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青春的艱難與成長
      ——雙雪濤小說的成長敘事分析

      2016-03-15 14:32:56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雙雪濤安娜青春

      吳 玲

      (沈陽師范大學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 遼寧 沈陽 110034)

      隨著當代文學軌跡的不斷向前發(fā)展,繼60后、70后提法之后,文壇上對于80后的提法從新鮮與爭議逐漸進入探討與研究的過程當中,而這實際上暗含了目前主流文學界對80后這一文學現象的認同與接納,或者也可以理解為主流文壇對于80后作家作品的扶持與滋養(yǎng)。但是自“80后”聲名大噪以來,其內部一直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寫作維度:一種是在全球化、網絡化時代大語境的影響下,對當下都市生活中時尚摩登的著意書寫,表達著作家青春的快意與夢幻的體驗,他們的文學空間里充斥的是數不盡的現代元素:街頭巷尾閃爍不定的廣告牌、透明落地櫥窗里陳列的琳瑯滿目的時尚奢侈品、匆匆來往的車流與人群、高聳入天的建筑群……當下都市的浮華爛漫在他們筆下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另一維度的寫作則是在浮華騷動的都市中堅守本心,可稱為是一種“變中守?!钡膶懽?,在這些作家的作品中,傳統(tǒng)人文關懷的脈流在他們的敘事方式、人物塑造以及思想內涵中緩緩流動,在全社會追逐新潮的“變”守住那一份“?!?,表達了作家們對文學傳統(tǒng)理想難能可貴的執(zhí)拗堅持——其中,東北作家雙雪濤以他的創(chuàng)作向學界及讀者表達了他堅守的決心與勇氣。

      生于1983年的雙雪濤如今恰逢初卅的年紀。其實,時至今日,“80后”基本多已年近三十或已然年過三十,馬上就要度過這初卅的年紀步入人生的中年階段。而此時,恰又是一個人的巔峰時期,無論是身體還是事業(yè)。但是世事并不總是遂心如意的,這些人中自然有人春風得意,亦有人一籌莫展。只是此時無論是否功成名就,面對漸長的年歲與物是人非的境況,難免會在某個特定的時間與地點生出懷舊情緒,追憶似水年華,懷念已逝的舊日時光。他們或感慨萬千、或傷感懷舊、或為過去幼稚的所作所為仰天長笑,或因未完成的心愿黯然神傷。對這種情緒,國內很多作家與導演都有所表達,那些流淌在筆尖、閃爍在鎂光燈下的青春記憶,被不斷地以各種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而這些青春記憶中,少年時的校園生活,被作家與導演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極為深入的表現。如作家李師江的《中文系》、辛夷塢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及趙薇投拍的同名電影、導演陳可辛執(zhí)導的《中國合伙人》等。雙雪濤也以他冷峻簡練的筆觸寫出了《安娜》、《聾啞時代》、《跛人》、《我的朋友安德烈》等校園青春題材的作品,這也是本文進行分析的對象。

      新世紀以來,青春敘事在文學市場上出盡風頭占盡風光,小說、散文、電視、電影等都對之進行大量的集中創(chuàng)作,其風頭可謂是一時無兩。究其原因,大抵可以概括出三個方面:一是計劃生育政策的執(zhí)行,城市市民基本完成了“獨生子女”的規(guī)劃,隨著“421”家庭結構而來的家庭問題日漸突出;二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不斷涌向城市,“留守兒童”問題被殘酷地擺在大眾面前;三是在現代化大語境下,商業(yè)文化的驅使,當下商業(yè)文化的消費力量可以消費一切,當青少年問題以文學的形式被作家表現出來的時候,它也就變成了一種奇觀現象被展覽與消費。

      一般來說,青春敘事往往內在地包含有“成長”的主題,也可以將其說成是成長小說。但是,成長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歷來不甚發(fā)達,已經被列為“經典成長小說”的《青春之歌》、《芳菲之歌》、《歐陽海之歌》等紅色作品,并不能當做真正地成長小說。那里雖然也詳盡描述了主人公的成長故事,但是主人公的成長都是在革命導師——也就是意識形態(tài)的教導與規(guī)訓下完成的,他們對于世界、自我以及人生的觀念與價值體系都不是自發(fā)形成的。如評論家孟繁華老先生所稱:“成長小說是通過主人公自己在成長過程遭遇的失敗、挫折逐漸成長并形成對世界和他人的看法和價值觀念的?!盵1]在這種意義上,雙雪濤的青春題材的短篇小說是當下的青少年成長小說。

