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陶
邱永漢用自己的敏銳嗅覺記錄了亞洲經濟中心遷移的過程。
他憑借小說《香港》,成為日本文壇第一個榮獲直木獎的外國人,也曾為唱片公司打造暢銷音樂專輯,同時還撰書《食在廣州》成為日本三大美食巨著之一。
然而兼具才、藝、食之能的邱永漢,實際上是被稱為“賺錢之神”的投資家、實業(yè)家。
成名于日本、榮歸臺灣、放眼中國——邱永漢用自己的敏銳嗅覺記錄了亞洲經濟中心遷移的過程。
流亡東洋
邱永漢出生于1924年的臺南,其父邱清海是有名的臺灣實業(yè)家,母親則是日本人,家境殷實的邱永漢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小學畢業(yè)后,邱永漢求學臺北,并最終于臺北高等學校畢業(yè),隨后,邱永漢與彼時大多數(shù)家境寬裕的臺灣年輕人相同,遠赴日本,就讀于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
從小離家求學的經歷,令邱永漢養(yǎng)成了較為獨立的性格,在他就讀于東京大學經濟學部時,甚至直言不諱地在考試中發(fā)表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批判,此舉差點令其遭到學校的退學;然而倔強的他并未“收斂”,繼續(xù)抒發(fā)反殖民主義言論,最終被告到憲兵隊被關了一星期。
然而隨著日本言論管制的解除,邱永漢在學生運動中變得如魚得水,并且因為一篇題為《壕舍生活者實況及輿論調查》的論文資料送到報社后,三大報紙都刊登了這次消息,而一時成為了現(xiàn)象級人物。
學生時代結束后,邱永漢并未留在日本,而是選擇了返臺,這也開啟了他的經商之路。1946年,二戰(zhàn)結束后,載送復員和返回日本者的船要開往臺灣,他決定離開東京而返回故鄉(xiāng)。
此時日本資源嚴重匱乏,糧食嚴重不足,尤其是砂糖等物資更是緊俏。而砂糖的產地臺灣卻有著大規(guī)模的生產能力,這一供需關系的極度失衡,令邱永漢將目光投向了偷運砂糖行業(yè)。然而,在動蕩的時局下,邱永漢的算盤最終落空,三次偷運不僅全部以失敗告終,還敗光了手上的積蓄,最終不得不通過關系進入銀行系統(tǒng)工作,賺取穩(wěn)定的工資度日。
但是好景不長,邱永漢因對時任政府的抨擊而遭列入“黑名單”,1948年底,臺灣的動蕩時局令邱永漢倍感失望,于是被迫背井離鄉(xiāng),開始了流亡生涯,來到香港。
流亡生涯伊始,邱永漢卻意外收獲了商業(yè)的成功。在港期間,他曾靠密集郵寄包裹方式,將價差七八倍的盤尼西林、鏈霉素及糖精寄往東京出售,讓他首度嘗到賺錢的滋味。
作家商人
來到日本的邱永漢并未馬上投入商業(yè),而是以寫作為生。1955年憑借小說《香港》榮獲日本最高文學獎直木獎,系第一位獲此獎項的外國人,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學界的地位,也實現(xiàn)了他的作家夢。
對于日本文壇而言,獲得直木獎如同黃袍加身,邱永漢也因此積累了一定財富。他終于將目光轉移至經商。
這時,恰逢日本戰(zhàn)后經濟起飛,邱永漢發(fā)現(xiàn),日本的產業(yè)正出現(xiàn)結構性變化,諸如家電、汽車等新興產業(yè)受到時代需求而大幅成長,于是大舉投資這些深具潛力的二、三線股,并且屢獲成功,媒體開始對邱永漢投以關注,并將他看好的股票稱為“兜釘有邱股”,一時間“股票神仙”聲名鵲起、“賺錢之神”開始在日本股市呼風喚雨。
其后,邱永漢將觸角伸至房地產,原因是日本地狹人稠。即使在經過了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后,邱永漢投資的地產依然獲利超100倍。
為了深入了解行業(yè)生態(tài),邱永漢開始廣泛結交各行各業(yè)的經營者,卻發(fā)現(xiàn)這些企業(yè)家的知識大都集中在自己的事業(yè)和商業(yè)對手上,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常識和知識。于是,頂著“賺錢之神”的名號,他又當起了經營顧問并且收獲成功。
榮歸臺灣
在邱永漢收獲半生成功之時,臺灣當局的邀請令他走到了十字路口。
由于當時臺灣的國際地位迅速下滑,島內經濟遭受重創(chuàng),政治危機也開始隱現(xiàn)。
在蔣經國的推動下,臺灣方面開始策動邱永漢返臺發(fā)揮“名人效應”以穩(wěn)定民心;同時也可以利用他在日本的名望,維系衰敗國際關系下與日本的貿易穩(wěn)定。
深思熟慮后,邱永漢認為日本的經濟騰飛已經進入瓶頸,而臺灣等區(qū)域經濟正在迎來蓬勃發(fā)展的良機,因此,邱永漢最終接受了邀請,回到臺灣。
不過,隨著在臺投資的推進,邱永漢發(fā)現(xiàn)臺灣的經濟市場化還不夠充分,市場經濟的思想并不深入人心,特別是那些掌握經濟之舵的經濟政策、財政政策的計劃者和掌握企業(yè)之舵的經營者。他們基本上主宰著國家的經濟運行狀況,要想使市場體系更加健全,必須在思想上武裝他們的頭腦。
于是,他再次提筆,在多家知名刊物上刊登文章,以期用文筆改造彼時人們的思想。
預言中國
1992年,邱永漢遷居香港,從事地產、百貨等投資,并以香港為基地,帶領臺灣及日本商人大舉投資中國大陸。投資領域涉及幾十種行業(yè)。
作為“賺錢之神”,邱永漢關于經濟時局的預言總是相當準確,1986年200日圓兌1美元時,他預言日圓將升值至100:1,最終成功應驗;亞種金融風暴前,邱永漢曾大舉出售其在香港房產,而大賺一筆;1999年他預言日本的泡沫經濟將于美國上演,尤其是股票方面,2000年互聯(lián)網泡沫果真應驗,納斯達克指數(shù)遭遇暴跌。
邱永漢十分關心中國經濟,在其一篇文章《錢滾錢正盛》中講述,中國人賺錢的方式是將別人口袋的錢搬到自己口袋,并非制造物品產生附加值,故中國暴發(fā)戶只對錢滾錢的生意有興趣,譬如將炒樓的錢拿來再賺錢。
他認為,中國將面臨日本以前的泡沫經濟,只有在渡過泡沫危機后,中國才能成為消費大國,并真正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