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楊洲(伊科拜克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上海 普陀 200063)
?
乳豬腹瀉的原因及其防制措施
林楊洲
(伊科拜克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上海 普陀 200063)
2010年秋以來,在我國一些規(guī)?;i場較多的養(yǎng)豬大省或地區(qū),發(fā)生了初生乳豬腹瀉、且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疫情,很多地方呈爆發(fā)性或地方流行性。給這些地區(qū)的養(yǎng)豬業(yè)造成了較大的損失。2012年以來各地的疫情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至今仍未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臨床獸醫(yī)工作者們收集了大量發(fā)病豬場的臨床資料,獸醫(yī)檢驗機構和研究部門也都作了很多病料檢測。大量數(shù)據(jù)表明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是主要元兇,有時伴有其他腸病毒的混合感染。這種秋冬季節(jié)性多發(fā)性疫病造成的廣泛危害,也提示了我國養(yǎng)豬行業(yè)在環(huán)境設備建設、生物安全管理、動物營養(yǎng)配給、季節(jié)性流行疫病的控制預案等方面上存在嚴重缺位。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屬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本病1978年第一次在英國報道,以后比利時、荷蘭、法國及丹麥都有發(fā)生,在排除了豬傳染性胃腸炎后確定為豬流行性腹瀉(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并分離到了代表毒株CV777株。在歐洲發(fā)生并流行的豬流行性腹瀉病能引起公豬、母豬、保育豬、生長育、肥豬嚴重的水樣腹瀉,并能造成較大損失,但哺乳仔豬不發(fā)病。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這種病在歐洲的流行和危害趨于緩和。1992后PED在亞洲掀起波瀾,日本、韓國、泰國、中國等地疫情嚴重,和歐洲流行PED的疫情完全相反,PED主要危害產房的初生乳豬,特別是2~4日齡的初生乳豬高發(fā)病和死亡,而母豬、保育豬、生長育肥豬只有少數(shù)出現(xiàn)輕微的腹瀉,一過性的呈良性經(jīng)過。
PEDv只有一個血清型,但有不同地區(qū)的分離株。歐洲有以CV777為代表的五種以上毒株,韓國分離到9個S基因毒株,中國也分離出LJB-03為代表的多個毒株。
PEDv有四種結構蛋白:一是S蛋白,也叫纖突蛋白,是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它由1 383個氨基酸組成。不同地區(qū)分離株的S基因差異性稍大,堿基序列的同源性在96 %~97 %之間。PEDv根據(jù)其S蛋白結構功能團又分為Sa和Sb二個亞型。S蛋白是一種糖蛋白,位于病毒粒子的表面。它的作用是識別靶細胞受體并與之融合進入靶細胞內,引起靶細胞凋亡,使成熟病毒粒子出芽和分泌。影響屬主細胞的信號傳導,抑制屬主細胞核酸信息的轉錄與翻譯。二是N蛋白,也叫核衣殼蛋白,也是病毒的免疫原性蛋白。由441個氨基酸組成。N蛋白的核苷酸排列保守穩(wěn)定,它誘導產生特異性抗體免疫和細胞免疫。N蛋白在病毒復制和裝配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三是M蛋白,它是病毒囊膜結構蛋白,它介導與屬主細胞融合,刺激產生干擾素,參與病毒的復制與裝配。四是E蛋白,也叫小包膜蛋白,能引起屬主T細胞凋亡,參與病毒包膜和粒子的形成。和其他病毒相比PEDv結構蛋白的免疫原性(主要是S蛋白)并不強,介導產生T、B效應細胞的能力低。這給研制高效疫苗帶來困難。
PEDv在一般的病毒培養(yǎng)細胞上不能繁殖。很多年后人們才找到非洲的綠猴Vero細胞適合它的增殖,而且還要在培養(yǎng)細胞上添加豬氨基肽酶N。即使這樣,它在Vero細胞上增殖也不能豐收,所以要開發(fā)高效弱毒疫苗在細胞培養(yǎng)技術上必須要突破。
