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
(商丘師范學院外語學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摘 要:要熟練的掌握一門外語,做到融匯貫通,達到跨文化交流目的,了解熟悉其人文風情、宗教信仰、社會制度、風土習俗等民族文化極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外語教學與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通過對二者的探討,強調(diào)文化對外語教學的重要性。
關(guān)鍵詞:外語;教學;外語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291-01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外語教學更傾向于實踐交流,實用性成為了教學的重要目的。那么,要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到國際事務和國際竟爭的國際化人才,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隨著當下教學改革,越來越多教師正在不斷探索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背景下,外語教學如何在課程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能力成為了其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文化與外語教學的關(guān)系
文化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普遍意義上被看作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而本文所指的文化主要是針對英語教學中的狹義文化概念。英國人類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對文化這一概念的闡釋為:“文化是一個復合體,其中包括知識、信仰、藝術(shù)、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人作為社會成員而獲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習慣?!闭Z言作為社會交際過程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人們通過它來傳遞信息及文化,那么學習語言和了解語言國家本身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密不可分的。美國著名的語言教育家伊?斯潘曾精辟地認為:“語言背后是有東西的,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
的確,語言與文化就像是一個點與面、部分與整體的關(guān)系,語言與文化是互惠互存的關(guān)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傳播對象,而每一種語言雙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之中不斷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是人類進化過程的精神財富。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我們可以了解該民族的風土人情、宗教文化、社會制度、人文地理等與之息息相關(guān)的民族文化。
由此可見,文化在語言中所承擔起的重要作用,而對于外語教學來說,不僅僅是學習語言表達與技巧,更多的是在了解該語言民族的文化及內(nèi)涵。而在實際現(xiàn)實生活交流之中,很大程度上來說,文化差異成為了當前跨文化交流的最大障礙。在外語教學過程中,過分地強調(diào)語言學習的重要性,強調(diào)學習語言的基礎(chǔ)知識如語法、結(jié)構(gòu)、短語等,從而忽視了該語言國的交際知識和規(guī)則,過重地強調(diào)學習教材書知識,而沒有結(jié)合實際生活運用,不具備文化背景和環(huán)境的學習,造成很多語言學習者實際應該中能看不能說,能讀不能聽,更或者在陌生化的文化背景下導致學生不能進行正常交流,這些問題的顯現(xiàn),很大程度上是在外語教學中對外語文化本身認識不足導致。而在當下的環(huán)境與教學目標之下,加強外語文化的學習是外語教學中的一大重要任務,如此才能夠培養(yǎng)出較為出色的具有跨文化交流的學生。
二、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原則
由于國情、風俗、習慣、歷史文化、思維習慣等各方面的差異性,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相應的差異或偶合現(xiàn)象。在外語教學中,作為學習者來說,去了解其對應的文化差異,掌握其語言的使用習慣,是有助于學習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更加熟練地掌握使用相應的語言。并且,由于學習者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生理心理狀況、個體差異、實際運用等不同。那么,在實際的外語教學中,文化的學習和導入應該基于以上一些具體性情況,考慮更合適的原則方式讓更多的學生更深入的掌握語言。因此,筆者在此把它歸結(jié)為以下幾個原則方式:
第一,合適性原則。合適性原則主要是指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學的方法和內(nèi)容要相適應,它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內(nèi)容上要適度。合適性原則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內(nèi)容、話題設(shè)計時應該考慮到學生所學的語言內(nèi)容應與日常所要涉及到的話題息息相關(guān),話題的熱性、話題性、外延性與相關(guān)文化話題匹配。這些教學原則都應是在基礎(chǔ)階段所掌握的,特別也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教學內(nèi)容與課時的分配,往往在初入涉及相關(guān)文化話題時,應以吸引引起學生興趣的課題設(shè)計,注意課時內(nèi)容分配的合理性。學生信息認知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外語文化,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不斷的進行反饋驗證,從而使得學生對此有著更深入的認知與印象。
第二,實用性原則。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不僅需要合適性原則,也需要注意其實用性原則,必須要厘清的是,了解外國文化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掌握這門語言,而學習語言是為了能夠更方便合理地進行交際,在這樣的學習動機之下,就需要學生所學的文化內(nèi)容能夠與之日常密切相關(guān),能夠有較高的實用價值。這就需要文化教學應該結(jié)合語言交際實踐,如果其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文化內(nèi)容過于脫離實際,會造成教學相互脫離,因此在外語教學中其文化教育應該要具有實用性原則。
第三,階段性原則。任何事物的認知都是具有階段性的,對于外語教學來說,因?qū)W生個體、知識面等不同的情況,在教與學過程中,需要按照教學的客觀性規(guī)律,安排不同階段性學習的知識內(nèi)容,更有助于學生實際性掌握和運用。
第四,綜合導入性原則。文化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復雜性的綜合體,在教學中,需要考慮其特性,遵循文化內(nèi)容綜合導入的原則,將教學內(nèi)容與日常交際,文化要素、共性、特性、差異等融會貫通,使學生學習時能夠?qū)ο嚓P(guān)文化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之下,能夠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文化現(xiàn)象認識到背后本質(zhì),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相關(guān)文化。
外語教學與文化教育始終息息相關(guān),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文化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一方面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另一方面也需要去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積極發(fā)現(xiàn)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理解和熟悉相關(guān)文化知識,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文化教育有更清晰的認識,為了能夠培養(yǎng)出具有國際交際能力的學生,文化導入教學應該注重其實用性、合適性、階段性、綜合性等原則。
參考文獻:
[1] 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 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77
[3]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