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運 成
(貴州師范大學 法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
論中國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保障
包 運 成
(貴州師范大學 法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摘要: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是指兒童參與家庭教育活動的權利。保障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是保護兒童人權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兒童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中國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保障存在兒童受不當影響行使參與權、兒童行使參與權的范圍被不當縮小以及兒童參與權的行使沒有受到合理限制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由于法律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目前,完善中國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保障應從更新理念、完善相關法律及加強監(jiān)督等方面努力。
關鍵詞:兒童;參與權;家庭教育
近來,兒童悲劇事件的不斷發(fā)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逐漸對兒童家庭教育等相關事項開始關注。兒童事件的發(fā)生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問題未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解決是重要原因。因此,探討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保障成為必要。
一、保障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的內在必要性
兒童參與權是《兒童權利公約》和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法律所認可的兒童基本權利,是兒童依法通過語言或具體行為表達意見、參與決策以及參與有關事項的權利,它體現為兒童參與家庭和社會等不同領域事務的權利。而“家庭教育是指在人類社會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主要是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一種教育和影響活動,它既包括家庭成員之間自覺的或非自覺的、經驗的或意識的、有形的或無形的多重水平上的影響,也包括家庭環(huán)境對其成員產生的無主體影響”[1]12。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是指兒童參與家庭教育活動的權利。人一出生就接受家庭教育,可以說家庭教育是其他形式教育的基礎,對于兒童的成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兒童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家庭教育中除了要發(fā)揮家長的作用以外,還應充分發(fā)揮兒童的作用,保障兒童在家庭教育中的參與權。
(一)保障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是保護兒童人權的內在要求
“從人權的主體和內容上看,人權是一種普遍權利?!盵2]163人權是基于人而言的,只要是具備一定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人,就應該享有基本人權,不因其身份和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而受到影響。兒童參與權被《兒童權利公約》等國際人權文件和許多國家的國內法所確認,是兒童應享有的基本權利之一。任何人不能因為兒童在行為能力方面的不成熟而否認兒童享有參與權,否則,就是對《兒童權利公約》等人權法律的違背。所以,應創(chuàng)造條件,使兒童的參與權不斷得到實現。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兒童不享有參與權,不能發(fā)表意見或不能以自己的行動參與到家庭教育中(如一些家長出于兒童能力的欠缺而擔憂兒童受損,或者擔憂兒童不能將事情辦成而不讓兒童參與某些事項),兒童的發(fā)展將受到極大制約。限制或者剝奪兒童在家庭教育中的參與權,實際上是對兒童基本權利的限制或剝奪,是對兒童人權的侵犯。因此,保障兒童的人權,就應保障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
(二)保障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是實現兒童全面發(fā)展的要求
