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華達總公司 劉阿威
探討高速列車鋪椅的結構及舒適設計
唐山華達總公司劉阿威
我國的鐵路事業(yè)正在不斷推進和擴展,隨著高速鐵路的高密度、高速度的發(fā)展趨勢,人們對于高速列車的座椅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追求快速的前提下,高速列車上的鋪椅的安全、舒適與方便性成為結構設計的目標和考慮內(nèi)容,為了提升高速列車鋪椅的舒適及安全度,可以結合人體數(shù)據(jù)、人機工程學等理論,對高速列車的鋪椅進行優(yōu)化的結構設計。
高速列車;鋪椅;結構
在高速的列車之中,鋪椅是重要的設施,它的結構設計與人體乘坐的安全舒適度密切相聯(lián),在人們乘坐高鐵出行的過程中,不僅關注到鋪椅的美觀外形,而且重視鋪椅的舒適座姿、便捷的操作等因素。因而,要關注高速列車鋪椅的結構設計,要符合人體的生理特征,建構高速列車鋪椅的尺度評價體系,從而最大化地滿足乘客的安全舒適要求,減少人們旅途之中的疲累。
1.1高速列車的運行振動對于人體的影響分析
高速列車在行進過程,會對人體產(chǎn)生整體或局部的振動影響,導致人體產(chǎn)生生理和物理上的反應,通常來說,人體對振動的感受頻率大約在4~8HZ之間,全身振動會對人體的內(nèi)臟器官造成損傷或位移,局部振動會對人體的末梢循環(huán)、骨關節(jié)肌肉運動系統(tǒng)造成傷害。
1.2鋪椅設計預防振動的有效措施
高速列車上的鋪椅結構設計之中,要考慮到運行振動對于人體的生理影響因素,需要在地板與座椅的支撐腿之間,進行有效的隔振設計,通常采用的隔振結構設計方法有鋪墊橡膠減少振動;鋪設軟木減少振動;鋪墊玻璃纖維氈減少振動;采用復合型材料減少振動。
同時,還要對列車鋪椅的底架結構進行合理的、科學性的設計,可以對座椅的坐墊及靠背增加減震墊層的方式,減少車體運行時的振動,并增設一定數(shù)量的彈簧,使其振動受到有效的緩沖。通過分析,得知高速列車的中央轉(zhuǎn)盤處的位移幅度最大,也是負荷承載最大的位置,為了提升乘客的舒適度,需要對該處的剛度進行增強,大約將尺寸加大20mm,避免與人體器官固有頻率相接近的頻率范疇,提升此處的耐變形能力。
在高速列車的鋪椅結構設計中,要考慮其靜態(tài)的舒適性特征,這就需要對座椅的尺寸參數(shù)、表面質(zhì)量和調(diào)節(jié)特質(zhì)進行分析,要適合于人體腰椎的正常生理曲線,使座椅的結構設計滿足人體正常的生理彎曲,使軀體處于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并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產(chǎn)生安全舒適的心理滿意度。
2.1座椅高度的結構設計
為了減少人體大腿以下的負荷壓力,座位前沿到腳踏的高度不應當大于腳底到大腿彎的距離,經(jīng)過研究表明,當座椅高度為400mm時,腰部肌肉活動最為劇烈;當座椅高度大于或小于400mm時,腰部肌肉活動的強度會下降,也即座椅在略高或略低于400mm的高度時,人體的腰部不會感覺到疲累。同時,座椅的高度設計還要考慮由地面到人體膝蓋骨中點的垂直距離,成年人的膝蓋骨中點到地面的距離通常在445~490mm之間。因此,我國的高速列車座椅的高度設計為軟座座面高度為430mm,硬座車座面高度為440~450mm,這樣,可以滿足人體軀體的自然要求,使人體內(nèi)的血液流動保持通暢。
2.2座椅深度的結構設計
高速列車的座椅深度設計主要是指座椅的座面前沿到后沿的距離,座椅的深度設計可以較大地影響人體的舒適感,在臀部得到充分的支撐前提下,可以使人體的腰部得到靠背的有效支撐,大腿肌肉不會受到擠壓,小腿也可以得到輕松自由的活動。因而,根據(jù)人體生理學原理,通常將高速列車的鋪椅的深度尺寸,設計在450~490mm之間,并考慮到鋪椅的擺放形式,可以將高速列車的一等車座面深度尺寸設定為450mm,二等車座面深度尺寸設定為420mm。
