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麗
(三門峽巿中心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二病區(qū) 河南 三門峽 472000)
呼吸衰竭是臨床上呼吸內(nèi)科的常見病,此病患者多為老年人。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是臨床上治療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1]。臨床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常會發(fā)生VAP,且合并VAP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2]。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對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實施預防性護理可有效地降低其VAP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縮短其住院的時間。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78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 。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78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我們將這7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39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39例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18例。本組患者的年齡在61歲至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29±7.64)歲。本組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時間在7天至101天之間,平均治療時間為(29.62±5.13)天。在觀察組患者39例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9例。本組患者的年齡在60歲至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12±7.58)歲。本組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時間在7天至102天之間,平均治療時間為(29.69±5.15)天。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時間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guī)定的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并具有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指征[3]。(2)PaO2<60mmHg的患者。(3)PaCO 2>50mmHg的患者。(3)知情并同意參加本次研究者。
(1)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2)合并有意識障礙、精神疾病和嚴重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3)在入院前已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在這兩組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期間,我院對對照組患者進行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對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guī)護理(方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的基礎上,進行預防性護理。進行預防性護理的具體方法如下:
1.4.1 進行呼吸道護理 在對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的原則[4]。同時,護理人員要對呼吸機、吸痰器和濕化器等醫(yī)療器材進行定期消毒,每周更換一次呼吸機的氣體過濾管道,并定期對呼吸機、吸痰器和濕化器中的冷凝水和殘留物進行清理。對于進行吸痰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護理人員要遵照醫(yī)囑使用體外震動排痰機對其進行治療,以促進其痰液排出。同時,護理人員要注意控制吸痰的強度,以免損傷患者的呼吸道。此外,在對患者進行吸痰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和一次性手套,以免導致患者發(fā)生交叉感染。
1.4.2 進行病情監(jiān)測 在對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其體溫、脈搏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情況進行全程記錄。同時,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呼吸機的運轉(zhuǎn)情況和患者的呼吸頻率,一旦出現(xiàn)呼吸機運轉(zhuǎn)不穩(wěn)、患者意識模糊、呼吸困難等異常情況,應立即關閉呼吸機,并協(xié)助醫(yī)生對其進行搶救。
1.4.3 進行預防并發(fā)癥護理 在為患者佩戴呼吸面罩時,護理人員要在其面部受壓部位墊置3M泡沫敷料,以防止呼吸面罩長期擠壓其面部導致其發(fā)生面部潰瘍。在為患者取下呼吸面罩后,護理人員要使用溫水對其面部進行清洗,以促進其面部的血液循環(huán)。同時,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適當?shù)倪\動,以促進其胃腸蠕動,提高其免疫力。此外,護理人員要定時對患者的口腔進行清理,并指導其在用餐后及時漱口,以免其發(fā)生口腔感染。
護理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進行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的體溫、呼吸頻率、脈搏、血氧飽和度、接受護理后VAP的發(fā)生率、死亡率和住院的時間。
我們使用SPSS14.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 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過程中,對照組患者的體溫為(37.74±0.48)℃,其呼吸頻率為(25.39±1.69)次/min,其脈搏為(103.15±7.62)次/min,其血氧飽和度為(86.83±1.27)%。觀察組患者的體溫為(37.09±0.42)℃,其呼吸頻率為(21.13±1.72)次/min,其脈搏為(87.25±8.14)次/min,其血氧飽和度為(97.22±1.24)%。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的體溫、呼吸頻率、脈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的血氧飽和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護理結束后,對照組患者中有5例患者發(fā)生了VAP,對照組患者VAP的發(fā)生率為12.82%。觀察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fā)生了VAP,觀察組患者VAP的發(fā)生率為5.13%。觀察組患者VAP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護理結束后,對照組患者中有6例患者死亡,對照組患者的死亡率15.38%。觀察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死亡,觀察組患者的死亡率為5.13%。觀察組患者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對照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為(18.63±1.82)天,觀察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為(11.85±1.91)天。觀察組患者住院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 0.05)。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接受預防性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其在進行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的體溫、呼吸頻率和脈搏均明顯低于只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其在進行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的血氧飽和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其VAP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其住院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實施預防性護理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地降低其VAP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蘇瑾,代華平,班承鈞,等.間質(zhì)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原因及機械通氣治療價值[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0,90(12):799-803.
[2] 李美娟. 人工氣道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4):50-51.
[3] 周亮,吳宗勁.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聯(lián)合納洛酮治療3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觀察與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1,17(11):1324-1327.
[4] 鮑濱.老年早發(fā)性與遲發(fā)性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病原菌特征比較[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2,31(5):393-395.
[5] 王彩紅.預防性護理對老年呼吸內(nèi)科感染控制的效果[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5,42(1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