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漢源日語量詞認知研究的思考

      2016-03-16 00:23:57梁娟美
      關(guān)鍵詞:漢源

      梁娟美

      (廣西師范大學(xué) 國際文化教育學(xué)院, 廣西 桂林 541004)

      ?

      對漢源日語量詞認知研究的思考

      梁娟美

      (廣西師范大學(xué) 國際文化教育學(xué)院, 廣西 桂林 541004)

      摘要:漢語量詞和日語助數(shù)詞是各自標(biāo)志性的語言特點之一。目前的研究集中在羅列用法例句、單一量詞分析、漢日翻譯等語用方面,未對漢源日語量詞進行過任何系統(tǒng)整理收集和分析,也尚未對其背后所承載的文化認知和心理認知進行研究分析。展開漢源日語量詞的認知研究,本文概括為“三大目的五大內(nèi)容”。通過考查漢源日語量詞的詞源,從認知角度對漢源日語量詞進行認知研究,挖掘出蘊藏在漢源日語量詞中的日語母語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需求,實現(xiàn)文化和認知上的共通性,使多樣性文化之間能順暢交往和溝通。

      關(guān)鍵詞:認知研究; 日語量詞; 漢源

      漢語的量詞和日語的助數(shù)詞是漢語和日語的重要標(biāo)志特征之一。量詞是人類對物體數(shù)量的一個認知,普遍大量存在于語言中。由于語言族群的差異,在各族群中的使用也各有不同?,F(xiàn)代日語中量詞的廣泛使用和日語借用漢語的歷史有密切的聯(lián)系,但對漢源日語量詞的研究卻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國內(nèi)外對漢日量詞對比研究分析的論著多停留在現(xiàn)有雙語量詞中的某個語言規(guī)律的簡單羅列,一是并未對其進行系統(tǒng)整理歸類,找出共性,形成有代表性的規(guī)則;二是針對日語和漢語的特殊借用關(guān)系和歷史淵源,幾乎還找不到對漢源日語量詞的研究;三是對漢源日語量詞在逐漸適應(yīng)日本人使用心理和形成習(xí)慣的認知過程中,反映這一流變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分別有哪些,同時折射出日本人的文化習(xí)慣和心態(tài)又是什么等等并沒有任何關(guān)注的論著。對漢源日語量詞在認知過程中的漸進、可變以及對語境的依賴,沒有確定范疇化的典型與非典型,往往回避特例,僅僅選擇符合教學(xué)常態(tài)的典型進行說明。

      漢日量詞對比的國內(nèi)研究,研究的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羅列用法例句、單一量詞分析、漢日翻譯等語用方面,未對漢源日語量詞進行過任何系統(tǒng)整理收集和分析,也尚未對其背后所承載的文化認知和心理認知進行研究分析,目前能檢索到的有關(guān)漢日量詞對比的論文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簡單羅列常用漢日量詞對比,就可以檢索到的論文來看,論述漢日量詞對比的文章數(shù)量占絕大部分,如《漢語和日語的量詞對比》(杜玲莉,2005),《漢日量詞異同》(王順洪,2003),《漢日量詞對比分析》(許玉玲,2000),《日、漢語量詞對比初探》(白美云,2008),《日語主要量詞用法的日漢對比研究》(周明巍,2011);

      2.截取符合教學(xué)常態(tài)和需求的某一些例子來分析舉例,如《漢日量詞對比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xué)》(德永泰,2011),《漢日量詞比較研究和對日漢語量詞教學(xué)》(么春艷,2012),《漢日量詞對比研究及其在對日漢語教學(xué)中的應(yīng)用》(梁倩,2010),《淺談“いち”和“ひとつ”》(喻宗泉,1998),《談日語量詞「個」的用法》(王海國,1992);

      3.從翻譯的角度來分析漢日量詞異同或者翻譯法,如《有關(guān)漢日語量詞的互譯》(楊愛菊,2009),《日譯漢中量詞處理的幾個難點》(譚建川,2010),《日語量詞的翻譯問題》(曾嵐,2001);

      4.從日語量詞本體研究來說,也僅僅是截取日語量詞的某一特性來進行說明,如《漢、日量詞性隱喻使用對比研究》(劉暢,2012);《日語助數(shù)詞的語法特點和修辭作用》(李慶祥,1993)。

