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 康,崔 燦
(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亳州 236800)
?
中藥炮制前后化學成分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進展
鞠 康,崔 燦
(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亳州 236800)
中藥炮制是我國的一門傳統(tǒng)制藥技術,中藥炮制必須遵循中醫(yī)臨床理論,是中醫(yī)藥的特色和優(yōu)勢。我國最古的漢族傳統(tǒng)醫(yī)學方書《五十二病方》首載炮、炙、酒漬等炮制方法,體現(xiàn)了中藥炮制在中醫(yī)中是不可或缺的?,F(xiàn)代研究表明中藥炮制前后,其化學成分變化存在差異性,就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前后化學成分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為科學規(guī)范的炮制工藝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jù)。
中藥;炮制前后;變化規(guī)律
JUKang,CUICan
(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hui Bozhou 236800, China)
中醫(yī)是我國特有的醫(yī)藥,而中藥是在中醫(yī)理論指導的所用的藥。中藥包括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材,前兩者可以直接用于臨床,而中藥材要經(jīng)過炮制成中藥飲片之后才能用于臨床,以達到降低毒性、提高療效、緩和藥性、去除副作用、改變作用趨向與作用部位、利于服用、利于儲藏的目的。
中藥炮制的前提是凈制,這道工序在切制、炮炙之前,選取藥典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除去雜質(zhì),使其達到藥用純度標準的方法[1]。孟艷等[2]采用HPLC法測定遠志的根皮及遠志木心中5種寡糖酯類成分含量,結果表明,遠志木心中的含量比根皮要低的多。但鑒于遠志木心比例較大,去除費時費力,服用應該適宜加大劑量。
切制是第二道工序,將凈選后的中藥材進行適當軟化,根據(jù)中藥材固有性質(zhì),再切成一定規(guī)格的片形等。切制前的水處理可能會影響藥材中有效成分,所以潤要適當,泡要適度。董曉蕾等[3]研究龍膽水潤切制之后Ca、Cr、Cu、Zn元素含量降低,且當藥苷、龍膽苦苷、獐牙菜苦苷和馬錢苷酸的含量均有降低的趨勢。李敏等[4]通過對姜黃原藥材與姜黃飲片的有效成分指紋圖譜的研究,結果表明炮制后姜黃素與揮發(fā)油的含量偏低。
炒制法是最基本的處理方法之一,是凈或切過的藥材,篩去灰屑,大小分檔之后放置在事先預熱適度的炒制容器內(nèi),清炒或加輔料炒至一定程度[1]。炒制過程中需要不斷加熱,勢必會影響藥物化學成分的改變。
3.1 清炒法
清炒就是炒制時不加任何的輔料。根據(jù)火候的不同,可分為炒黃、炒焦與炒炭,火力的大小與時間的長短,都會使藥物在炮制前后的化學成分有不同的變化。秦昆明[5]的研究表明,牛蒡子炮制以后綠原酸、異綠原酸、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四主要成分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包括牛蒡苷元含量增加,其它3種含量下降。楊欣文等[6]研究表明黃芩炒炭后野黃芩苷、黃芩苷、漢黃芩苷的含量下降明顯,黃芩素、漢黃芩素、千層紙素 A 的含量有所增加。有資料顯示,大黃在炒炭后蒽醌苷的含量顯著降低,而蒽醌苷元與沒食子酸的含量明顯升高。胡云飛等[7]比較牡丹皮炮制前后UPLC圖譜變化表明,芍藥苷峰消失,但是新增了5-羥甲基糠醛峰。
3.2 加輔料炒
切制、凈選后的藥材加固體的輔料在一起炒制的方法,稱為加輔料炒,其目的就是降低藥材毒性,緩和藥性,增加藥物的療效等。某些固體輔料,也有中間傳導熱的功能,使藥物均勻的受熱。孟祥龍等[8]研究表明,炮制前后蒼術所含揮發(fā)油的含量變化較大,炮制后降低。麩炒蒼術中的蒼術素的含量比生品中的含量有所升高。容穗華等[9]研究,白術不同炮制品中白術內(nèi)酯類、蒼術酮和揮發(fā)油的含量,結果為白術內(nèi)酯類成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蒼術酮與揮發(fā)油的含量明顯降低,其中麩炒白術中白術內(nèi)酯類成分的含量較高,土炒白術中的蒼術酮和總揮發(fā)油的含量最低。
炙法是將凈選、切后的藥物,與一定比例的液體輔料拌炒在一起的炮制方法。輔料在炒后篩去,而炙法使用的則是液體輔料且溫度較低,操作時間短,輔料通常滲入藥材組織內(nèi)部,與藥物起到協(xié)同作用。藥物在吸入輔料之后,性味歸經(jīng)均發(fā)生改變。
葉方等[10]研究表明,竹葉柴胡炮制前后柴胡皂苷和揮發(fā)油含量比較而言,炮制后揮發(fā)油含量均有一定的升高,蜜制后總皂苷含量有所增加,而酒制、醋制以后總皂苷含量降低。孟艷等[2]研究分析,遠志炮制前后5種寡糖酯類成分的變化規(guī)律,蜜遠志中西伯利亞遠志糖A6含量,比生品要高。關于香附炮制前后變化研究,其炮制后總皂苷含量顯著升高,并且醋炙后比較酒后的香附總皂苷含量高。