世界是復雜多樣的,要戰(zhàn)勝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復雜世界,兒童必須盡可能充實和發(fā)展自己。獲得家長的正確指引和教導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家長經歷的事情多,具有處理問題的經驗,知識也相對豐富。但是,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僅僅依靠監(jiān)護人的說教難以實現,因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總是復雜的、多層次的、多關聯的,我們認識的解釋問題所運用的概念往往是模糊的”,如果兒童“不接觸現實問題,只是學習前人的理論,那么他們永遠也不會了解和掌握思維的原則和技巧,永遠也不能真正認識現實的世界”[3]。兒童必須盡可能地參與到實踐中去。家庭教育是兒童的初始教育和基礎教育,對于兒童的成長極為重要,要使兒童得到全面的發(fā)展,保障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十分必要。兒童在家庭教育中受到其他家庭成員的指引和教導而獲取知識并增長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參與各項具體事務進行實際感悟和體驗,積累經驗、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樹立創(chuàng)新的意識,在參與中成長[4]。
二、中國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中國一直比較重視兒童的家庭教育和兒童權利的維護,特別是在《兒童權利公約》訂立后,采取了許多保護兒童權利的措施,制訂并實施了保護兒童權利的規(guī)劃,依據《兒童權利公約》及其議定書,制訂和修訂了法律規(guī)范,形成保護兒童權利的法律體系,為中國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奠定了基礎,促進了中國兒童參與權的實現。
(一)中國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存在的問題
即便存在保護兒童權利的法律體系,中國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保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兒童受不當影響行使參與權
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可從多方面體現出來,但是兒童常常應家長的要求從事一些不自愿甚至并不是對兒童成長有利的活動。就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迫于升學和就業(yè)的壓力,家長更多地看重兒童的學業(yè)成績,而忽視兒童的多樣性需求。家長要求兒童全力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參加各種課程培訓班和補習班,兒童因此需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課程學習以應付各種考試、作業(yè)與培訓,毫無個人興趣可言(兒童的興趣愛好被剝奪,個性被壓抑),也沒有時間參與其他活動。兒童因被寄予過高的期望而背負著巨大的壓力,一旦目的不能實現,常常做出過激行為,如自殺、自殘乃至弒親等。這種畸形的參與不僅嚴重損害兒童的身心健康,也給社會造成不利影響。兒童應家長的要求而參加的這些活動雖然也是一種參與,但完全背離了最初設置兒童參與權的本意。因此,家庭“不要進行過度教育”[5]34。
2.兒童參與權行使的范圍被不適當縮小
家長常常不讓兒童參與,甚至代替兒童參加某些活動。為了使兒童有更多時間進行應試學習,家長不允許兒童參加非考試課程的學習。家長常常不允許兒童做家務、看電視和上網,認為這樣會影響學習,其實,適量地開展這樣的活動并不會影響兒童的學習,相反還會使兒童在活動中得到鍛煉[6]。家長的行為雖出于善意,卻不一定對兒童有利,因為它忽視了兒童的真實需求,給兒童成長帶來諸多負面影響:減少了參與活動的范圍,剝奪了體驗的機會。兒童的許多技能、經驗和知識都是在實際體驗中獲得或者更好地獲得,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也離不開親身的實踐體驗。家長憑借主觀意志不適當縮小和限制兒童參與權的行使,會阻礙其健康成長。兒童被培養(yǎng)成“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這是導致其動手能力差和高分低能等現象的重要原因。因此,家庭對于兒童的教育不要局限于某些方面,而應為“兒童的未來著想”,“因為人的追求是多方面的,所以教育者所關心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5]37。
3.兒童參與權的行使沒有受到合理限制
“權利永遠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文化發(fā)展?!盵7]12權利的擁有者應該在權利的限度范圍內行使權利,兒童心智尚未成熟,難以把握權利的限度,對權利的行使常常沖動而超越一定界限,進而產生不良的后果。因此,兒童參與權的行使應由家長施以必要的限制。事實上,一些家長出于溺愛或者漠不關心而放任不管;青壯年家長在外地工作無法正常教育引導,而年老的家長難以進行有效限制;流浪兒童則漂流在社會,其參與權的行使更無人限制。長此下去,兒童參與權的行使勢必超越其界限,出現恣意妄為的狀況。兒童可能沾染社會不良習氣或養(yǎng)成不良習慣,給他人或社會帶來損害,居高不下的青少年犯罪現象就是明證。
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行使的扭曲,也可從一些調查中得到體現:兒童對于參與權知曉度低,對參與家庭事務熱情不高,實際參與的程度更低[8]。
(二)導致中國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問題出現的原因
