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玲
人教版初中語文六冊教材中有幾篇課文涉及到書信,它們在文中或一段話、或一句帶過,教學中很容易被我們忽視。如果我們細細品讀,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精彩。
一、眾人的信——塑造形象
《信客》中涉及的信很多,對塑造信客這個人物形象起著重要的作用:
代寫信——信客識文斷字,還要經常代讀、代寫書信。代寫書信,要耐心聽婦女們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訴說;要鋪紙磨墨,琢磨著句子,絞盡腦汁。每次都是耐心、細心、真心。代寫信,寫出了一個有責任的、任勞任怨、恪盡職守的信客。
捎信——一次,他帶著一封滿紙幽怨的信走進了都市的一間房子,看見發(fā)了財的收信人已與另一個女人同居……
好心帶信,卻被人誣陷,還被打了兩個耳光,甚至還被扭送到巡捕房。而年輕的信客卻“只說自己一時糊涂,走錯了人家。他不想讓顛沛在外的同鄉(xiāng)蒙受陰影?!鄙有?,捎出了一個寬容厚道的信客。
報信——“闖蕩都市的某個謀生者突然得了一場急病死了……朝死者家里走去”。
信客要向死者的親人報信,他經常做的事是:滿臉戚容,用委婉語氣把噩耗通報;家屬會號啕大哭,會猝然昏厥,他都不能離開;一些農婦把他當做了死神冤鬼,大聲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順眼、連聲諾諾;農村婦女紅紅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劍,他只好柔聲地匯報在上海處置后事的情況,這些都是信客無端所遭受的委屈。但是在他心里更多的是鄉(xiāng)情鄉(xiāng)誼和一副生死禍福的重擔,他忍受了。
報信,報出一個忍辱負重、有情有義的信客。
二、萬卡的信——推動情節(jié)
《心聲》一文中有幾處寫到了萬卡給他爺爺的信,以及文章最后京京要給爺爺寫信。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對情節(jié)發(fā)展的推動起著重要的作用。
“京京看了好幾遍。這個故事他喜歡極了。那個窮苦的、可憐的小人兒凡卡,不知怎么,總是纏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點兒神情恍惚?!?/p>
因為李京京和萬卡的命運、經歷、處境、遭遇非常相似,萬卡的信激起了李京京強烈的感情共鳴。他想在課堂上讀這個故事,不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不是為了公開課給老師配合,而是自己已經融進了萬卡的故事中。但是,因為嗓音沙啞,而被老師拒絕。這是故事情節(jié)的開端,也為下文李京京想讀、程老師拒讀、李京京美讀埋下了伏筆。
…親愛的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他寫道,‘我在給您寫信……只剩下您一個人是我的親人了……”
遭到老師的拒絕,京京躲在了小樹林里宣泄朗讀。萬卡的信引起了京京對過去鄉(xiāng)下快樂生活的回憶和現(xiàn)實生活痛苦的對比。在那時的鄉(xiāng)下美好、快樂,有爺爺的疼愛、兒時的玩伴。祥的爺爺講著誘人的神話故事,咕嚕嚕,咕嚕嚕的水煙袋好似美妙的音樂。還有跟著尼兒摘桑果吃,兩人坐在河邊的水碼頭上,把腳丫子浸在水里,多叫人懷念的事。而現(xiàn)在生活在城里,每天要面對吵架的爸媽,遭受媽媽的打罵。美好與傷心的復雜感情的交織更激起了他想讀故事的欲望。因此,當他聽到趙小楨軟綿綿、奶聲奶氣的朗讀時,他終于忍耐不住站出來給糾正,但是卻遭到了嘲笑。情節(jié)進入了低潮。
“親愛的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京京大聲地、充滿感情地念著:“我在給您寫信。祝您過一個快樂的圣誕節(jié),求上帝保佑您……”
京京臨危受命,把課文讀完,為老師挽回了面子,也讓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宣泄。萬卡的信融化了京京,京京的朗讀融化了老師,也把情節(jié)推向高潮。
“他心里在想:等放了學,我一定要、一定要躲到那個小樹林子里……我知道那個地址?!?/p>
萬卡的信激發(fā)了京京給爺爺寫信的欲望,讓京京的內心再次對快樂生活充滿期待,仿佛一轉身就是爺爺,就是那片果園和那條小河。以京京要給爺爺寫信做結尾,不僅表達了京京的心聲,也柔軟了讀者的內心,給讀者一個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結局。
三、于勒的信——深化主題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暴露了人情的淡薄、世態(tài)的炎涼,金錢代替親情的主題。這一主題主要是通過菲利普夫婦的言行舉止表現(xiàn)出來,而于勒的兩封信則對這一主題起了進一步深化的作用。
“我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買賣,不久就寫信來說……有良心的人?!?/p>
這個于勒以前則是另一個樣子:行為不正,糟蹋錢,逼得父母動老本,不僅把自己應得的遺產吃得一干二凈,還大大占用“我”父親的那部分,于是成了全家的恐怖,被打發(fā)到美洲。而現(xiàn)在卻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給他正名主要原因是他在信中提到要賠償我父親的損失。父親的損失是什么?是財產,被于勒占去了一部分的財產。于勒用什么償還,當然是金錢,只有錢才能撫平父親曾經因為被占財產的創(chuàng)傷,才能平息父親的怨恨,才能讓父親從對于勒的憎惡中解脫出來,并且為之而感動。于勒的一封信把自己的地位和聲望提高了,而人情的溫暖度卻降低了。
“兩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那時我們就可以一起快活地過日子了。”
這是于勒的第二封信,這封信讓我們家更堅定了于勒不久就會給我們帶來好運。而作為局外人,我們細細揣摩這封信,便能發(fā)現(xiàn)其中隱藏的信息。此時的于勒很可能已經破產了。其根據一是當初行為不正,糟蹋錢,被稱為花花公子,這樣的人即使發(fā)了點財,以他的性格能守住嗎?二是為什么要好幾年不給寫信呢?憑著于勒的做法,只要發(fā)財、有錢一定會寫信的。第一封信是賺了點錢后不久就寫來了,而這次卻好幾年不寫,所以大程度上于勒破產了,寫信沒什么說的了,因為不能兌現(xiàn)以前的承諾了,不能給哥哥一家人帶來驚喜和實惠了。三是“我發(fā)了財就會回哈佛爾的?!卑l(fā)了財就回哈佛爾,暗含的是現(xiàn)在沒有發(fā)財,所以不能回到哈佛爾。
兩封信把一個行為不正的人、一個令全家恐怖的人,變成了一個正直的、有良心的人;僅僅因為信中提到了錢,就解決了二姐的婚姻大事;只是因為兩封信,每周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迎接于勒。兩封信如同鏡子照出了市儈的人性、悲哀的社會、炎涼的世態(tài)。如果說這個主題在菲利普夫婦身上是赤裸裸的表現(xiàn),那么這兩封信則對文本主題起了進一步的深化作用。
(作者單位:徐州市銅山區(qū)茅村鎮(zhèn)中心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