寫作為歲時活動背景的山水或園林景色,其中也不乏“縹緲空靈”、“清宛動逸”[6]368的場景描寫,但場景是為人的享樂服務(wù)的,山水和絲竹、珍饈一道來滿足貴族們的耳目口腹之欲。魏晉貴族享有山水的態(tài)度和這一時期人們追求現(xiàn)世的人生態(tài)度是一致的?!皯z風(fēng)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7]66的詩歌內(nèi)容表現(xiàn)了時人的生活態(tài)度和對待山水的態(tài)度。誠如石崇在《金谷園詩序》所言,山水對于時人乃是“娛目歡心之物”而已。

      東晉時期,士人(主要是貴族)與山水是和諧共處的關(guān)系,他們以“自然”的人生哲學(xué)寄情山水,體玄悟道。東晉的上巳歲時詩和重陽歲時詩中的歲時活動都是在自然山水間展開,沒有一次是在園林中展開的,這本身也能說明東晉時期貴族對山水的態(tài)度,即以自然的態(tài)度和山水和諧共處?!妒勒f新語·言語》有這樣一則材料,“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盵8]107說的雖是園林中的山水,“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還是道出了時人對于山水持有的和諧共處的態(tài)度,或者說士人融入了自然?!皶奶幉槐卦谶h,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說出了時人寄情山水,借助山水來體玄悟道的生活風(fēng)尚。

      劉宋以后,人們“性好山水”,以審美的眼光來欣賞山水的神韻,發(fā)現(xiàn)山水的美。如劉宋至陳時期歲時詩中的山水成分越來越多,山水、園林不僅僅是人物活動的場景,更是審美客體。人與山水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關(guān)系,人們以審美的眼光來描寫山姿水態(tài)。人們欣賞山水的心態(tài)和欣賞美女、器物的心態(tài)是一樣的,只有雅俗之分,這一心態(tài)在梁、陳時期為甚。如陳后主的《祓禊泛舟春日玄圃各賦七韻詩》,這首詩沒有像以往的上巳歲時詩那樣,鋪陳曲水流觴的宴飲場景來歌功頌德,或描寫上巳節(jié)的山水之美來體玄悟道。而是客觀地把自然山水作為欣賞對象并描摹出自然山水的情韻,以此傳達出游賞之樂。宋齊梁陳時期貴族對山水欣賞的態(tài)度,在謝靈運的山水詩和時人的山水小品文中可以得到應(yīng)證。

      比較而言,借助對東晉歲時詩的分析可以看出東晉時期人們多寄情山水進而體玄悟道,即借助山水達到體認山水“神趣”的境界,“超越山水物象而對物理意趣的審美體驗”[9]。

      參考文獻:

      [1]蒲積中:《古今歲時雜詠》,三秦出版社2009年。

      [2]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83年。

      [3]嚴(yán)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1958年。

      [4]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1983年。

      [5]《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中華書局2008年。

      [6]“縹緲空靈”是陳祚明對阮脩《上巳會詩》的評價,“清宛動逸”是陳祚明對閭丘沖《三月三日應(yīng)詔詩二首》的評價,可參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采菽堂古詩選》第368頁。

      [7]范文瀾:《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年。

      [8]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2011年。

      [9]劉運好:《論慧遠之“神趣”說》,《文學(xué)遺產(chǎn)》2012年第6期。

      (作者單位:安徽省六安市火星學(xué)校)

      [責(zé)編應(yīng)中]

      漳州市| 武山县| 陕西省| 阿拉尔市| 保靖县| 崇礼县| 通化县| 扶沟县| 长垣县| 鹤山市| 涟水县| 呼图壁县| 怀化市| 凤冈县| 叶城县| 瑞昌市| 宝山区| 星座| 光山县| 保德县| 洪洞县| 巨野县| 沈丘县| 焉耆| 成都市| 当涂县| 九龙县| 越西县| 广河县| 公安县| 广宁县| 岢岚县| 山阴县| 常山县| 同仁县| 南投市| 松阳县| 年辖:市辖区| 锦州市| 宜宾市| 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