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主體認知視角下的名詞哲學解讀

      2016-03-06 05:57:07南宏宇
      關鍵詞:可數共性客體

      南宏宇

      (欽州學院 中文與傳媒學院,廣西 欽州 535000)

      ?

      主體認知視角下的名詞哲學解讀

      南宏宇

      (欽州學院 中文與傳媒學院,廣西欽州535000)

      主體對客體的認識結果建構了主體的精神世界??陀^世界在主體的意識中形成的有關實體和事理的概念,在語言上就體現(xiàn)為名詞固化的對象。所以,名詞映射著主體認識的客體,具有哲學分析的理據。同樣的,名詞的分類表象上是語言研究的范疇,實際上卻體現(xiàn)了哲學上主體和客體間的認知結果。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實現(xiàn)的是主體對于哲學上共性和個性的認識;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實現(xiàn)的主體對于離散和連續(xù)的認識。

      名詞;離散;連續(xù);共性;個性

      對于名詞的理解,現(xiàn)在國內學界主要傾向于認為名詞就是表示人、事物和抽象概念等名稱的詞。在這個定義中,可以看到名詞確實體現(xiàn)了一個主體在認知過程中的作用,就是給事物起個名字,這就是說名詞具有給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命名的作用。也有人認為名詞是表示具體事物或抽象概念的名稱的詞類。從語言的層面上看,這樣的理解是不錯的,但是對于人類的認識過程體現(xiàn)是不夠深入的,這僅僅是從語言的層面認識名詞的表層。

      一、對名詞進行哲學解讀的認知基礎

      能不能對名詞深層認識,又從何種角度實現(xiàn)對名詞的深層認識?這是需要分析的問題。“通過用詞表示的概念進行概括、抽象的思維,只是人所特有的”[1](P204)。這就是說詞是表達和固定思想的方式,也是傳遞思想的手段。M.甘希娜在給名詞下定義時認為:“名詞是詞類的一種,凡是表示實體(人或物)或是表示作為實體看待的事實與現(xiàn)象(質、動作、抽象概念)的詞,都叫作名詞?!盵2](P20)對名詞的這個定義與前面的比較來看是更為深入的。在這個定義中,作者提到了“實體”,這是一個本應屬于哲學層面的概念,實體通常是指客觀存在并可相互區(qū)別的事物。在馬克思哲學以前,哲學上認為實體是變化的事物所存在的一種永恒不變的基礎。唯心主義者所認識的“精神”,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者所說的“物質”都是被看作“實”。

      哲學發(fā)展到馬克思理論階段,實體就是永遠運動和發(fā)展的物質。無論怎樣看待實體這個詞,都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有關對實體的認識都跨越了主體和客體兩個方面。這就是說實體這個詞一方面體現(xiàn)為客體的存在;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主體的認識結果。實體可以理解為客體通過主體的認識所形成的一種結果。所以,現(xiàn)在關于名詞的理解,一方面,名詞從意義范疇來說體現(xiàn)的是概念;另一方面,名詞體現(xiàn)的是一個主體對于客體的“類”化過程,也就是語言學上的范疇化過程?!拔覀償M將范疇化描寫為是一種基于體驗,以主客體互動為出發(fā)點,對外界事體(事物、事件、現(xiàn)象等)進行主觀概括和類屬劃分的心智過程,是一種賦予世界以一定結構,并使其由無序轉向有序的理性活動,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手段”[3](P96)。范疇化的定義涉及主體、客體,更涉及主體認知客體的過程,范疇化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實現(xiàn)的。

