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晶 馮兆海 王乙晴
(1吉林蛟河漂河九年制學校 吉林蛟河 132513;2新農九年制學校 吉林蛟河 152521)
教師敢于負責也是一種堅守
齊 晶1馮兆海1王乙晴2
(1吉林蛟河漂河九年制學校 吉林蛟河 132513;2新農九年制學校 吉林蛟河 152521)
關懷是愛,批評懲戒也深藏著大愛。敢管學生,是勇于負責,是一種堅守。
關愛 懲戒 敢于負責 堅守
高爾基曾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而教育孩子,就不單是通常理解的那種愛了。教師敢管學生、敢于負責也是一種愛,也是一種信念的堅守。然而,曾幾何時,愛的教育,幾乎充斥了主流媒體,所謂愛的教育,淹沒了懲戒教育。什么體罰和變相體罰,已令教師心驚膽寒,使管理者如驚弓之鳥。教師不敢管孩子,教育秩序混亂,質量滑坡……如此,而期辦學效益,豈非緣木求魚!
于是,或批評而置若罔聞,或說不得、管不得。40分鐘教學,一人犯錯,本來一分鐘能搞定,而苦口婆心,他無動于衷,正常教學怎能保證!還有家長叫上門來,學校不敢撐腰,教師戰(zhàn)戰(zhàn)兢兢;更有謾罵毆打師長,甚至動殺機者;也有只因受批評而自殺者……真是層出不窮——目不忍睹、耳不忍聞;正是人倫盡失、師道不存、斯文掃地!
于是,愛學生被無限夸大,管學生,敢于負責的批評懲戒,反倒要被懲戒或處罰!而在新理念口號的掩蓋下的溺愛教育,令人痛心疾首、憂心忡忡。
好孩子并不都是夸出來的,老師的夸獎足夠多,未必都有好效果;講尊重不等于連惡習都要縱容,保護自尊心更要使之有羞惡之心。表揚兼懲戒豈能偏廢!鼓勵喚醒加警策,作為一種教育策略,才是教育秩序維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證。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班級,倘無秩序保障,簡直不堪設想!嚴格的教育管理是必須的,教師的敢于負責,是責任心的體現,應是好老師的首要條件。敢于和主動負責,代表著教師的教育意志,是決定和形成班級與學校正確集體輿論的強大導向力。一個有愛心,有教育智慧,認真而敢于負責的教師,或可能暫時受到非議,但最終一定會贏得廣泛贊譽。而明智的家長會看到嚴格教育管理的利好,知道把學生交給這樣的學?;蚶蠋熓菦]錯的。片面地強調愛的教育,雖然也許有成功的案例,但對多數人來說,則未免虛假或是誤導,是難以維持長久的,而欲期佳績乃至保障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形成更是不可思議。
勇于負責也會彌補教師能力的不足,對于年輕教師尤其如此。而素質平平,技不如人,責任心又欠缺,又不敢管,課堂教育秩序混亂,必然誤人子弟。但是,倘無仁愛之心,又不進修德業(yè),只憑叫囂乎西東,更亂施懲罰,也必定事與愿違。冬日暖陽般的愛是呵護關懷,有時的聲色俱厲與懲戒也深藏著大愛,需嚴慈兼濟。
其實,連雞媽媽,帶雞雛尚且知道不但要為它們刨食,更引領著學習尋食,有時也會叨它們以教訓和規(guī)范其行為。復旦大學的錢文忠教授就大聲疾呼:不能再對孩子讓步了……必要時可施以懲戒乃至有限度的體罰。他還舉出英國與新加坡的例子加以佐證。
以不傷害身體為底線的懲戒有時也確是必要的,至于什么心理傷害,既然無視師道尊嚴,無視自己學習的權利義務,那就應為此付出代價而買單,而有心靈的反省革命,也正是精神成長所不可或缺的,“三省我身”也暗合圣人教訓。懲戒是為了習慣的形成,是為了不懲戒,為了形成學習和行為規(guī)范的自覺。循循善誘與嚴謹治學同步,才是有效策略。因此,我們更要為敢于負責者點贊。
“理想信念是好教師的人格基石”[1]敢于負責就是一種教育理想的追求、教育信念的堅守。有職業(yè)理想的教師,為了實踐和貫徹自己的教育理念,就需要一種執(zhí)著,需要通過不懈努力達成目標、實現教育理想。如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目標、教育質量的提升目標等。而學生素質參差,品質各異,而要達成育人目標,必定不能平順,就要求教師堅定信念,敢于負責,敢于管理,這就是一種追求與堅守。
尊重文化、尊重知識,尊師重傅,國家和民族才有希望;物欲橫流、價值真空、道德淪喪,是我們誰都不愿意看到的。而要確保學生的人格與智力的健康成長——即心智的成長,就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執(zhí)守道德底線,捍衛(wèi)教育尊嚴,堅守好的思想。這就要求教師對未成年人,不但要有人文默化,而且必須要有行為規(guī)范,有必要的懲戒,這正是道德原則的堅守,是育人價值與精神的堅守。
理想的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要有勇于擔當的人格品質。教書育人,就要忠于職守、盡職盡責,而敢于負責就是這種職業(yè)人格操守、一種職業(yè)品質的反映。敢于負責,需要有一種勇氣,一種正氣,一種底氣與銳氣。我們也堅定地認為:敢于負責是教師的教育良知,是教師持敬從教必備的道德素質,是敬業(yè)的靈魂,是育人職責的堅守,是職業(yè)品質的堅守,是敬業(yè)精神的體現。
“尊重教育規(guī)律,就是尊重人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2]尊重科學的教育規(guī)律是一種理性的堅守。對學生的教育教學的管理,需要剛柔兼濟,自然要以激勵、鼓舞為主,但是,有批評乃至懲戒的鼓勵才更有效,沒有批評的表揚是有缺陷的教育。學生不能總是在鮮花掌聲中成長,還需要暮鼓晨鐘般的警醒。而對漠視道德、屢教不改的頑劣行為,還需必要的懲戒——使他們知道犯錯要付出的代價,使之刻骨銘心而悔過自新;知道尊師重道,知道當執(zhí)敬求知;知道尊師重道就是尊重文化,否則等于自殘——自毀前程。
而且,挫折教育也是必須的,批評與懲戒是再正常不過了。沒有懲戒的教育是虛假的、誤人的教育,至少是不完整的教育。遵循教育規(guī)律,寬嚴相濟,表現一種堅定的教育意志,給予正確導引,才有希望形成正確的強大的集體輿論傾向。
愛護學生是必須的,這沒問題。但尊重學生不等于遷就放任,而讓步就意味著回避與放棄。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而把問題留給未來社會,不能一味地趨眾迎合,無視孩子的惡劣品質和行為、嬌慣放縱,無疑是在坑害孩子。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就要敢于擔當。
[1]唐興明.要敢于擔當,做有理想信念的教師[J].情感讀本.2016第24期
[2]孔文東.辦學需要堅守——回歸原點看教育[Z].個人圖書館.2013.9.5
齊 晶,女,(1986-)本科,二級教師,教育教學。
馮兆海,男,(1957-),高級教師,教育教學。
王乙晴,女,(1990-)本科,二級教師,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