PEDv的主要傳染源是帶毒母豬。母豬感染但并不表現(xiàn)癥狀,病毒從母豬的糞便排出,污染產房、產床、污染飲水飼料。出生乳豬與母豬的糞便,受污染的產房器物接觸,通過消化道感染。帶毒母豬還可以通過呼吸道黏液排毒,在連續(xù)發(fā)病的豬場母豬乳汁的排毒能使疫情更猛烈,死亡率更高。乳豬的胃部環(huán)境可能對PEDv沒有明顯的負面影響。同一產房出生日齡不超過5 d的乳豬都極易感染發(fā)病,但出生日齡超過7 d的乳豬發(fā)病率低或不發(fā)病,死亡率不高。廣西、湖北、湖南、浙江等地豬場對發(fā)病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發(fā)現(xiàn):初產母豬的乳豬發(fā)病率明顯高于經(jīng)產母豬,疫情更加猛烈,死亡率極高。這可能與初產母豬的免疫力低有關。很多豬場的育肥豬群,公母豬群并沒有臨床表現(xiàn)。這可能是病毒的毒力減弱所致。在發(fā)病豬場由于母豬配種產子的批次不一,疫情可以稍有停息后再次出現(xiàn),常常20 d~30 d再次發(fā)病,以致有些豬場疫情延續(xù)3個月以上。
疫情是哪里來的?人們疑惑不解。疫區(qū)的調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疫情可能來自四個方面:(1)引進種豬是疫病導入的主要原因,許多豬場發(fā)病前均有引進公母豬或使用它場精液的記錄。
(2)人員車輛的交流帶進疫情。運輸種豬、商品肥豬,特別是收購病豬、殘次豬的車輛最危險,這些沒有任何處理的車輛就像疫情的播種機,走到哪里疫情就散布到哪里。豬場間人員的流動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另外,嚙齒動物(如老鼠)、貓和狗在疫情的傳播中有著重要作用。
(3)在生豬養(yǎng)殖密集區(qū),河水的流動是疫情擴散的重要方式,許多地方的疫情呈線性串狀發(fā)生。
(4)根據(jù)疫病流行的特點人們推測可能是沒有完全致弱的弱毒苗所致。換句話說:引起乳豬發(fā)病的病毒就是疫苗毒。
PEDv專一性嗜腸黏膜上皮細胞,主要侵害空腸、回腸、盲腸黏膜柱狀上皮細胞,使之變性凋亡脫落。這樣雖然腸上皮細胞腺窩分泌水分、消化液、電解質能力依然存在,但腸黏膜上皮細胞吸收水分、消化狀的營養(yǎng)物質、電解質的能力喪失。發(fā)病乳豬會表現(xiàn)劇烈的水樣腹瀉,迅速脫水而呈現(xiàn)酸中毒。這種惡病質極易引起乳豬在短時間衰竭死亡。
PEDv感染的潛伏期很短,一般只有3 h~5 h。乳豬出生2 d感染病毒10 h后就能出現(xiàn)癥狀:一部分乳豬開始表現(xiàn)嘔吐,吐出凝固的乳塊;可能是腹部疼痛,乳豬不安,走動,尾巴不停搖動;水樣腹瀉,每次腹瀉末期都從肛門排出黏性的乳白色長黏液。隨著病情加重,腹瀉的次數(shù)增多,水樣腹瀉物也增多,腹瀉10 h乳豬就有脫水的表現(xiàn),眼窩下陷,眼眉骨,后前肢關節(jié)突出。腹瀉36 h的乳豬就可能死亡,同窩發(fā)病的乳豬死亡率達90 %以上。瀕死前的許多乳豬倒地四肢劃動,表現(xiàn)神經(jīng)癥狀(低血糖與腦部缺氧)。在發(fā)病豬場沒有有效的救治措施。疫情造成的損失常給養(yǎng)豬生產者很大的心里傷害。
PED的病變在消化道的小腸,特別是空腸回腸。在感染的早期,病毒能使腺胃部出血,還能出現(xiàn)損傷性淺表層潰瘍;肝臟腫大黃染,這表明肝細胞變性損傷,肝功能嚴重障礙??漳c回腸的柱狀上皮細胞是病毒感染復制的靶細胞(也許這里有許多氨基肽酶N),病毒在這里植入-快速復制-分泌。這一過程只需要幾個小時。腸絨毛膜柱狀上皮細胞迅速凋亡壞死脫落。由于小腸分泌消化酶、水分、電解質的能力依然存在,不能被吸收的腸內容物愈積愈多,導致腹瀉快速劇烈發(fā)生。腸絨毛膜的脫落使小腸壁菲薄,腸內充滿氣體。由于病毒只損失腸黏膜,不傷及腸基底膜血管,臨床上看不到腸出血的病變。
PED的防制必須有綜合措施,建立健康的母豬群是其核心內容。
嚴格有效的能合理實施的生物安全措施。
4.1 安全引種,有效的隔離與馴化
把住這個疫情流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避開疫病高發(fā)季節(jié)引種,不到疫區(qū)引種,不從問題豬場引種,不同時向二個以上的豬場引進種豬。了解引種目標豬場一年來本病疫情狀況。PED從感染病毒到完全排完病毒需要55 d以上,因此引種隔離的時間也需要60 d以上。在此期間做好后備母豬的免疫注射十分重要。