      在甘希娜的定義中,認為名詞體現(xiàn)的概念是指向事物的,也就是說在這個定義中,對于名詞的理解是指向客觀的,這種客觀在主體中得到了體現(xiàn)。但是這個定義解釋不了在我們精神世界中會出現(xiàn)的一些我們在客觀世界中不能找到對應物的概念,例如:神、上帝等概念。“詞只有當它是在反映一定物質對象的感覺基礎上形成時,才是信號的信號”[1](P204)。名詞當然也是這樣,作為信號的信號。當然,馬克思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對這種情況進行了解釋。馬克思認為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作用,這體現(xiàn)在意識可以對于物質有正確的或是歪曲的反應。但是這也僅僅是從哲學的層面討論二者的關系。而這里是要從語言和哲學關系中來思考這個問題。

      二、哲學上對名詞的二重性解讀

      可以明確語言指向主體的精神世界,并且,這個世界反映著客觀世界。如果語言指稱的是心理現(xiàn)實,那么理所當然名詞也應該指稱的是心理現(xiàn)實。名詞即是指稱心理現(xiàn)實的概念,所謂概念,可以理解為主體對于客體的認識結果。但是從本質上看,概念的形成過程實際上體現(xiàn)的是一個主體認識客體的過程。對概念的認知體現(xiàn)的也是主體認識客體的過程,而這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可以說概念形成過程中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的發(fā)展體現(xiàn)的是主體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過程。認知體現(xiàn)的是過程,而概念體現(xiàn)為結果。概念的形成過程正是一個主體對客觀事物“類”化的過程。

      1.主體對客體的離散化與概念表達的實現(xiàn)(類化過程)

      主體對于世界的離散化:理解離散化的過程,首先要理解世界的連續(xù)性。連續(xù)是作為離散的起點和前提的。連續(xù)性在哲學上就是事物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可以說在自然界中無論是從宇宙的巨大星系到微小粒子,還是從無機界到有機界都處于某種聯(lián)系當中。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我們都不能否認這種聯(lián)系。面對這個廣袤、無限的宇宙,主體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通常來講作為意識的主體是可以實現(xiàn)對于客體的認識的,當主體在實現(xiàn)對客體的認知過程中,由于受主體認知能力的限制,首先要對客體進行離散,這是為了實現(xiàn)客體能夠在主體意識的認識能力范圍之內認識客體。

      離散可以被理解為主體認識客體的方法過程。把一個不可知的整體打散成為一個個的個體,再對每一個小的個體進行認知,如果還不能實現(xiàn)主體的認知,就繼續(xù)進行離散,這個過程是符合認識邏輯的。需要清楚的是,主體在進行離散化過程的同時,也在進行著一項人類特有的思維活動,即“類”化的過程。

      2.主體類化過程的實現(xiàn)

      “類”對于世界各種文明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概念。中國的《易經·系辭下》就有“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的句子,在西方通常把“類”化稱為“概念化”,現(xiàn)代認知語言學稱其為“范疇化”。雖然在稱呼上有所不同,但本質上卻大同小異,共同體現(xiàn)為主體通過認知能力實現(xiàn)對世界的分類的過程。主體對世界分類過程中有一點需要注意,主體在對事物離散處理之后,對各個事物間的比較過程中通過三個方面來處理事物間的共性,一是事物的內在本質;二是事物的外在表現(xiàn)形態(tài);三是事物間的聯(lián)系狀態(tài)。能夠實現(xiàn)主體對事物歸類的就是主體所認識的事物之間的“共性”,所以主體劃分事物的標準就是這個“共性”。最終可以看到當主體認知客體時在分類過程中形成的那個標準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概念,因為標準是事物共性的一種體現(xiàn)。

      但是這僅僅解釋了名詞對客觀事物的指稱性,卻不能解釋我們意識中存在的那些客觀中不存在指稱的概念。這就要從哲學上的物質和意識關系中去解釋了。物質和意識這對概念在哲學上被爭論了幾千年,圍繞這對概念產生了哲學上的眾多流派。我們從馬克思的理論觀點出發(fā)認為意識是能夠認識物質的。通常理解物質是從物質和意識之間的關系中對概念進行定義,指不以主體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意識指的是一種高級有序的組織形式,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統(tǒng)能夠感知的特征總和以及相關感知的處理活動。簡單地說就是人的大腦對于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應,這種反應就是主體的認知活動。

