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群
(百色學院,廣西百色 533000)
仡佬族民間信仰之源再探
余群
(百色學院,廣西百色533000)
仡佬族人的民間信仰蘊含著仡佬先民們的古老智慧。探求仡佬人祭祖、拜樹,敬奉竹王、寶王等民間信仰的淵源,體味仡佬族人不畏困苦,艱辛創(chuàng)業(yè),誠實守信的信念和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仡佬族民間信仰的千年傳承,永遠激勵和鼓舞仡佬后人勤勞、忠厚傳家,奮發(fā)圖強,有所作為。
仡佬族;祖先崇拜;自然神崇拜;圖騰崇拜
[DOI]10.3969/j.issn.2096-2266.2016.05.004
仡佬族先民是貴州高原上最古老的居民,居住在江漢流域到今天的川滇黔地帶。幾千年來,仡佬族的形成大致經(jīng)歷了三個歷史時期:濮人、僚人、仡佬族。大約商周時期到秦漢時期,仡佬先民被稱為“濮”,濮人分布廣泛,有龐大的族群而有“百濮”之稱。早在殷商時期,濮人就與中原地區(qū)有著比較密切的聯(lián)系。據(jù)《尚書·牧誓》載,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率領(lǐng)大軍進抵殷郊時,有“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率部族參加了大戰(zhàn)前的牧野盟誓〔1〕8。魏晉以后,“濮”的稱謂逐漸消失,“僚”成為專稱。到了隋唐時期,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的“僚人”逐漸形成了“仡僚”“仡佬”。新中國成立后,本著充分尊重各地仡佬族人民的意愿、尊重歷史與現(xiàn)狀的前提下,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統(tǒng)一稱為“仡佬族”〔1〕10。今天,仡佬族人大多分布于貴州省境內(nèi),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和云南省也有少數(shù)分布。
仡佬族人世代薪火相傳,他們是今天貴州高原土地最早的開拓者,“仡佬仡佬,開荒辟草”,就是其生息繁衍在古黔地區(qū)的真實寫照。勤勞、勇敢、質(zhì)樸的仡佬族人,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仡佬族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民間信仰。仡佬人的民間信仰是指流行在普通民眾中鬼、神、祖先的信仰,人們在一年中不同時節(jié)里舉行各種儀式祭祀他們心目中的“神”——“山神”“樹神”“竹王神”等等,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祖先神”,他們以家族、宗親、村寨為根基。探求仡佬族民間信仰之源,可以讓我們領(lǐng)略這一古老民族豐富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以及在現(xiàn)代社會中這種文化仍然起到的積極道德教化作用。
筆者曾經(jīng)撰寫過一篇題為《桂西仡佬族民間信仰探源》〔2〕的文章,文中部分談到了仡佬族民間信仰淵源問題。在對仡佬族民間文化深入了解中,發(fā)現(xiàn)有必要再對仡佬族民間信仰之源作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全面體會千百年來世世代代仡佬人祭祀各種“神靈”的觀念與習俗,以及這種習俗與觀念使他們普通而平凡的生活得以多姿多彩的獨特魅力。
仡佬人的民間信仰一般可以分為三類:祖先崇拜、自然神崇拜和圖騰崇拜。
(一)仡佬族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仡佬族最廣泛、最古老的宗教文化現(xiàn)象,也是仡佬族人最重要的信仰。他們認為“祖先是最好的神”“在生為人,死后是神”,后輩兒孫們的趨吉避兇,都需得到祖先“在天之靈”的神佑,同時祭祀也表達對先輩的敬重和緬懷之情〔3〕34。仡佬人在自己家中堂設(shè)神龕,專為祖先設(shè)位,除了喪葬祭祀中要祭列祖列宗外,節(jié)日祭祀和各種祈福禳災的祭祀都包含著對祖先的祭獻和祈禱。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要打糍粑祭祖,“拜樹節(jié)”要拜樹祭祖,“吃新節(jié)”要摘新熟谷物祭祖等。仡佬先民早在漢時就在我國西南地區(qū)這片土地上開始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他們大都居住在高寒山區(qū),土地貧瘠、稀少,多以梯山為田?!巴恋刈罡哒邽檩嫉?,次為半山”,甚至“田無方畝,種稻山巔”〔1〕90。