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毛宇湘辨治痤瘡經(jīng)驗管窺

      2016-03-11 14:53:50蓋紅肖管佳暢魏美美郄日強黃毅強王海洋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6年6期
      關鍵詞:郁化火脾虛痤瘡

      蓋紅肖 管佳暢 魏美美 郄日強 黃毅強 王海洋

      毛宇湘辨治痤瘡經(jīng)驗管窺

      蓋紅肖管佳暢魏美美郄日強黃毅強王海洋

      痤瘡是皮膚科常見病,多發(fā)病,且易于復發(fā),纏綿難愈。痤瘡屬于中醫(yī)“肺風粉刺”范疇,其致病原因多為飲食不慎、情志失調(diào)、起居無節(jié)。毛宇湘教授認為痤瘡的中醫(yī)病因病機主要是“脾虛濕滯,兼有肺胃蘊熱,肝郁化火”,在治療方面強調(diào)對脾、肺、肝的調(diào)治,提出“健脾化濕為主,輔以肅肺清胃,疏肝清熱”的治療原則,自擬“九味消痤湯”加減治療痤瘡,臨床療效確切。

      痤瘡; 脾虛濕滯; 毛宇湘

      痤瘡俗稱青春痘、粉刺、暗瘡,是皮膚科常見病,多發(fā)病,此病易于復發(fā),纏綿難愈,令患者痛苦不堪。毛宇湘教授,主任醫(yī)師,全國優(yōu)秀中醫(yī)臨床人才,國醫(yī)大師路志正教授高徒,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治療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長治療肝膽胃腸疾病、艾滋病等內(nèi)科雜癥。筆者有幸跟師學習,受益良多,現(xiàn)將其治療痤瘡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如下。

      1 病因病機為脾虛濕滯為主,兼有肺胃蘊熱,肝郁化火

      古代醫(yī)家對本病的病因病機多從外邪郁表、濕聚為患、血熱郁滯3方面論述[1-3],現(xiàn)代中醫(yī)多從肺經(jīng)風熱、濕熱蘊結(jié)、沖任不調(diào)與痰瘀凝結(jié)4個方面辨證施治[4-5]。

      毛宇湘教授認為痤瘡的中醫(yī)病因病機主要是脾虛濕滯,兼有肺胃蘊熱,肝郁化火。脾虛濕滯是痤瘡發(fā)生的重要病機,因現(xiàn)代之人多圖一時之快,飲食不節(jié),貪辛辣之愉,飽肉食之悅,嗜酒料之癮,加之起居無常,諸因交織傷脾。脾在五行屬土,主運化,脾臟有運化水液的功能,脾氣虛弱,使得脾臟運化水液功能不能正常發(fā)揮,造成水液代謝障礙,濕邪停滯在體內(nèi),內(nèi)濕困脾,濕邪郁久化熱,痤瘡由生。加之脾為中州洞察各臟,脾為中焦氣機之樞紐,若脾虛濕滯則各臟不安,氣機不暢,諸病由生。又因臨床來就診的痤瘡患者多數(shù)已過用清熱解毒藥,此類藥物多苦寒,易傷脾氣、脾陽,致脾氣虛弱,為濕所困。脾肺胃郁熱是指由于素體胃腸有熱,或飲食不節(jié),過食辛辣肥甘厚味或炙烤類食物,使胃腸積熱或濕熱內(nèi)蘊,循經(jīng)上攻于顏面,手陽明大腸經(jīng)和足陽明胃經(jīng)均上行于面部,郁熱聚于毛孔則發(fā)本病。在痤瘡患者中,亦有一部分人伴有便秘,進一步證明了胃腸積熱或濕熱病機之存在。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治病必求于本”,“有諸內(nèi)必形之于外”。肺主皮毛,皮膚病變,往往反映肺的宣發(fā)、肅降功能失常,調(diào)肺以治皮膚之疾可奏佳效。肺經(jīng)受熱,熏蒸于上,故病位以顏面、胸背為主;肺經(jīng)有熱,循經(jīng)可見炎性丘疹;熱盛則肉腐成膿,故見膿頭;中焦脾胃日久蘊積濕熱,故見口苦;肺經(jīng)熱盛移于大腸,故見大便干燥。舌質(zhì)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滑均為肺胃郁熱之象。