中國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是多種原因綜合造成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關的法律規(guī)范不完善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已經建立了以《憲法》為基礎,以《未成年人保護法》為主體,包括《義務教育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內的兒童權利保護法律體系,但是現有的兒童法律規(guī)范對于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保障還存在諸多弊端。
首先,現有法律規(guī)范大多把兒童作為保護對象,而沒有真正把兒童作為權利主體來對待。如《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和智力發(fā)展狀況,在做出與未成年人權益有關的決定時告知其本人,并聽取他們的意見。”這只是要求家長在作出有關決定時應告知兒童和聽取其意見,至于是否必須考慮兒童的意見以及兒童意見在家長作決定時究竟占多大的分量等都不得而知,全憑家長自行決定,而且沒有執(zhí)行監(jiān)督的規(guī)定。該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父母因外出務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對未成年人監(jiān)護職責的,應當委托有監(jiān)護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為監(jiān)護?!痹摋l對于另行委托監(jiān)護人并沒有征求兒童(即被監(jiān)護人)意見的明文規(guī)定。這樣,作為權利人的兒童并沒有被真正作為權利人來看待,自然不利于兒童參與權的保護。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yǎng)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三條規(guī)定:“對兩周歲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優(yōu)先考慮:(1)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huán)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3)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這種規(guī)定根本沒有考慮兒童(子女)的意見,沒有給兒童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只是出于對兒童的父母利益考慮而設置的。該“意見”第五條規(guī)定:“父母雙方對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fā)生爭執(zhí)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边@雖然規(guī)定要考慮子女的意見,但前提是父母沒有就此達成一致意見;如果父母達成一致意見(不管該意見是否符合子女的利益),則不用考慮子女的意見。對于協議離婚的,則根本沒有要求考慮子女的意見[9]。
其次,法律規(guī)范可操作性差。作為兒童權利保護的主要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許多規(guī)定過于概括。如《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六規(guī)定,另行委托監(jiān)護人時,并沒有規(guī)定由誰委托、如何委托、被委托者的監(jiān)護職責是什么、是否通知和由誰將該委托事項通知相關的人(如學校等),由誰來監(jiān)督該委托監(jiān)護人履行職責以及如何監(jiān)督等都沒有規(guī)定?!读x務教育法》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兒童的監(jiān)護人無正當理由不依法“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對于經過批評教育后仍未改正的,《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進一步規(guī)定了罰款和“其他措施”,但是具體可采取哪些“其他措施”一直沒有明確,這勢必影響該規(guī)定的實施。
再次,沒有在兒童權利保護法律中確立兒童最佳利益原則。兒童最佳利益原則是《兒童權利公約》規(guī)定的保護兒童權利的最基本原則,它為解決兒童權益保護與其他權益保護的沖突提供了綱領性的規(guī)定,對于兒童參與權的保護具有指導意義。利用兒童最佳利益原則可以彌補中國兒童參與權保障規(guī)定的一些缺陷(如對于一些事項沒有規(guī)定和規(guī)定過于概括),但是現行的兒童權利保護法律中并沒有規(guī)定這一原則,直到2011年才在《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11-2020年)》中將兒童最佳利益原則作為兒童權利保護的基本原則予以確認,但該綱要畢竟不是法律?!段闯赡耆吮Wo法》中規(guī)定的兒童優(yōu)先原則與兒童最佳利益原則不同:兒童優(yōu)先原則可適用于處理兒童權利與他人權利的沖突,但涉及兒童自身不同利益的沖突時,究竟怎樣保護兒童的利益和保護兒童的哪一利益,兒童優(yōu)先原則就難以適用了。這樣一來,當有關法律條款沒有明確規(guī)定時,對于兒童參與權保護的具體事項的處理就比較麻煩,如家長對于是否允許兒童參與或者參與哪一事項左右為難時,不一定能作出最好的決定,而兒童最大利益原則便可發(fā)揮作用。
