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東麗區(qū)正心小學 李樹萍
校史是對一所學校發(fā)展軌跡的真實記錄,主要反映一所學校的建設背景,歷史沿革,發(fā)展軌跡,輝煌成就,校風校訓,師生風采,學校精神風貌等。校史資源具有的校本性、親切性、說明力強的特點,能夠喚起師生對學校歷史的追憶情懷并吸引師生對學校產生熱愛的情感,增強學校凝聚力,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學校傳統(tǒng)教育和優(yōu)良校風教育,是開展學校德育工作的寶貴財富。
合理開發(fā)學校校史資源有利于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促進師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引起積極的社會效應,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在校史研究中,我們從結合校史資源打造學校環(huán)境文化、課程文化、利用校史資源凝練正心的活動文化三個方面發(fā)揮校史在德育工作中的育人作用。
校史是學校校園文化的起源和重要載體,是每一所學校應該珍惜和充分利用的精神財富。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教育理念、辦學思想、課程設置、教育教學管理、學生培養(yǎng)目標、營造育人環(huán)境等。校園環(huán)境文化作為一種環(huán)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環(huán)境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chuàng)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校史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史育人,用長期形成的以“校風校訓”為中心的學校文化傳統(tǒng)熏陶、教育、感化、激勵師生。
正心小學位于天津市東麗區(qū)新立街大鄭村,始建于1946年,建國后改為公立小學更名為大鄭小學,1992年,世界著名華商王克昌先生捐資3500萬日元重建并易名正心小學。校名“正心”出自《大學》“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誠其意?!闭男W七十年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王克昌先生矢志不渝的關心家鄉(xiāng)教育,社會各界十分關注正心小學的發(fā)展,很多領導和文人墨客都曾在這里留下墨寶。此外,代表學校特殊文化傳承的學校紀念館、王克昌紀念館、克昌圖書館,記錄著正心小學70年的發(fā)展歷程,記錄著王克昌先生一生不凡的經歷,幾十年無怨無悔捐資助學取得的輝煌成就。學校的紀念鐘、功德碑花園、文化長廊等人文景觀都是值得夸贊的精神家園。
學校充分挖掘這些特有的校史資源,提煉出“自強不息 尚誠厚德”的王克昌精神,也是正心精神,是每一位“正心人”心中的信仰。提出“正心了不起、正心人了不起、做了不起的正心學子”為踐行克昌精神的辦學理念。同時,為了傳承克昌精神,學校將教學樓一樓重新規(guī)劃,建設王克昌紀念館新館和校園文脈長廊。讓師生一進入校園就感受到濃厚的校史文化。功德園、懿德園、瑞德園、祥德園與克昌紀念林相互輝映錯落有致,園中鮮花盛開、香氣怡人、鵝卵石小路曲徑通幽,與王克昌紀念館、文脈長廊藝術走廊等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營造出清雅怡人的校園文化氛圍。
正心小學的發(fā)展傾注了王克昌先生的的畢生心血。早在1946年,先生就與陳錫華、劉少波二人共同創(chuàng)建了東郊區(qū)第一所民辦初等教育機構——正心小學。王克昌先生一生搏擊商海,以勤儉誠信在商界取得了輝煌成就。老先生為家鄉(xiāng)捐資助學,堪稱愛國興教之楷模。其奮斗經歷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絕佳教材。為此,學校開發(fā)校本教材《王克昌——我們的驕傲》。學生通過校本課、班隊會等形式學習教材,感受學校的發(fā)展與變遷,了解王克昌愛祖國、愛家鄉(xiāng);艱苦創(chuàng)業(yè)、求真務實、無私奉獻”的一生,從而傳承弘揚王克昌精神。
通過利用校史創(chuàng)設有教育意義的情景和組織有教育意義的活動,能在潛移默化之間收到春風化雨般的育人效果。校園節(jié)日活動我們力求使其彰顯特色鮮明的活動文化,將傳統(tǒng)文化和重大節(jié)日和紀念日融入到學校教育活動之中,繼承和弘揚王克昌精神。通過活動將學校在國學、傳承民間藝術——大鄭剪紙和藝術教育等特色融入到校園節(jié)日之中。在傳承和弘揚克昌精神的同時為學生搭建“展魅力,秀風采”的舞臺。
以“弘揚王克昌精神”在學校校本德育體系的基礎上,我們制定實施年級教育目標,根據學生年級特點和教育重點,幫助各個班級積極行動制定班級文化特色創(chuàng)建方案,師生共同進行班訓、班風、班規(guī)的設計以班級環(huán)境的布置,凝聚師生的智慧,創(chuàng)新班級活動形式,落實特色教育內容,凝聚班風學風。 以校史文化構建師生精神家園,有的班級有感于老先生的精神,創(chuàng)建感恩班級,班級的每個學生都以為班級、學校、家庭做好事為榮,學生和老師在感動中成長;也有的班級學習老先生的自強不息精神建立自強班級,班內每個成員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得到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還有的班級有感于老先生幼年失學的痛苦,創(chuàng)建圓老先生夢想建書香班級。
豐富少先隊活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們進行愛國、愛家鄉(xiāng)、誠實守信的教育。
藝術社團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小白鴿合唱團、小鵝舞蹈隊、我能行手風琴班、巧手剪紙社、正心書畫社。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使學生接受高雅校園文化的熏陶規(guī)范了言行,而且展示了學校素質教育成果,營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園精神文化氛圍,塑造了學校良好的外部形象。
正心小學所在社區(qū)大鄭村就是王克昌先生出生、童年生活過的地方,村里的許多老人對老先生有所了解。此外,許多家長都是學校的校友,對學校有著追憶情懷和熱愛的情感。我們引導學生積極開展體驗活動,訪問家長知道的老先生故事,尋找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上學時的照片,講述他們童年的故事,讓學生體驗到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通過今昔對比,讓學生珍惜現在幸福生活,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挖掘社區(qū)資源和家庭資源,共同進行德育文化建設,我們將社區(qū)資源引進校園。社區(qū)中的大鄭剪紙是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大鄭剪紙的傳承人也是學校校友與家長,學校聘請慧源剪紙藝術中心劉長慧、劉長華兩位剪紙藝術家作為學校剪紙課程輔導老師,與學校一起開發(fā)校本課程。聘請老藝人為小社團輔導老師,開設燙畫社團。這些都是在開發(fā)校史資源的基礎上開發(fā)出的德育活動,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豐富了校園生活,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