      肝郁化火是指肝主疏泄,性喜條達,如因情志不舒,惱怒傷肝,或因其他原因影響氣機升發(fā)和疏泄,就會導致肝郁,肝郁日久即會化火。肝屬木,脾屬土,根據(jù)五行生克制化規(guī)律,木克土,肝火盛自會犯脾,《金匱要略》中有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肝氣橫逆,侵犯脾胃,胃失和降而見脘痛、嘔逆,吐酸水、飲食不化;脾氣失和就發(fā)生腹痛、腹瀉。肝郁化火之痤瘡多于經(jīng)前加重,可伴乳房脹痛,郁悶或煩躁易怒,胸悶,噯氣,面紅目赤等。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均為肝郁化火之象。肝火亦可犯肺,灼傷肺陰,導致肺失清肅或肺絡受傷,中醫(yī)又稱“木火刑金”。肺主皮毛,肺經(jīng)受熱,熏蒸于上,更使痤瘡加重。臨床上三者可單獨為患,也可交互為因。

      2 治以健脾化濕為主,輔以肅肺清胃,疏肝瀉火

      毛教授認為在痤瘡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一方面為苦寒藥傷脾,導致脾虛,脾虛生濕,濕聚日久化熱,濕熱之邪膠著阻滯體內(nèi),耗灼陰津,血分郁熱。熱在血分,熱熾血壅肉腐,故局部瘡癤紅腫熱痛,脾健則濕化,故健脾化濕為主要治法;一方面為肺胃蘊熱,循經(jīng)上攻于顏面,郁熱聚于毛孔則發(fā)本病。肺以降為順,胃以清為安。其中肺主宣發(fā),宣開汗孔,使郁熱得散,病邪乃去。故肅肺清胃尤為關鍵;另一方面為肝郁氣滯化火,根據(jù)五行生克制化原理,肝火可以犯胃,亦可犯肺,而加重痤瘡,故疏肝瀉火甚是重要。因此,治療痤瘡,以健脾化濕為主,輔以肅肺清胃,疏肝瀉火可奏佳效。

      毛教授認為治療痤瘡應注意以下幾點:(1)清熱解毒:臨床痤瘡患者因火毒致病者居多,故清熱解毒尤為重要;(2)忌過用苦寒:痤瘡多為熱勝所致,苦寒藥占據(jù)高位,但同時亦應謹記,過用苦寒傷陽傷脾,更易致脾虛生濕;(3)調(diào)暢情志: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大多數(shù)人壓力較大,易情志不暢,肝郁化火,痤瘡由生,故調(diào)節(jié)情志極其關鍵。

      3 方擬九味消痤湯加減

      毛教授自擬九味消痤湯加減治療痤瘡,臨床療效確切。九味消痤湯由黃芪赤風湯、升降散、三仁湯加減所成,主要藥物為黃芪、赤芍、防風、白芷、僵蠶、蟬蛻、炒杏仁、生炒薏苡仁、白茅根等。

      黃芪赤風湯,出自《醫(yī)林改錯》,以黃芪為主,佐以防風、赤芍,益氣透表。王清任自注云:“此方治諸病皆效者,能使周身之氣通而不滯,血活而不瘀,氣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更有防風引藥上行,頭面之巔,唯風藥能達。白芷不僅引藥入陽明經(jīng),而且古籍多處記載其治痤瘡等皮膚病之佳效。如《本經(jīng)》:“長肌膚,潤澤。”《日華子本草》:“排膿,瘡痍、疥癬,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薄兜崮媳静荨罚骸办钇つw游走之風”等。

      升降散出自《傷寒瘟疫條辨》是方以僵蠶為君,蟬蛻為臣。僵蠶味辛苦氣薄,喜燥惡濕,得天地清化之氣,輕浮而升陽中之陽,故能勝風除濕,清熱解郁,從治膀胱相火,引清氣上朝于口,散逆濁結(jié)滯之痰也;蟬蛻氣寒無毒,味咸且甘,為清虛之品,能祛風而勝濕,滌熱而解毒。共奏升清降濁,散風清熱之功。

