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振響,屈李純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陜西楊凌 712100
科技論文參考文獻中源文獻錯誤的發(fā)現及處理
霍振響,屈李純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陜西楊凌 712100
源文獻錯誤是指科技論文文后所列參考文獻自身出現錯誤,這樣的錯誤雖然少見,但并非沒有。在編校過程中,編輯可以通過比對文獻引用內容或者根據常識發(fā)現錯誤,還可以通過邏輯審讀判斷錯誤,建議對于明顯的錯別字應予糾正,而對于一些無法修正的錯誤則可以不予處理。
源文獻;參考文獻;邏輯審讀;編校
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已為公眾所知,對于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要求等,在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1]以及于2015年12月1日開始實施的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2]中都有明確說明,針對科技論文參考文獻著錄及文獻引用時出現的錯誤與核查辦法[3-7]已有不少前輩進行了討論,但是尚未見到針對源文獻錯誤的相關研究。本文將“源文獻錯誤”界定為:科技論文參考文獻列表中的文獻在首次出版的時候就是錯誤的,這樣的文獻被引用時自然也是錯誤的。在科技論文的編輯加工過程中,源文獻錯誤雖然不多見,但并非不存在,如何發(fā)現源文獻錯誤,對于這樣的錯誤又該如何處理和避免,筆者談談自己的經驗和思考。
1.1通過比對引用內容發(fā)現錯誤
在編輯加工過程中,筆者及同事曾經發(fā)現不止一處源文獻錯誤,比較常見的就是源文獻題目中出現錯別字,這種錯誤在校對正文過程中通過比對文獻引用可以發(fā)現,對于沒有直接列舉相關內容的文獻則可以根據常識在校對參考文獻的時候發(fā)現。
如本刊收錄的一篇文章中有這樣的內容,“劉永祥等⑤研究發(fā)現,日糧添加CLA可顯著緩解注射細胞免疫抑制劑環(huán)孢霉素A引起的仔豬脾臟和外周血CD8+T細胞數的減少及白細胞介素(IL-2)活性的降低?!?/p>
由于引用文獻列出人名,必須對照參考文獻核實信息是否一致,此時發(fā)現文后所列文獻為:
⑤劉永祥,程偉,邱榮超,等.共軛亞油酸對環(huán)孢酶素A注射仔豬細胞免疫反應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2013,18(2):130-136.(為了區(qū)別于本文所列參考文獻序號格式,舉例文獻序號均用圈號表示,下同)。
通過比對發(fā)現,同一篇文獻題目出現了“霉”和“酶”兩種寫法,經過檢索環(huán)孢霉素關鍵詞,說明“霉”字正確,而“酶”字錯誤,但查閱源文獻后發(fā)現源文獻即是如此,因此,可以確定為源文獻錯誤。經驗豐富的編輯在校對文后參考文獻時,根據日常所見的慶大霉素、羅紅霉素等的寫法也可以發(fā)現和確定這個錯誤。
1.2通過邏輯審讀[8]發(fā)現錯誤
本刊接收的《黃芪多糖和氧化苦參堿協(xié)同增強雞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一文,其作者為“陳茜,邢玉娟,陳玉庫,胡元亮,王德云,蔡丙嚴”。
文章參考文獻列表中有一條文獻信息為:
⑦陳玉庫,邢玉娟,蔡丙彥,等.四種中藥成分復方抗NDV感染CEF細胞篩選效果分析[J].江蘇農業(yè)科學,2008(5):176-179.
從作者姓名上可以初步判斷,本刊所收文章與文獻應是出自同一課題組,因此推測兩個蔡老師應該為同一人,但兩處名字寫法卻不一致。為了避免本刊出版時出現錯誤,在提交作者校對時提出了此問題,作者反饋的結果為源文獻是錯誤的,而且已經出版,無法更改。
對于源文獻錯誤的處理辦法,筆者編輯部的同人曾經進行了討論,大家比較認可的意見是保證自家刊物正確,源文獻錯誤不予處理。但是,對于類似于1.1節(jié)文獻的非常明顯的錯誤,筆者認為還是應該改過來,以免以訛傳訛;而對于類似于1.2節(jié)的錯誤,可以不予處理。
源文獻錯誤的出現,提醒編輯同人在工作過程中一定要仔細、認真,運用所學的審讀方法及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常識,將錯誤消滅在萌芽中,保證“源頭”正確。如1.1節(jié)示例中劉永祥等⑤原文引言最后一段為“本試驗利用細胞免疫抑制劑——環(huán)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來模擬仔豬的細胞免疫抑制狀態(tài),研究CLA對免疫抑制狀態(tài)仔豬的細胞免疫調控作用,旨在為通過營養(yǎng)調控措施緩解豬的免疫抑制狀態(tài),保證仔豬正常生長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這里就出現了“環(huán)孢霉素A”的正確寫法,而文中其他處都是“環(huán)孢酶素A”,編輯通過上下文比對應該能發(fā)現這個錯誤。
源文獻錯誤的出現與作者也有一定的關系,因此要求作者應認真對待自己的作品,尤其是署名一定要準確無誤,如果1.2節(jié)示例文章所列文獻并非出自同一課題組之手,則其錯誤編輯也實難發(fā)現;對于自引同一課題組的文獻,如1.2節(jié)之例,編輯就須留心,以免自家期刊出現錯誤。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7714—2005 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2]陳浩元.GB/T 7714新標準對舊標準的主要修改及實施要點提示[J].編輯學報,2015,27(4):339-343.
[3]林燕英,金曉明,張艷艷,等.科技論文參考文獻引用著錄常見問題分析及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13 (18):166-167.
[4]陳浩元.關于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若干問題的釋疑[J].編輯學報,2011,23(2):109-113.
[5]陸遐,薛來奇.參考文獻引用及其研究的盲點與誤區(qū)[J].編輯出版,2015(1):51-52.
[6]謝二娟.科技期刊參考文獻著錄常見錯誤及編校對策[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0(4):182-183.
[7]宋春燕,王菊香.科技期刊論文參考文獻核查與校對方法[J].編輯學報,2012,24(3):249-250.
[8]陳浩元.科技書刊標準化18講[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G2
A
2096-0360(2016)13-0132-02
霍振響,編輯,主要從事編輯出版研究。
屈李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