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郁 沈蘭蘭
【摘要】目的:探討子宮全切與次全切除術對子宮肌瘤患者性功能影響作用。方法:選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手術患者200例,按手術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患者采用子宮次全切除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子宮全切術治療,在術前、術后3個月及6個月時采用國際女性性功能評估量表對患者性功能進行評估,比較兩組患者性功能變化情況。結果:術前兩組患者性欲、性高潮、性喚起、心理和性行為異常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各項評分均在術后3個月時降低,術后6個月后增高。其中在術后3個月時對照組性欲、性高潮、性喚起、心理和性行為異常評分均顯著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6個月時各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子宮肌瘤患者采用子宮全切與次全切除術治療性功能均可得到良好恢復,但次全切除術恢復速度較快,選擇術式時可優(yōu)先考慮。
【關鍵詞】子宮肌瘤;子宮次全切除術;子宮全切術;性功能
【中圖分類號】R713【文獻標志碼】A
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在婦產(chǎn)科極為常見。該病在早期時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對患者身體健康影響也較小。但隨著瘤體的發(fā)展,可對患者腹部臟器造成壓迫等癥狀[1]。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方式以改善臨床癥狀。子宮次全切除術和子宮全切術是目前常用的手術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子宮是女性的重要性器官,手術后對患者性功能可能造成一定影響[2]。子宮肌瘤患者較多為中青年婦女,性功能的維持對其有著重要意義。因此,選擇一種對患者性功能影響較小的手術方式非常必要。為給臨床術式選擇提供理論依據(jù),筆者選取了200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對照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手術患者200例,按手術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納入標準[3]:(1)經(jīng)宮腔鏡、超聲和臨床癥狀綜合診斷為子宮肌瘤;(2)手術方式為子宮次全切除術和子宮全切術;(3)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2)手術區(qū)其它嚴重疾病患者;(3)合并手術禁忌癥者;(4)精神狀態(tài)異常者;(5)哺乳或妊娠期患者。根據(jù)患者的要求及具體情況,對進行子宮全切除的患者納入對照組,將要求保留宮頸的患者或切除宮頸存在困難的患者納入研究組。研究組患者100例,年齡38~45歲,平均年齡為(3813±764)歲,病程1~5年,平均(371±083)年。對照組患者100例,年齡40~49歲,平均年齡為(3865±736)歲,病程1~6年,平均(368±07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手術方法
研究組患者采用子宮次全切除術治療,患者常規(guī)行全麻術,于下腹部正中作切口,將韌帶及輸卵管間質離斷后,“8”字縫合斷端,再依次將子宮闊韌帶前葉、膀胱反折腹膜打開,夾斷子宮動脈、子宮靜脈、宮旁組織,逐層縫合殘端,行腹膜重建術,關閉創(chuàng)口。對照組采用子宮全切術治療,同樣行全麻術,下腹部正中作切口,離斷子宮韌帶后,反折子宮膀胱腹膜,游離并切除子宮,完畢后將盆腔腹膜和陰道斷端縫合。
13評價方法
采用《國際女性性功能評估量表》[4]在術前、術后3個月及術后6個月時對患者性功能進行評估。評估前評估人員均接受交談方式、指導語言等內(nèi)容培訓,并進行考核,合格后方可實施評估。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t檢驗分析,設定檢驗水準α=005,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性欲指標對比
術前兩組患者性欲、性高潮和性喚起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3個月時對照組性欲、性高潮和性喚起評分均顯著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術后6個月時各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性心理及行為指標對比
術前兩組患者性心理和性行為異常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3個月時對照組性心理和性行為異常評分均顯著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時各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子宮肌瘤是婦產(chǎn)科常見的良性腫瘤。該病早期癥狀并不明顯,患者多因盆腔包塊、流產(chǎn)、不孕、月經(jīng)過多、繼發(fā)性貧血和壓迫癥狀等就診而發(fā)現(xiàn)。子宮肌瘤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主要認為與性激素、肌層細胞突變、生長因子等因素綜合作用所致[5]。藥物治療、期待療法和手術治療均是子宮肌瘤可用的治療手段。但有研究指出,藥物治療和期待療法往往無法取得理想干預效果,手術治療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手段[6]。子宮次全切除術和子宮全切術是子宮肌瘤最常用的兩種術式。但上述兩種術式均會對患者子宮造成不同程度損傷。而子宮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對維持患者精神、心理和生活狀態(tài)穩(wěn)定都有重要意義。術后患者的心理、精神和性生活質量也是影響臨床醫(yī)生選擇手術方式的重要因素[7]。因此選擇一種對患者性功能影響較小的手術方式對患者非常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就子宮次全切除術和子宮全切術對患者性功能的影響作用進行了探討,結果發(fā)現(xiàn)術前兩組患者性欲、性高潮、性喚起、心理和性行為異常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各項評分均在術后3個月時降低,術后6個月后恢復至與術前相當?shù)乃健F渲性谛g后3個月時對照組各項評分均顯著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6個月時各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明兩種手術方式均可能對患者的性功能造成一定影響,其中子宮全切術的的影響更大,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休養(yǎng)后均可得到較好恢復。有研究認為[8],女性性生活中快感、高潮等來源于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反饋,而不是來源于子宮。同時,他們認為性刺激點多位于陰道壁、陰蒂等部位,切除子宮對患者性功能影響不大[9]。彭宇潔等[10]的研究也認為子宮全切術和次全切除術對患者的性功能影響并無顯著差異,本次研究與其結論較為一致。