再有,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護的法律規(guī)范銜接不夠。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的保護涉及面廣,需要相關的法律規(guī)范協調一致。一方面是國內法與國際法的協調。在與國際法銜接時,不僅要從具體的條文來考慮,而且要從整個條約及其宗旨來考慮,保障國際條約得到貫徹及國際義務得到履行。中國現有的國內法雖然在具體的條文上似乎已與《兒童權利公約》接軌,但實際上并沒有充分體現《兒童權利公約》的精神,致使國內法對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的保障并不理想。如《兒童權利公約》序言中規(guī)定,“應讓兒童在家庭環(huán)境里,在幸福、親愛和諒解的氣氛中成長,考慮到應充分培養(yǎng)兒童可在社會上獨立生活”,但是《未成年人保護法》主要立足于對兒童的保護,并沒有突出“應充分培養(yǎng)兒童可在社會上獨立生活”。而這一點極為重要,兒童終將走向社會,培養(yǎng)兒童獨立生活能力需要其盡可能多地參與各種活動。另一方面是國內相關法律的協調?!段闯赡耆吮Wo法》是兒童權利保護的專門法律,它對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保障只作了原則性規(guī)定,并沒有實施細則予以具體化,同時相關法律規(guī)范也沒有對應的規(guī)定。如居(村)民委員會和婦聯被寄希望于對兒童參與權保障實行監(jiān)督,但是究竟應如何監(jiān)督等沒有規(guī)定?,F有的有關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保障的規(guī)定散布于不同的法律,且不同的法律規(guī)范沒有有效的協調。
2.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的其他條件不夠成熟
一是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的監(jiān)督不力。兒童與家長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兒童需要家長撫養(yǎng),兒童的許多權利需要借助家長來行使,若兒童與家長的關系僵化則對兒童權利的保護不利。通常家長和兒童對于維護兒童權利的意旨是一致的。鑒于家庭的私密性及兒童與家長的親密關系,人們常常不予也不便介入?;谀芰?、知識與意識的局限,家長對于兒童參與權的保障并不一定符合兒童權利保護的需要,而且兒童與家長是兩個不同的利益主體,也會存在利益沖突。因此,家長對于兒童參與權的保護不力甚至侵害兒童的權利也就在所難免了。盡管中國已經建立許多兒童權利保護監(jiān)督組織——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居(村)民委員會、婦聯等以及眾多的媒體,但是,對于家庭中兒童參與權保障的監(jiān)督卻不盡人意,不僅許多隱蔽性很強的損害事件難以被監(jiān)督,而且一些鮮為人知的兒童參與權損害事件也未能得到監(jiān)督,如許多家長只注重兒童的應試學習而限制其參與其他活動,這顯然妨礙了兒童的參與權行使,也不一定對兒童有利,這一問題至今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居(村)民委員會和婦聯分布很廣,貼近家庭,但是他們的監(jiān)督作用也非常有限。
二是兒童權利保護意識不強?!凹冶疚弧彼枷牒汀靶⒌馈彼枷雽χ袊挠绊懞苌?,“家本位”思想講究家庭的整體利益,要求家庭成員的個人利益服應從家庭整體利益;“孝道”要求晚輩與少者對長輩和長者尊從。這樣,人們難以將兒童利益與長輩和長者利益平等保護。受家本位和孝道思想影響,立法者也難以超脫現實,制訂的相關法律也無法像強調個人主義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制訂的法律那樣保護兒童的權利。法律規(guī)范的實施者也會受到“家本位”思想和“孝道”的影響,不能像西方國家執(zhí)法者那樣維護兒童的參與權。因此,從一般的民眾到兒童參與權保護的公職人員都缺乏強烈的兒童參與權的保護意識,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保障不盡人意也就難以避免了。
三是中國地域廣闊及條件差異大,保障兒童參與權的經濟等各方面發(fā)展不均衡。農村和城市的巨大差別影響兒童參與權的實現:農村地區(qū)沒有城市那樣的公共資源,農村兒童參與城市那樣的公共文化活動的機會少,他們比較多地是從事農業(yè)生產中的各項事務;城市兒童參與公共文化活動機會多,但體驗農業(yè)生產中各項事務的機會少。貧富差距影響兒童參與權的實現:家庭貧富不均,不同家庭提供給兒童參與權實現的條件不同,而國家又沒有提供足夠的條件縮短這種差距。不同家長的素質也會影響兒童參與權的實現。總之,兒童或多或少缺乏參與的機會,進而影響了兒童參與權的實現。
三、中國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的完善
中國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兒童健康成長。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需要從加強法治、改善經濟與更新理念等方面長期努力,不斷完善。
(一)更新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的理念
兒童具有兩方面的特性:一方面,由于心智尚未成熟,需要得到保護和扶持;另一方面,又是獨立的權利主體,有自己的個性需要。兒童需被保護的一面常常被更多地重視,而作為獨立權利主體的方面反而常被忽視。這種現象廣泛影響著立法者、執(zhí)法者、司法者以及對兒童參與權保障的其他主體,進而影響到兒童參與權的保障。因此,必須更新關于兒童參與權保障的理念。因為“法律理念有助于人類認識隱藏在其所使用的法律工具背后的思想,正確地運用周延的態(tài)度來審察法律問題,避免在立法、司法、執(zhí)法和守法中作出流于偏執(zhí)的、武斷的結論”[10]。