      從認知語言學(xué)的角度來對日語量詞進行論述分析的文章直到近年才開始進入研究的視野,如《從認知視角看日語量詞的使用特點》(呂春燕,2007),《認知角度下漢日名量詞對比分析及對日漢語名量詞教學(xué)研究》(何翠微,2011),《認知范疇的原則共相與細節(jié)殊相:以漢語量詞“條”和日語量詞“本”的異同為例》(宗守云,2011)等少數(shù)的3篇文章。然而非常遺憾的是,這些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對已有的日語量詞的特點、語用、語義上或者是某一典型案例的特殊分析,并沒有對其深層的歷時演變來進行梳理,深究其語義流變的社會、文化深層意義。

      二、漢源日語量詞認知研究的目的

      隨著認知語言學(xué)的發(fā)展,并且對日本語言、文化、社會的關(guān)注不斷提高,特別是進入新時期以來中日關(guān)系的波浪式發(fā)展和前進,學(xué)術(shù)界對語言及社會、文化的影響和社會、文化對語言構(gòu)成、使用特點的塑造,研究越來越深入。對于漢源日語量詞的認知研究將對漢日語言學(xué)的認知研究起到推進的作用。以中日交流交往的語言研究作為基礎(chǔ)研究,同時從認知領(lǐng)域來進一步對其社會學(xué)、人類學(xué)的現(xiàn)象進行系統(tǒng)歸納和整理,深入理解構(gòu)成其語言使用習(xí)慣,更能理解其心理因素。從漢源日語量詞歷時演變的過程來看日本民族的語言、心理、文化,對加深對其理解也有重要的意義。

      以往對日語量詞的研究看到了日語量詞(助數(shù)詞)區(qū)別于漢語的量詞。認知語言學(xué)認為,語義是主觀和客觀的結(jié)合,涉及人的主觀看法或心理因素;在人類認知共通性的同時,充分注意不同民族的認知特點和對語言表達的影響。漢語量詞在日語中的流變,主要是為符合日本人的使用習(xí)慣,契合日本人的心理需求。漢源日語量詞,適應(yīng)日語使用者的主客觀環(huán)境,在使用中既有共通性又能恰到好處地迎合其民族的認知特點,自成其特有的使用范圍和表達方式。展開漢源日語量詞的認知研究,筆者認為至少要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1.認知的語法判斷性有漸進性、可變性及對語境的依賴性,涉及范疇化。在語法判斷性和認知心理理論指導(dǎo)下,確定范疇化的典型與非典型性,結(jié)合語義的主觀和客觀性,應(yīng)對漢源日語量詞做窮盡性考查,驗證、充實并豐富語法判斷性,從而達到考查漢源日語量詞的流變。

      2.研究分析漢源日語量詞收入日語體系的文化和心理影響因素。漢源日語量詞適應(yīng)日語母語使用者的主客觀要求,在使用中和漢語量詞本身既有共通性又能契合日語母語使用者的認知特點,反映其社會生活習(xí)慣、文化意識和語言使用情況,因此,漢源日語量詞的認知研究應(yīng)具有社會學(xué)和類型學(xué)的意義和價值。

      3.漢源日語量詞的認知研究從詞源、語義、語用角度展開剖析,加強漢語量詞本體研究的同時,進一步厘清漢源日語量詞的流變,即其“由”與“來”。

      三、漢源日語量詞認知研究的內(nèi)容

      從漢源日語量詞作為研究切入口,以日語母語使用者的衣、食、住、行相關(guān)聯(lián)的日語量詞使用作為研究范疇,以認知語言學(xué)作為研究理論指導(dǎo),將語言學(xué)理論和應(yīng)用研究相結(jié)合,通過語言現(xiàn)象清晰化滲透于語言使用和表達中的社會、文化、心理因素,找出漢源日語量詞和漢語量詞的共通性和特性,探究根源,掌握語言規(guī)律,了解不同社會生活習(xí)慣和語言使用情況,增強語言實踐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檢驗認知語法判斷性。以歷時語言研究的手段來理解漢源日語量詞的流變,建立系統(tǒng)的梳理機制,從詞源、語義、語法和語用等角度對漢源日語量詞的來源、進入日語體系化,以及結(jié)合當(dāng)前的社會和自然現(xiàn)狀進行認知研究,語料范疇對象的確定性、目的性非常明確。