      主體對客體的認知活動即是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這種能動作用就是意識能夠反映物質,這又表現(xiàn)為意識對物質正確或是歪曲的認識。正是意識的這種歪曲的反映物質過程,形成了心理現(xiàn)實中的那些不存在指稱的概念。這一方面說明了語言確實指稱我們的心理現(xiàn)實;另一方面,解釋了名詞中的那些不存在指稱的概念。當主體把心理現(xiàn)實中的概念用語言固化下來的時候,這些概念就由名詞來體現(xiàn)了。

      3.名詞承載的事理概念

      名詞承載的概念一方面是事物的認知的結果、事物的概念;另一方面,名詞也實現(xiàn)了主體對客觀世界中事件的認知結果,事理的概念化。如不這樣理解,我們不能解釋名詞中存在的諸如“水門事件”“五四運動”這樣的詞?!笆录痹谡軐W上是一個復雜、包含多個方面的概念。這是一個涉及時間、空間、客體、主體、物質、運動相互聯(lián)結成的一個概念。通常上理解,一個事件需要有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主體、客體和過程,但是這樣的一個復雜的過程,當主體對其認識之后,也會運用一個名詞對這種認識進行固化??梢杂谩八T事件”作為例子。在這個事件中有發(fā)生的背景,有涉及的人,有事件涉及的社會活動,并在社會中產生相當的影響。當主體對這些有了一個整體的認知之后,用了“水門事件”這個名稱把認識到的一切形成概念固化下來。

      到這里,可以說名詞并不僅僅表現(xiàn)為通常認識的那樣是為客觀事和物命名,而是真實地固化了主體在認識客體之后所形成的各種概念。所以,名詞所指稱的概念存在于主體的心理現(xiàn)實中,而這種概念的來源則根源于客觀現(xiàn)實中。這樣就實現(xiàn)了對于名詞這個概念哲學解讀,而這個過程離不開主體的心理認知活動過程。

      三、名詞分類體現(xiàn)的哲學內涵

      語言學界在研究名詞的時候,都會給名詞進行分類,雖然分類的結果不盡相同,但共同涉及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這體現(xiàn)出對名詞認識的一致性。對名詞分類的哲學解讀目的是要探討這種分類背后體現(xiàn)的深層哲學內涵和主體認知過程。

      1.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的體現(xiàn)的哲學內涵

      首先來看對名詞進行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分類背后所體現(xiàn)的深層哲學內涵。從專有名詞的定義來分析,專有名詞是專門指稱某一類名稱的稱呼。普通名詞從其定義上看是泛指某一類事物的共同概念的名稱。普通名詞通??捎糜陬愔浮5俏覀儠⒁獾揭环N這樣的現(xiàn)象,就像“約翰”和“史密斯”這樣的人名,作為專有名詞是沒有疑義的,但是不可否認會有許多人叫“約翰”和“史密斯”,這就使他失去了專有的特點。 如何解決這個矛盾?約翰·斯圖爾特·米爾嘗試從內涵和外延來進行解釋,認為專有名詞沒有內涵;專有名詞概指叫該名稱的個體;但它并不表明或暗示這個個體的任何屬性,它的作用是指示我們所談論的事物,而不是介紹該事物的任何情況。不具有任何內涵意義的事物名稱就是專有名詞。我們很難想象像“約翰”這樣的詞沒有內涵,無論有多少個“約翰”,但是每個約翰下面都有一個內涵。葉斯柏森不贊同這個解釋,他認為:“專有名詞與普通名詞之間無法劃出一條明確的界限,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只是量的區(qū)別,而不是質的區(qū)別。一個名詞總是內含著以他為名詞的那個人或物的特征,即區(qū)別于他人、他物的特征?!盵4](P84)我們認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在哲學上反映的主體認識客體的方面不同,本質上講,這是一個對共性和個性認識區(qū)分的過程。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是大多數語言在認識名詞的時候都會涉及的。