      三仁湯一方出自清朝的《溫病條辨》,是祛濕劑中清熱祛濕的方劑,有宣暢氣機,清熱利濕的功效,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氣,氣化則濕化。生薏苡仁甘淡、滲利下焦?jié)駸?,健脾。生用偏于排毒,炒用偏于祛濕。白茅根,味甘,寒,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的作用?!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中論述白茅根:“味甘,性涼,中空有節(jié),最善透發(fā)臟腑郁熱,托痘疹之毒外出。”又善利小便,給濕熱之邪以出路。諸藥合用,共奏佳效。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26歲,2015年1月12日初診?;颊呙娌块L痘3月余,胃脘怕涼,納少,反酸,多夢,口黏,四肢涼,大便可。舌紅苔膩,脈細。治則:升清降濁,清熱解毒,涼血養(yǎng)陰。處方:炒杏仁10 g、炒薏苡仁30 g、白茅根15 g、炒枳殼12 g、當歸12 g、僵蠶12 g、蟬蛻12 g、白芷12 g、炒白芍15 g、金銀花12 g、連翹12 g、百合20 g、生黃芪15 g、太子參15 g、玫瑰花15 g、紅花12 g、牡丹皮12 g、甘草8 g。7劑,每天1劑,水煎服,煎煮兩次,取汁300 mL,分早晚各一次溫服。并配合中成藥茵連和胃,丹梔逍遙膠囊口服。2015年1月19日二診時,患者藥后痤瘡減少,諸癥好轉(zhuǎn)。處方:首方加生地黃12 g、石斛15 g。2015年3月9日三診時,痤瘡明顯減少。處方:減連翹、生地黃、石斛、牡丹皮,加瓜蔞15 g,焦三仙各12 g、茯苓15 g、合歡皮12 g。之后隨癥加減桂枝、炒枳殼、山楂等藥。并配合中成藥茵連和胃,丹梔逍遙膠囊口服。治療1個月痤瘡愈。

      按 方用九味消痤湯減川芎、防風,赤芍易為炒白芍,加炒枳殼、太子參、當歸、玫瑰花、紅花、炒白芍、丹皮、百合、甘草。二診時在初診的基礎上守法守方,略有調(diào)整,加生地、石斛以加強涼血養(yǎng)陰的功效。三診時患者的痤瘡明顯好轉(zhuǎn),減少清熱涼血藥,以防傷及正氣,如連翹、生地、石斛、丹皮,運用瓜蔞寬胸理氣,用焦三仙消食和胃,茯苓健脾利濕,合歡皮解郁安神。四診因胃脹減輕故去炒枳殼、桂枝。因其心煩易怒、痛經(jīng)故加丹皮,山楂清熱涼血,行氣散瘀。四診痤瘡愈,痛經(jīng)除。診療之中謹守健脾化濕,清肺胃熱,疏肝瀉火之法,根據(jù)病情及病因病機的變化,隨癥加減,靈活應對,遂解除患者的病痛。

      [1] 苗建章,張婷,唐遠山.痤瘡的病因病機及臨床分型[J].陜西中醫(yī),2014,35(6):728-729.

      [2] 李艷萍,張友堂.痤瘡病因病機探討[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4,10(11):59.

      [3] 黃云,李麗瓊.痤瘡的病因病機及中醫(yī)治療進展[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4,35(6):83.

      [4] 劉葉蘭,孫亦農(nóng).中醫(yī)對尋常痤瘡病因病機的認識[J].河南中醫(yī),2006,26(4):6-8.

      [5] 郭瀲,李詠梅.痤瘡的中醫(yī)藥治療研究述評[J].中醫(yī)學報,2012,6(6):759.

      (本文編輯:蒲曉田)

      R758.73+3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6.06.040

      050017 石家莊,河北醫(yī)科大學[蓋紅肖(碩士研究生)、管佳暢(碩士研究生)、魏美美(碩士研究生)];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學院[郄日強(本科生)];河北省中醫(yī)院脾胃二科(黃毅強);河北普濟中醫(yī)消化病研究所(王海洋)

      蓋紅肖(1991-),女,2015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醫(yī)結(jié)合基礎。E-mail:1142833790@qq.com

      2015-10-20)

      猜你喜歡
      郁化火脾虛痤瘡
      溫針灸聯(lián)合鹽酸曲唑酮片對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的影響
      丹梔逍遙散加味治療肝郁化火型不寐的理論探討
      董氏奇穴微絡放血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的臨床觀察※
      瘦成一道閃電先過“脾虛”這關
      為什么那么多人“脾虛”
      三子湯配合放血療法治療痤瘡病150例
      推拿結(jié)合熱敏灸治療脾虛濕滯型假性近視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臨床研究
      消風清熱散治療面部痤瘡69例
      痤瘡的中醫(yī)藥治療
      仁寿县| 海口市| 罗平县| 临夏县| 永新县| 左云县| 阜阳市| 洱源县| 鱼台县| 莱阳市| 晋江市| 武城县| 嘉峪关市| 蓬莱市| 台前县| 偏关县| 无极县| 章丘市| 饶阳县| 华亭县| 呼伦贝尔市| 安阳市| 隆子县| 镇雄县| 嘉峪关市| 老河口市| 屏东市| 中超| 新和县| 衡水市| 汤原县| 梓潼县| 清远市| 江安县| 长海县| 苗栗市| 萝北县| 桓仁| 盐山县| 铜陵市|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