在保障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時,應該明確:兒童是獨立的權利個體,擁有自己的個性和利益訴求,保護兒童應從其獨立的權利個體、實際個性需求和利益出發(fā),最終使兒童與其他權利主體在實質上得到同樣的保護。成人一般來說比兒童具有更強的能力和更豐富的經驗,但也是有限的,即使是出于“為兒童好”也未必都能獲得對兒童有利的效果[11]。兒童不僅是家庭的,也是社會的和國家的。兒童雖然心智尚未成熟、能力較差與經驗不足,但是對于自己真正的需求與利益有時比成人更清楚,兒童實施的行為和參與的活動,其結果有時比成人代理所取得的效果更好。因此,對于兒童參與權的保障不能僅憑家長的意志,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兒童參與,只有當兒童的能力和經驗明顯不足或者對兒童不利時,家長才可代為處理,同時家長的代理也需以兒童最佳利益為考量,盡可能使兒童在參與中得到成長。
隨著社會的進步,理念會隨之更新,但是理念的更新具有滯后性,為了更好地保障兒童參與權,應人為地推動理念更快地更新。更新理念的一個重要方式是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利用典型事例進行宣傳,在社會上營造良好的保護兒童參與權的氛圍。同時,可將兒童參與權保護的知識和理論作為立法者、司法者、執(zhí)法者以及兒童參與權保障的其他主體職業(yè)培訓與業(yè)務學習的內容,以促進觀念的更新。通過努力,最終使全社會保障兒童參與權的理念得到更新,進而更好地促進兒童參與權的保障。
(二)完善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的法律規(guī)范
解決中國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問題重要的是依靠法律,目前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分散在不同法律之中且許多規(guī)定過于概括而缺乏操作性,存在諸多不協調和空白之處。完善中國的相關法律,既要履行中國的國際義務,使中國的法律與所締結的條約協調一致,又要完善中國的相關法律,使之更加系統(tǒng),具有更強的操作性,覆蓋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確立兒童最佳利益在法律規(guī)范中的原則地位
兒童最佳利益原則是《兒童權利公約》規(guī)定的保護兒童權利的基本原則,也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通認同,許多國家的法律都將該原則規(guī)定為兒童權利保護的基本原則,它成為“處理兒童事務的準則”,是“對立法、司法保護提出要求的綱領性條款”[12]。將兒童最佳利益作為法律規(guī)范的基本原則進行規(guī)定后,即為立法者所進行的有關兒童參與權保障的立法確立了標準,也使執(zhí)法者、司法者以及其他主體處理兒童參與權保障事項時做出最合理的決定。在保護兒童權利的主要法律中,將兒童最佳利益規(guī)定為原則,同時按照兒童最佳利益原則對相關的法律規(guī)范進行修訂。這樣既可促使各種法律規(guī)范的協調,又可促進各個法律規(guī)范對兒童參與權的更好保護。
該原則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在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時,決策者自由裁量權過大,有關的決策可能不利于兒童。因此,除了將該原則作為兒童參與權保障的基本原則外,還應對有關規(guī)定盡可能細化,在適用具體的法律規(guī)范仍然不能解決問題時,利用該原則作出合理的決定。
采用兒童最佳利益原則,是基于兒童心智尚未成熟且能力和經驗等方面不如成人的現實而確立的。因此,它以充分維護兒童的參與權在內的兒童權利為準,但絕不是使兒童的利益超越他人的利益。所以,對于兒童最佳利益原則的規(guī)定和適用,應在彌補兒童能力和經驗不足且能夠在實質上與成人得到平等保護的限度之內。否則,就與權利義務一致性原則不符,進而損害他人的利益,走上法治的反面。
2.將兒童作為真正的權利主體對待
由于兒童心智尚未成熟且行使權利的能力弱小,法律規(guī)范的制定者常常比較重視兒童權利保護者對兒童的保護,忽視兒童個體的獨特利益和需要,以致許多法律規(guī)范忽視了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的保障。因此,應在兒童權利保護的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在家庭教育中,兒童有權對所有事項依法發(fā)表意見,包括與兒童自身無關的意見和與兒童自身有關的意見,家長在作出與兒童利益有關的決策時,可以不考慮兒童依法發(fā)表的與其自身無關的意見,但是必須聽取兒童依法發(fā)表的與其自身有關的意見,并根據兒童意見的價值來決定兒童意見在決策中的分量,而不需考慮發(fā)表此意見時兒童的年齡和成熟程度,只要兒童依法發(fā)表的與其自身有關的意見是合理與合法且對有關事項特別是對未成年人權利保護有關,家長就必須予以考慮,并在決策中賦予其相應的分量,從而真正體現兒童的獨立權利主體地位。
3.強化法律規(guī)范的可操作性和協調性
一要注意中國締結的條約與相關法律協調一致,根據《兒童權利公約》等條約的精神并結合條約的具體規(guī)定修改完善中國的法律。一些條約的具體條文已經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就應以此為依據履行國際義務。當條約的規(guī)定是概括性的,需要締約方根據實際情況在具體履行義務時進行認真研究,把握《兒童權利公約》等條約保護兒童參與權的精神,并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保護兒童參與權的法律。
