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
(濰坊聾啞學校,山東 濰坊 261021)
聽障兒童康復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與對策
胡博
(濰坊聾啞學校,山東 濰坊 261021)
聽障兒童康復師是高應激的教師群體,其心理健康問題尚未得到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從社會、學校、康復師自身等方面分析影響康復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對策,以期對聽障兒童康復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起一定的幫助作用,并對其他相關(guān)康復師心理健康的的研究有所啟發(fā)。
聽障兒童;康復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現(xiàn)代人健康的重要標志。特殊教育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僅影響到自身的生活質(zhì)量,而且直接關(guān)系到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以及與特殊需要兒童的良性互動程度。[1]2012年9月,教育部、中央編辦、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頒布的《關(guān)于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要關(guān)注特殊教育教師心理健康,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咨詢?!碧厥饨逃處熉殬I(yè)是承受壓力最大的職業(yè)之一。研究表明: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中有中度至重度心理問題人數(shù)的檢出率較高,[2]其中焦慮、恐懼問題的所占比例較大。[3作為特殊教育教師重要組成部分——聽障兒童康復師是高應激的教師群體,其心理健康問題尚未得到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因此,分析影響聽障兒童康復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相應對策,對加強特殊教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對聽障兒童康復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起一定的幫助作用,并對其他相關(guān)康復師心理健康的的研究有所啟發(fā)。
引發(fā)聽障兒童康復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不健康心理是社會壓力與自身心理相互作用形成的。
(一)影響聽障兒童康復師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1.社會層面
聽障兒童康復是一門集耳科學、電聲學、聽力學、心理學、語言病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知識為一體的交叉學科。特殊兒童康復師目前全國尚缺口約2.1萬人,專門針對聾生的兒童康復師更是少之又少。在校的康復教師需要經(jīng)過多次的培訓才可以掌握其中的理論與技巧,但是要形成一套可行可靠的適合本校的聾兒聽力語言康復訓練程序,只能讓老師自己去鉆研去實踐,單靠培訓是遠遠達不到的,這給教師的心理帶來巨大的壓力。
2.學校層面
(1)聽障學生帶來的壓力
學前期屬于兒童身心發(fā)展的最佳期,2-7歲是聽障兒童語言康復的關(guān)鍵期,因此,聽障兒童康復師面對的大部分是學前的聽障學生。因為聽力障礙加之年齡的限制,大部分學生思維膚淺單一,理解差、遺忘快,使很多專業(yè)出身的兒童康復師較難獲得專業(yè)上的優(yōu)越感。另外,聽障學生對教師工作的惡劣態(tài)度,學生的不良行為是教師壓力的主要來源。[4]大部分聾校是采用寄宿制,尤其是對剛?cè)雽W的聽障兒童來說,他們對家長依戀感重,對學校沒有安全感,在入學后一個月是無法正常上課,大喊大叫,更嚴重的會出現(xiàn)打人的現(xiàn)象。這給康復師的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反過來影響康復師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在盲教育、智障教育與聾教育三者中,聾校教師職業(yè)承諾最低。[5]
(2)教學工作超負荷
聽障兒童康復師不僅僅要上集體課,還要針對學生存在的聽覺、言語、語言、認知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個別化訓練,因此工作相當繁重,周課時超過普通的特殊教育教師,各種隱形勞動更是無法計算。另外,名目繁多的檢查、考評,也使得康復師窮于應付、疲于奔命。并且,越是責任心強的康復師,心理沖突越突出。[6]
(二)影響聽障兒童康復師心理健康的內(nèi)部因素
1.角色沖突
聽障兒童康復師給自己定位較高,但現(xiàn)實卻不盡人意。社會上目前對特教教師存在一定的歧視,認為特教教師各方面都不及普通學校教師,作為特教教師重要組成部分的聽障兒童康復師,心理上也會承受這種被邊緣化和疏離化的壓力。
2.壓力多重性
聽障兒童康復師對自身要求較高,知識面要廣,心理耐受力要強。除了上述來自職業(yè)特性方面的壓力外,自身發(fā)展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壓力,學歷進修、職稱評定、教學競爭等,都需要正確處理和適應,一旦處理不當、適應不良,易產(chǎn)生煩惱、焦慮等心理問題。
3.家庭與學校不兼顧
在女教師占大多數(shù)的學校,因?qū)W生的特殊性,需要康復師花更多的時間和愛心在聽障學生身上,很少有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家庭,因此常常引起家庭的不滿。女性感情豐富、細膩且敏感,面對工作與生活中的矛盾與沖突,更容易出現(xiàn)認知偏差與情緒衰竭,導致緊張、焦慮、抑郁等癥狀的發(fā)生。
提高聽障兒童康復師心理健康水平要從社會、學校、教師多方面進行努力,通力配合才能解決問題。
