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清 沈佩
“五味課堂”話健康
●楊麗清沈佩
師生關系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tài)度等。良好的師生關系既是促進教育教學和諧發(fā)展的需要和新課改的內在要求,又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學相長的重要保障,還是培養(yǎng)學生與人相處,樹立其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根本途徑。
荊州市沙市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沙市實小”)以師生關系為切入口構建的“五味課堂”,摒棄了傳統(tǒng)師生關系中不合時代要求的因素,讓師生關系更健康、更和諧,讓教育教學質量更突出。
在“健康課堂”課題研究中,沙市實小以“師生關系”為突破口,構建出平等、和諧、合作、民主、快樂的“五味課堂”。課堂環(huán)境的改變,讓學生真正“能自主、會合作、能思考、會質疑”,讓教師真正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讓課堂真正回歸了真實、樸實和扎實。
教師的角色轉變了,以生為本才有基礎,課堂環(huán)境才能平等、和諧。為了促使教師轉變角色,沙市實小著重采用了三種方法。
1.規(guī)范校本研修
沙市實小遵循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把教研活動、校本研修和課題研究整合起來,通過定點、定時、定人、定內容的教研活動,保障校本研修的順利進行?!肮沧x教材——再解教材——教法切磋”是學校一項常規(guī)而又重要的校本研修活動。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教研組集體共讀教材。使用新教材前,教研組全體成員圍繞整本教材應教哪些知識點、應培養(yǎng)學生哪些能力、教材有什么需改動或者整合的內容等進行集體研討,讓教師宏觀把握教材。二是教研組集體解讀單元教材。每單元教學前,教研組全體成員圍繞單元教學目標、訓練重點等開展一次集體研究。三是選擇有困惑、有爭議,或者是新編的知識點(課文)等開展同課共備、同課異備活動,為教師提供切磋教法的平臺。
為把“三個層次”的研究落到實處,學校要求教研組做到“三定三研讀”“四論四統(tǒng)一”。“三定三研讀”是研修的準備工作。具體內容包括:教研組集體制訂研修計劃時,要定主題、定內容、定形式;教研組長在每次集體研修前,要通知全組成員圍繞同一主題,認真研讀教材、研讀課標、研讀學生?!八恼撍慕y(tǒng)一”是集體研修的具體過程。具體內容包括:教研組長帶領本組教師一論教學重點、難點,二論學生的實際學情,三論教師的指導方法,四論名師優(yōu)課的范例。這里的“論”可以是討論和爭論,也可以是推論和辯論。經過充分地論,全組要達到“四統(tǒng)一”,即統(tǒng)一教學理念,統(tǒng)一課時進度,統(tǒng)一達標要求,統(tǒng)一檢測方案。最后,任課教師圍繞“四統(tǒng)一”的要求,根據具體學情和教學風格,再次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并付諸實施。
這樣的研修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師在預設教學方案時,不僅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和情感傾向,而且用學生的視角解讀教材、理解教材,因此,設計的教學方案易于為學生接受和理解。
2.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
科學的方法是構建平等、和諧教學氛圍的保障。沙市實小的教師立足“健康課堂”,研究出一系列促進學生學習的方法。高段數學組為了使學生真正建構起數學模型、形成數學思維方法,設計出探索數學知識本質的活動,讓學生既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又形成數學思維,獲得數學經驗;高段語文組從提高教師設疑、啟疑的藝術性入手,運用課例研究法,探索出課堂中創(chuàng)設和諧教學氛圍的基本策略,讓學生逐步形成了“有問題可問—想問—敢問—會問—善問—探究—歸納—總結”的學習方式。這些方法激發(fā)起學生主動收集資料、探索知識、發(fā)現本質的興趣,讓他們體驗到自主發(fā)現知識、獲取知識的驚喜與滿足。
3.創(chuàng)生教學情境
沙市實小總結出“問題暴露”“實體再現”等創(chuàng)生情境的方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對“經歷過程”和“啟發(fā)質疑”的研究。
(1)經歷過程
教材中的許多內容簡化了知識發(fā)現、發(fā)展、探索的過程,而這些對學生而言是未知的,也是他們希望知道的。高段數學組的教師圍繞這種情況進行研究,逐步總結出“經歷過程”的情境創(chuàng)生方法。如,教學“圓周率”時,教師讓學生準備大小不同的圓片,并想辦法測量它們的周長。學生積極動手動腦,有的用線繞圓片一周,有的把圓片放在尺上滾動一圈……測出圓的周長后,學生在教師的進一步引導下,發(fā)現用同一個圓的周長(c)除以它的直徑(d),所得的值總在一定的范圍內波動。這個值就是圓周率(π)。這樣教學,學生獲取的不僅僅是結論,還有知識的生成過程。在此過程中,他們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數學思維能力得到了同步發(fā)展。
(2)啟發(fā)質疑
思維始于問題。沒有問題,思維就是無源之水。沙市實小抓住“三步驟三節(jié)點”啟發(fā)學生質疑。
“三步驟”指適宜于啟發(fā)學生質疑的三個教學階段,即預習時質疑、課堂學習時質疑、綜合練習時質疑。