      1.梳理自中世紀(jì)以來進入日語,關(guān)于衣、食、住、行等能反映日語母語使用者生存、生活方面,特別是反映其心理因素和社會生活的漢源日語量詞。

      2.以認知語言學(xué)的語法判斷性作為理論指導(dǎo),從文化、社會、心理、意識等方面,以衣、食、住、行為研究量詞范疇對象,對其使用現(xiàn)狀進行分析研究。

      3.區(qū)別于日語本體語言量詞的使用,對漢源日語量詞的分析,能夠深入探析日語母語使用者在漢源量詞的使用過程中,運用認知語言學(xué)語法判斷性原則,對其社會環(huán)境、歷史條件、文化背景、語言體系在表達自身“數(shù)”的概念中,逐漸改變漢語量詞本身的意義,適應(yīng)日語的本體需求,對于深入理解日語母語使用者的語言文化、促進語言學(xué)習(xí)、增強語言交際溝通能力有極大的促進和交流作用。特別對中日兩國之間的交流、交往具有更有益的心理認識和理解作用。

      4.重點研究認知語言學(xué)視角下的漢源日語量詞,建立語言基礎(chǔ)研究長期化發(fā)展機制,突出漢源的根基,日語體系的使用實踐,進而反映日語母語使用者的社會、文化、心理等實踐的影響,反過來又能夠指導(dǎo)漢源日語量詞的研究,以理論到實踐,實踐再驗證理論。

      5.通過漢源日語量詞的認知研究,提高語言學(xué)習(xí)者語言實踐能力、交際能力的同時,對中日兩國的交流交往,特別是雙方的相互理解和友好睦鄰交往具有推動作用。

      四、總結(jié)與思考

      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對漢日語量詞的對比研究、翻譯和教學(xué)等提供了豐厚的研究基礎(chǔ),同時也為漢源日語量詞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切入口,漢源日語量詞的使用和學(xué)習(xí),也促使?jié)h源日語量詞的研究有了需求性誘導(dǎo)因素。認知語言學(xué)的發(fā)展,從詞源、語義、語用上來展開研究提供了保障,為確保對漢源日語量詞研究能夠順利進行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操作的可行性。

      以認知語言學(xué)的語法判斷性和范疇化為理論指導(dǎo),以漢源日語量詞為研究對象,以漢源日語量詞在日語母語使用者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體現(xiàn)和運用作為內(nèi)容進行分析研究,漢源日語量詞的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有:

      1.認知的語法判斷性具有漸進性、可變性以及對語境的依賴性,涉及范疇化。在語法判斷性理論指導(dǎo)下,確定范疇化的典型與非典型性,對漢源日語量詞做窮盡性考查,驗證、充實并豐富語法判斷性。

      2.漢源日語量詞反映日本人的社會生活習(xí)慣和語言使用情況,具有社會學(xué)和類型學(xué)的意義和價值。在日語體系中的漢源日語量詞在衣、食、住、行中的使用情況,以認知為基礎(chǔ),分析其與漢源量詞原本意義以及歷時流變中發(fā)生什么變化,反映了日語母語使用者的哪些文化意識和心理變化。

      3.從詞源、語義、語用角度展開剖析,加強漢語量詞本體研究的同時,進一步厘清漢源日語量詞的流變。從詞源、語義和語用的角度,研究漢源日語量詞的基本特性,分析其與原漢語量詞的共通性,哪些是人類共同的認知范疇,哪些是其自成體系的族群特例,分析產(chǎn)生流變的認知根源,總結(jié)出影響的因素,實踐運用語言,提高相互了解和尊重。

      通過考查漢源日語量詞的詞源,從認知角度總結(jié)出涉及到日語母語使用者日常生活的量詞,透過漢源日語量詞的認知研究,挖掘出蘊藏在漢源日語量詞中的日語母語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需求,實現(xiàn)文化和認知上的共通性,使多樣性文化之間的能順暢交往和溝通。進一步完善日語量詞的本體研究,同時也是對漢語量詞的本體研究。

      參考文獻:

      [1]宗守云.認知范疇的原則共相與細節(jié)殊相:以漢語量詞“條”和日語量詞“本”的異同為例[J].當(dāng)代修辭學(xué),2011,(11).