為了將壓力集中于大腿后部,應當適當提高坐墊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用于防范車輛行進過程中的人體臀部向前滑動的趨勢,這個夾角應當以5°~10°最為適宜,這樣,可以防止滑動趨勢下產(chǎn)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疲累感。同時,坐椅的后傾角度也不能夠過大,要防止由于血液循環(huán)受到阻礙而引起的雙腿麻木狀態(tài)。身體軀干與大腿之間也要保持一個適宜的角度,以使腰部有所依托,減少腰部肌肉收縮,這個角度應當以105°~115°為佳。
2.3高速列車鋪椅的寬度設計
在座椅的寬度設計方面,要依據(jù)人體測量學原理,考慮到座面寬度是由臀部最寬部分的水平尺寸所決定的因素,可以將座椅的座面寬度尺寸設計在450~480mm之間,這樣,可以使人體舒適地坐于座椅的椅面之上,而不會感受到拘束感。
2.4高速列車座椅的靠背設計
對于高速列車的座椅靠背設計,主要考慮的關鍵點在于椅背的寬度和靠背傾斜度,要使人體的脊柱處于自由舒展的狀態(tài),需要科學合理地設計座椅靠背的形狀和尺寸,使人體的脊柱和手臂可以靈活自如地運動。同時,靠背還要支撐人體的腰部位置和背部、頭部位置,使人體處于自然的生理狀態(tài)。為此,要將高速列車靠背的傾斜角度設計成大于90°的角度,并根據(jù)人體休憩度的需求而適當提升,可以將其靠背的傾斜度設計在大約95°~120°之間,具體可以歸結為:1)靠背傾斜角度稍小時,主要將其支撐點置于人體的第二和第三腰椎處;2)靠背傾斜角度稍大時,要將其支撐點移至人體的胸椎下部位置;3)靠背傾斜角度成大于114°時,則要調(diào)整腰椎、胸椎、頭部三個部位。
2.5高速列車座椅的扶手結構設計
在對高速列車的座椅的扶手設計過程中,主要考慮扶手的高度和扶手的間距,要使扶手與人體兩肘部位的寬度和平放的高度相聯(lián)系,經(jīng)過實驗資料表明,當扶手的表面與人體坐骨節(jié)點部位的距離為240~250mm之間時,人體肌肉的活動強度最小,人體處于最為舒適的狀態(tài),也表明扶手的位置設計最為恰當,因此,對于高速列車座椅的扶手結構設計,要保持間距在420~440mm之間,扶手的傾斜角度也以90±20°最佳,扶手的高度設計為230mm,這樣,可以基本滿足人體的舒適性需求。
為了使乘客處于安全舒適的生理體位,要使人體保持正常的生理彎曲度,就要根據(jù)人體腰椎動力學的特性和原理,使座椅的動態(tài)減振設計與人體的振動適應范疇相匹配,并從高速列車的防振、座椅高度、座椅寬度、座椅深度、座椅靠背、座椅扶手、座椅傾斜度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結構設計,從而使人體處于合理的體壓分布狀態(tài),并具有良好的橫向穩(wěn)定性,使人體脊柱減少縱向做功的消耗,合理地選擇參數(shù),避免人體振動與系統(tǒng)敏感頻率接近,增強安全舒適性。
[1]周澤.基于乘客—座椅—環(huán)境等要素高速列車空間設計及舒適性研究[D].東南大學,2015.
[2]繆珂.高速列車乘坐車廂的本土化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3.
[3]范靜靜.中國高速列車內(nèi)室照明設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
[4]吳東閣.高速列車碰撞條件下的乘客安全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