袁珂等[11]分析比較了厚樸生品與姜炙厚樸、元胡生品與醋炙元胡、山茱萸生品與酒炙山茱萸的微量元素與重金屬的含量,結果表明,3種藥材經(jīng)過炮制后,微量元素、重金屬的含量有一點改變,炮制后除Pb的含量偏低,其他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增加。董曉蕾等[3]研究龍膽炮制后化學成分的變化顯示,鹽制、醋制和酒制后B、Cu、Li、Mg、Na、Ni和Sr元素含量均升高,有毒元素Cr的含量在鹽制和酒制后降低,醋制后升高,酒制后當藥苷、龍膽苦苷、獐牙菜苦苷和馬錢苷酸的含量有降低的趨勢。
黃精炮制前后成分變化的研究表明[12],酒制后5-羥甲基糠醛與5-羥甲基麥芽酚的含量較炮制前顯著增加,并且多花黃精中5-羥甲基麥芽酚的含量隨著炮制時間的變長,不斷升高到達最高后,逐漸降低,5-羥甲基糠醛的含量,隨著炮制時間的延長而不斷地升高。
童凱等[13]研究川牛膝在酒制與鹽制后指紋圖譜變化的結果表明,酒炙后葛根素、杯莧甾酮、大豆苷元含量均未有顯著的提高,鹽炙后葛根素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周慧等[14]研究分析,大黃經(jīng)過酒制和醋制以后,蘆薈大黃素、大黃酸的含量有所增加,而大黃酚、大黃素甲醚的含量有一定的降低,黃柏經(jīng)酒制后巴馬汀的含量有一點升高,而小檗堿的含量下降明顯。
孫嘯等[15]采用傅里葉紅外光譜技術,分析金礞石鍛制前后紅外光譜圖的不同,炮制后Mg3-OH伸縮振動吸收消失,F(xiàn)e2+·Fe3+-OH伸縮振動吸收減弱,水峰明顯減弱,Si-O振動吸收峰峰寬明顯增加。通過比較龍骨、牡蠣鍛制前后金屬元素含量的不同,得到龍骨煅制后Mg元素含量上升,其他元素含量均下降,牡蠣經(jīng)煅制后,除Pb元素和Mn元素外,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均上升。分析磁石經(jīng)鍛制前后的理化變化后,發(fā)現(xiàn)磁石經(jīng)炮制后,磁性減弱,顏色和硬度也改變了,鐵元素總量變化不明顯,水溶性鐵元素溶出增加,重金屬及有害元素總量和溶出量均減少。寒水石經(jīng)鍛制后,Ca離子含量增加,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所變化。石膏經(jīng)煅制后Ca、Mg、Zn、Na元素的溶出明顯增加,Al、Se元素的溶出明顯減少。鱉甲醋淬后,化學成分的含量發(fā)生了改變,且產(chǎn)生了新物質(zhì)活性五肽“HGRFG”。
蒸制用水蒸氣給藥物加熱,煮是利用水溫或者藥汁的溫度給藥物加熱,而燀制是浸煮藥物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主要是破壞藥物中的酶、毒蛋白,也利于去除或分離非藥用部位。桑螵蛸經(jīng)蒸制后,抗利尿作用明顯好于生品,且效果最突出部位是蒸卵殼。吳茱萸經(jīng)甘草制后,揮發(fā)油增加了3個組分,減少了3個組分,且含量也發(fā)生了改變。黃精蒸制后對其揮發(fā)油的組成及含量均有較大的影響,正己醛的含量降低,正己醇未檢測到,也產(chǎn)生了新物質(zhì)十三醛。何首烏經(jīng)炮制后Fe,Si,Ca,Al,K,Mg,Zn等元素含量均增加,而P,Sn,Ni,Ba,As,Cd,Cr,Pb等元素含量均減少,且兒茶素的含量降低,沒食子酸含量升高。陳皮在蒸制后,揮發(fā)油含量降低,且新增了檜烯、γ-松油烯、3-蒈烯、α-水芹烯、香茅醇等。
將凈選后的藥物加入輔料,反復炮制稱為復制法[1]。天南星科植物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生品中的草酸鈣針晶大多數(shù)尖端較明顯,而炮制后不只有尖端明顯的針晶束,也有兩端鈍圓的針晶束,同一種藥材炮制后草酸鈣針晶的含量與生品中的含量沒有顯著性差異。
其他制法包括發(fā)酵、發(fā)芽法,制霜法、烘焙法等。發(fā)酵是藥物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情況下,用霉菌、酶的催化和分解的作用,讓藥物發(fā)泡、生衣的方法。而發(fā)芽是果實或種子,在一定的溫度或者濕度作用下,促使萌發(fā)成幼芽的方法[1]。
中藥所含成分多樣,功效也并非單一,中醫(yī)講究辨證施治,一般要通過炮制對中藥原有性能加以取舍,使某些作用加強,某些作用減弱,降低毒性等。通過以上綜述中藥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前后化學成分的變化規(guī)律,了解到炮制前后的變化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這些規(guī)律性,可以通過現(xiàn)代儀器分析進行量化?!吨袊幍洹分两駴]有規(guī)范化的炮制方法,制定一定的科學規(guī)范的飲片炮制工藝,勢在必行。只有規(guī)范化、標準化才能讓中醫(yī)藥得到健康長遠的發(fā)展,也為其國際化、科學化提供依據(jù)。
[1] 龔千鋒.中藥炮制學.2版[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