后人們把收獲的谷物做成糍粑當作祭物祭獻祖先,來紀念祖先“開荒辟草”和輾轉(zhuǎn)遷徙的艱苦以及為子孫后代開辟家園的不懈努力。“吃新節(jié)”是通過采摘新熟的谷物祭祀先祖?zhèn)冮_荒辟地的辛勞,同時祈求保佑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俺孕鹿?jié)”一般都在農(nóng)歷七八月份,也正是谷物成熟的季節(jié)。族人們湊錢買牛,然后聚餐、殺牛,按戶分牛肉。“吃新節(jié)”這天,全寨男女老少都集中到田頭,先用酒肉祭祀,再摘下新熟稻穗、包谷、南瓜、辣椒等帶回家。人們把分得的牛肉烤熟后加上新米飯和甜酒等放在神臺下祭祖,選顆粒飽滿、金黃的三穗稻谷和兩穗小米掛在灶膛上,以示豐收。然后人們就可以品嘗最新鮮的新米飯、新包谷了〔4〕。
貴州務(wù)川的仡佬人崇拜祖先“寶王”。“寶王”祭祀是仡佬先民在開采水銀、采砂煉汞過程中,祈求神靈保護的一種儀式,是仡佬族丹砂文化的代表。根據(jù)傳說,“寶王”是務(wù)川仡佬族開采朱砂的祖先,曾經(jīng)得到西周武王的敕封?!皩毻酢笔秦罾凶迦诵闹锌释斣春推桨驳纳耢`。朱砂開采極為艱辛,懸崖絕壁、深山幽谷、深入地下的坑道,都是采砂人必到的地方,人們以血汗甚至是生命換來了粒粒朱砂。仡佬先民以其非凡的智慧,積累了豐富的采砂煉汞的經(jīng)驗。
仡佬族崇拜信奉的祖先還有蠻王老祖(農(nóng)神)、狐貍祖婆(貴州正安石井鄉(xiāng))等。
(二)仡佬族自然神崇拜
仡佬族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吃哪山的水,變哪山的鬼,以祭山為大?!鄙缴?、土地神是各地仡佬人普遍信仰的神靈。貴州有的仡佬人聚居地方如今仍然保存有土地廟和山神廟。每逢年節(jié),人們就帶著祭品到廟里燒香禱告,祈求山神、土地神保佑人畜平安、風調(diào)雨順、谷物豐收。貴州石阡的仡佬人家除夕祭祀也是從土地神開始的。祭祀人將煮熟的豬頭配以燭、酒等,先在自家堂屋祭“長生土地”,然后端著豬頭與酒遍祭附近土地廟。這里一年中還有兩個“社日”,即春社日(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秋社日(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來祭祀土地神。春社日敬奉土地公、婆,求一年莊稼豐收,秋社日是農(nóng)民們報答豐收的時刻〔5〕802-831。安順普定仡佬族祭山一般是在農(nóng)歷的三月初二或初三〔6〕202。道真、務(wù)川等縣仡佬人每到年節(jié)都要殺豬,請巫師寫《山王疏》《山王表》,用豬頭或者整頭豬到附近的山神廟祭拜,奉請山神受禮受祭,祈求伏魔降怪,以保當?shù)匕傩掌狡桨舶病⑽骞蓉S登。山中形狀各異的奇石、大石也是仡佬人崇拜對象,有人還稱之為“石寶爺”。仡佬人久婚不育、暫時無子嗣的人,或是希望子孫健康平安的人來祭拜這些奇石、大石。祭祀時長輩們要在石前給孩子起帶有“石”字的名字,孩子要稱大石為“寶爺”。從此,這石頭就成為一生保護孩子的神靈,孩子一生都會健康平安的,而且每逢年節(jié)人們都要前往石前獻祭〔3〕41。
樹崇拜是仡佬族人普遍信仰之一。仡佬族人將居住地那些枝繁葉茂的古樹視作有靈氣的神物,時時注意保護,年節(jié)時候供奉祭品,企望保佑。生長在村寨或是墓地附近的大樹,被稱為“風水樹”,被定為山神象征的古樹稱之為“獻山樹”。如果家里有小孩體弱多病,多會找“保爺”(古樹)專門祭拜,祈求健康成長、長命富貴,這樣的大樹被稱為“樹保爺”。小孩祭拜保爺時雙膝跪地,向古樹拜喊“干爹”“保爺”,“保爺在上顯威靈,保佑孩兒長成人,富貴榮華活百歲,保爺神威萬萬春”〔7〕76。廣西隆林仡佬族人拜的是一種他們稱之為“祖宗樹”的青岡樹。幾百年前隆林仡佬族人的先輩從貴州逃難來到當?shù)?,將祖先靈位安放在兩棵高大的青岡樹洞里,以避風雨。從此世世代代的隆林仡佬人把青岡樹視作民族的守護神。
在貴州岑鞏,仡佬人不僅僅信奉山神、土地神,他們對于自然神的崇拜,還包括水神、火神、雷神、米神、洞神等。這些信仰從遠古傳承而來,隨著社會和科學的發(fā)展與進步,人們關(guān)于神的觀念也在漸漸淡化。
(三)仡佬族圖騰崇拜
竹是仡佬族人最基本的圖騰。各地仡佬人的房前屋后幾乎都種著竹子——這種他們世世代代頂禮膜拜的“神靈”。不論過去還是今天,很多仡佬人聚居的地方都立有竹王祠(廟),重要節(jié)日都要祭拜。仡佬族的族稱“仡佬”,在仡佬語中的意思就是“竹”,這個以竹為族稱的民族,視竹子為他們生命的源頭。據(jù)《華陽國志》記載,很久以前,一濮人女子在江邊洗衣,從水中漂來的竹筒中救出一小孩兒。女子將其抱回家中撫養(yǎng),并為小孩兒起名為李竹。李竹長大后以竹為兵器,神武無比,當上了夜郎王,長期保境安民,后人敬為“竹王神”〔3〕44。竹,不僅是民族起源,也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部分地區(qū)的仡佬人有將竹筒放在堂屋神龕上供奉的習慣。仡佬人家甚至連生病都要熬苦竹水喝。貴州黔西縣等地仡佬族人,每年春天都要舉行騎馬射箭的“賽竹三郎”活動。道真仡佬族人婦女生育子女后要將胎盤在夜深人靜時由其丈夫或姐妹置于竹籠深埋竹林中,并焚香禱告,希望孩子在“竹王神”保佑下健康成長,長命百歲,并且一代勝過一代〔8〕。從祭“竹王神”時的唱詞就可以體會到仡佬人對“竹王神”的敬重之情:
竹子扁擔輕輕放,竹子拐杖好好存,走出走進全靠它;
它是仡佬的竹王,它是我們的先人。
出門做事它會講,出門做事它會說;
會講會說是竹王,我們世代敬供它。
竹王萬世保佑我們,仡佬家家享太平〔6〕110。
鷹是貴州務(wù)川、石阡仡佬族人的圖騰崇拜對象,稱為“神雀”?!熬慈腹?jié)”是當?shù)刎罾腥说闹匾?jié)日。在當?shù)卮逭膬畱虮硌葜?,木雕儺母像的頭飾就是一只飛翔狀的鳥。傳說很久以前,一次特大洪水發(fā)生了,陸地被淹沒,有夫妻二人在洪水到來之前將一對雙胞胎兒女放到一個大葫蘆里。大葫蘆隨洪水漂流,被一只鷹救起。這只鷹帶著葫蘆飛到了一座高山上,雙胞胎兒女得救了,延續(xù)了人類,成了仡佬族人的祖先。“神鷹”因此就成為仡佬族人的“救世主”,世世代代仡佬人敬奉著“神鷹”。
石阡地區(qū)一些仡佬寨還有崇羊習俗。這里的仡佬族人修建房屋時,堂屋大門墻壁不裝修,長時間敞著,有的用大竹片上下橫綁,中間夾有多塊木板。過若干年后再請人裝修大門。裝修后的大門也常敞開著。還有的人家在大門之外特制兩扇“腰門”,平時也只關(guān)腰門,不關(guān)大門。為什么這樣呢?據(jù)說如果關(guān)門,“香火”(即中堂神龕)上的羊子出不去,進不來。神龕上供奉的“羊子”被稱為“家先神”。古稱母羊為“牂”,即“牂牁”之牂。仡佬族先民是“竹王牂牁”的主體民族,后人忌關(guān)大門,實為崇羊之俗。鳳岡一帶仡佬族人還祭奉“蜘蛛神”。在這里,人們特別愛護蜘蛛,從不傷害它們。每逢大年三十,族人們聚集到山巖下的石洞前,擺放上祭祀肉品,然后燒錢化紙,在族長帶領(lǐng)下跪拜,焚香禱告:
奉請何神,奉請何祖;
奉請楊家寨的蜘蛛神;
蜘蛛神來蜘蛛神,牽絲扯網(wǎng)把洞門;
不是你救曾大老祖,曾大老祖死得成;
打掃灰塵不拌你,殺豬宰羊報恩情;
子孫萬代傳下去,世世代代不忘恩〔5〕836-849。
廣西隆林有的仡佬寨還有敬狗的習俗。每年過“吃新節(jié)”時,都要給狗先吃新谷。以表達仡佬人對狗的感激之情。傳說仡佬先民只靠打獵、采集野菜、野果維持生活,日子艱難。天神為了讓仡佬族人過上好日子,不再受凍挨餓,命天狗在稻谷堆上打滾,然后去往人間傳遞谷種。天狗途中經(jīng)過大江、大河,身上的谷粒都被水沖走,只有翹起的尾巴上的三粒谷種還在。到了人間后,谷粒落在地里,發(fā)芽、成長、揚花、結(jié)實,人們一嘗,發(fā)現(xiàn)大米好吃,從此學會了種稻。狗也因此受到仡佬人的敬重〔7〕119。
仡佬族民間信仰的產(chǎn)生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與仡佬族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存能力息息相關(guān)。從有歷史記載以來,無論是濮人、僚人,還是今天仡佬族人,他們都生活在偏遠的大山里,道路遙遠,交通不便。這種受到自然環(huán)境、社會生活條件影響和制約,幾乎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般生活,讓他們對天、神等有了自己獨特的看法,逐漸形成了萬物有靈的觀念。峰巒疊嶂的雄偉高山,高聳入云的山巔,在仡佬先民的眼里是上天的通道。他們懷著敬畏心情崇拜高山,祈求掌管高山的神靈保佑。茂密的森林總是與山、石連為一體,為人們提供各種各樣的生產(chǎn)、生活資料。每當暴雨和酷熱來襲,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為人們提供了躲避風雨和酷熱的絕佳場所。因此,他們相信樹也是“神靈”,崇拜古樹或大樹,視樹為神,希望生產(chǎn)、生活都能得到神靈的庇護。這種信仰往往成為仡佬人日常生活中一種心靈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竹、鷹、狗、羊等圖騰崇拜實際上是仡佬先民原始時期自然崇拜與祖先崇拜的糅合。遠古的人們認為他們自己源于一種特定的物種,甚至與某種動物具有親緣關(guān)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因此這種特定物種或動物被人們奉為本氏族的象征,成為本氏族的“保護神”。