      專有名詞是語言體現(xiàn)范疇的一個方面,但是不同語言在表達時所運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對于漢語這種不需要形式的語言,專有名詞的表達極大地憑借著主體介入實現(xiàn)的。主要依靠主體的印象實現(xiàn)專有名詞表達概念的專屬性。而英語則有著特定的形式來對其進行標志,通常是以大寫字母開始,一般不用定冠詞,也不用復數形式,有的則需要定冠詞。漢語學界目前還缺少對于專有名詞自身的研究,在研究語言時普遍把專有名詞作為一個先驗的概念。一般涉及的就是認為人名、地名、機構名等等是專有名詞。在這方面,英語研究得全面一些。王國棟先生在《大學英語深層語法結構》中對英語的專有名詞分為(1)敬稱名,例如:God。(2)人姓名,例如:Mark.Twain。(3)國家名,例如:United Kingdom。(4)民族名,例如:Chinese。(5)語言名,例如:English。(6)地理名,例如:New York City。(7)時間名,例如:Sunday。(8)機構名,例如:Harvard University。(9)文書名(斜體),例如:Romeo and Juliet 。(10)事件名,例如:Nuremberg Trials。(11)品牌名,例如:Ford。(12)宗教名,例如:Islam。(13)學說名,例如:Confucianism。王國棟先生對于英語專有名詞的分類比較全面的和詳細的。

      普通名詞同樣是語言表達范疇的一個方面,通常與專有名詞實現(xiàn)表達的相對。在漢語中同專有名詞一樣,普通名詞在表達時主要依靠主體的介入進行識別。而在英語中有著一套形式進行識別。英語中普通名詞前可以用不定冠詞或定冠詞,或是不用冠詞,例如:book在英語的使用中就需要在前面使用a或the,而water則不需要冠詞。

      首先我們分析專有名詞背后所體現(xiàn)的哲學內涵。各類專有名詞從本質上教體現(xiàn)了相同的共性,就是能夠體現(xiàn)個體的獨特性或獨一性。專有名詞正是體現(xiàn)了主體對于客體間內在性質的認識。這種認識通常以兩種形式得到體現(xiàn)。一種體現(xiàn)為不同的類別與類別之間事物獨特屬性的認識結果;另一種就是對同類事物中某一個體所具有區(qū)別與其他同類事物的屬性認識。共性和個性涉及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關系存在于一切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馬克思主義哲學解釋了我們生存的客觀世界是什么樣的問題——世界本原是物質,那么辯證法就解釋了主體生存的客觀世界為什么是這個樣子的問題。因為事物之間的矛盾運動促使這個世界形成了現(xiàn)在的面貌。哲學上講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各有其特點。任何物質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也具有同其他物質所持有的共性。在理解事物的特點時,常常涉及事物內在、外在方面所具有的獨特的地方。這就是說事物自身包含有能夠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特征。

      專有名詞正是以其自身所獨有的特征或從其內在、或從其外在與它事物做出這種區(qū)別。專有名詞首先可以從其自身的內在本質屬性標注其與它事物的區(qū)別。內在是由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構成事物的組成部分和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所決定。例如金剛石和石墨。它們的組成元素相同,僅僅是因為分子構成的結構關系不同,則體現(xiàn)出的內在屬性表現(xiàn)出巨大的差異。從這里可以看出,主體對于事物的認知可以從事物的內在特點對事物進行概念化,最后實現(xiàn)一個詞的固化過程。在專有名詞內涵的概念上講,這是主體認識中的一個來源過程。

      另一方面從事物的外部表現(xiàn)形式,主體也能夠在認知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事物外部獨特性的認識。這種事物外部獨特性的認識,通常是事物內在的顯露。前面談到語言指向心理現(xiàn)實,那么事物的這種外在體現(xiàn)在主體對客體作用于感官的主體感知,這種感知最后仍舊以概念的形式得以體現(xiàn)并用詞加以固化,就會形成這種從外部去實現(xiàn)對概念的認知。