(一)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善于利用傳媒,引導正向的輿論。社會對聽障兒童康復師有一個正確且適度的期望,讓康復師真切地體驗到尊重和關(guān)愛。同時,政府也需增加聾教育投入,一方面增加教師學習、交流的機會,使其專業(yè)化得到再發(fā)展,增強其職業(yè)幸福感;另一方面改善教師的工資收入、住房、醫(yī)療等物質(zhì)待遇。
(二)學校關(guān)心,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
聽障兒童康復師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領(lǐng)導一言一行,同事一笑一顰,學生一憂一樂,都會在心里留下痕跡,故學校環(huán)境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學校領(lǐng)導者更要注意實施人本化的管理模式。一是要努力為康復師減壓,這主要包括減少工作量。尤其是那些擔任了班主任工作和擔任了其他職務的康復師。二是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鼓勵康復師參與,培養(yǎng)多種愛好,營造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三是要建立心理咨詢室,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并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指導康復師學會自我診斷、自我調(diào)節(jié)與自我保健。
(三)自身調(diào)節(jié),培養(yǎng)自我調(diào)適能力
聽障兒童康復師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識,要認識到一切外部的幫助都是間接的,健康要靠自己維護。
1.正確定位
采取感受分享、定期反思等方式了解并悅納自己。正確認識、分析自己的缺點,在工作中盡力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長處,讓自己體會成功的快樂;以“平常心”對待身邊所發(fā)生的一切,不為外界對聾教育的輿論、評價所影響。
2.協(xié)調(diào)人際
擁有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就擁有了可靠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7]心理學家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就是對人際關(guān)系的適應。具有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個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對挫折的承受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愈強。[8]因此,聽障兒童康復師要改變思維方式,增加情緒的積極體驗,經(jīng)常換位思考,就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完全不同的感受,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學會寬容學生的缺點與弱點,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對自己和學生要求期望不要太高,工作目標要切合自身實際,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學生。
3.合理宣泄
聽障兒童康復師承受著來自自身、學校、社會與家庭的各方面壓力,因此要養(yǎng)成宣泄不良情緒的習慣。康復師可在適當?shù)沫h(huán)境下宣泄自己的情緒,保持心理健康。合理的宣泄方法主要有傾訴法、轉(zhuǎn)移法、呼吸調(diào)節(jié)法、表情調(diào)節(jié)法、借物宣泄法以及經(jīng)常用到的大哭、運動和欣賞音樂等。
4.健康休閑
聾教育本身具有復雜、枯燥、低成就感等性質(zhì),許多聽障兒童康復師因為忙于繁重的工作而忽視了生活的其他方面。因此,一定要通過適當?shù)男蓍e活動來充實豐富自己的生活,以保持身心平衡。選擇自己擅長的休閑活動能增加自我心理代償,實現(xiàn)自我的個人價值。如跑步不但能鍛煉身體,還能培養(yǎng)專注和毅力;爬山能舒筋活血,還能獲得登高望遠的愜意;釣魚能讓人心靈平靜;閱讀能讓人內(nèi)心充實、擴展思想視野等等。
綜上所述,聽障兒童康復師本人、學校和社會必須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解決這一難題。只有將其職業(yè)壓力減小到最低程度,聽障兒童教育康復的質(zhì)量和效率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證和最大程度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促進聽障兒童的健康成長。
[1]申仁洪,林欣.重慶市特殊教育教師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7,6:80-84.
[2]徐美貞.特殊教育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4,(2):64-67.
[3]商秀梅,李高明.6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7,(5):54-56.
[4]王志毅.聽力障礙兒童的心理與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79-181.
[5]陳明麗,許明.國外關(guān)于教師職業(yè)壓力的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3)125.
[6]劉在花.特殊學校教師職業(yè)枯竭特點的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 2006,(4):71-75.
[7]王芳,許燕.中小學教師職業(yè)枯竭狀況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guān)系[J].心理學報,2004,(5):568-574.
[8]朱琳.論聾校教師心理健康及其促進[J].中國特殊教育,2005,(9):70-73.
責任編輯:孫延波
G762
A
1671-4288(2016)05-0110-02
2016-08-28
胡 博(1970-),女,山東諸城人,濰坊聾啞學校教師。研究方向:聽力障礙兒童語言康復與心理健康。