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智慧
(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zhèn)石溝聯辦小學 河北 霸州 065701)
摘 要:教學中尊重并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搞“填平補齊”,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優(yōu)發(fā)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要實現教與學“雙向交流”,求取更佳教學效果,分層提問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中,必須通過有的放矢的分層練習,才能鞏固所學知識,并調動各種程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最優(yōu)發(fā)展;分層設制;分層練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066-02
“面向全體學生”應為“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而傳統(tǒng)教學不利于因材施教,將全班學生集于一體,進行“三同教學”同一速度,同一要求,同一水平。強調共性,忽視個性,無視學生認識水平和情感志向的差異,勢必造成小學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局面。當前教育者研究的焦點是:如何使素質教育在教學中逐步走向具體化和操作化。教學實踐證明,教學中尊重并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搞“填平補齊”,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優(yōu)發(fā)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具體到小學語文來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分層設制目標
在任何一個班級中,學生之間存在個別差異,這一事實是不能回避的。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面向中等學生設置教學目標,那么對于高容量的學生來講,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低負荷的加工,接受許多“冗余的”信息,浪費時間。而對于低負荷的學生來說,則產生高負荷的加工,許多內容不明白,也是浪費時間。所以教師在備課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心中把學生分為多個層次。教學中,教師并非把分層設制的教學目標交待給全體學生,那樣只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延誤教學時間,只做到心中有數就可以了。例如教材中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這是對中等或中上的學生設制的目標。我班有兩個朗讀水平很差的學生,對他們來說,要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非一日之功,所以我給他們設置的朗讀目標就是“正確”。
二、分層設計問題
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缺乏科學的提問是無益于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問題太淺,優(yōu)等生會感到簡單、零碎,缺乏興趣,久之養(yǎng)成不動腦筋的習慣;問題過深,又會使學困生產生畏懼、回避的心理。要實現教與學“雙向交流”,求取更佳教學效果,分層提問是十分重要的。分層提問大體包括以下兩種方式:1、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提出不同深度的問題,使每個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激起他們思維的積極性;2、教師把一些頗有難度的問題或綜合性問題設計成階梯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單項到綜合。提問后請學生自主選擇,能答一問就鼓勵,連答幾問更表揚。這種提問,不僅充分考慮到學生思維的程序性,培養(yǎng)了全體學生前后聯系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了解疑能力,還調動了中、上學生的積極性,也是對付差生“干坐”現象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許多教師對上述第一種設計問題的分層方法了解和運用較為廣泛。這里我們著重談談第二種方法。這是一種隱性分層的方法,備課時教師要著實動一番腦筋,講課中也要靈活運用。例如,《翠鳥》課后練習中有這樣一個問題: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在學習了課文,了解了翠鳥的外形和捉魚的過程之后,這個問題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不難答,但對于學困生來說卻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我把問題改成了:“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外形的哪種特征有關系?你能說說有什么關系嗎?想一想,先說給自己聽聽?!毖矊е?,我聽到了班內學習基礎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分別說出了: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有一雙有力的小爪子有關系:由于翠鳥有一雙能緊緊地抓住葦稈的小爪子,很有力,所以在小魚露出水面時,翠鳥能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捉魚;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長著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有關系:因為翠鳥的眼睛透亮靈活,目光銳利,才能捉住剛剛露出水面的機靈的小魚。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身體小巧玲瓏有關系:正因為如此,翠鳥才能一動不動地停在細細的葦稈上,才能貼著水面疾飛,才能像箭一樣飛過去捉魚……全班交流時,學習最差的兩個學生也回答出了第一問,只是對它們之間的關系解釋不夠清楚。有的同學回答出兩點、三點,優(yōu)等生則回答得面面俱到,興致勃勃地給其他同學做了總結性發(fā)言。
三、分層設計練習
學生水平有高低,練習也應分層次。在教學中,必須通過有的放矢的分層練習,才能鞏固所學知識,并調動各種程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般情況下,練習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可練基本的、單項的、模仿性的題目,這是知識化的過程。如字詞訓練,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等,中差生要以這種基本題為主,而優(yōu)等生則可以跳過這些題目。;第二層可設計綜合性的、變式性的練習,把知識轉化為技能,這是知識強化和優(yōu)化的過程。這種練習具有一定的難度,以滿足優(yōu)生的要求,實際上,這種問題的設計對大部分學生都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一方面能夠滿足好學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夠有效地激勵中等學生的學習動機。
四、分層布置作業(yè)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置學生各方面差異于不顧,布置作業(yè)一直是“大鍋飯”,就像把“桃子”懸在同一高度,結果,唾手可得者有之,跳一跳摘到者有之,跳斷腿無法摘到的也不乏其人。怎樣才能打破這種“大鍋飯”,減輕不必要的課業(yè)負擔,使作業(yè)的布置真正服務于教學,服務于每一個學生呢?我認為有效的辦法就是分層布置作業(yè)。
例如在教學生字、詞后,我從不布置全班同學“每個生字寫一行,每個詞語抄五遍”這樣的作業(yè),而是根據學生平時掌握字詞的情況,分別讓他們寫五遍、三遍、一遍,甚至特許幾個字詞掌握一貫牢固的好學生:如果掌握了就免寫這項作業(yè),利用節(jié)余時間在已學的字詞中找出所學生字的同音字、形近字,所學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為全班同學設計小練習卷。實踐證明,這樣做不僅沒有影響他們的學習,還使他們在字詞方面總是遙遙領先,同時也有力地調動了其他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實踐中,我們深深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不應忽視的,個體性教學尊重和正視這種差異,為每個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協(xié)作學習、大膽參與、縱橫馳騁的天地,從教學指導思想、操作模式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都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石字芬.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 2012(13)
[2] 陸麗麗.以學生為本,打造魅力語文課堂[J].求知導刊.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