      [2]白美云.日、漢語量詞對比初探[J]. 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08,(5).

      [3]夏麗蓉.日語“助數(shù)詞”和中文“量詞”的對比研究[J]. 企業(yè)家天地, 2007,(6).

      [4]呂春燕.從認知視角看日語量詞的使用特點[J].華中師范大學(xué)研究生學(xué)報,2007,(4).

      [5]楊愛菊.有關(guān)漢日語量詞的互譯[J].企業(yè)導(dǎo)報,2009,(9).

      [6]杜玲莉.漢語和日語的量詞對比[J]. 樂山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05,(3).

      [7]李慶祥.日語助數(shù)詞的語法特點和修辭作用[J].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1993,(2).

      [8]王順洪.漢日量詞異同[J].海外華文教育,2003,(3).

      [9]杜玲莉.漢語和日語的量詞對比[J].樂山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5,(3).

      [10]何翠微.認知角度下漢日名量詞對比分析及對日漢語名量詞教學(xué)研究[D].湖南大學(xué),2011.

      [11]德永泰.漢日量詞對比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xué)[D]. 蘇州大學(xué),2011.

      [12]宮下研介.漢日量詞對比[D]. 黑龍江大學(xué),2011.

      [13]么春艷.漢日量詞比較研究和對日漢語量詞教學(xué)[D]. 渤海大學(xué),2012.

      [14]劉暢.漢、日量詞性隱喻使用對比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2.

      責(zé)任編輯:陳君丹

      Thoughts on the Cognition Study of Japanese Quantifiers of Chinese Origin

      LIANG Juan-mei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The Chinese measure word and the Japanese quantifier each is one of their symbolic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So far, all researches and studies focus mostly on three fields such as enumerating some examples, analysing a single measure word/quantifier, and Chinese/Japanese translation. But none of them analyse the Japanese quantifier which come from Chinese in a systematical way, neither study the cultural cognition or psychological cognition which are conveyed in the word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udy of the Japanese quantifier of Chinese origin into “three aims and five contents.” By investigating the Japanese quantifiers of Chinese origin and studying them at a cognitional angle, this paper finds out native Japanese user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conveyed in those Japanese quantifiers of Chinese origin so as to achieve the commonality in culture and cognition as well as smooth communication among diverse cultures.

      Key words:cognition study; Japanese quantifier; Chinese origin

      中圖分類號:H03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44X(2016)01-0029-03

      作者簡介:梁娟美(1981-),女,壯族,廣西南寧人,講師,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高等學(xué)??茖W(xué)研究(KY2015LX020);2014年度廣西高等學(xué)校科學(xué)研究項目(LX2014044)

      收稿日期:2015-10-20

      猜你喜歡
      漢源
      漢源農(nóng)商銀行開業(yè)
      烏斯河漢源
      方圓(2021年14期)2021-08-02 07:53:30
      漢源國學(xué)教育:2019秋季學(xué)期培訓(xùn)全面開展
      漢源彩塑
      鄉(xiāng)村振興的漢源實踐
      助力漢源涅槃重生
      黨員生活(2018年10期)2018-07-07 09:21:20
      漢源烏斯河鉛鋅礦床礦相學(xué)特征
      第六屆陽光漢源賞花旅游文化月開幕
      今為古路添“新路”,精準(zhǔn)扶貧繪藍圖——寫在中國恩菲四川漢源古路村索道建成之際
      漢源的山區(qū)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之路
      博野县| 济宁市| 噶尔县| 射洪县| 枞阳县| 宜兰县| 乌拉特后旗| 濉溪县| 博乐市| 兴义市| 怀安县| 北川| 石城县| 康保县| 沙湾县| 吴川市| 安溪县| 大冶市| 乳山市| 鱼台县| 年辖:市辖区| 米易县| 泸溪县| 平乡县| 句容市| 阜新市| 南昌市| 正镶白旗| 青阳县| 阿巴嘎旗| 宣武区| 株洲县| 高台县| 肃北| 林西县| 新安县| 交口县| 灌云县| 肥东县| 东辽县| 佛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