      普通名詞背后所體現(xiàn)的是主體對于群體的一種認識結果,而群體體現(xiàn)的則是事物的共性。普通名詞是主體對于哲學中事物之間的一種普遍性的認識結果。這種普遍性體現(xiàn)的是事物之間的相似性。通常上來說,普遍性就是一事物本身的質而具有的帶有共性的特征??梢哉f客觀事物之間所具有的共性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但對于語言來說,普通名詞重要的是主體對于自然界客觀事物之間的這種共性在主體認知意識中的認識結果。所以,對于這種“類”的認識也就體現(xiàn)為事物之間所具有的共性。即事物內部或是事物外部所具有的相同的共性都可以成為主體認識的對象,即普通名詞體現(xiàn)的是一種集合的概念。這是與專有名詞之間最為本質的不同。專有名詞體現(xiàn)的是主體對于客觀事物的一種個體的認識結果,而普通名詞所體現(xiàn)的是對于客觀事物的集體認識的結果。雖然葉斯柏森提到用量得多少來區(qū)分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但從其本質上,這是一個共性和個性的問題。普通名詞體現(xiàn)的概念中能包含不止一個,個體可以擁有這個概念體現(xiàn)的性質。兩個例子可以看出這種不同:英語中的sun(太陽)就是一個典型的專有名詞,我們都知道,在神話傳說中在天上不止一個太陽,但我們生活中的的世界中只存在唯一一個太陽,它用自身內在的性質構造和它外在在太陽系中的功能決定了它與其他恒星的不同。而英語當中的animal一詞則體現(xiàn)了普通名詞的特點。這個詞承載的概念包含很多的個體,如cat、dog等。

      不論是專有名詞,或是普通名詞,本質上體現(xiàn)的都是主體對于客體的一種“類化”的結果,前面曾討論過名詞體現(xiàn)的是主體認識客體形成概念的固化,所以名詞體現(xiàn)的是一種主體對于客觀事物的分類過程,并對這種分類過程和結果進行加工的過程。所以分類,也就是“類化”的過程,是一個主觀的過程,分類不同,所形成的結果也不相同,進而體現(xiàn)的概念也不相同。就像英語中的“uncle ”和漢語中的“叔叔”,主體在類化時認識的內涵就有很大差異。

      2.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的哲學內涵

      在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中,“數”是作為體格語法范疇的。在漢語中,數的概念主要通過意念體現(xiàn),就像“我的書到底是一本,還是許多本”要看使用的語境和主體的理解。在英語中名詞的數主要是通過語法的形式進行表達的。

      通常我們對名詞可數與不可數的理解認為數是用來表示所說的事物是一個還是一個以上。深層次講,可數與不可數在哲學上是對事物是否連續(xù)的認識結果??蓴岛筒豢蓴刀际侵黧w的認知結果。這是一個既包含客觀又包含主觀的過程。從概念對于主體的認識來說是否可以進行數的計算。不同語言因其對于同樣的事物認識結果不同,即是相同的事物在可數與不可數上也可能不同。例如:bread(面包),在英語中就是不可數,而在漢語中就是可數的。但是對于大多數的名詞來說,可數和不可數的劃分還是一致的。那么,如何從是否連續(xù)的角度認識這兩類名詞?