      一、家庭的缺席

      如前所述,青春意味成長,然而,正青春的年齡并不知道如何度過這熱血沸騰的青春,成長的旅途中不可避免地會充斥著不完滿。而這些不完滿如果得不到良好的解決,于青春生命而言,就會引發(fā)心理的磨難與精神的創(chuàng)傷,給青春期帶去苦悶與彷徨,焦慮與痛苦。對于這種青春期的悲劇,雙雪濤在《安娜》、《大路》與《跛人》三個短篇中淋漓盡致地將之展現了出來。在這幾篇作品中,安娜、“女孩”以及劉一朵都是正青春的少女,而且她們家境優(yōu)渥,享有同齡人并不擁有的物質享受。但是,在這如花般鮮活的年齡,她們卻選擇自殘、自殺與離家出走這種極端的方式逃離現有的生活。這顯然印證了孟繁華的論斷——現實不止是我們置身的外部環(huán)境,同時更包括我們的心理和精神處境。這些少女們所處的是優(yōu)越的物質環(huán)境,但是她們的精神與心理卻處于蠻荒,而雙雪濤則自由地書寫她們身處蠻荒中的叛逆與創(chuàng)傷。

      《安娜》中的安娜童年壓抑、父親軟弱、母親獨斷,生于長于這種環(huán)境下的她過早地了解了成人社會的陰暗。她憎惡這一切卻無力逃脫,為了釋放心靈重負她早熟早戀,屢屢自殺(皆未遂)。《大路》中的“少女”將生命置之度外唯求一死,“三天之后的清晨一支送葬隊伍從別墅區(qū)中緩緩駛來,靈幡從車窗里伸出,有人向外撒著紙錢。我看見有人在副駕駛座抱著一幅黑白照片,我看見了,看見那照片上的容顏。”[2]這段描寫與后文“我”多年后的幻覺,暗示著少女生命的隕落?!鄂巳恕分袆⒁欢渑c安娜有些相像,叛逆、早戀,唯一不同的是她逃離的方式是義無反顧地踏上離家出走的火車,將一切不愿面對的拋在身后。

      她們何以是此般結局呢?這不但是小說中講述人“我”的疑問,亦是作者雙雪濤和整個社會的疑問。這個疑問,雙雪濤在這些作品中已經初步給出了答案。如《大路》中“我”與“少女”的一段對話——過了好久,我感覺到自己就要睡著了,屁股也沒了知覺,說:“你不用回家嗎?”她說:“家里沒有人,他們都很忙?!薄艺f:“親人是什么樣的?”她說:“和你很熟但是和你不相干?!盵3]她們并不是生來就是壞女孩兒,她們同樣聰明、天真、善良,在瀕臨絕境時依然抱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但是她們的成長卻是一種幾乎完全個人化的成長,父母的缺席使得她們的成長之路沒有指引與導向,而父母的矛盾、離異或者“冷暴力”則在她們的心靈上抹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期望破滅,絕境降臨,她們脆弱的心靈只能在不能承受的成長之痛面前支離破碎?!鄂巳恕分袆⒁欢湓陔x開前的火車站廣場問“我”是不是能賺錢養(yǎng)家的那種人,無疑是對安穩(wěn)的家庭生活的期許?!栋材取分邪材瓤拗f的那句“我就知道,我死了誰也不會難過,一個難過的人都沒有?!盵4]無疑是一種對家庭與親情缺失的絕大諷刺。

      二、教育的失責

      成長小說概念源自于德國的教育小說,而教育小說整個是圍繞著少年的教育問題而展開的。在通行的觀念中,教育是直指人的心靈的,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應該是學生們成長道路上的心靈導師,如偉大教育家韓愈所說:“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苯逃龖撍茉鞂W生的精神靈魂、喚醒學生的信仰、信念、陶冶學生的學生品格情操,以及發(fā)掘學生潛在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教育的責任,十有八九究竟是應該由校長教師們擔負的?!盵5]從古至今,教育的問題與教師有著直接的關聯,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要靠教師來培養(yǎng),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育理念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個體的成長。

      除了教師的個人素質與教育理念將會影響到學生的成長之外,教育體制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古至今,中國的教育體制一直在經歷著變革,歷經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征辟制、魏晉南北朝時的九品中正制,定型為隋唐及后期的科舉制,毋庸置疑,科舉制度無疑是我國人才選拔史上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一種。1905年科舉制度被廢除以來,新式學堂不斷發(fā)展壯大而成為今日的九年義務教育以及高考系統(tǒng)。然而,科舉制度千年的影響依然余聲不衰,“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觀念依然普遍存在,孟繁華指出:“在傳統(tǒng)文化那里,雖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但‘學而優(yōu)則仕’才是真正的目的?!盵6]努力學習、升入高等學府依然被當成改變命運和前途的一種手段,在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下,教育便越來越具有功利的目的,而偏離了關乎靈魂的指向。這些弊端,在雙雪濤的成長小說中有著全面的表現。

      雙雪濤出生于1983年,本科就讀于吉林大學法學院,2003年入校,2007年畢業(yè)。在《小說家的時鐘》中他如此寫道:“作為幼兒我度過了7年,作為學生的時間較長,17年,作為銀行職員,5年,作為寫小說的人,1年零5個月?!盵7]作為學生的17年占據了他大半生命,無疑是他日后進行校園青春寫作的絕佳資源。在他一系列校園青春題材的小說中,他對中學校園的日常生活、生態(tài)、學生、老師、學校制度以及教學風氣等方方面面都進行了描寫,使讀者身臨其境般地體驗到了90年代的校園氛圍。而在這些描寫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刻畫了一個又一個異彩紛呈的少年學生形象,深入人心。雙雪濤卻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通過這些少年學生的形象深刻揭露了學校教育制度與教師的鄙陋,表達了一個作家以一己之力擔當社會道義的普世情懷。