二要注意國內相關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協調性。一方面是保護兒童參與權的各個具體法律內部要盡可能地精細化,以免過于概括而產生歧義,使人無所適從。如可將《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六條修改為:兒童的父母或者承擔監(jiān)護職責的其他監(jiān)護人因故不能履行對兒童的監(jiān)護職責的,應該委托有監(jiān)護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為監(jiān)護,與委托監(jiān)護人簽訂代為監(jiān)護的協議,明確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還應對委托監(jiān)護人進行及時監(jiān)督。各個法律在規(guī)定有關主體義務的同時應規(guī)定相應的責任,以便義務不能履行時追究相關人的責任。另一方面是注意相關法律之間的協調性。如對照《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沉迷網絡以及賭博、吸毒、賣淫等行為”。有關規(guī)制銷售香煙、酒和網絡等方面的法律應作出禁止兒童買賣香煙和酒以及限制兒童上網等方面的規(guī)定?!段闯赡耆吮Wo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依法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不得使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這樣,《義務教育法》等法律就應規(guī)定政府及相關者應提供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以便父母等監(jiān)護人能夠履行相關的義務,使兒童接受義務教育。
(三)完善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的監(jiān)督機制
保障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除了需要完善法律以明確兒童和家長等主體的權利義務外,還需要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以使兒童參與權保障真正得到落實。根據目前中國的實際情況,可建立家庭、社會與政府3個層面的監(jiān)督機制。
在家庭監(jiān)督機制層面上,家庭監(jiān)督組織由兒童及其兄弟姐妹、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等家庭成員構成,兒童是參與權的擁有者。當兒童的參與權受到侵害時,兒童可直接向其他家庭成員尋求救濟,也可通過電話與網絡等方式向社會和政府請求保護;其他家庭成員可通過家庭會議,通過向社會或者政府尋求保護等方式來防止和維護兒童參與權。由于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關系,對于兒童權利的維護一般是積極的,也符合一般的道德理念。因此,家庭教育中對于兒童參與權的輕微損害,在家庭范圍內解決即可。但是道德的約束力畢竟有限,應將維護兒童參與權的一定道德義務上升為法律義務,以有利于更好地維護兒童的參與權。為了使家庭成員更好地履行這一義務,需要通過家庭學校等方式更新家庭成員的理念及提高維護兒童參與權的意識。
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的社會監(jiān)督,主要由婦聯、共青團與青年志愿者等社會組織借助各種媒體進行監(jiān)督。受“家丑不可外揚”和孝道等傳統(tǒng)思想影響,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常常在家庭中得不到保障,婦聯等社會組織以及媒體可利用其分布廣與影響大的優(yōu)勢,通過揭示兒童參與權受損的事實和制造輿論等方式促使問題得到解決。當然,社會監(jiān)督需注意的是:既要使兒童參與權得到維護,又要避免兒童及其家庭成員間因誤會導致的彼此傷害。
家庭教育中兒童參與權保障的政府監(jiān)督主要由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經授權的居(村)民委員會來實施。居(村)民委員會分布廣,貼近家庭和兒童,易于發(fā)現兒童參與權受損的情況,處理也比較方便。因此,許多較輕微的兒童參與權被侵害的救濟可交由他們來解決。各級行政機關及其相關部門應設置專門的兒童事務機構,以便迅速、及時和合理地處理兒童參與權受損事件。司法機關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兒童參與權糾紛應該是最后一道程序,因為它需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重大的兒童參與權糾紛可通過這種渠道解決。完善少年司法制度,使司法機關把好保障兒童參與權的最后一道關。
當然,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參與權保障涉及許多方面,除了從上述各個方面進行應對外,還需從經濟發(fā)展及社會進步等方面努力。
參考文獻:
[1]鄒強.中國當代家庭教育變遷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2]夏勇.人權概念起源:權利的歷史哲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3]鄧鵬.把哲學的金鑰匙交給孩子——李普曼及兒重哲學[J].教育發(fā)展研究,1999,(12):15-18.
