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玉根
此輪周期股上漲起因是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刺激。結局猜想不外乎兩種,需求回升被證偽,通脹高企倒逼政策收緊。
雖然最近幾天周期股表現(xiàn)較弱,但2016年以來周期股整體表現(xiàn)強于成長股,投資者對周期股未來的行情存在分歧。我們不妨對比歷史上周期股上漲的起因和演變結局,或許有所啟示。
第一次是2008年11月-2009年8月,四萬億元投資強刺激,周期股領漲。伴隨4萬億元龐大投資計劃而生的是信貸規(guī)模達10萬億元,GDP在2009年一季度觸底后快速復蘇。上證綜指從2008年10月底的1664點一路上漲至2009年8月4日的3478點,這是典型的政策刺激、經濟復蘇的牛市,周期股領漲,有色、建材、房地產、煤炭行業(yè)分別上漲268%、206%、190%、188%。
但2009年年中之后宏觀政策開始出現(xiàn)適當?shù)霓D向,由重投資重信貸轉向鼓勵消費,周期股逐漸走弱,消費、成長風格開始接力。
第二次是2010年7月-11月,源于信貸放量和美國QE2刺激,“煤飛色舞”。2010年一季度GDP同比見高點后持續(xù)回落,7月貨幣政策出現(xiàn)微調,信貸開始放量,當月新增信貸1769億元,A股經過3個月的下跌后開始反彈。同年8月,美國釋放出QE2政策信號,11月QE2正式推出,銅、鋁等資源品價格開始大幅上漲,股票市場開始“煤飛色舞”,有色、煤炭7-11月分別大漲96%和63%。
但經過2008年底-2009年的強刺激,2010年通脹已經開始逐漸抬頭,同年11月到2011年4月,隨著政策不斷收緊,最終股市拐頭向下,上證綜指下跌近千點。
第三次是2012年1月-3月,起因是政策放松,預期復蘇。2011年底通脹基本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經濟仍在繼續(xù)下行,為了穩(wěn)定經濟增長,貨幣政策開始逐漸寬松,央行接連降準。貨幣政策的放松、房地產市場的回暖,資本市場普遍預期經濟復蘇,給出三種情景:經濟強復蘇、溫和復蘇、弱復蘇。早周期的地產、汽車先漲帶動整個周期股,2012年1月到3月15日,創(chuàng)業(yè)板指最大漲幅30%,上證綜指最大漲幅15%。
但經濟復蘇被證偽,5月開始經濟數(shù)據(jù)顯示,貨幣政策放松、房地產銷量的回升并沒有改變經濟持續(xù)下行的趨勢,周期股短暫的行情也宣告結束,上證綜指從5月份開始基本上處于單邊下跌趨勢。中小創(chuàng)出現(xiàn)分化。
這次周期股行情如何收場?
此輪周期股上漲主要是兩大邏輯,一是1月份主要講供給側改革。以煤炭為代表的供給側改革主題開始發(fā)酵。二是2月以來主要講需求刺激。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個人購買家庭住房契稅,以及1月份的天量新增信貸數(shù)據(jù)和央行突然降準,都表明了政府利用需求刺激來穩(wěn)增長的決心。石油、焦煤、焦炭、鐵礦石、螺紋鋼、銅、鋁等價格上漲,補庫存情況出現(xiàn),PMI原材料庫存指數(shù)有所上升,2月以來有色、煤炭、鋼鐵股領漲。
結局猜想有兩種可能:第一,類似2012年,需求回升被證偽。從宏觀經濟、政策背景及股市形態(tài)看,目前似乎與2012年有些相似。經濟增長有下行壓力,貨幣政策偏松、房地產政策放松,政府投資手段也在用,不過整體的力度都溫和。2012年初地產銷售好轉后,并沒有帶動開工和投資,二季度GDP繼續(xù)下滑,之后開始動用政府投資,經濟增速8月見底后,9月開始回升,上證綜指9月開始震蕩。這次如果依賴地產去庫存帶動開工、投資,政府投資不及時推進的話,可能最終發(fā)現(xiàn)沒有需求回升。如此,周期股在政策預期階段表現(xiàn)后,證偽階段還會跌回去,而中小創(chuàng)分化,市場只有少數(shù)的結構性機會。第二,政策發(fā)力,增長回升拉高通脹,最后政策收緊。與2012年不同的是,2016年財政赤字率目標大幅提高到3%,說明在穩(wěn)增長方面政策決心強,如果兩會后就開始推進新基建投資,周期股就真會出現(xiàn)需求改善,行情空間會更大。不過,下半年通脹可能就會起來,最終政策收緊,類似2011年式的下跌。
作者為海通證券
首席策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