      在我們國家目前的學校教育體制中,被老師與家長看好與欣賞的是所謂的“好學生”,這種學生成績好、性格溫順、對學校的一切言聽計從。在《聾啞時代》里,雙雪濤就塑造了丹鳳陳就是這樣一個“好學生”——除了學習心無旁騖,并且是班主任老師的心腹。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好學生最終卻在學習上迷失自我而被學校驅逐——那么這究竟是為什么呢?雙雪濤在作品中給出了很好的解釋。因為成績好并且長得漂亮,她受到班級內大多男生的追求,但她是好學生,自然要把這些追求報告老師,而那位她“一心效忠”的老師卻因懼怕承擔責任而開罪她——這是“好學生”丹鳳陳內心變化的開端;接著她被老師打入冷宮,轉而一心向學,因壓力過大而內心浮躁,這個時候本應耐心開導的老師卻責罵相加,從而導致丹鳳陳心理防線潰決而迷失自我。

      與丹鳳陳相對的,雙雪濤又在《我的朋友安德烈》中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壞學生”安德烈。安德烈家境貧寒,成績不好,與老師對著干,而且衣著邋遢,極不招師生的喜愛。但是在那個校園里,他卻是最敢堅持自我、最特立獨行的“那一個”。為了表達對學校暗箱操作的不滿,他敢于在校長室門上張貼大字報以捍衛(wèi)和“我”的友誼,卻因觸犯校長與老師的權威而被逐出學?!倪@種結局很大程度上是學校造成的:因為與老師頂嘴,被永遠的安排在最后一排角落并無人與之同桌(所以他才會分外珍惜與“我”的短暫友誼);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卻私下開辦補習班并因此將課程內容只講一半,并且讓學生為之“拉皮條”(此處拉皮條三字諷刺之意盡顯),罔顧上級文件暗箱操作,被揭發(fā)后不思反省,反而遷怒于學生(對隋飛飛的責罵難道不會再造一個丹鳳陳出來嗎?)……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指出:“人作為主體都具有可塑性,而青少年尤其大,青少年時期受到的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等外界刺激,往往會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行為模式。”[8]我國傳統(tǒng)觀念也認為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閱讀雙雪濤的這些小說,我們不難發(fā)現這樣的現象:主人公們并不是天生叛逆,他們也有夢想,也曾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期待(如安娜曾熱愛彈鋼琴,獲得過各種大獎),然而這種期待卻遭遇到家庭、學校、社會阻力,家庭的缺席與學校的失責,使他們發(fā)現自己的期待被拋棄、被懸置,但他們又無力改變現狀,索性以叛逆的面孔與之對抗。而在這些作品中,少年主人公的叛逆往往以無效或失敗告終,面對這種失敗,他們選擇了自殺、叛學等極端的方式以期完成青春的突圍。無論是安娜、劉一朵,還是丹鳳陳、安德烈,他們作為孩子時已足夠強大,強大到敢于與整個社會做抗爭;但是作為成人,他們又太過弱小,他們渴望著來自家長、老師以及社會的呵護與交流。但是這種渴望在雙雪濤筆下是不能實現的,于是他們的成長便有了不可磨滅的傷痛。這一現象難道還不足夠引起作家、評論家社會的深刻反思嗎?雙雪濤站出來了,他寫出了他的觀察與思考,他的講述喻示了他的文學才能,也喻示了他作為一名文人的現實關懷。

      猜你喜歡
      雙雪濤安娜青春
      THE ROUGE STREET BLUES
      漢語世界(2022年3期)2022-06-19 06:05:48
      The Rouge Street Blues
      主持人語
      新文學評論(2021年4期)2021-11-11 13:03:45
      安娜的生日(下)
      安娜的生日(上)
      什么能讓你快樂
      雙雪濤 寫作是個嚴肅的事兒
      埋線:1厘米提升的青春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9:26:55
      青春獻禮
      青春不打烊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16:46:39
      渝北区| 兴化市| 新巴尔虎右旗| 新竹县| 潢川县| 资兴市| 苍山县| 葫芦岛市| 寿光市| 阿合奇县| 株洲县| 丰县| 吴旗县| 渝中区| 锦州市| 大方县| 荣昌县| 涪陵区| 佛冈县| 昌乐县| 广灵县| 夏邑县| 盘山县| 彰化县| 监利县| 崇信县| 佳木斯市| 咸阳市| 达拉特旗| 富源县| 华阴市| 冀州市| 穆棱市| 垫江县| 苏尼特右旗| 进贤县| 屯留县| 县级市| 如皋市| 孙吴县| 枣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