[4]Cohen R.Children’contribution to household labour in three sociocultural contexts:A southern Indian village,a Norwegian town and a Canadian c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2001,(4):353-367.
[5][德]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M].李其龍,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關穎.做家務影響孩子學習的擔憂沒有根據[N].中國婦女報,2013-05-02(B01).
[7]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曾凡林,馬曉琴,周淼.青少年視野中的兒童參與權狀況調查[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6,(3):25-27.
[9]李潤紅.兒童權利保護的“最大利益原則”與我國的婚姻家庭法[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9,(4):80-84.
[10]李雙元,蔣新苗,沈紅宇.法律理念的內涵與功能初探[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4):50-55.
[11]Schoeman F.Protecting intimate relationships:Children’s competence and children’s rights[J].Ethics and Human Research,1982,(6):2.
[12]王雪梅.兒童權利保護的“最大利益原則”研究(上)[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3,(1):493-497.
(責任編輯薛志清)
On the Protection of Participation Rights of Children in Family Education in China
BAO Yun-cheng
(School of Law,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1,China)
Abstract:Participation rights of children in family education are the rights of children to take part in family education.It is a basic requirement of safeguarding children’s human rights and achieving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o protect the participation rights of children in family education.However,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ith the protection of participation rights of children in family education in China,children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rights under improper influence,their participation rights being limited by their guardians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rights not being restricted properly.It is now time to renew the idea,improve the relevant laws,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participation rights of children in family education.
Key words:child;participation;family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D 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62X(2016)01-0056-07
作者簡介:包運成(1970-),男,湖南永州人,貴州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民商法和國際法。
基金項目:貴州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2013B107);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2015ZD02);貴州師范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
收稿日期:20150608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106.1532.024.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6-01-06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