造成子宮全切術對性功能影響較大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1)子宮全切術完全切除子宮,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子宮次全切除術大,因此術后恢復速度也較慢,導致在術后3個月時研究組性功能各項評分較對照組高[11]。而經(jīng)過6個月休養(yǎng)后兩組患者性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復,因此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心理因素的影響。子宮對女性有著重要意義。而子宮次全切除術和子宮全切術直觀的影響了患者心理狀態(tài)。子宮全切術患者可能因此發(fā)生恐懼、焦慮、抑郁等情緒,術后對子宮切除耿耿于懷,喪失性趣,直接的影響了性功能的主觀感受[12]。而子宮次全切除術保留了陰道解剖結構和宮頸等組織,可能對患者心理有一定安慰作用[13]。這提示在術前訪視時應給予健康宣教,指出這兩種手術方式并不會對患者性功能造成實質性影響,積極給予心理支持[14]。在該過程中,尤其注意對患者丈夫給予教育,促使其關愛、支持患者,這對患者術后康復有積極意義[15]。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患者采用子宮全切與次全切除術治療性功能均可得到良好恢復,但次全切除術恢復速度較快,選擇術式時可優(yōu)先考慮。而對于行子宮全切術的患者,應積極進行健康教育,糾正其錯誤觀念,調整心態(tài)。
參考文獻
[1]劉祿斌,張光金,徐惠成,等.腹腔鏡下子宮動脈阻斷術輔助子宮肌瘤挖除術對患者生育功能及肌瘤復發(fā)率的影響 .重慶醫(yī)學,2012,41(15):1517-1519.
[2]吳晚英,康佳麗,王冬昱.35-45歲患者子宮肌瘤切除術后復發(fā)因素及手術優(yōu)選方案評估 .廣東醫(yī)學,2012,33(11):1607-1610.
[3]李曉琳,王登科.宮腔鏡電切術、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療效對比 .山東醫(yī)藥,2012,52(38):37-38.
[4]葉然, 張愛霞, 徒文靜, 等. 女性性功能障礙評估量表的研究進展 . 中國婦幼保健, 2014(28): 4686-4689.
[5]鄭九波,李冬華,王亞松,等.子宮肌瘤的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29):3298-3301.
[6]JIANG L. Clinical 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assisted and abdominal myomectomy in treatment of hysteromyoma. 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 2012, 12(6): 22.
[7]賀英,李立楠,王霞,等.不同手術方式對子宮肌瘤患者療效及預后的影響 .廣東醫(yī)學,2014,35(20):3165-3167.
[8]楊紅靈.子宮肌瘤不同手術策略對患者卵巢功能和性功能的影響研究 .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9):4524-4527.
[9]彭宇潔,侯玉蘭,潘曉如.不同手術方式對子宮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和性功能的影響探討 .醫(yī)學綜述,2014,20(15):2871-2872.
[10]孫輝利.心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手術患者焦慮心理及性功能的影響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上旬版,2012,28(4):74-75.
[11]Linke G R, Luz S, Janczak J, et al. Evaluation of sexual function in sexually active women 1 year after transvaginal NOTE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106 patients. 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 2013, 398(1): 139-145.
[12]Jacquia F, Myers EM, Geller EJ. Vaginal versus robotic hysterectomy and concomitant pelvic support surgery: a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vaginal length and sexual function.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 2014, 21(6): 1010-1014.
[13]周瑩瑩, 應小燕. 腹腔鏡與開腹全子宮切除術的臨床療效和對性功能影響的比較.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4, 14(7): 588-590.
[14]Schiff L, Wegienka G, Sangha R, et al. Is cervix removal associated with patient-centered outcomes of pain, dyspareunia, well-being and satisfaction after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 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2015, 291(2): 371-376.
[15]蔣燕萍. 兩種手術方法治療子宮肌瘤對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響研究.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2, 50(19): 38-39.
(收稿日期:201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