“三疑點”指課堂教學中,適宜于啟發(fā)學生質疑的三個關鍵處,即矛盾中設疑、交流時辯疑、類比時激疑。以交流時辯疑為例。所謂“交流時辯疑”,指教師在學生獲得解決新問題的方法之后,借助“他的解法或說法正確嗎?”“你有沒有不同的意見?”“你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等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或辯論,讓他們在辯論中或深入理解概念、揭示規(guī)律,或深入理解文本、形成自己的觀點。如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西門豹》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西門豹看到“新娘”時,說“這個姑娘不漂亮”。“這個姑娘真的不漂亮嗎?”一名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大家圍繞這個問題邊討論,邊思考,很快引發(fā)出很多問題,如“為什么西門豹說河伯把她留下了,而不是說‘淹死了’呢?”“這個地方這么貧窮,為什么巫婆、官紳穿的是綾羅綢緞呢?”“官紳們?yōu)槭裁窗杨^都磕破了呢?”這樣的討論和辯論,不僅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內容,而且讓他們逐步形成了大膽提問、樂于提問、善于提問的能力。
《學記》中說:“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這句話描述了兩種不同的教學狀態(tài)及產生的相應結果。前一種教師教得輕松,但學生的學習效果好,因而他們感念教師;后一種教師教得辛苦,但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因而他們不僅不感念教師,還會對教師心生怨恨??梢?,科學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減輕教師的工作量,而且能讓師生關系變得和諧。
沙市實小的教師依據學科特點,設計出豐富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運用眼、耳、手、腦等感官主動地獲取知識和經驗。因為知識變得直觀而易于理解,學生的學習難度大大降低,所以師生關系變得十分和諧。
1.序列編排活動
低段數學組的教師運用活動化的思路,發(fā)掘出教材中的游戲因素,按照知識順序和學生的認知結構,設計出序列化的活動,如“擺一擺比多少”“超市購物”“我多高”“找找我的位置”“現在是幾點”“為校服挑選顏色”“奇妙七巧板”“我是時裝搭配師”等。這些源于生活實際的數學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真實的體驗中達成了教學目標。
體育組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編出“連續(xù)跳長繩”“行動一致”“搶空位”“鉆四門”等系列化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有效地分解了教學目標,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
2.課堂“玩”出名堂
識字速度慢、識字量不高、錯別字多等問題,一直是困擾低年級語文教師的一個問題。如何破解這個問題?在課題研究中,教師們想到了“玩”。如果能把識字教學過程變成一場場“漢字游戲”,學生會不喜歡、不投入嗎?有了這樣的思考,他們結合低年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腦科學原理,開發(fā)出“左圖右字圖卡識字”“謎語識字”“字理識字”等識字游戲。識字難的問題迎刃而解。
科學課教師圍繞“玩轉科學”的思路,設計出“比比誰的萬花筒炫”“我是保護雞蛋小能手”“看誰的紙飛機飛得遠”“我的紙橋最堅固”等課堂研討活動。這些活動以問題為導向,以探究為載體,讓學生在好奇心、求勝心的驅動下,興味盎然地達成了學習目標。
為了讓課堂形成多元互動的氛圍,沙市實小搭建了“三階四維度”平臺。
“三階”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與教材間的互動。三者之間,前兩個是互動的基本方式,第三個既是方式,又是目的。如何達成第三種方式的互動呢?我們仍然用《西門豹》的教學案例來說明。教學《西門豹》,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體會到西門豹“將計就計,假戲真做,既懲治了惡人,又教育了百姓,破除了迷信”的方法的巧妙。然而,這層意思應該由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發(fā)現,而不應該由教師直接講述。為此,教師按照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把讀書的權利充分地還給了學生。課堂上,教師出示了西門豹的兩段話,讓學生討論他會用怎樣的語氣來說。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交流,體會到西門豹的語氣中既有不容置疑,又有彬彬有禮。接著,教師出示了“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要不給他送去,漳河就要發(fā)大水,把田地全淹了?!薄暗胤缴系墓偌澝磕瓿雒娼o河伯辦喜事,硬逼著老百姓出錢。他們每鬧一次都要收幾百萬錢”三個句子,要求學生抓住“要”這個字,在課文中找一找與之有聯系,或看似矛盾的句子,從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的發(fā)現了“站滿了人”和“人煙稀少”之間的聯系,并提出了問題;有的從“人口越來越少”“地方越來越窮”和“穿著綢褂的女徒弟”中發(fā)現了矛盾,并提出了問題;還有的抓住“巫婆在河里撲騰了幾下就沉下去了”這個細節(jié)提出了問題。這些問題直指文本解讀的核心,讓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明白了西門豹的膽識和智慧。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保障“三階”順利實施的“四個維度”:維度一,互動要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維度二,互動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維度三,互動要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維度四,互動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作者單位:荊州市沙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