作為仡佬族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仡佬族民間信仰通過把日常生活與祭祀活動的結(jié)合,為個人或群體擺脫困惑、失望、艱難的處境提供了轉(zhuǎn)變的方法和途徑,從祭祀活動中獲得心情的轉(zhuǎn)化,又燃起人們對未來的希望,鼓舞著人們?yōu)樾腋I畈恍概?。人們的祖先崇拜、自然神崇拜和圖騰崇拜等,都源于“萬物有靈”的觀念,源于古代人們對未知世界的一種敬畏;源于對祖先們創(chuàng)業(yè)艱難的敬佩與感恩;同時又源于對飽受各種艱難困苦而又無法擺脫的一種精神上的安撫;更源于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仡佬族人通過祭祖吃新、拜“竹王神”、拜“寶王菩薩”等民間祭祀活動,一方面歌頌祖先等“保護神”的豐功偉績,另一方面也永遠激勵、鼓舞后人勤勞、忠厚傳家,奮發(fā)圖強,有所作為。廣西隆林的仡佬人“拜樹節(jié)”后家家戶戶都進行植樹活動,他們崇拜古樹,保護樹木,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不僅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又能讓人在這種美好的環(huán)境中延年益壽。如今在滇黔桂凡有仡佬族人聚居的地方,自然環(huán)境基本保持了原生狀態(tài)。
仡佬人的民間信仰承載著一個古老民族的智慧與傳統(tǒng),傳承著一個古老民族對真善美的無限追求,也蘊含著一個古老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
〔1〕《仡佬族簡史》編寫組.仡佬族簡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余群.桂西仡佬族民間信仰探源〔J〕.傳承,2014(4):108-109.
〔3〕熊大寬.仡佬族文化百科全書〔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2.
〔4〕李金蘭,郭亮.仡佬風存〔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10:48-49.
〔5〕全國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仡佬族百年實錄〔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6〕《隆林仡佬族》編撰委員會.隆林仡佬族〔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13.
〔7〕王鴻儒.夜郎之謎〔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7.
〔8〕袁禮輝.遠山信仰的魔力:仡佬族崇拜與祭祀〔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01.
Further Study on the Origin of Gelao People's Folk Beliefs
Yu Qun
(Baise University,Baise,Guangxi 533000,China)
Gelao People's folk beliefs contain ancient wisdom of the ancestors of Gelao Peopl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rigin of folk beliefs of Gelao people:worshiping ancestors,the trees,bamboo,and the Buddha,and comprehends the faith of never kneeling down to difficulties,arduous pioneering,honesty and trustworthiness,and optimism of Gelao People.Gelao people's folk beliefs have been inherit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encouraging and inspiring the later generations of hard-working,being honest,and striving to make a difference.
Gelao People;ancestor worship;nature worship;totem worship
C955
A
2096-2266(2016)05-0020-04
(責任編輯賀曦)
廣西高校科研項目(LX2014433)
2016-03-16
2016-04-02
余群,講師,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民族史與民族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