      可數與不可數名詞從主體的認知上來講,首先是一個對于客體連續(xù)性和離散性的一種認知結果。前面論述名詞對于客體的反應時,我們也論述到連續(xù)性的問題。如果說前面論述的離散和連續(xù)是從事物之間,也就是從事物的類之間不同,那么名詞的可數或是不可數是從名詞“類”或是某一概念內部分析。例如:dog就是可數名詞,happiness就是不可數名詞。我們可以用這兩個詞作為例子分析為什么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是對于事物概念自身的認知結果。詞典上對dog的解釋認為是一種常見的犬科動物。happiness詞典上的定義是指人們處于一種無憂無慮、隨心所欲地體驗自己理想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時所獲得的一種心理滿足感的狀態(tài)??赡懿煌脑~典對這兩個詞的理解不盡相同,但是這無關于我們的分析。我們要分析的是主體在認知這兩個概念之間的不同,及其這兩個概念的哲學認知基礎是什么。首先我們運用認知語言學中的意象圖式。對于dog來說不管我們看到的是一只健全的狗還是瘸腿的狗,但總會有一個更加概括的形象的狗在主體的心理,心理學上把這個完整的形象稱為完型。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清楚的離散邊界,這個邊界能夠實現(xiàn)自身與其他個體區(qū)分,這在語言學上稱為“有界”。但是幸福這個詞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模糊混沌的感覺,卻不能提供一個明晰的邊界實現(xiàn)“幸?!钡膫€體區(qū)分。我們首先可能想到的是哪些事物或是哪些人曾帶我們一種幸福的感覺,但是卻不能對幸福概括出一個完型,這就是說不可數名詞不存在一個邊界清晰的完型存在,其處于一種連續(xù)的狀態(tài)。

      可以看出可數名詞中個體概念之間的界限是清楚、離散的,并且有一個特點,可數名詞概念體現(xiàn)的個體經常是由部分構成的,如果個體缺少了某些部分,這個概念就不具有完整性。所以可數名詞的概念體現(xiàn)的是對于事物的一個離散的認知過程(有界和無界)?!皵怠边@個詞在可數與不可數中是計數、計算的意義理解的。可以說是否能夠離散是名詞可數與不可數的前提,對于主體來說,能夠進行可數的,首先應該是事物個體間的界限分明。

      再來看看happiness,對于這樣的名詞體現(xiàn)的概念不具有邊界的清晰性,概念表達上不具有個體間的清晰性,體現(xiàn)為一種模糊性、虛擬性和不固定性。在區(qū)域范圍的表達上,不可數名詞沒有終止點,這和可數名詞是不同的。這種模糊性說明的是概念內部具有的一致性,這種模糊性和內部的一致性從哲學上就體現(xiàn)了不可數名詞的這種連續(xù)性。happiness從概念本質上不具有個體的分割性,這就說明happiness概念內部的連續(xù)性和不可分割性,而這種不可分割性和連續(xù)性正是主體認知的結果??蓴得~和不可數名詞如果說都是主體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結果,那么在認識的過程中,主體動用的思維形式之間有著巨大的不同。就思維的形式來講,思維主要包括具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對于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來說,主體依靠的思維形式是不同的??蓴得~的有界性表明主體在實現(xiàn)這類概念認知時主要是一種具象認知,透過事物的外部形態(tài)實現(xiàn)對于概念的理性認識升華。而對于不可數名詞,主體是通過抽象的思維過程,實現(xiàn)對于邊界不清的、處于連續(xù)狀態(tài)的對象進行歸納概括,達到對于事物本質的認識。

      四、名詞類別之間轉換的主體認知

      名詞分出類別之后,不同類別的名詞之間就界限分明了嗎?事實上,在語言中,專有名詞普通化、不可數名詞可數化的現(xiàn)象常常出現(xiàn)。但是,不可否認當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時,必定主體的認知會發(fā)生變化。例如漢語中“一個雷鋒倒下了,千萬個雷鋒在成長”一句中,雷鋒就其自身來說是專有名詞,在這句中就實現(xiàn)了專有名詞普通化。雷鋒作為專有名詞時,主體認知的焦點是這個人本身,當普通化以后,關注的焦點是這個人所具有的品質。英語中“They listen to their Walkmans while the teacher is talking to them.”在這句中Walkmans 是一個品牌,普通化以后是這個品牌所代表的MP3音樂播放器。

