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東麗區(qū)流芳小學教師 任德娟
作文批語的魅力
■ 天津市東麗區(qū)流芳小學教師 任德娟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寫作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一個難點。 “老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的現象。
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作文前的指導、作文中的修改。我們很多語文老師感到頗傷腦筋的寫作文評語,往往是在寫作文批語時輕率為之,三言兩語,或者套話連篇、空洞無物;或者用寫鑒定、作總結的語言,嚴肅而呆板,學生讀起來索然無味,批語的教育功能也難以發(fā)揮出來。我自己就深有感觸,每次批改作文,都要絞盡腦汁地想應該怎樣給學生一個恰如其分的評語。那些 “語句通順,結構鮮明”, “重點突出, 詳略得當”,“能夠抓住人物的特點,人物鮮明的性格”……我覺得都是在敷衍學生的話。
作文究竟應該怎樣批改,批語究竟應該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這些都還是模糊的概念。當前,許多老師批改作文時走入一個誤區(qū):給一個分數,判一個等級,或寫幾句模式化的批語。這樣的批改,沒有效果,沒有人情味,成了教師的“專有制”。如何讓批語發(fā)揮它的作用呢?
批語的種類不外乎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激勵式批語。作文批語其實是教師與學生的一種無聲對話和交流,既然如此,教師態(tài)度必須坦誠,對作文進行客觀性評價,可以進行增強學生自信心的 “指優(yōu)”,可以進行必要的 “點缺”。不管是 “指優(yōu)”還是 “點缺”,兩者都應就一些主要缺點,以激勵性語言、激勵性的證據讓學生樂于接受并積極主動地修改。
二是指正式批語。所謂指正式批語也就是準確地指出學生習作中的不足之處,并指出可行且有效的修改意見,從而使學生有的放矢,不盲目被動地接受。
三是評價式批語。此類批語即教師對學生的某篇作文進行整體評價,從總體的構思、布局謀篇、選材、語言等方面指出優(yōu)點,點出毛病,希望學生能夠揚長避短,爭取寫出最佳水平。
根據個人的作文教學實踐,感覺到評價式批語和指正式批語各有優(yōu)劣,最終達不到提高寫作水平之目的。而激勵式批語卻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其自信心和勇于改進的決心。
我們寫評語可以遵循以下幾點:
寫批語就像說話一樣,是與學生感情的另一種交流。因而,寫批語時要像說話一樣,做到言語準確、內容具體、態(tài)度懇切。批語要能體現本次訓練的重點。一篇評語,可以從大處落筆,如文章的中心、內容、思想感情、條理、選詞用語等,但著眼點要放在對寫作意圖的體現上。因為每篇習作訓練,都是有目的的,或是訓練寫入的,或是訓練寫事的,或是訓練寫景狀物的。即使都是寫人的,每篇習作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批改時要注意將既定的寫作意圖作為點評的焦點,有的放矢地針對學生作文的實際,切中要害,給予適當的指正,或相應的評價。
教育學生應以人為本,這要體現在平時的各項教育之中。學生的作文水平如何,作為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界定,能夠指出學生作文的癥結所在。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逼鋵?,給學生的作文寫批語,對學生既有教學的成分,又有教育的成分,我們應該采取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如給一些習作較好的學生寫批語不能只講優(yōu)點,一味地進行夸獎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自滿的情趣;而對于一些習作有困難的學生,我們決不可一味地批評,貶責過頭,學生的自尊心就容易被損傷,對此學科不感興趣,以致失去上進的信心。 比如: 此文敘述好, 好在何處,選材俗,俗在哪里,讓學生有一個具體而真切的領悟。這樣,對以后的作文,便會大有指導意義,若評語空洞無物抽象,勢必對學生無益。
要做到確切,教師的批語就應該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用貼近學生語言的傳神之筆準確地評價學生的作文,如: “你能在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寫出不平凡,可見你對生活觀察的細致、 深刻”; “一字傳神,反映了人物的個性特點”等等,從而讓學生一看見評語,就能明白自己作文中的閃光點,以便在今后的寫作中繼續(xù)發(fā)揚。教師的評語本身也要十分講究,既要合乎語法規(guī)范和邏輯要求,又要十分明白,表達準確。
同時,批語要注意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如對自信心弱的或寫作基礎較差的學生,要多用鼓勵性評語;對自信心強的學生,則應更多地提出嚴格的要求,使其既得到鼓勵,又不自我陶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對作文中的缺點,不能譏諷嘲笑,更不能惡語中傷,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然會影響學生的寫作熱情。因此,指出學生作文中的缺點或不足,宜用真誠之語或委婉之辭。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自覺性雖然較低,而和自覺性相反的品質——易受暗示在他們身上卻表現得比較明顯。教師要善于用一雙慧眼發(fā)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段精彩的片段,一句形象的語句,一個生動的詞語,甚至一個準確的標點,都有可貴之處,都應該鼓勵,讓學生有所收獲,與學生有所溝通,互相理解,同時又融洽師生感情。激勵式批語其實是指出孩子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在內容上和方法上的改進方法,內容上是表揚為主,批評為輔,方法上強調對缺點提出改進意見,但措詞較舒緩、平和,學生易于接受,這樣學生會因為教師的期望性語言產生修改的欲望和興趣。
因此,教師在作文評語中,可用商量探討的口吻,循序漸進地提出思考性問題,如 “這個詞是不是可以換一個”, “這個句子太長了,用標點把它們分開好嗎”等等,提示學生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要盡力避免一些判決書式的冷冰冰的評語,如“語句不通,條理不清,中心不明確”等。如果教師高高在上,就會在學生心目中產生畏懼或者逆反心理;如果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其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生就能獲得一種思索的沖動,產生在創(chuàng)造的欲望。如小學語文第七冊中的一篇習作,要求學生寫 《動物的故事》。我在一篇寫的較差的學生作文后批到: “《貓》一文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讓我們感受到什么?你這篇 《小烏龜》怎樣寫才能反映出小烏龜的特性?讓讀者感受到什么?”學生看到老師的評語后,收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按照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認真地進行了修改,重新寫出了一篇較好的作文。
現代語文教學理論認為:一則好的批語,應該不但能客觀準確地評價一篇作文寫作上的成功與不足,而且能激起學生進一步修改這篇作文的欲望,并指導本篇作文的修改方向。從實踐中,我體會到:對教師來說三言兩語、信手拈來的作文批語,對于學生而言可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作文甚至做人,所以,必須字斟句酌。
實事求是地采取積極的贊賞態(tài)度。當學生的作文通過教師的評改之后,知道自己勞動得到教師可肯定,自己的寫法、觀點得到教師的尊重,他們便產生了巨大的興奮,做出驚人的努力,文章自然會更上一層樓。讓我們的作文批語充滿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