4.2 對運輸活豬(包括殘次、淘汰豬)的車輛及人員嚴格管制
運輸車輛的輪子和車廂、來訪人員的鞋、外衣、用具、皮包都要進行滅源處理,可以參照對口蹄疫的處理措施。
4.3 滅鼠及杜絕家養(yǎng)動物
豬場的呲齒動物(老鼠),馴養(yǎng)的狗貓,是本傳播病的重要媒介。豬場必須做好滅鼠,圈養(yǎng)狗,不養(yǎng)貓。
4.4 建立良好的消毒制度和有效的實施措施能有效地控制疫病流入和病毒在豬群中的傳播
每周二次對豬舍和豬場環(huán)境噴霧消毒必不可少,消毒液要濕潤所有的噴灑物。對PEDv來說,碘和復合碘消毒液最有效。
4.5 糞便處理
PEDv主要通過感染發(fā)病豬排出的糞便,污染豬舍、用具、水源使疫病擴散。做好豬場的糞便處理能控制疫病傳播或減輕對發(fā)病豬的危害。豬糞便的堆積發(fā)酵,沼氣池的過濾發(fā)酵都能使病毒快速失活。
4.6 免疫接種
對于豬的病毒性疫病一般使用疫苗都有很好免疫效果。使用相應的疫苗建立非易感豬群就能預防感染發(fā)病。但迄今為止PED還是一個例外:現(xiàn)有的滅活苗、試制的弱毒苗不能取得十分有效的免疫保護,這與PEDv特性有關。
PEDv屬正粘RNA病毒,它有四種結構蛋白,抗原決定簇以纖突蛋白S為主,它介導產生IgA和中和抗體IgG。膜蛋白M的免疫原性很差,不能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免疫應答。對于腸病毒來說,抗病毒感染的黏膜抗體IgA對病毒進入靶細胞致關重要,它與靶細胞的受體結合就能封住病毒進入靶細胞的門戶,這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線。但IgA也只有阻止感染功能,并不能阻止本病的發(fā)生。現(xiàn)有的滅活苗疫苗沒有產生黏膜抗體的能力,效果不佳。作為抗病毒感染的中和抗體IgG不僅姍姍來遲,而且產生的抗體滴度也很低,不能完成中和作用,這會導致感染迅速擴大,動物發(fā)病并快速排毒。冠狀病毒(PEDv)的免疫方式是以T細胞免疫為主,由于病毒的S蛋白的免疫原性很差,即使是活疫苗也不能刺激產生足夠的效應T細胞(T細胞抗原受體細胞TCR,細胞毒性細胞)和淋巴因子,被PEDv感染的腸柱狀上皮細胞不能及時清除,病毒會安然地完成在病豬細胞內的復制,完成它的增殖與破壞性使命。
PED病毒培養(yǎng)困難,收獲率低,制約著高效安全疫苗的開發(fā)。經(jīng)過15年的努力人們才找到PEDv在非洲的綠猴Vero細胞上(一種病毒培養(yǎng)細胞株)培養(yǎng)的方法。而且需要添加豬氨基肽酶N。即使這樣它的增殖量也很低,條件稍有改變(如pH等)就不能有好收成。所以在小范圍的實驗室中病毒培養(yǎng)成功并不一定保證工廠化生產的弱毒苗質量穩(wěn)定。韓國已經(jīng)有弱毒PED疫苗供應市場,這種疫苗在中國使用并沒有收到滿意的效果,不能阻止PED的發(fā)生。中國也有研究機構研制了弱毒苗投入市場試用,試用的效果也不理想。筆者注意到在廣西、浙江、湖南的一些豬場使用這些弱毒苗后,疫情反而加重,產房乳豬死亡更多。分析原因可能有二種:一是這些疫苗毒致弱不充分,即這些弱毒苗不是安全疫苗。韓國和中國的弱毒苗都是利用各自分離野毒株在豬傳代細胞上連續(xù)接種,讓PEDv在自然屬主細胞上來致弱,這種傳統(tǒng)的盲目的減毒培養(yǎng)方式會有一些作用,PED弱毒苗就是繼代80代后被認為安全的弱毒疫苗,它們可能對母豬、公豬、保育、豬生長育肥豬是安全的,但對于沒有任何抗病能力的新生乳豬仍然是強毒。二是弱毒苗使用的方法不正確。PED的弱毒苗接種母豬后,其疫苗的排毒期也會有55 d以上。如果人們在母豬產前30 d接種弱毒苗,這些母豬生產后正好在排疫苗毒,乳豬吸食了乳汁,接觸了母豬的糞便,便會馬上發(fā)病。
豬場的經(jīng)營者們在對付生豬疫病時,第一想到的是用有效的疫苗,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第二想到的是疫病發(fā)生后找一種特效藥物來治療。這種思路正確,想法善良,對于豬瘟偽狂犬、圓環(huán)病毒病能達到他們的要求,但PED疫苗免疫的結果達不到他們的愿望。
