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霞
(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第一職業(yè)高中,河南 三門峽 472100)
?
中職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規(guī)劃和研究
劉松霞
(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第一職業(yè)高中,河南 三門峽 472100)
摘要:經濟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對于中職學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善于運用大數據時代的各種先進手段,充分利用網絡化多媒體教學管理平臺,培養(yǎng)適合時代特色和就業(yè)需求的新型人才,是中職學校標準化學校建設中的核心任務。數字化校園建設成為各類中職學校發(fā)展過程中的迫切需求。
關鍵詞:標準化校園建設;數字化校園;規(guī)劃;研究
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是在傳統(tǒng)校園基礎上構造一個數字空間,提升傳統(tǒng)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tǒng)校園的業(yè)務功能,實現學校由傳統(tǒng)教育向數字平臺教育的轉變。是教育過程全面信息化的重要推力,是衡量一所學校整體辦學水平以及競爭力的重要標志?;谶@樣的認識,很多中職學校在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一)數字化管理可以顯著提高教學效率和管理效能。
開展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學生、家長、教職工和校領導信息共享,并根據教學管理需要實時與上級部門、各類就業(yè)意向企業(yè)、大數據信息平臺等實現鏈接,能將教學與考核監(jiān)督充分結合,實現各類教學及相關工作的自主化、導向性和數據積累錄入,必將顯著提高教學效率和管理效能。
(二)在傳統(tǒng)課堂上引入多媒體教學,能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積極性。
利用數字化校園系統(tǒng),實現教室多媒體平臺、電腦及手持終端、學校信息化數據中心等同步運行,可以有效提高教學工作的信息量、極大程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就業(yè)導向性,同時可以實現學校與家長對學生的同步教育,成倍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中職學校的長足發(fā)展,需要運用大數據工具,分享同行及相關專業(yè)的最新發(fā)展成果。
隨著互聯網工具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中職學校絕對不能再閉門發(fā)展,必須敞開大門與各類數據平臺實現對接,使教學工作緊密圍繞國家和各級行政部門的要求,緊密對接社會和企業(yè)對畢業(yè)生的要求,才能使學校的發(fā)展與時代同步、與企業(yè)發(fā)展同步,使中職學校發(fā)展的核心生命力長盛不衰。
(一)升級完善行政管理平臺。
建立統(tǒng)一信息門戶平臺。整合完善管理信息系統(tǒng)、辦公OA系統(tǒng)、學生管理系統(tǒng)、教材管理系統(tǒng)、宿舍管理系統(tǒng)、資產管理系統(tǒng)、學費管理系統(tǒng)、人事管理系統(tǒng)、即時通信系統(tǒng)。
(二)完善云課堂管理平臺。
整合完善現有的資源、課程配置、教學資源管理、三分屏課件錄制、精品課堂、一體化課堂、在線考試等信息系統(tǒng)。
(三)完善網絡教學平臺。
包括課程教學系統(tǒng)、課件資源管理系統(tǒng)、試題庫管理系統(tǒng)、班級交流系統(tǒng)、實訓輔導系統(tǒng)。
(四)構建校務管理平臺。
包括手機短信發(fā)送系統(tǒng)、招生管理系統(tǒng)、就業(yè)管理系統(tǒng)、考勤管理系統(tǒng)、頂崗實習管理系統(tǒng)、校企合作管理系統(tǒng)、圖書管理系統(tǒng)。
(五)建設掌上校園服務平臺。
建立學校網站和校園電子管理系統(tǒng),使用無線通信網絡及移動計算技術,將各種信息資源和應用服務進行整合、挖掘和展現,為管理人員、教職工、學生、學生家長和公眾提供便捷的移動信息服務,滿足教師、學生、家長相互交流的需要。
(六)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升級核心網絡設備(包括安全設備),增加接入帶寬,完善課程錄播系統(tǒng),部署無線網絡設備,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提高硬件設施支撐能力。
以陜縣第一職業(yè)高中為例,學校網絡中心由1臺服務器、1臺防火墻、1臺核心交換機、3臺匯聚交換機、19臺接入交換機組成,內連校內局域網,外接國際互聯網。學校三棟教學樓及實訓大樓都布有接入交換機。有計算機網絡終端400多個,交換機總接口500多個。各教室、實訓室、辦公室、計算機房、每個教師的桌上都設有終端,學生用計算機253臺。校園監(jiān)控網絡探頭分布在校園各個關鍵區(qū)域,目前學校正拿出計劃進一步完善教室內部監(jiān)控網絡。
(七)加強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
完成骨干專業(yè)和所有文化課數字化資源的優(yōu)化升級,增加網絡課程和在線視頻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模式,促進教學資源的統(tǒng)籌管理和綜合利用。
(八)建立一卡通系統(tǒng),實現校內主要消費流通、學生入學繳費、圖書借閱、身份認證及門禁管理。
(九)建立多媒體錄播教室。
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個長期堅持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穩(wěn)定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充足的資金支撐以及良好的工作開展環(huán)境等必要條件,具體包括五個方面,首先是上級部門的資金和政策支持要跟上,其次中職學校主要領導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前瞻能力和魄力,第三是全體教職員工要有廣泛認同感和自覺履行意愿,第四是保持與相近兄弟學校的廣泛交流和經驗分享,最后是與學生升學和就業(yè)對象持續(xù)性的交流溝通、深度合作。
緊緊圍繞“培養(yǎng)大數據時代的實用型人才”的辦學理念,以服務教學和學習為核心,構建“以量化管理為依托、以校園網絡平臺為基礎、以信息應用平臺為主要內容、以信息安全和制度支撐為保障”的綜合數字化管理體系,為培養(yǎng)大數據時代實用型人才、發(fā)揮社會職能、與社會發(fā)展同步提高提供全面服務。
以陜縣第一職業(yè)高中為例,在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開始之初就確立了“三級目標”:
一年目標:加強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訓,建設完善學校校園網,改善學?;驹O施,深化管理應用,促進家?;?。
兩年目標:充分利用學校信息技術,依托寬帶網絡,建立一個多層次、創(chuàng)新型、開放式的學校,以數字化校園的創(chuàng)建為契機,全面提高學校辦學的質量和效益。
長期目標:信息技術環(huán)境與校園人文環(huán)境實現有機融合,信息技術應用在學校各方面實現全面滲透,教育信息化延伸至家庭和社區(qū),建成真正的數字化學校。
綜上所述,數字化校園建設主要是以教育教學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為重點,應從重點應用建設開始,采取總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展開。必須緊緊圍繞“培養(yǎng)大數據時代的實用型人才”的辦學理念,以服務教學和學習為核心,構建“以量化管理為依托、以校園網絡平臺為基礎、以信息應用平臺為主要內容、以信息安全和制度支撐為保障”的綜合數字化管理體系。這既是現代高等學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職責,也是新世紀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讓我們站在新世紀的起點上,搶占數字化信息化制高點,為建設更加適應時代需求和全球發(fā)展的新型標準化中職學校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中職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規(guī)劃》,洪基偉
[2]《中職學校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及發(fā)展對策研究》,陳琳
[3]《全國中職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情況及趨勢分析》,王建偉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2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