[2] 孟艷,張學蘭,唐玉秋,等.遠志炮制前后5種寡糖酯類成分的變化規(guī)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21(09):10-13.
[3] 董曉蕾,張霽,趙艷麗,等.龍膽炮制前后化學成分變化的比較研究[J].藥物分析雜志,2015, 35(04):620-626.
[4] 李敏,唐艷萍,于素玲,等.姜黃炮制前后質(zhì)量變化的比較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1,22(06):1458-1459.
[5] 秦昆明.牛蒡子質(zhì)量評價及炮制過程化學成分變化規(guī)律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5.
[6] 楊欣文,吳德康,李俊松,等.黃芩炮制前后6種黃酮類成分含量的比較[J].廣東藥學院學報, 2012,28(03):282-286.
[7] 胡云飛,徐倩,徐國兵,等.牡丹皮炒制前后UPLC特征指紋圖譜比較[J].中國藥房,2015, 26(06):800-802.
[8] 孟祥龍,郭曉慧,章茜茜,等.蒼術炮制前后揮發(fā)油成分的分析和比較[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 2014,16(08):1760-1767.
[9] 容穗華,林海,高妮.白術炮制工藝及炮制原理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1, 36(08):1001-1003.
[10]葉方,楊光義,杜士明,等.竹葉柴胡炮制前后有效成分含量比較[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3,19(12):83-85.
[11]袁珂,王麟,孫素琴,等.三種浙產(chǎn)特色藥材炮制前后微量元素與重金屬的含量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0,30(05):1400-1403.
[12]曾林燕,宋志前,魏征,等.黃精炮制過程中新產(chǎn)生成分分離及含量變化[J].中草藥,2013, 44(12):1584-1588.
[13]童凱,李昭玲,閆燊,等.川牛膝酒炙和鹽炙前后HPLC化學指紋圖譜及其主要藥效成分量變化研究[J].中草藥,2016,47(04):580-584.
[14]周慧,宋鳳瑞,劉志強,等. ESI-MS和HPLC-UV法研究大黃、黃柏、赤芍炮制前后化學成分變化[J].藥物分析雜志,2009,29(06):883-888.
[15]郭嘯,王益群,王棟,等.中藥金礞石炮制前后紅外光譜分析[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3,28(03):688-691.
Research Progress on Change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in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is a tradition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must follow the clinical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st ancient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prescription book in ChinaFifty-twoPrescriptions, first carryied artillery sunburn and alcohol, etc, processing methods, it embodied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was indispensabl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Modern research shows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showed different 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are different. The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were reviewe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change rule
安徽省中藥學專業(yè)教學團隊(2014jxtd073);亳州市中藥質(zhì)量控制與市場研究創(chuàng)新團隊(2014年)。
鞠康,男,工作于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中藥鑒定、炮制的教學與研究。
R284
A
1001-9677(2016)021-0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