現(xiàn)有的病毒性腹瀉三聯(lián)滅活苗免疫效果不好,滅活苗不能產生黏膜抗體,即使添加了好的免疫佐劑也只能產生微弱的細胞免疫,且中和抗體姍姍來遲。而免疫效應細胞和黏膜抗體才是抗PEDV真正需要的物質。PED弱毒疫苗能產生粘膜抗體,中和抗體,也能產生細胞免疫,但現(xiàn)在要解決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二個問題。
如果使用疫苗必須多次接種,反復刺激才有一定的作用。先要使用弱毒苗對后備母豬、公豬做好基礎免疫,6~7月齡時連續(xù)免疫注射3次。經(jīng)產母豬推薦的免疫方法有以下二種:
其一:病毒性腹瀉弱毒三聯(lián)苗,妊娠母豬40日齡、45日齡、50日齡注射3次。不允許注射妊娠65日齡以后的母豬。
其二:四次免疫法。45日齡、50日齡注射二次病毒性腹瀉三聯(lián)活苗。85日齡、95日齡注射二次腹瀉三聯(lián)滅活苗。
4.7 返飼
許多豬場受到PED的危害,沒有理想的處置措施,于是有人想起了過去對付冬痢的一種方法即使用發(fā)病豬的糞便來喂未發(fā)病豬,讓它們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保護未發(fā)病豬群。10年前,這種辦法好像有些作用。現(xiàn)在很多豬場使用后非但沒有作用,多數(shù)豬場使用病料返飼后,豬場發(fā)病更加嚴重(返飼可能對于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病有效,PED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排毒期長得多)。所以,返飼是一個無奈之舉,存在負面作用,返飼會通過哺乳母豬給乳豬散毒;返飼會使病源通過易感豬循環(huán)下去。
為了發(fā)揮返飼的最佳作用,縮小返飼的副作用,這里介紹對PED返飼的正確方法;
A. 選用發(fā)生腹瀉了12 h乳豬的小腸(不能使用發(fā)生了腹瀉48 h后乳豬的小腸)和脾臟(胃大腸及內容物肝腎都不要),采集時避免污染,集中放入容器。
B. 采集的病料馬上使用豆?jié){機絞碎,按病料的重量1∶4加入生理鹽水,每20份病料加入100萬青霉素和40萬鏈霉素,攪勻。不要加牛奶(那樣會增加更多的異種抗原影響免疫應答)。
C. 每份病料的制取液可以返飼4頭母豬.
D. 返飼方法:病料只能返飼給懷孕50日齡前的母豬,70日齡的母豬不能與病料接觸。45日齡飼喂一次,50日齡再飼喂一次。
E. 制備的病料剩下的一半要迅速冷凍保存,下次使用時自然解凍。
F. 返飼前后7 d不能使用抗病毒藥物或免疫抑制性藥品。
返飼后母豬如果出現(xiàn)輕度腹瀉證明返飼效果良好,不必治療。
4.8 產房管理
乳豬腹瀉發(fā)生在產房,必定與產房和母豬有關。要保證產房清潔衛(wèi)生干燥,合適的溫度;做好產仔母豬產前洗澡消毒,乳豬吃奶前擠掉母豬各個奶頭中的奶水;做好產仔母豬的糞便管理,及時清除產仔母豬排出的糞便,用拖把擦掉糞便的痕跡,再用復合碘消毒液噴灑糞便處,做到乳豬出生后24 h不與母豬的糞便接觸;乳豬在出生后6 h內要吃到40 mL初乳(至關重要);同產房1周齡內的乳豬發(fā)生PED后迅速隔離,并做好消毒處理。
PED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對癥治療效果并不顯著。
發(fā)病乳豬及時補液,自由飲用葡萄糖甘氨酸溶液。不能飲水的病豬,腹腔內注射補液。腹腔注射0.9 %生理鹽水40 mL,加0.2 mL阿托品和3 mL慶大霉素。腹腔補液要加溫。病豬群飲用補液鹽溶液(氯化鈉3.5 g、氯化鉀1.5 g、碳酸氫鈉2.5 g、葡萄糖20 g、兌水1 000 mL)。注射干擾素有一定作用,干擾素2 000 IU~3 000 IU,每天1~2次皮下注射。連續(xù)3 d。使用抗生素為了防止繼發(fā)感染而加重病情。環(huán)丙沙星按2.5 mg/kg+黃連素5 mL肌注,2次/ d,連用3 d~5 d。慶大霉素每1 000 IU/kg~1 500 IU/kg,12 h注射1次。連用2 d。2.5 %恩諾沙星肌肉注射液1 mL/10 kg,每天2次?!酢?/p>
參考文獻:(4篇,略)
作者簡介:林楊洲(1957- ),男,湖北漢川,獸醫(yī)碩士,高級獸醫(yī)師。長期從事豬病臨床診療和技術服務,對規(guī)模化豬場疫病控制經(jīng)驗豐富。
中圖分類號:S851.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6)02-0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