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芳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qū)上海路小學 江西南昌 330006)
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潘 芳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qū)上海路小學 江西南昌 330006)
小學語文是基礎(chǔ)教育中重要的學科,小學語文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chǔ),閱讀能力決定一個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和終身受教育的機會。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才能提高小學生的的閱讀能力,在此,筆者通過分析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探索有效的途徑,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重要性 有效途徑
閱讀是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通過閱讀可以使學生開闊自己的視野,積累知識,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可以促進學生閱讀。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知識,得到成長。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對于今后的學習和思考具有重要作用。
1.表達的基礎(chǔ)在于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
在學校,學生離不開和教師、同學交流;在家里,離不開和家人的交流;在社會,離不開和陌生人交流。因此,不管在哪學生都需要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它是一種基本能力也是考驗學生對語言的組織能力。表達不清晰的學生,容易產(chǎn)生害怕說話,害怕與人交流的心態(tài)。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在于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一個在閱讀上沒有問題、懂得搜取信息的學生,在表達的時候,也可以輕易在大腦里提取有用的信息進行組織,清晰的表達出來。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形成良好表達能力的基礎(chǔ),閱讀能力變強,大腦里可以提取的信息就更多,語言組織能力得到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得到提高,表達就會更清晰明了。[1]
2.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在于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養(yǎng)成的好習慣會伴隨他們一生,并且在今后的學習中具有重大幫助。如果一個學生具備了好的閱讀能力,那他就會對閱讀產(chǎn)生更大的興趣,就會在平時增加閱讀量。通過閱讀,又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中外文學知識和歷史名著,這使得學生的視野更開闊,思維變得更成熟,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現(xiàn)今越來越流行淺閱讀,跳躍性閱讀,其實這并不是一個好的閱讀習慣,這容易導致信息收集的遺漏,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閱讀質(zhì)量。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時,不能引導他們快速閱讀,而是慢閱讀,看一篇文章,讀懂讀透一篇文章,這樣才能把一篇文章或是文學著作真正吃透,真正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2]
1.學而思,思而學——要有好的閱讀教學方法
目前很多學生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只能做到表面閱讀,沒有木入三分,教師也缺乏一定的引導讓學生走進文章,走進作者,因此常導致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正確的閱讀方法是引導學生獲得有效信息,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懂得思考,思考之后再反復閱讀,只有這種循環(huán)式的閱讀,思考;思考,閱讀,學生才能真正的把握作者的思路,表達的情感。
如,在閱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篇古詩。閱讀方法中首先是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朗誦這首古詩,讓同學找出相關(guān)的字來說明“憶”的原因,“憶”的程度。從文中“獨在異鄉(xiāng)為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兩句中,“獨”、“異”可以看出詩人是因為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深感孤獨和所以憶,“倍”說明了詩人對家人的思念很深。再則是思,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詩人為什么會有如此強大的思念之情,原因是什么。學生在思考時就會去了解詩人的背景,會去剖析詩人的內(nèi)心感想。等學生思考完以后,教師可以詳細講解詩人王維的背景和對事態(tài)的看法,學生就再次加深了對古詩的理解,如反哺一般又重新咀嚼了一遍古詩。
這種反復性的閱讀,學而思,思而學的閱讀方法,打破了淺顯的閱讀模式,讓學生真正進入課文本身去感受、體驗和探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進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還孩子一片天——要以學生為主體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成為掌舵者,這不僅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打開他們的思維,也使他們蛻化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閱讀。要提倡學生動用各種感官去體驗,讓自己融入于文章中,讀出真實的情感。
如,在閱讀《美麗的大興安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看一段大興安嶺的視頻,讓學教師讓學生假設自己就置身于那茂密的森林中,想象著那姹紫千紅的樹葉,想象著四季的變化,感受那清澈的水。然后再讓學生自由地慢慢品讀文章,邊讀邊想象。這樣學生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去感受那大自然的美。
通過這種情境教學,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體驗和理解。加上教師前面的鋪墊,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敏銳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也應多鼓勵學生提問,發(fā)言,這樣可以培養(yǎng)他們探究問題的習慣,并且在探究中提升觀察、認知能力。
3.移動的百科全書——要引導學生課文閱讀
語文閱讀能力的增強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同樣,課外閱讀也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做到對課內(nèi)語文閱讀的補充,還可以做到對課內(nèi)語文閱讀進行深化和豐富;課外閱讀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zhì),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愛好為其選取一定范圍的參考書籍,如少兒科普、地理常識、歷史故事、童話寓言等這些內(nèi)容豐富,篇幅適當?shù)臅?,讓學生成為一個移動的百科全書。學生在閱讀時,讓他們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將里面優(yōu)美的句子、諺語和名人名言記下來供以后記憶。并且鼓勵學生在閱讀完一篇文章以后寫寫心得或是感想,這有利于情感的抒發(fā)和語言的組織,久而久之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寫作。[3]
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內(nèi)容,生活中也與閱讀息息相關(guān)。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可以激發(fā)他們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同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能力,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應用科學的教學手段,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生閱讀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張海波.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4.02.
[2]許紹軍.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6.
[3]劉輝.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讀書文摘.2015.05.
潘芳 1988.5.23出生 中共黨員 小學語文一級教師 畢業(yè)于南昌大學教育管理系 本科學歷 任教于南昌市青山湖區(qū)上海路小學 從教工作中多次指導的學生參賽國家級獎項 多年被評為優(yōu)秀教師 參加的各類比賽中也屢獲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