      當不可數名詞可數化以后,體現(xiàn)的主體認知也是要發(fā)生變化的。對于漢語的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學界現(xiàn)在也有學者認為漢語也有這種區(qū)分。Cheng & Sybesm持有不同觀點,他們認為漢語中也有可數與不可數的區(qū)分,但不是由名詞本身來體現(xiàn),而是反映在分類詞和度量詞的選用上[5]。例如漢語中的“肉”,在漢語通過分類詞或是度量詞普通化以后體現(xiàn)的主體認知就會與原詞不同。這個詞普通化后如“一斤肉”,那么主體的認知焦點就在于何種肉之上??蓴得~的普通化在英語中可能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例如“time”時間在英語中不可數,但是復數之后“times”做時代講則可數。主體的認知焦點同樣發(fā)生了變化。對于名詞類別的轉換,學界探討較多,這里不做贅述。但是這種轉換體現(xiàn)的主體認知同樣是一個可以繼續(xù)深入研究的問題。

      五、結語

      主體通過使用詞來進行概念的推理和判斷,這是主體特有的活動。這也就是說詞和概念之間有著相通的關系。毋庸置疑,語言承載著文化,而文化又是體現(xiàn)為主體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是主體思維的結果。語言和主體的思維見也存在映射的關系。人類的思維活動處理的就是主體和客體、主體間的各種關系,這又是哲學關注的問題。所以,對語言實現(xiàn)的哲學解讀是有其根據的。名詞就反映了哲學上物質和意識過程中的概念,主要為實體和事理概念。同時,名詞的分類表面上是語言的問題,實際上也體現(xiàn)著主體對客體的認知結果。正如本文分析的,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體現(xiàn)的是主體對于事物共性和個性的認識;而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體現(xiàn)的是主體對客體離散和連續(xù)的認識結果。最后,我們相信名詞的類別之間的轉換也會體現(xiàn)主體的認知,但是還有待繼續(xù)研究。

      [1][蘇]康斯坦丁諾夫.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蘇]M.甘希娜.英語語法[M].北京:時代出版社,1958.

      [3]王寅 .認知語言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4][丹麥]奧托·葉斯柏森.語法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5]陳中毅.漢語中名詞的可數性[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

      [責任編輯薄剛]

      2015-11-20

      廣西教育廳課題“哲學認識觀下客體·語言·主體連續(xù)性分析——一種整體語言觀的設想”(桂教社科〔2013〕4號) ;廣西高校社科項目(SK13LX432)

      南宏宇,欽州學院中文與傳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H13

      A

      2095-0292(2016)01-0089-05

      猜你喜歡
      可數共性客體
      喜歡在墻上畫畫是人類的共性嗎?
      藝術啟蒙(2023年2期)2023-11-03 17:07:38
      共性
      雜文月刊(2019年14期)2019-08-03 09:07:20
      可數一致連續(xù)偏序集的序同態(tài)與擴張
      漢語名詞的可數與不可數
      一致可數可加馬氏鏈不變測度的存在性
      “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領和推動共性使能技術在中小企業(yè)推廣應用
      音樂的共性
      舊客體抑制和新客體捕獲視角下預覽效應的機制*
      論著作權客體的演變
      關稅課稅客體歸屬論
      昭苏县| 承德市| 上杭县| 邢台县| 汉沽区| 台北县| 长海县| 建平县| 白山市| 泗阳县| 长兴县| 绩溪县| 金门县| 池州市| 布尔津县| 子洲县| 咸丰县| 封开县| 锡林郭勒盟| 玉门市| 桂阳县| 乌什县| 资阳市| 阳城县| 沧州市| 兰坪| 建湖县| 公主岭市| 芦溪县| 巴中市| 大关县| 平湖市| 黄龙县| 周宁县| 青海省| 珠海市| 介休市| 浑源县| 乐至县| 濉溪县| 乌拉特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