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娟
(黑龍江省雞西市鐵路小學 黑龍江雞西 158100)
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自主參與合作探究
蔣麗娟
(黑龍江省雞西市鐵路小學 黑龍江雞西 158100)
伴隨我國課程改革的腳步,教師越來越多的將小組合作教學形式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不但贏得廣大學生的喜愛,還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尤其體現在中學的美術教學中。但是怎樣在實踐中合理自主地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從而有效地提升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我們還需要進行深入的探究。
美術課堂 自主參與 合作 探究
小學美術是一門藝術性學科,在眾多的學習科目中,美術課就好似一縷風景、一道清風為抽象而又勞苦的學習實際帶來一絲新鮮、一縷清涼,美術課不僅是對學生美術藝術素養(yǎng)的熏陶與培養(yǎng),也是對久居題海牢籠里的學生疲憊身心的一種慰藉。學會利用美術課堂,上自主參與合作的同時,來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感,讓學生觀察到生活中的美,學會體會和認知藝術世界的美感,才能美術課教學的真正目標所在。[1]
課堂教學的主要矛盾是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矛盾,而不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起到橋梁與紐帶的作用。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在書中你最喜歡哪一幅圖畫?它有哪些特點?你為什么喜歡這幅畫?”然后在組內討論,最后讓小組推薦的代表來發(fā)言,保證每一名學生都有發(fā)言機會。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各自看各自的書,偶爾和同桌進行交流,并沒有真正達到小組合作的目的。這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都停止看書,然后小組圍坐在一起,讓平時較為活躍的學生先發(fā)言,其他學生仔細傾聽。這樣在幾位學生的帶動下,其他的學生也會慢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就開始活躍起來了。[2]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應當盡量保證每個小組之問整體水平保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下,從學生個體的特長、學習能力、個性等方面進行考慮,從而讓組員之間能夠互相補充、協(xié)作,使小組的競爭處于在相對公平的前提下。在實際操作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平均分為幾個小組,然后將座位排列成不同的形狀,如馬蹄形、月牙形等,這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確定,盡量方便學生進行小組內和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的空間。[3]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科目,它不僅是對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熏陶,同時也伴隨著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因為美術提倡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鼓勵和支持學生靈活調動自己的想法去積極地思維和創(chuàng)造,通過動手操作來打造出一個又一個精美的藝術品,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生活的奇跡。教師要讓學生知道,美術就是一種美,它能將生活中最簡單、最平凡的事物變成美景,讓最普通的東西煥發(fā)生機,但是,這其中則需要學生想象力與動手能力的輔助和支持。
例如:在學習《變廢為寶》這一課時,主要是對生活中廢棄紙盒的再循環(huán)、再利用,這需要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更需要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發(fā)揮。教師應該為學生開好頭,展示出一個自己親手用廢棄紙盒做的精美藝術品,如:晃動的撥浪鼓,學生看到這個精美的手工藝術品時定會心生喜歡和好感,從而產生躍躍欲試的沖動,禁不住自己也想要嘗試著去操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對學生分組,并各自提供同樣的廢棄紙殼材料,鼓勵小組成員共同切磋、互換想法,探討怎樣最大程度地利用這些廢棄材料來手工制作出精美的藝術品、生活用品等等,小組學生七嘴八舌地表達著自己的想法,大膽地發(fā)揮著自己的思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對工藝品的加工中,經過不到半個小時的加工制作。當這些充滿藝術感的手工品呈現在教師和學生面前時,很多小組學生都為之一動,佩服一些學生大膽的想象力和靈巧的動手能力。這樣小組合作交流又動手的方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了積極的勞動成果,會讓學生感到收獲頗豐。
對于那些初次接觸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生,他們根本無法真正掌握如何進行合作,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也非常低。此時,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示范作用,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合作學習的作用。如在對一幅作品進行欣賞時,教師可以作為小組的一員參與到交流之中,讓那些分析能力較強的學生首先發(fā)言,然后教師以學生的身份發(fā)言或者發(fā)表自己的不同意見。通過教師的親身示范,使得學生真正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從而更加具有目的性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當中去。
藝術源于生活,小學美術科目中的很多教學內容都同普通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美術教學應該同簡單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聯系生活來進行美術藝術再創(chuàng)造,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實物來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感,能夠對簡單的事物進行藝術性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激發(fā)他們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最大程度地發(fā)揮。
例如:在學習《圓圓的世界》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圍繞“造型表現”這一主題來培養(yǎng)并塑造學生的藝術情節(jié),先為學生列舉眾多生活中的圓形事物。這些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整個世界都是圓圓的、環(huán)環(huán)的。在形象的視覺體驗帶動下,教師接下來則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機會,讓學生用多彩的畫筆勾勒出自己想象中的圓形實物,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繪出了一個個圓形事物,其中包括:葡萄、紐扣、游泳圈等等。
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可忽視同組人對自己的評價。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揚。評價時先介紹自己的作品,使同組學生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構想有更好的理解。小組成員可對作品進行整體的評價,比如對作品有什么樣的感覺,覺得這件作品好在哪里,等等。還可以對其中突出的進行評價,如作品的色彩、構思、制作等,并在評價中提出對作品的改進意見。這樣被評價者既得到了集體的肯定,建立了自信,又在他人的建議中拓寬了設計制作的思路。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合作探究,是課改中一項長期的任務。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樽灾骱献魈剿鳎J識到了團隊的力量,學會了去欣賞別人??傊寣W生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1]禹旭紅.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新論[J].天津師范大學校報,2009(期).
[2]葉平等著.《研究性學習的原理、方法與實施》[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倩.論小學美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指導策略.青年 與社會 :中外教育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